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并不以時間來闡述陳舜臣對于整個鴉片戰爭的看法,而是把這部書分為人物和事件兩個方面來論述,因為歷史本身就是由人物與事件兩個維度構成的,事件是道路,人物是車輛,互為表里才可推動歷史的發展。所以,下面就分為《鴉片戰爭》的重要人物和《鴉片戰爭》的重要事件兩個小標題來展現臺灣作家視野下對鴉片戰爭較客觀的呈現。
一、《鴉片戰爭》中的重要人物
提起《鴉片戰爭》中的人物,無論是史學家還是文學家最先想到的人物就是林則徐。而陳舜臣的這部書卻把林則徐放到了一個次要位置,筆者認為,這與林則徐在整個鴉片戰爭中做的事密切相關,由于上文已述及,作者是敘述了整個鴉片戰爭的起止,尤其是起因站到了全部篇幅的三分之一,所以林則徐在這里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鴉片戰爭的起因無論是中學課本還是專業史論都已經說得很明確了,一句話就是:英商對華貿易是入超,為了變成出超就想到了鴉片貿易,但該貿易并不是政府行為,這也可從很多鴉片戰爭的檔案中得到佐證。
林則徐之所以被后人描繪成民族英雄最根本的原因是虎門銷煙,再加之他后來又被道光帝革職,就更凸顯他的高大,還有在他主持編寫的《四洲志》基礎上編寫的《海國圖志》更被后人視為偉大。如果眼光追溯到提出禁言之前來看,林則徐與鴉片問題沒有太多的聯系,而在鴉片戰爭爆發三個月后(指1840年9月底)他就被革職了。所以無論從歷史的高度看還是具體事件看,林則徐所做的虎門銷煙只是一個導火線,即使不硝煙也會通過別的方法禁煙,鴉片的危害連英方都承認,正如曾駐印度的總督哈思丁所說:"鴉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有害的奢侈品,它應當是受到禁止的,明智的政府應該嚴格限制鴉片在國內的消耗。"不是像過去傳統觀念中在鴉片戰爭中起著多大作用,他僅是一個重要人物。
作者的眼界已觸及到了思想層面,具體而言就是對龔自珍的刻畫。隨著近代史學者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我們曾經認為的一個先驅思想家,逐漸也被還原成一個具有七情六欲的自然人,對于龔自珍的暴死的一種說法是關于他與某個親貴的妻子有染另有一種說法是其死于穆彰阿之手,陳舜臣結合了這兩種說法和龔自珍詩作對于其與女性的描寫進行了合理想象,塑造了穆彰阿收房的一個容貌出眾的江南藉小妾與龔自珍一見鐘情,即刻茍且。這些塑造都極力地把一個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的思想家,還原成一個真實的人,并且指出龔自珍的詩作里面有很多的關于女人的詩句。其實思想家也好,詩人也罷,總歸都是活生生的人。
對上面提及的,過去認為是反面人物的穆彰阿,筆者認為陳舜臣可以說的一句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希望維持現狀的營壘。"[1]
"鴉片戰爭敗就敗在像潘世恩這樣的沒有大錯的人身上。"[2]說明這些人是鼠目寸光,但是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口,這些人就自然顯得鄙陋了。陳舜臣的高度、開闊且客觀的視角在中國相關影視劇中是不多見的。
二、《鴉片戰爭》中的重要事件
由于前面人物部分已把重要人物說了一下。所以筆者下面主要從鴉片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截取三件次要人物所做的事件來看陳舜臣立場的客觀性。
(一)率船刺探情報
胡夏米是官方史書中確定的侵略分子,這一次確實是未帶鴉片,小說通過對話刻畫出中英兩當事國的國情,一個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一個是具有大國霸氣的閉關鎖國行為。他目的是讓中國人不要懷疑他們的誠意,實際上是看在廣東以有沒有合適英國商船??康母劭?,并搜集中國地理資料,這其中穿插著中方不止一次的驅逐,
(二)中立看弛禁
嚴禁派在我國傳統史學界始終是全盤肯定,反過來對于弛禁派一直是全盤否定。但陳舜臣對于兩派的論述與其說是中立不毋寧說是寫史之筆。嚴禁派中的重治吸食的辦法是不可取的也沒有現實可操作性,這在今天看來很容易理解。然而弛禁派中也有很多論述嚴禁官僚兵丁吸食的,對于普通民眾是持放任態度,這在當時是在平常不過了,所以作者認為是一種漸進的方法。筆者認為改革必須漸進,否則產生急轉直下的后果。
(三)指揮官不腐敗
過去對于鴉片戰爭的戰敗歸罪于官僚階層的腐敗,現在通過史料的比較來看是有失偏頗的。而陳舜臣筆下在描繪廣大將領時的確是相當客觀的,在他筆下只有奕山一個腐敗分子。陳舜臣以近乎歷史的筆觸指出這些高官無論琦善還是伊里布、耆英對于指揮戰爭都有詳盡的刻畫,把這些高官復雜的內心都暴露了出來,指出都是為皇上背黑鍋。筆者認為他們又是滿族親貴,所以更令后人指責。至于裕謙和余步云更是通過心理描寫從正反兩面很好的解釋了人物在當時的選擇,即使余步云被判死刑但在作者眼中仍然是過分的。因此,在陳舜臣世界中都不可否定這些人的為官成績,而且戰敗甚至是脫逃都與腐敗沒什么必然關系。所以筆者世紀末認為綜合來看腐敗導致鴉片戰爭中國失敗這一軍事因素是值得商榷。
三、余論
綜上,筆者從歷史視角看作為歷史小說的《鴉片戰爭》是寫得比較真實客觀,也是基于這種客觀而對于該書的文學性則不敢恭維。作為小說的《鴉片戰爭》寫得再不好的也有好的一面,這是唯物辯證法賦予的智慧。大陸研究歷史的史學工作者也要以客觀中立的眼光來觀察和對待歷史,而這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
參考文獻:
[1] 陳舜臣 著 卞立強 譯 《鴉片戰爭》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2] 陳舜臣 著 卞立強 譯 《鴉片戰爭》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