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軍事情報價值[1]評估借助科學方法和手段,對軍事情報的價值建立評估模型,經過一定的計算和分析,得出對應的評估結果,為情報的處理和應用提供依據。軍事情報價值評估是軍事情報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對情報的價值評估,可以增強情報工作的針對性,優化情報工作流程和資源配置,實現對情報人員的績效考核,調動情報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情報處理效率并最終提高軍事行動獲勝的可能性。
由于軍事情報價值特性的復雜性,大多使用綜合評價方法,即參照系統評價的方法,通過建立指標體系、測量指標值、設定綜合方法等步驟計算情報的綜合指標。這些方法得到的評價值往往缺少明確的實際意義。本文借助當量的概念,提出一種新的評估方法,該方法結論直觀,易于理解,便于應用。
1 軍事情報價值的相對性與綜合性
軍事情報是運用于軍事斗爭的一種輔助資源,其作用的發揮必須依托于軍事領域的其他載體,本身并不能產生直接的效益。因此,我們認為,軍事情報的價值有相對性和綜合性兩個重要特性[2]。
1.1 相對性
情報即信息。決策中,信息用于消除不確定性,信息量增加,可以減少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降低風險,提高決策質量。因此,信息量充足的軍事情報能夠幫助指揮員消除不確定因素,增強對作戰態勢的把握,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情報中所含有的信息越豐富,其對決策的作用就越大。然而,情報服務對象以及不同的作戰時段對情報的需求是不同的:戰略戰役層的指揮員對反映全局情況的情報有強烈的需求,而戰術指揮員則對反映局部情況的情報更偏重;作戰的不同時段對情報的需要也明顯不同,在作戰任務、計劃或者作戰環境發生變化時,指揮員的情報需求必將隨之發生轉移。即同一情報對不同的作戰使命或指揮員,其價值不是等同的,在不同的時段其價值也是不同的。這就是軍事情報的相對性。
1.2 綜合性
軍事情報價值的另一個重要特性是綜合性。軍事情報的價值反映了潛在的軍事效益,而軍事效益則須從多方面進行考量。也就是說,影響軍事情報效益發揮的因素呈現多樣性,因此,像其他綜合評價問題一樣,軍事情報的價值也需要用一個指標體系來衡量,這意味著,軍事情報價值的評估必須采用綜合評價方法[3]。
基于以上考慮,采用當量來度量情報性能的單一指標,而采用能夠很好結合主客觀判斷的層次分析法[3]來綜合多個單一指標,通過這兩種方法的結合,實現對情報價值的量化與序化。
2 當量分析法
2.1 當量
“當量”一詞來自于自然科學。當兩個不同量綱的對象需要對比時,就必須通過當量來實現。比如,物理學中的“熱功當量”,化學中的“摩爾當量”,核爆炸時的威力描述為 XX 噸 TNT 炸藥,等等,在社會科學中,有時也借用這一名詞表示兩個對象某屬性之間的差異,如“錢學森相當于兩個師”,等等。不嚴格地說,“當量”的作用相當于“一般等價物”,兩個不可比的對象因為當量概念的介入變得可比了,同時可見,“當量”的使用使問題的描述更直觀,更容易理解,物理意義更為明確。
當量可以直接用于比較兩個對象,也可以選取某一對象作用“標準”,其他對象都與該標準相比較,利用比較結果實現對象的量化與序化。
2.2 情報價值當量分析
這里所指的情報價值,可以是靜態性能,也可以是動態效能,所謂當量分析,是指選擇某一情報作為“標準參照”,將待分析情報按照預定指標體系進行價值分解,將單一性能表示為標準參照的相當量,然后再逐次綜合,直到得出綜合結論。
主要步驟如下:(1)選擇(或構造)標準情報;(2)依據評估目標構建指標體系;(3)確定指標綜合方法;(4)將待評價對象按照指標體系與標準情報對比,并給出當量;(5)按照給定方法綜合各指標評價值,直至得出總評價值。其中,標準情報可以從現有情報中選擇,也可以自行構造,總的要求是該標準情報要有:①典型性,即該情報要有充分的代表性;②周知性,即該情報是大家都熟悉的情報,這樣得到的結果才易于被人理解;③全面性,因為它被用來作為“一般等價物”,因而特性需要全面,這樣才能實現與其他情報的可比性。
同時,應該指出,由情報的相對性可知,不存在普適的“標準情報”,就是說,“標準情報”其實應該是一個集合,含有適用于不同場合情報評估問題的參照物。
3 基于當量分析法的軍事情報評估
當量分析法實質上是一種相對指標分析法。針對特定的環境和目標,取定某一公認典型 O,認為其價值為 1,將待評估對象 A 與之相比,所得結論表述為:“A 相當于 X 個 O”或“A 比 O 的效能大得多”等等,這樣的結論顯然更符合人們的通常表達習慣,容易被接受。
由于軍事情報的價值是一個綜合性指標,當量評估法也需要建立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實際上也部分地反映了環境和需求,建立指標體系的過程實質上是需求分析的過程。設對某特定場合,指標體系已給定,同時,給定基準對象,即標準情報。根據指標度量方式的不同,可以有基于實數標度的當量分析法和基于模糊數學的當量分析法兩種模型。
3.1 基于實數標度的當量分析法
該方法用實數及其運算表示評估過程中的有關指標表示和多指標合成,主要步驟如下:
(1)將待評估對象 A 與基準對象 O 按照指標體系最底層逐項對比,得到單一指標相對值。由于指標體系的最底層已經將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單一指標,而兩個對象的單一指標的對比相對要簡單得多。對比結果可以用實數表示,比如,就決策支持度來說,對象 A 是 O 的 1.5 倍,就某指標 X 來說,A 是O 的 1/3 等等。
(2)使用合成算子將多指標比較值合成為單指標評價值。指標體系中,設 X 指標被分解為 a,b,c,d 4 個指標,根據實際問題的不同,X 與 a,b,c,d 可以是乘性關系,即 X 表示為“a 且 b 且 c 且 d”,也有可能是加性關系,即 X 表示為“a 或 b 或 c 或 d”,當然也可能是兩種關系的混合。假設關于指標 X 的分指標 a,b,c,d,A 分別是 O 的 x,y,z,w 倍,則對乘性關系,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計算 A 關于 O 的倍數:u1=aω1bω2cω3dω4,其中 ω1,ω2,ω3,ω4是權重,且 ω1+ω2+ω3+ω4=1 或者 u1=min{a,b,c,d}。其中第 1 種綜合方式適合于 4 個分指標相互獨立的情況,第 2 種綜合方式適合于 4 個指標相互制約的情況對加性關系,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計算關于指標X 的 A 對 O 的比數:v1=ω1a+ω2b+ω3c+ω4d,其中 ω1,ω2,ω3,ω4是權重,且 ω1+ω2+ω3+ω4=1 或者 v2=max{a,b,c,d}。其中第 1 種綜合方式適合于 4 個分指標相互獨立的情況,第 2 種綜合方式適合于 4 個指標可以相互替代的情況。即使在同一指標分解中,如果同時出現加性和乘性指標,依然可以分別按照以上方式綜合。
(3)對指標體系逐級進行綜合,直到指標體系的最頂層,若得到的數據是 α,就可以解讀為對象 A的價值是 O 的 α 倍。
3.2 基于模糊標度的當量分析法
在很多情況下,實數標度往往與人的表達方式不一致,比如,就兩個對象 A,O 的支持度而言,通常人們會說 A 的支持度比 O 強或強得多,但要說 A的支持度是 O 的 2 倍或 3 倍,確實有些勉強。模糊數學為適應人們的這種表達方式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
基于模糊數學的當量分析法使用模糊數及其合成算子表示評估過程中的有關指標表示和多指標合成,主要步驟如下:
(1)確定評語集及其隸屬度函數。評語集就是通常的評價等級,一般可采用{小得多,小,相當,大,大得多}5 個等級,相應的隸屬度函數如圖 1 所示。
其中,自左至右的 5 個三角形分別代表“小得多,小,相當,大,大得多”5 個概念。有時候為了提高精度,也可以設置 7 個或 9 個評語。評語越多,區分度越高,效果越好,但專家的工作量也越大。
(2)將待評估對象 A 與基準對象 O 按照指標體系最底層逐項對比,得到單一指標相對值。對比結果用模糊語言表示,比如,就決策支持度來說,對象A 比 O 大得多,就某指標 X 來說,A 比 B 小等等。
(3) 使用合成算子將多指標比較值合成為單指標評價值。指標體系中,仍設 X 指標被分解為 n 個子指標,各指標的權重為 ω1,ω2,…,ωn,在數據能夠充分獲取的場合,可以采用模糊綜合評價[4]的方法,最終得出 A 與 O 的對比結果。這里根據模糊決策規則和模糊語氣算子的有關方法和結論[4],提出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該方法利用了模糊數學的表達,但不像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那樣復雜,僅將 A 與 O 的某一指標按其子指標相對比,得出如“A 在指標 b 方面比O 好很多”之類的結論(通常這是專家最容易做出來的結論)。將這一結果分別用圖中隸屬函數 fi(x),i=1,2,…,n 表示,則可以根據模糊決策規則,令:
在合成過程中(即不是最終結論的場合),若T<0.25,則可認為 A 在指標 X 方面比 O 差得多,若0.25 在合成的最后,為了提高結果的精度,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將 T 的值進一步細分,增加評語等級。當有多個待評價情報時,可以直接按照 T 的值進行對比排序,T 值越大,情報價值就越大。該方法不僅可以用于評價情報本身的價值,而且可以更一般地評價情報獲取人員的效能,見下例。 例:設需比較甲、乙兩人所獲取情報的價值,簡單起見,選擇“信息量、機密性、需求貼近性”3 個指標,綜合指標稱為情報價值,即:情報價值 = 信息量1/5×機密性2/5×需求貼近性2/5選擇“丁”作為參照標準,將甲、乙兩人分別與丁按照以上 3 項指標做比較,假設比較結論如下:甲的情報比丁信息量大,但機密性差,與需求稍微有些差距;甲的情報與丁信息量相當,機密性稍好,與需求吻合好。 則按照以上介紹的方法,分別計算甲、乙關于丁的當量 T:對甲:T1=1.51/5×0.52/5×0.752/5=0.733對乙:T2=11/5×1.252/5×1.52/5=1.285則可以得出的結論有:(1)甲的情報比丁情報的價值差,乙的情報價值比丁的情報價值高;(2)乙的情報價值比甲的高。 4 結束語 針對軍事情報價值評估的場合,提出了當量分析法。該方法取典型情報作為參照物,將待評價對象與標準參照物對比,使得評估過程的操作更為方便,結果的解釋更為合理,一定意義上開拓了情報價值評估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伍曉華,林春應. 對軍事情報價值度量的一種方法[J]. 情報雜志,2006(2):65-67.
[2]余力,岳振軍.軍事情報價值評估方法研究[J]. 火力與指揮控制,2011,36(5):173-176.
[3]郭齊勝.裝備效能評估概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4]楊綸標,高英儀,凌衛新.模糊數學原理及應用[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