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是特種作戰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在戰爭形態和作戰環境均發生深刻變化情況下發展而來的一種作戰形式,是特種作戰發展的新階段。它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必然會落上時代的烙印。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既保留了傳統意義特種作戰的基本屬性,同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奪取信息優勢是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實施的前提
奪取信息優勢是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實施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是由戰場環境所決定。相對于傳統戰場,信息化戰場的作戰環境將是高度信息化的。隨著信息化武器裝備和技術大量運用,多維空間信息感知能力、多種力量之間信息互聯互通能力、對海量信息快速處理能力、自動化指揮控制和精確攻擊能力及全維防護和精確保障能力等,保證了信息技術占優勢一方能夠主導整個戰場,戰場對其而言將是一個精確化的"秒殺"戰場。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于特種部隊而言,如果沒有全方位的信息支撐,沒有信息優勢作保障,形單影只盲目行動,執行任務將會困難重重,甚至命喪戰場。另一方面,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自身性質,決定了其需要優勢信息作前提。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特種作戰,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最大優勢是信息主導下多元力量的聯合一體化行動。如果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撐,相互間信息不能互聯互通,海量信息不能及時處理,那么來自不同單位的多種特種力量聚合在一起,人員較多、目標較大、行動遲緩,不但達不到聯合一體化作戰效果,反而會成為影響整體效能發揮的負能量。因此,要想確保特種作戰行動的順利實施,現代特種作戰聯合體只有奪取信息優勢,在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及利用、精確打擊以及精確保障等方面占有主動權,才能保證多元力量之間信息共享,能夠圍繞作戰目的實現自組織協同,真正發揮多元力量之間的一體化聯合作戰效能。奪取和保持信息優勢,是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實施的重要前提。
二、戰略戰役體系支撐是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的重要條件
在信息技術不夠發達的機械化戰爭時代,因作戰任務的特殊性要求,以及敵后縱深惡劣作戰環境的限制,傳統意義上的特種作戰,更多的是粗放式任務引導下的獨立自主的戰斗模式,得不到其他力量也無法得到其他力量的有效支持。但面對復雜多變的精確化的信息化戰場,傳統的特種作戰模式已無力適應現代作戰需求,必須以新的模式來適應信息化作戰,這就是大體系支撐下的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在戰斗中,基于信息、信息技術的支撐,現代戰略、戰役乃至戰術級作戰體系能夠為現代特種作戰提供較為全面的情報信息、高效的通信保障、快速的信息處理、綜合防護及精確打擊等支持。一個看似小小的特種作戰行動,其實它的背后有著強大戰役戰略體系甚至整個國家資源的有力支撐。
美軍擊斃本·拉登特種突襲行動,就是一起典型的大體系支撐下的精兵作戰。在指揮手段上,美軍動用最先進的RQ-170隱形無人偵察機,在6000米高空對作戰全過程實時攝像,保證了戰場視頻信息能夠在白宮指揮部和阿富汗前進指揮所之間順暢傳輸。整個作戰行動如同電視直播般展現在各級指揮員面前。在情報支援方面,美軍動用國家層面的高技術偵察手段對拉登親朋好友的電話進行監聽,對其行蹤進行監控,配合特種偵察等手段,最終確定本·拉登的藏身之所。而后,對可疑地區進行長期衛星監視,運用無人偵察機、特戰人員,利用數字人臉識別和激光監聽等技術,最終確定拉登的確切信息。在快速滲透方面,美軍為突擊隊提供隱形化設計和降噪處理的"黑鷹"直升機,配備了具有自動掃雷、三防和隱身功能的偵察突擊車輛,研發了多種適應能力更強的小型特種作戰船只和潛艇。從空中、地面、水面和水下,為特種滲透行動提供全方位的裝備和技術保障。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已經完全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特種作戰獨立自主的作戰模式,是戰略、戰役體系支撐下的聯合特種作戰。
三、多元力量聯合體是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的物質基礎
作戰行動是敵對雙方運用手中武器裝備在一定空間內進行的直接或間接的武裝沖突。沒有兵力、兵器的參與,作戰行動將不會發生。因此,作戰力量是作戰行動的物質基礎。
在機械化戰爭及以前作戰環境中,由于信息技術不夠發達,多手段偵察監視所獲信息融合程度不夠,諸軍兵種之間信息互通實效性和準確性不高,戰場環境達不到信息化戰場信息近乎"透明"的程度,信息引導下諸多力量聯合精確打擊能力不強。因此,善于隱蔽行動的特戰小分隊,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在這種戰場環境下自由行動,多種力量之間的聯合行動反而影響特種作戰效果。但在信息化戰爭背景下,作戰景狀已大不一樣。從多模式偵察監視衛星到各空間各級別偵察探測系統和裝備,使戰場上的一舉一動都被敵方所掌握。信息技術的支撐和信息化武器裝備系統的大量運用,一方面使人與武器裝備之間,各軍兵種之間融合程度大大增強。另一方面,使作戰空間不但向太空、電磁、網絡等空域擴展,而且多維空間作戰趨于一體化。全天候信息感知、多維多方向聯合精確打擊、跨地域快速機動、綜合精確保障構成的現代作戰,要求特種作戰也須采取多元力量多維聯合一體化行動模式,單一力量的單一行動無力抵抗敵方體系支撐下的聯合偵察與打擊。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聯合特種作戰所遂行的任務將突破傳統的偵察、破襲、營救等,向信息攻擊、網絡攻擊、太空作戰等新領域拓展。專業性多樣化作戰任務,要求聯合特種作戰的主體力量向多元化發展。
據資料顯示,美軍特種作戰中的部分力量就是專門招募的用于網絡特種戰的專業力量,美軍在太空執行任務的部分航天員將參與特殊領域的特種作戰任務。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以來,在打擊塔利班、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重要頭目作戰行動中,美軍組織的特種作戰的主體主要是多元力量組成聯合體。著名的"121"聯合特種作戰特遣隊即是代表。在本·拉登等重要人物長期未果的情況下,美軍組建并靈活運用由多種力量參與的"121"聯合特戰特遣隊。既有善于獲取情報信息的中情局特工人員,又有善于截獲和破解信息的特戰司令部直屬"灰狐"部隊;既有以反恐著稱的"三角洲",又有善于敵后突擊的"海豹"突擊隊,還有160航空團等特種保障部隊等。聯合特種作戰特遣隊的組建及運用,在成功抓捕薩達姆,擊斃本·拉登等重要行動中發揮了突出貢獻。多元力量聯合體已成為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的物質基礎。
四、一體化指揮控制是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實施的關鍵
美軍認為"高效的指揮與控制是力量倍增器"[1],"指揮體系中不必要的層級結構將降低其響應速度,減少可支配的任務計劃時間,并有可能導致安全損害"[2].在美軍抓捕薩達姆、擊斃本·拉登等眾多聯合特種作戰行動中,在作戰指揮方面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改變傳統的多層指揮體制,而由軍隊或國家高層對作戰行動實施籌劃,由戰區以上指揮官直接指揮,由一線指揮員靈活控制。指揮環節少、指揮效率高,成為特種作戰行動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這一方面是因為在信息化戰場上,現代特種作戰與傳統特種作戰相比,作戰空間更加廣泛、參戰力量更加多元、涉及單位更多、協調統一性要求更高,組織準備與實施更加復雜,行動自身的影響性更大。作戰中,指揮層次越多,指揮鏈越長,指揮效果就越差,這種多層次指揮機構根本滿足不了現代聯合特種作戰的指揮需求。要想取得良好的作戰效果,只有一體化統一指揮和協調,才能保證多元力量和多個部門的有效聯動,才能保證聯合特種作戰與正規作戰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證聯合特戰行動能夠得到多方甚至國家戰略資源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信息化特種作戰聯合主體均是各軍兵種的精銳,在現代信息化作戰條件下,更多地執行一些急難險危等作戰任務,作戰結果多關乎戰役、戰略全局,甚至影響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行動一旦失敗,影響惡劣、后果嚴重。因此,現代特種行動的作戰目的、作戰規模、打擊目標,甚至戰斗的具體方案、具體時間,都需要軍隊高層甚至是國家領導層來決策,以滿足國家戰略需要。伊拉克戰爭后期,在美軍對薩達姆實施的聯合特種抓捕行動中,美中央戰區司令部統籌決策,直接抽調"121"特遣隊和精銳第4機步師部分力量聯合實施,由一名空軍高級將領擔任總指揮,負責整體指揮和協調,具體戰場行動由特種部隊指揮官直接負責。這種高層指揮決策、一線人員具體控制的一體化指揮,為特種作戰行動的高效運轉提供了重要保證。
五、多維立體聯動是信息化聯合特種作戰基本的行動方式
相對于傳統意義上單打獨斗式的特種作戰而言,現代意義的特種作戰將是多種作戰力量、多維作戰空間的聯合一體化行動。采取這種行動模式,一方面,是由于現代戰場環境及作戰特點要求現代特種作戰須實施多維立體聯動。未來信息化戰場上,由于作戰對手信息化程度高,其戰場感知、快速機動、指揮控制、多維聯動和精確打擊等綜合作戰能力強,主要作戰形式是體系支撐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對付這種強敵的聯合作戰,如果我方仍采用以前那種傳統的獨立作戰模式,在沒有完全取得制信息權的前提下,作戰行動將難實施,甚至會受到致命性打擊,執行作戰任務的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現代特種作戰力量有能力進行多維空間聯動行動。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特戰力量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不斷加強。其多維戰場偵察感知、多種手段互聯互通、多維空間信火精確打擊、綜合信息處理等作戰能力有了明顯提升,整體聯動水平不斷提高,能夠以自身優長較好地適應環境惡劣、情況復雜的信息化戰場。因此,多維立體聯動已成為信息化戰場背景下實施特種作戰的基本行動方式。
2003年4月1日,美軍特戰部隊在營救女兵林奇的聯合特戰行動中,美高層充分發揮海軍陸戰隊火力猛烈之優勢,讓其擔負城外火力吸引欺騙任務,吸引城內和醫院守軍,掩護聯合特戰突擊隊展開戰術營救。這種"圍魏救趙"、"調虎離山"式的聯合戰術行動,收到了良好的作戰效果。并且,在戰斗實施中,充分考慮各參戰力量的特長,靈活編組,各盡所長。由擅長突擊作戰的"三角洲"特戰分隊和海軍特戰分隊任營救突擊隊,由火力強善于攻堅作戰的海軍陸軍隊實施兵火佯動,由善于敵后游動的第75游騎兵團擔任警戒任務,空軍第24戰術中隊則擔負空中調控,并為營救突擊提供戰術偵察、空中火力支援。在機動過程中,特種運輸直升機負責編組,武裝直升機伴飛掩護,并對營救行動提供空中火力。各種力量各盡所長協同配合,確保了行動的順利實施。在擊斃本·拉登特種作戰行動中,美軍為掩護突襲拉登住所特種行動,中央總部調動部隊在阿富汗實施了大規模的抓捕和清剿行動,以大規模大范圍的作戰和戰術佯動來配合特種突襲行動。同時,陸軍特種航空兵、海軍"海豹"突擊隊、艦載電子戰飛機、中情局、空軍航空兵等兵力編組,特種運輸、特種突擊(戰斗接應)、情報保障、火力支援等多個戰斗隊組,實施多軍種、多空間的聯合一體化作戰行動。保證了特種突襲行動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彭明。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五冊(1937-1945)[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4]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八一三"抗戰史料選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5]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史:中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
[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谷諔馉幷鎽饒觯荷蟍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7]沈予??谷諔馉幥捌谑Y介石對日議和問題再探討[J].抗日戰爭研究,2000(3)。
[8]徐焰??谷諔馉幹袃蓚€戰場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J].近代史研究,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