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也是一位新聞和輿論宣傳大家,他是中國共產黨軍事外宣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者。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過程中,毛澤東在軍事外宣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系統的思想。毛澤東軍事外宣思想和實踐是他整個對外宣傳思想和實踐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往關于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戰爭指導等諸方面,而尚未見有毛澤東軍事外宣思想的研究成果。本文試圖對毛澤東關于軍事外宣的思想與實踐作一初步梳理,以期拋磚引玉。
一、重視借助外媒打破國民黨的新聞輿論封鎖
1927 年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蔣介石掌控全國新聞輿論宣傳機器并實施嚴格的新聞檢查和管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根據地成了宣傳“禁區”,并被丑化和妖魔化,“被國民黨廣泛地無孔不入地宣傳為殺人放火,奸淫搶掠,不要歷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講道理,共產夫妻,人海戰術,總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惡不赦的人”。①毛澤東在領導革命斗爭中,十分關注和積極謀求向全中國、全世界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和根據地,使外界了解其真相,打破國民黨的新聞輿論封鎖。
毛澤東采取的策略就是邀請進步、正直的外媒人士到蘇區參觀采訪。1936 年 7 月 13 日,在宋慶齡的幫助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醫生馬海德到達陜西保安,受到毛澤東及在保安的中共領導人的熱烈歡迎。②從而開啟了外媒人士來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和根據地采訪之旅。1944 年 6 月,在各方面的壓力下,國民黨被迫批準的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①訪問了延安。同年 7月,經過多方面的醞釀和促成,美軍觀察組②來到延安。
這些外國媒體人士到達延安后,中共和毛澤東為他們的參觀訪談提供了充分便利的條件。埃德加·斯諾談到毛澤東當年在蘇區與他交談的情形時說: “他時常擱下大堆報告和電報,取消一些會議,以便跟我交談?!雹壑型庥浾呶鞅眳⒂^團成員———美國記者岡瑟·斯坦回憶在延安的訪談說:“毛澤東按照我的需要騰出足夠的時間來詳細回答我向他提出的一切問題。在我好奇愛問的新聞采訪中,沒有一個對象有他那樣的耐心?!雹苊珴蓶|還指示專門負責對外聯絡宣傳的交際處: “今后來延安的客人,凡要求見我的,你盡可以答應他們,并把他們的要求及時告訴我?!?/p>
⑤埃德加·斯諾的夫人海倫·斯諾則指出,積極主動接受外媒采訪的毛澤東對于中共和紅軍發揮了顯著的榜樣和示范作用: “前一年,毛澤東對埃德加·斯諾開放了,于是,所有的門也向我敞開。共產黨在五月召開代表會議的那幾天里,朱德帶著他的那些將領們來訪問我,……我為我的幾本書,特別是為《中國共產黨人》這本書,收集了三十四個人物小傳,還進行了許多其他的采訪———這一切,都是因為毛澤東帶了一個頭。從禮節、禮儀到外交政策,事事都由毛澤東裁決?!?/p>
⑥毛澤東邀請外媒人士來蘇區和解放區,有力地駁斥了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的污蔑和誹謗,對于國內民眾和世界人民更新相關認識,乃至由此對于美英法等盟國政府對華政策的調整,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毛澤東邀請來蘇區的外媒人士中,以埃德加·斯諾的影響最大?!八怪Z經過直接采訪和觀察后所作的栩栩如生的報道,第一次打破了國民黨長達十年的新聞封鎖,使國際社會第一次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那些被視為洪水猛獸的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核心的真實面貌……繼斯諾之后,又有十幾位西方國家的記者陸續訪問了各抗日根據地,他們掀起了一股介紹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權和軍隊的熱潮。他們的介紹為國際社會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美好形象———‘那個時代最富有吸引力的革命者’?!?/p>
⑦毛澤東在社論《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中也指出: “關于共產黨的真相究竟如何這一方面,大多數的外國人與大后方的中國人,還是不明白的,這是因為國民黨的反動宣傳與封鎖政策為時太久的原故。但是情況已經在開始改變。大半年以來的外國輿論中,已經可以看見這種改變是在開始。這次記者團與觀察組的來延,將為這種改變開一新階段?!雹?br>
二、講究遵從“事實勝于雄辯”的宣傳之道
毛澤東要求在黨的新聞宣傳工作中“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⑨在軍事外宣中,毛澤東遵從“事實勝于雄辯”的宣傳之道,正如他在社論《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中指出的那樣: “事實勝于雄辯,真理高于一切,外國人中國人的眼睛,總有一天會亮起來的?,F在,果然慢慢地亮起來了?!?/p>
①從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來說,正義的事業往往能打動人心。只要有客觀態度的人,哪怕意識形態不同,他們也會尊重事實。一是自覺追求軍事對外宣傳內容的真實可靠。美國記者白修德說,毛澤東“對于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他所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②埃德加·斯諾在談到《西行漫記》一書說: “這一本書出版之后,居然風行各國,與其說是由于這一本著作的風格和形式,倒不如說是由于這一本書的內容罷?!敝劣凇段餍新洝返膬热?,埃德加·斯諾認為,從嚴格的字面上的意義來講,這一本書的一大部分不是他寫的,而是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等人所口述的他們的斗爭生活以及他們解釋中國革命原因和目的的長篇談話。
③埃德加·斯諾還指出,毛澤東等受訪者對外新聞宣傳內容是真實可靠的,即“在我看來,他說的話是真誠的、老實的。我有機會核對他的許多話,結果往往發現這些話是對的”。
④這就意味著: 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風格和形式”,而是《西行漫記》提供的事實本身———“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⑤塑造了完全不同于國民黨宣傳的中共及其領導的軍隊的嶄新形象,從而征服了中外讀者,《西行漫記》才有可能在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中產生十分強烈的反響。
二是鼓勵外媒人士“用你們自己的眼睛去了解我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定,大膽吸引包括外國記者在內的外媒人士到中共領導的根據地來,保證外媒人士在根據地和部隊享有充分的新聞自由和活動自由,讓外媒人士親自觀察事實,讓他們向世界宣布真相,會比自己去說有力和有用得多。美國記者岡瑟·斯坦在延安的感受是,“他們并不想故意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顯示出一種平靜的保留態度。他們對我們的態度似乎是: 用你們自己的眼睛去了解我們”。⑥埃德加·斯諾以他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事實,證實了毛澤東對他的談話。被國民黨宣傳機器描繪為“十惡不赦”的土匪頭子毛澤東,他的真實生活卻儉樸得與普通百姓和士兵一樣,而且他是那樣的淳樸可親,與普通百姓之間保持魚水似的親密關系。埃德加·斯諾據此得出了一個與國民黨宣傳相反的結論:“事實是,凡我在西北所見的沒有什么可稱之為‘恐怖’,而且我懷疑當時根本就不存在‘恐怖’?!雹?br>
三是重視正面典型宣傳與反面典型宣傳、“正宣傳”與“倒宣傳”相結合的方法。在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提出宣傳鼓動應顧及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 “一方面利用已經產生并正在繼續產生的民族革命典型\\( 英勇抗戰、為國捐軀、平型關、臺兒莊、八百壯士、游擊戰爭的前進、慷慨捐輸、華僑愛國等等\\) ,向前線后方國內國外廣為傳播?!僖环矫?,將敵人一切殘暴獸行的具體實例,向全國公布,向全世界控訴,用以達到提高民族覺悟、發揚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之目的?!雹唷暗剐麄鳌敝傅氖浅龍蟮勒娴?、有利的情況外,對負面的、不利的情況也作適當介紹。關于延安交際處如何做好外賓的工作,毛澤東提出: 組織來賓參觀考察時,要盡力讓他們對我們有全面的了解,要讓他們看我們工作中的優點和成績,也可讓他們看看我們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弱點甚至錯誤。⑨這種自我“揭短”,是與《參考消息》①“人為地把一種病毒放到人體里面去。實行‘細菌戰’,跟你作斗爭,使你的身體里頭產生一種免疫力”的宣傳教育原理是相通的,②目的在于促進“倒宣傳”與“正宣傳”之間達成良性平衡,增強輿論宣傳的客觀度和可信度。
三、注重根據形勢需要精心選擇軍事外宣的內容和時機
較于經濟、文化等其他領域的對外宣傳,軍事外宣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多變,選擇恰當的內容和時機顯得更加重要。毛澤東善于根據多方面的因素權衡利弊,審時度勢,抓住要害,及時調整軍事宣傳報道的思路和重點。
一是注重根據形勢的需要精心選擇宣傳內容。毛澤東在軍事外宣中沒有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而是深知“兵無常勢”、講求宣傳的時宜性。1936 年 4 月 9 日,毛澤東根據當時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的形勢發展的需要,同彭德懷致電張聞天,指出“目前不宜發布討蔣令,而應發布告人民書與通電”,“在此時機發討蔣令,策略上把我們自己最高的政治旗幟弄模糊了。我們的旗幟是討日令,在停止內戰的旗幟下一致抗日……中心口號在停止內戰。在這口號之外,同時發布主張內戰的討蔣令,在今天是不適當的?!雹?946 年 9 月 27 日,毛澤東根據解放戰爭初期形勢的發展指示我黨的新聞工作者: “文章的寫法宜改變,因為在解放區軍民中目前的中心問題不是對美蔣的幻想問題,存在這種幻想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向軍民描寫美蔣怎么厲害,怎么兇,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則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雹?br>
二是注重根據形勢的需要精心選擇報道時機。毛澤東指出: “對具體問題要作具體分析,新聞的快慢也是這樣。有的消息,我們就不是快登慢登的問題,而是干脆不登?!雹菀簿褪钦f,毛澤東講求宣傳的時效性,但是他并非一味要求宣傳越快越好,而是要求宣傳適時、合時。毛澤東主張根據形勢需要,對于有關軍事消息分別采取“搶新聞”\\( 快播快發新聞,即“快登”\\) 、“壓新聞”\\( 遲緩播發新聞即“慢登”,或者對新聞秘而不宣即“不登”\\) 的方式。只要選擇恰當的報到時機,不論是先發制人還是后發制人,都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有效制敵。
1943 年 7 月,蔣介石、胡宗南利用共產國際解散之機,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準備以武力進攻陜甘寧邊區。同時發動宣傳攻勢,大造反共輿論。中共決定發動宣傳反擊,同時準備軍事力量粉碎其可能的進攻。7 月 9 日毛澤東在致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董必武的電報中提出: “請速將‘七七’宣言、朱德致蔣介石、胡宗南電,延安新華社揭穿西安特務假造民意新聞及延安民眾大會通電\\( 今日發出\\) 密印分發各報館、各外國使館、各中間黨派、文化人士?!?/p>
⑥毛澤東在 7 月 13 日發給八路軍山西前線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 “我宣傳閃擊已收效,不但七日外國記者紛紛質問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張道藩,而且引起英、美、蘇各大使開會,根據朱德致蔣介石、胡宗南電警告蔣介石,不得發動內戰,否則停止援助。更因延安緊急動員,使蔣介石害怕,不得不改變計劃,內戰危機似可克服?!泵珴蓶|總結此次蔣介石陰謀迅速破產的我方宣傳上的原因,“是我抓緊時機捉住反對內戰、反對侮辱共產黨兩個要點,出其不意,給以打擊?!逼潢P鍵在于先聲奪人、端正視聽,即“重慶外國人是與蔣同時\\( 五日\\) 得到朱總電,故能于‘七七’紀念日引起質問及各大使干涉?!?/p>
①抗美援朝之初,毛澤東就明確地指出朝鮮戰局在軍事方面首要的決定因素就是“目前正在部署的戰役是否能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的突然性”。
②為達成這一作戰方針和部署,毛澤東組織指揮軍事外宣工作予以密切配合。1950 年 10 月 19 日志愿軍部隊入朝當天,毛澤東拍發一封電報給中共中央中南局、華東局等領導同志,對于出兵朝鮮之事的宣傳提出要求: “在目前幾個月內,只做不說,不將此事在報紙上做任何公開宣傳,僅使黨內高級領導干部知道此事?!?/p>
③10 月 25 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兩水洞地區取得第一場戰斗的勝利,毛澤東于 10 月 27 日電告彭德懷: “暫時不宜發表作戰新聞,待戰役告一段落再發表為宜?!?/p>
④遵照毛澤東這一指示,在第一次戰役期間,志愿軍總部未發布戰報,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國內媒體也沒有報道志愿軍的情況。直至 11 月 5 日,第一次戰役結束,我方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當日凌晨 2 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 “為了迷惑人的目的,目前還是不宜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p>
⑤事實證明,在軍事外宣的密切配合下,志愿軍“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的突然性”的作戰方針和部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毛澤東一系列相關的作戰電報中得到驗證: 1950 年 10 月 21 日電報說,“截至此刻為止,美偽均未料到我志愿軍會參戰,故敢于分散為東西兩路,放膽前進”。
⑥1950 年 10 月 30 日電報說“我方對敵人數量、位置、戰斗力和士氣等項均已明了,我軍已全部到齊展開,士氣高漲,而敵人對我方情況則至今不明了\\( 只模糊地知道我軍有四萬至六萬人\\) ”。
⑦1950 年 11 月 18 日電報又說,“敵方對我實力還認為是六萬至七萬人,‘并不是一個不可侮的勢力’,這點對我有利?!?/p>
⑧由此可見,在抗美援朝之初,毛澤東根據形勢需要在消息報道上選擇“慢登”,甚至在一定時期內“不登”,為出奇制勝的軍事戰略順利實施和圓滿完成立下了大功。
四、致力開創和發展靈活多樣的軍事外宣方式方法
在毛澤東軍事外宣的思想和實踐中,既強調腳踏實地,立足現有條件,因陋就簡地開展軍事外宣,也注意努力克服諸多困難,積極利用外援,借鑒和參考軍事外宣的國際慣例??傊?,毛澤東致力開創和發展靈活多樣的軍事外宣方式方法,努力爭取更多的宣傳機會和宣傳時空,提升軍事信息對外傳播的數量和質量。
一是軍事外宣對象的廣泛性。主要包括: \\( 1\\) 外媒記者,例如埃德加·斯諾、海倫·斯諾。\\( 2\\)外國友軍人士,例如美軍觀察組、美國軍官埃文斯·卡爾遜。\\( 3\\) 外國學術界人士,例如,1937 年 6月 22 日,毛澤東在鳳凰山住處會見美國外交政策協會遠東問題專家托馬斯·阿瑟·比森、美國《太平洋事務》雜志主編歐文·拉鐵摩爾、美國《美亞》雜志主編菲利普·賈菲等。⑨\\( 4\\) 外國宗教界人士,例如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美國教派聯合中國救濟委員會。\\( 5\\) 國際社會團體,例如,1938 年 7 月 2 日,毛澤東接見了國際青聯訪華代表團\\( 又名世界學生聯合會代表團\\) 的全體人員,與他們進行了重要的談話。①\\( 6\\) 外國駐華使領館人員。
二是軍事外宣渠道的多重性。主要包括: \\( 1\\) 發表聲明、布告、宣言等。例如,1941 年 12 月 9日,毛澤東主持修改通過《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②\\( 2\\) 向媒體發表談話,接受媒體采訪,舉行記者招待會。例如,1944 年 7 月 4 日,為慶祝美國獨立 168 周年,毛澤東與朱德設宴招待在延安的美國僑民和中外記者團;③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在重慶機場對中外記者發表書面談話。④\\( 3\\) 寫信或帶信。例如,1939 年 5 月 24 日,毛澤東致函印度國民大會領袖尼赫魯,感謝印度人民和印度國民大會給予的醫療和物質援助。⑤1945 年 11 月 10 日,毛澤東應赫爾利的建議,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⑥\\( 4\\) 致電、約稿、題詞。例如,1938 年 7 月 18 日,毛澤東與朱德致電巴黎《人道報》轉國際和平大會,請求大會號召和組織各國人民,給正在英勇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國人民和西班牙人民,以更大的同情和更大的援助。⑦1939 年 2 月 16 日,毛澤東應蘇聯《真理報》之約,為紀念蘇聯紅軍建立 21 周年撰寫《中國軍隊應當學習蘇聯紅軍》等。
⑧三是軍事外宣媒介\\( 載體\\) 多樣性。主要包括: \\( 1\\) 報刊??箲饡r期在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的領導下,為國民黨統治區的外國記者了解和傳播我黨我軍的真實情況、向國外民眾宣傳我黨我軍的立場主張,提供了較豐富的信息來源。1941 年 3 月,在延安出版了我黨我軍第一份對外宣傳的外文月刊《中國通訊》,用英、法、俄三種文字刻印。\\( 2\\) 廣播。
在毛澤東的領導和關心下,1931 年 11 月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期間,“紅中社”\\( 新華社前身\\) 向國外播發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外宣言”英文稿,開啟了我黨我軍的對外宣傳工作; 1940 年 12 月 30 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始口語廣播;⑨\\( 3\\) 電影。1938 年 9 月,“延安電影團”成立,拍攝的《延安與八路軍》《新四軍的部隊生活》《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 即《南泥灣》\\)等紀錄片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4\\) 小冊子。例如,1944 年 8 月 6 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起草致各級黨委電,要求各地收到葉劍英同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談話《中共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以后,多印小冊子向黨內、黨外散發。\\( 5\\) 個體傳播媒介\\( 載體\\) 。例如,在毛澤東領導和關心下,設法將我黨我軍的有關信息借助鄒韜奮等進步媒體人士開展對外宣傳,千方百計地將中國工農紅軍出版的《紅星》報、《紅色中華》報送到在華的境外媒體人士手中。此外,毛澤東在延安與外媒人士交往時,有時通過比較隨意的私下談話、文娛活動等開展軍事外宣。
四是軍事外宣的名義靈活性。主要包括: \\( 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例如1932 年 4 月 15 日,以此名義發表《對日戰爭宣言》。\\( 2\\) 新華社記者,例如,1945 年 3 月 8 日,以此名義發表《新華社記者評王世杰談話》。\\( 3\\) 中共發言人,例如,1949 年 1 月 25 日,以此名義發表《中共發言人就和談問題發表談話》。①\\( 4\\) 新華社政治記者評論,例如,1959 年西藏達賴喇嘛叛逃印度后,印度當局官員于 4 月 18 日公然向國際社會散發了達賴喇嘛關于西藏叛亂的《聲明》。毛澤東立即指示新華社社長、《人民日報》總編輯吳冷西撰寫一篇評論進行反擊,吳冷西寫好《評所謂“達賴喇嘛的聲明”》后,毛澤東提出可以署名為“新華社政治記者評論”,認為這樣的署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②
五、強調軍事外宣要增強政治意識和組織紀律意識
與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對外宣傳相比,一般說來,軍事外宣的內容更加敏感,傳播更加迅速,影響更加重大。根據這樣的特點,毛澤東在軍事外宣中更加重視講政治、講紀律,始終強調增強軍事外宣的政治意識和組織紀律意識。
一是強調軍事外宣要增強黨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強調宣傳要符合黨的當前政策。1942 年 9 月 15 日,毛澤東在給陳毅的電報中指出: “在宣傳方面,亦請注意向宣傳人員說明,極力避免談國民黨壞處及作國共好壞比較。范長江頭兩篇通訊很好,已載解放及廣播,第三篇不適當,故未發表,請向他說明目前政策,并代我向他致慰問。蘇北報紙刊物請你抓緊,務使它們的宣傳服從于黨的當前政策?!?/p>
③其次,強調要抓緊黨對宣傳的關注和領導。1942 年 10 月 28 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致各中央局、分局的指示,指出: “查各地中央局、中央分局對當地通訊社工作及報紙工作注意甚少,對宣傳人員及宣傳工作缺乏指導,尚不認識通訊社及報紙是革命政策與革命工作的宣傳者組織者這種偉大的作用?!恼^去不討論新聞政策及社論方針的習慣,抓緊對通訊社及報紙的領導”。
④再次,強調注意掌握黨的新聞政策和社論方針。1942 年 10月 28 日,毛澤東在給中央晉綏分局書記林楓的電報中指出: “整個通訊社及報社的新聞政策及社論方針,分局必須經常注意,加以掌握,使我們的宣傳完全符合黨的政策?!?/p>
⑤二是強調軍事外宣要注意請示報告和服從上級命令。1949 年 1 月 26 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給華東局、中原局及淮海前線總前委的電報指出: 華中某分區地委一級同志不向上級請示,擅自回答從廣州來的一位外國記者及從上海來的一位中國雜志社記者很多帶偵察性和挑撥性的問題,……以后各地對于從國民黨區來的一切情況不明的中外記者,必須拒絕接談任何問題。對于確系革命的或同情革命的記者,是否接談,亦須請示上級決定。任何下級人員,不得擅自表示態度。
⑥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對于如何發布作戰公報提出要求: “請與金\\( 指金日成———編者注\\) 商其內容,每次均須得你并報我同意?!?/p>
⑦1955 年 2 月 6 日,毛澤東批閱粟裕 2 月 1日關于發布《華東軍區首長電賀解放一江山島的部隊》的新聞的檢討報告。這份檢討報告說,1 月21 日《人民日報》登載的該條新聞,是在華東軍區主管首長不在的情況下,由秘書擅自答復同意發表的,這是嚴重的無組織無紀律行為。毛澤東批復彭德懷并粟裕: “應召集有關人員\\( 包括新華社\\)開一次會,具體規定實行軍委一月十二日指示的辦法,并對華東軍區有所批評與指示?!雹嗯趽艚痖T戰斗之初,1958 年 8 月 23 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上對列席會議的《人民日報》
總編輯、新華社社長吳冷西說: 找你來參加會是要你了解這突發事件。你的任務是要新華社迅速、廣泛收集國際反應,重大反應要用電話傳到北戴河來。報道和評論暫時不搞,觀察幾天再說,這是紀律。要告訴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廣播電臺的編輯部,服從命令聽指揮,部隊如此,新聞宣傳單位亦如此。
①三是強調軍事外宣要實施集中統一的領導。1941 年 5 月 25 日《中央關于統一各根據地內對外宣傳的指示》規定: \\( 甲\\) 各軍事領袖不得軍委許可不準公開發表有關全國性的意見。\\( 乙\\) 一切對外宣傳工作的領導,應統一于宣傳部。\\( 丙\\) 各地方報紙下的通訊社,應成為對外宣傳的重要機關。\\( 丁\\) 各地報紙的通訊社一律改為新華社某地分社。關于電臺廣播內容與廣播辦法等,應受延安新華社之直接領導。②1941 年 5 月 26 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了關于時局的報告,他在談到黨的對外宣傳問題時指出: 過去習慣對外宣傳不統一,表現在各根據地宣傳政策不統一,今后要統一起來。③1958 年 9 月 3 日,毛澤東審閱《中共中央軍委對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軍事斗爭的指示》,指示強調一切重要的行動和宣傳都要遵守集中統一的原則,不得自作主張。毛澤東批示說指示及附件寫得很好。④毛澤東軍事外宣思想和實踐著眼全局,既立足現實條件又具有相當的超前意識,既靈活、廣泛地運用軍事斗爭謀略,又自覺地、嚴格地遵從輿論宣傳規律,體現了原則性與策略性、技術性與藝術性、本土性與全球性的統一,在服務和配合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在國內和國際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為我們開展軍事外宣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也為我黨我軍軍事外宣事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