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其他論文 > > 南海周邊國家的艦船進口特點、目的及影響
南海周邊國家的艦船進口特點、目的及影響
>2024-05-23 09:00:00



海洋在 21 世紀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南海海域漁業、油氣等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以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主權爭議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劃界爭議為核心的南海問題作為重大地區安全隱患,是相關國家乃至全球范圍關注的軍事焦點和外交熱點.近年來,南海周邊國家①通過大量采購艦船來擴充海軍裝備力量,加劇了南海地區的艦船軍備競賽.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②的統計顯示,越南、菲律賓兩國在 2011-2012 年從國外獲得了護衛艦、巡邏艇等艦船,越南所訂購的常規潛艇也將于2013-2017 年交付服役,中國對此必須予以密切關注并時刻保持警惕.鑒于此,本文嘗試分析這些國家艦船進口的特點、原因和影響.

一 南海周邊國家的艦船進口

\\( 一\\) 艦船進口概況

根據 SIPRI 的統計,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 21 世紀以來的艦船進口很多,文萊相對較少; 來源、艦型、數量、簽約時間和交付時間參見表 1.

南海周邊國家的工業基礎均十分薄弱,對國外艦船進口的依賴性很強,上述五國海軍力量構成的相當部分來源于進口,尤其是噸位較大的護衛艦和技術先進的常規潛艇.其中,文萊由于國土面積小且綜合國力弱,既無必要亦無能力采購護衛艦和常規潛艇; 另外四國的艦船進口結構基本呈現常規潛艇、護衛艦、巡邏艦艇相互搭配的特征.其中潛艇由于具有良好的隱秘性,在和平時期使用既能達到己方軍事目標又可避免刺激對方而使局勢升級,是各國為自身在海洋爭端中增加籌碼的重要軍事力量,成為這些國家的采購重點.南海周邊國家的進口來源主要是西歐、俄羅斯、美國等傳統軍事大國韓國近年來也逐步打開了東南亞艦船市場.

\\( 二\\) 艦船進口特點

相較東南亞其他國家,南海周邊國家的艦船進口具有顯著特點: 大規模采購艦船,在結構上采取小、中、大型艦船高低搭配、相互補充,以護衛艦、常規潛艇等大中型艦船為主的采購策略,還傾向于引進生產許可證.

1. 艦船進口規模相對較大東南亞國家軍隊現代化過程將重點放在海、空軍上[1].21 世紀以來,南海周邊五國的艦船進口和軍品進口呈現顯著的擴大趨勢,艦船進口占全部軍品進口的比例也在上升.艦船和軍品的進口規模數據各年波動很大,一些年份甚至沒有進口,所以必須合理劃分時間階段方能體現上述特點.為此,可將 21 世紀以來的 13 年分為三個階段①: 第一階段為 2000-2004 年,第二階段為 2005-2008 年,第三階段為 2009-2012 年.五國在第三階段的艦船進口額平均每年約為 6 億美元,而全部軍品進口額②年均接近 14 億美元,前者在后者中的比重達44. 36% ,比第一、二階段分別增長 6. 64 和 26. 33個百分點,上升趨勢十分明顯 \\( 見圖 1\\) .

近十年間,東南亞各國艦船進口額在全部軍品進口額中所占比例的均值為 40%.相對軍品進口額來說,這段時間艦船進口額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四國中的比重均超過了 40%; 越南雖然只有 24. 96%,但是如將尚未交付的價值 20億美元的 6 艘常規潛艇計算在內,該比重也會達到56. 33% \\( 見圖 2\\) .沒有卷入南海爭端的三個國家中,這一比重最高的柬埔寨也只有 38. 89%.由此可見,五國艦船進口的擴大與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不無關系.

2. 進口結構以中高端為主

二戰結束以來,巡邏艇和二手或退役艦船曾長期主導南海周邊國家的艦船進口結構; 西方國家冷戰時甚至二戰后淘汰的艦船大量涌入發展中國家,在菲律賓和印尼的現役海軍裝備中不難找出如此老舊的艦船.然而進入 21 世紀后,根據經濟實力和實際需要,南海周邊國家雖未進口驅逐艦、航空母艦等大型艦船,但卻十分熱衷于護衛艦和常規潛艇的采購.越南近十年從國外訂購的艦船數量達到26 艘,俄羅斯建造的 6 艘 "基洛" 級潛艇將成為越南海軍首批作戰潛艇①,其中 1 - 2 艘可能于2013 年底交付服役[2]; 此外,越南還可能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修建一個潛艇基地.菲律賓采購了 6 艘艦船 \\( 見表 1\\) ,過去兩年從美國進口的 "漢密爾頓"級近海巡邏艦的噸位甚至達到了護衛艦的水平,還擬安裝反艦導彈②.馬來西亞采購的法國"鲉魚"級潛艇和德國 MEKO 艦以及印尼采購的荷蘭 "西格瑪"級艦和德國 209 型潛艇幾乎囊括了國際市場上的全部明星艦船,整體性能和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先進行列.

實際上,南海周邊國家高低端搭配、中高端為主的艦船進口結構能夠適應南海爭端不同層次的實際需要: 巡邏艇、快速攻擊艇等小型艦船③主要用于在本國沿海和爭議海域進行巡航以及在偶發摩擦中既保護本國既得利益又避免事態升級,護衛艦、常規潛艇等大中型艦船主要用于進行軍事威懾和為局勢失控時可能爆發的戰爭沖突做準備.根據《簡氏艦船年鑒: 2012-2013》所做的統計,南海周邊五國的護衛艦現役總數為 17 艘,未來新增總數為 15 艘; 常規潛艇現役總數為 6 艘,未來新增總數為 9 艘[3].因此,這些國家的護衛艦和常規潛艇服役總數將在 2013-2017 年至少翻一番.圖 3對比了各國艦艇的現役數量和未來新增數量,直觀反映了南海周邊五國對護衛艦和潛艇這類中高端艦船的大量進口需求.

3. 許可證生產方式受青睞

傳統進出口和許可證生產是國際艦船貿易的兩種基本方式,主要區別在于是否涉及技術轉讓.許可證生產方式的采用使得進口國在采購艦船的同時引進相關技術,有利于提升艦船工業能力和降低對外依賴程度,成為艦船貿易的重要發展趨勢.近些年來,南海周邊國家愈來愈傾向于采用許可證生產的方式,如越南進口的快速攻擊艇、馬來西亞訂購的護衛艦以及印尼引進的常規潛艇.此外,越南正在計劃采購荷蘭達門集團謝爾德船廠的數艘 "西格瑪"級9814 型輕護艦,預計分別在荷蘭和越南建造,所以其中也會包含技術轉讓的成分[4].艦船進口的許可證生產方式在南海地區方興未艾,有關國家采用這一方式的目的就是培育本國艦船工業,避免在直接關系國家安全的國防領域受制于人.

二 艦船進口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

\\( 一\\) 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步提高

隨著經濟的穩步發展,南海周邊國家艦船支付能力有所提高.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統計數據,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文萊 2012 年的GDP 相對 2000 年 分 別 上 升 88. 38% 、73. 70% 、76. 27% 、124. 32% 和 19. 55% \\( 見圖 4\\)[5].結合SIPRI 提供的軍費開支在 GDP 中所占比重[6],五國2000-2012 年 GDP 與軍費開支在 p < 0. 01 \\( 雙側\\)的水 平 上 具 有 顯 著 的 正 相 關 性,相 關 系 數 為0. 705①.由此可知,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這些國家的軍費開支也將不斷增加,為海軍艦船采購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

\\( 二\\) 海軍武器裝備升級的客觀要求

南海周邊五國的海軍實力相對弱小,多數武器裝備服役時間較長,技術水平落后,甚至不如某些非洲國家.根據統計,越南海軍現役 2 艘微型潛艇基本沒有作戰能力,7 艘護衛艦中有 5 艘 "別佳"級是在冷戰時期購自蘇聯; 菲律賓海軍現役的護衛艦、輕護艦基本都已老舊不堪,"坎農"級護衛艦甚至還是美國二戰時期的淘汰艦船,至今艦齡已近70 年; 馬來西亞的 2 艘 "卡斯圖里" 級輕護艦和 2艘兩棲支援艦服役于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中 "英德拉布拉"號兩棲支援艦還曾遭受火災,受損嚴重;印尼的 2 艘 209 型潛艇服役時間超過 30 年,6 艘"艾哈邁德·雅尼"級護衛艦服役時間已有 40 余年[7].如此陳舊落后的艦船已經不能適應未來海上戰爭對高技術、高性能的先進作戰平臺的需求.

因此,這些國家對海軍裝備產生了迫切的現代化升級需要,面對國內艦船工業能力的嚴重不足,擴大艦船進口就成為不二選擇.

\\( 三\\) 外部勢力的干預力度趨于增強

南海周邊個別國家耍弄外交手段,寄希望于引入外部勢力的干預,利用與大國的軍事合作保障自身安全,爭取外交主動權.美國也試圖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遏制中國崛起,維護其亞太地區唯一領導者的地位[8].在外交上提出 "重返亞太"戰略后,美國政府隨即在軍事部署上做了大幅調整: 截至2020 年,打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別部署 50% 艦船的現有格局,改為太平洋地區 60%,大西洋地區 40%[9]; 近幾年來分別與越南、菲律賓進行了多次聯合軍演,并不斷擴大在南海周邊的軍事存在.日本利用黃巖島事件高調宣布了將向菲律賓提供巡邏艇的計劃,明確支持菲方對中國的挑釁和對抗[10]; 日本政府還擬在首次日越海洋安全保障會議中建議越南將海上警察從人民軍中分離出來,以便向其提供海上巡視船,企圖聯合對抗和封鎖中國[11].這些軍事領域的外交活動標志著美、日企圖增強或正在增強對南海地區事務的干預力度,通過向有關國家提供艦船來換取其他方面的戰略利益.

\\( 四\\) 南海爭端和非傳統安全的問題

除豐富的海洋資源外,南海地區尤其是南沙群島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刺激了周邊國家搶占有關海域的島礁.南海爭端雖然主要存在于中國與周邊其他五國之間,但是后者相互之間也有海洋權益糾紛和海洋領土爭端: 文萊和馬來西亞的海洋油氣資源權益訴求存在重疊,馬來西亞和印尼還曾因領海爭端爆發海上沖突.此外,這一地區的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重要的國際海運通道,被譽為 "海上十字路口",海盜、海上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頻發,威脅著南海周邊國家的經濟、資源和國民人身安全.

"軍火進口國的需求往往受國家安全問題的刺激"[12]; 英國海軍專家康拉德·沃特斯指出: "地區緊張因素也是推進 \\( 亞太地區\\) 海軍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存在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不容忽視."[13]

除了經濟增長和領土爭端以外,"刺激東南亞軍備擴張的直接因素應該是南中國海問題"[14].鄰國是否擁有類似艦船也會對周邊國家艦船進口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用: 如果南海地區其他國家有一種先進艦船而本國沒有,那么該國就會認為面臨威脅,從而想方設法直接進口艦船或引進生產技術以恢復軍力平衡[15].南海爭端形成的安全隱患,是 "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都在擴充或升級各自的潛艇部隊"[16]的直接驅動因素.南海爭端和周邊非傳統安全對于這些國家已經構成威脅,關系到各國的政治安全和經濟利益,還造成了該地區的緊張局勢,是必須予以關注的重大地區安全問題.

三 艦船進口規模擴大的影響分析

南海周邊國家從國外采購艦船的機會越來越多,將使艦船進口規模擴大的趨勢進一步發展.美國正向亞太地區推銷的瀕海戰斗艦曾亮相新加坡"2013 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并且很可能出口到南海周邊五國[17].馬來西亞和印尼都在醞釀進口新的常規潛艇,菲律賓甚至還提出了采購意大利"西北風"級護衛艦①和西班牙退役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的計劃[18].南海周邊國家擴大艦船進口對地區形勢的影響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 一\\) 加劇南海地區局勢的復雜程度和不穩定性軍品貿易是天生的外交工具, "具有鮮明的國際政治色彩"[19].美國、日本等國通過向有關國家提供艦船和開展軍事合作滲透其政治影響力,增強了對南海事務的干預力度.美國一邊向菲律賓出口退役的 "漢密爾頓"級近海巡邏艦,一邊在菲蘇比克灣建設后勤支援設施,計劃重返該海軍基地[20]; 美國防部長帕內塔還在 2012 年 6 月份訪問越南金蘭灣,表達了租用這一軍港的意向[21].南海周邊國家的艦船進口為外部勢力干預該地區事務大開方便之門,他們在幕后慫恿這些國家與中國抗衡,使得南海局勢的復雜程度進一步加深.然而小國在大國之間開展平衡外交需要承擔潛在的高風險: 任何大國都不會因為小國的利益而輕易與另一個大國對抗,大國之間的相互妥協卻往往是以犧牲小國利益為代價的[22].南海周邊的個別國家通過引入美、日等外部勢力來制衡中國的企圖很容易在集體安全的 "冷戰思維"模式下導致本國和地區陷入安全困境.

在軍品貿易對戰爭沖突的作用問題上,目前存在促進和抑制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然而,南海地區 "軍事化程度越高,化解沖突的難度就越大"[23].南海爭端刺激了有關國家通過提升海軍力量求得心理安慰,并企圖叫板中國; 南海周邊國家擴大艦船進口和進行軍備競賽容易造成盲目自信和對局勢的誤判,反過來進一步加劇南海局勢的不穩定性,威脅地區安全和國家安全.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已經犯了多重戰略誤判的毛病,認為美國是召之即來的 "靠山",東盟是為其所用的 "幫兇",中國是投鼠忌器的 "對手"[24].然而菲方如果繼續挑釁,必將遭致中國的堅決反制,還可能將南海地區帶到沖突邊緣.

\\( 二\\) 難以對中國構成實質性威脅

在海軍的艦船數量、技術水平、軍隊素質和作戰能力等方面,中國相對南海周邊五國而言處于絕對優勢地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盡管正在擴大艦船進口,相互之間的海軍軍備競賽也較激烈,但卻絲毫不能改變這種完全不對稱的實力對比格局.此外,從綜合國力上看,中國也同樣遙遙領先,上述國家在目前和可預見的未來難以構筑有效的威懾力量,遑論對中國造成實質威脅.有關國家對此可能亦有一定認識,但是為了適應升級海軍武器裝備和爭奪南海海洋資源的需要,在美國的鼓動和支持下仍在進口艦船并企圖挑起事端,不斷 "騷擾"中國.

\\( 三\\) 不會改變地區和平、合作、發展的大方向

隨著亞太區域一體化的不斷向前推進,南海周邊國家大規模的艦船進口不會也不應影響地區穩定與共同發展的大局.中國是印尼第二大貿易伙伴,并分別連續四年、九年成為馬來西亞、越南的最大貿易伙伴[25].中國在 2013 年 10 月舉行的印尼巴厘島亞太經合組織第 21 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文萊斯里巴加灣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與印尼、馬來西亞的雙邊關系均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加強了與有關國家的政治互信和戰略溝通,推動了雙邊經貿、能源、人文、軍事等各領域合作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相對中國而言,南海周邊五國在東盟內部不僅便于實現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等的全方位合作,而且更易就涉及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達成立場上的協調一致.因此,以廣泛的共同利益為基礎,南海地區和平、合作、發展的主流不會因為部分國家海軍力量的增強和彼此之間的矛盾、分歧而發生根本性變化.

結語

南海周邊國家的艦船進口呈現規模相對較大、以中高端為主、青睞于許可證生產方式的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外部勢力基于各自外交戰略、政治利益考量的干預為擴大艦船進口提供了可能性,實現海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升級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其必要性,南海爭端和周邊非傳統安全問題形成的地區安全隱患則是直接原因.這些國家艦船進口的擴大,雖然勢必會對南海局勢造成負面影響,但卻既難以對中國構成實質性威脅,也不會改變這一地區和平與發展的主流方向.

我國主要應加強與東盟在貿易、能源、文化、海洋、安全、防務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此外,"海洋石油 981"深水鉆井平臺在南海海域的正式開鉆,是標志我國南海資源開發向深水邁進的里程碑; 然而相對南海遼闊的海域面積和富饒的海洋資源,我國目前的開發力度仍有不足,必須大力推進南海海域的資源開發.針對南海爭端,在堅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基本原則的同時,應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應對策略,在外交活動中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側重; 積極倡導構建南海問題 "六國七方"①的合作安全機制[26],通過彼此合作和增進互信來降低各國對于鄰國威脅的預期, 緩和南海地區的軍備競賽.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