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史學界對鴉片戰爭這段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這場戰爭的本質狀態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尤其是英國外交部鴉片戰爭檔案的解密,撥開了這段歷史的層層迷霧。
以往鴉片戰爭研究涉及浙江戰場寥寥無幾。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史學界對浙江戰場研究是不充分的或者說對浙江戰場的研究沒有引起史學界廣泛的興趣和足夠的重視,很顯然浙江在鴉片戰爭中的地位被低估了。本文根據中方檔案①和英方檔案②及有關實物資料對英軍犯浙原因,鴉片戰爭爆發地、主戰場及民眾抗英第一槍等問題作些探討,管見所及,以求匡正。
一、浙江是英國政府蓄謀已久的侵占目標
近現代史學界多根據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所說“夷船至粵旬余,無隙可乘,遂乘風竄赴各省”,梁廷枬《夷氛聞記》所說“夷船盤旋洋外,知要口無隙可乘,坐待非計,遂駛三十一艘赴浙江”③等史論,將英軍攻占浙江說成是因廣東、福建防守嚴密,無隙可乘的一種伺機行動。而事實上,英軍犯浙是英國政府有預謀、有計劃、有步驟的一次軍事侵略行動。
浙江被英國人所認識是在明朝嘉靖年間。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葡萄牙等國殖民者通過地理大發現來到浙江舟山雙嶼港進行國際互市貿易。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侵略者在這一時期雖然注意到了浙江,但它的主要目標還在掠奪印度,并強迫當地農民栽種罌粟,制造鴉片。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 1548 年),明軍搗毀葡萄牙殖民地雙嶼港后,已垂涎三尺的英國侵略者步葡萄牙殖民者后塵,企圖把浙江舟山變成他們的殖民地。當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 1685 年)開海禁,在浙江寧波設浙海關之際,定海設立了“紅毛館”,準許外國商人在舟山進行貿易,在英國人眼中,浙江是英中通商的理想之地。
1793 年,英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全權特使的政府代表團對中國進行訪問,馬戛爾尼根據英國政府的指令,以照會形式向清政府提出六項要求,其中關于浙江的就有兩條:“一是開放舟山、寧波和天津為通商口岸。
二是將舟山附近一個不設防的海島讓給英國,以便英國人居住和收存貨物”④。當時被乾隆帝斷然拒絕。1816年,英國政府又派出阿美士德為首的使團來華,其使命與上次基本相同,未果。1833 年,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派律勞卑勛爵為“駐華商務總監督”,代表英國政府常駐中國,以代替原來東印度公司駐廣州的大班。長期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效力的傳教士郭士立等人曾先后上書英國政府,極力鼓吹“占領浙江舟山,并在島上建立英國商館,實施英國法律”⑤。
1836 年 12 月,義律繼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當年 11 月 19 日,他建議英國政府派一名官員隨同一支英國艦隊前往舟山島,以便向清政府投遞英國女王和英國外交大臣的信件。他還建議這支艦隊未得到英國政府指令以前“,不要離開舟山”.如果清政府派軍上該島,就應“提出抗議,必要時加以阻止”.同一份備忘錄中還寫到,他們對舟山“已經很好地測量過,是十分安全;它位于寧波這座大城市附近,而且距離南京不很遠;該島的地位可以用一支海上部隊防守,而且有能力供養它本身的居民和那支(英國)部隊,不需要大陸援助”⑥。從義律這份建議中可以看出,英國侵略者當時對浙江舟山已有相當的了解,并早已對它抱有野心。
1839 年 6 月 3 日,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消息傳到英國后,英國決定向中國派出“遠征軍”,發動侵華戰爭。
1840 年 2 月 20 日,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任命懿律和義律為全權代表主持侵華事宜。在此之前,巴麥尊在致義律的密件中,除了殺氣騰騰地狂叫對中國要“先揍一頓,然后再做解釋”外,就是重申要他“占領舟山群島”,因為“該群島位置處于廣州與北京的中途,而且靠近可航行的大河的河口,從各方面看均宜于將總指揮部設在該群島”⑦。
1840 年 2 月 20 日,巴麥尊下達正式作戰方案,“按照女王陛下政府的意見,遠征軍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在珠江口建立封鎖……女王陛下政府想要遠征軍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占領舟山群島并封鎖該島對面的???,以及揚子江口和黃河口”⑧。
1840 年 2 月 21 日,義律在給海軍少將梅特蘭的密件中說:“舟山群島良港眾多,靠近也許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如果英國占領舟山群島的某個島嶼,而且皇帝也允許其人民可以在那里與我們貿易,該政府的第一步措施無疑將是宣布它是各國船只進出的自由港和建立適中而自由的關稅。我相信,在這樣的一個基地上必定可以獲得這樣的權利,這個基地不久便會成為亞洲最早貿易基地,也許是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基地之一”⑨。從中可以看出,自 18 世紀直到鴉片戰爭前夕,英國為了占領中國市場,一貫把奪取浙江舟山作為對華擴張的主要目標。所以,英國侵略者在鴉片戰爭中把浙江舟山作為首要目標,決不是偶然的,也并非廣東、福建防守嚴密,侵犯不能得逞而轉犯舟山,而是英國政府蓄謀已久的侵略行動。所以,過去不少史學著作過分強調粵閩海防,這并不完全符合當時的實際和歷史事實。
二、浙江是鴉片戰爭的爆發地和主戰場
目前,史學界對鴉片戰爭的爆發時間,有各種不同的見解。有的認為“1839 年 9 月 4 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的九龍之戰,是鴉片戰爭爆發的起點”;有的認為“1839 年 11 月 3 日”(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穿鼻之役,實為全戰中的第一役“;也有認為”1840 年 6 月下旬,英艦抵達廣東海面,宣布封鎖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筆者則認為,1840 年 7 月 5 日下午 2 時,英軍大舉入侵浙江定海,鴉片戰爭正式爆發。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英國政府雖然早已確定對華武裝侵略政策,但林則徐在 1839 年 6 月虎門禁煙,給英國政府發動這場可恥的鴉片戰爭提供了一個借口。雖然,英國政府在 1839 年 10 月 1 日召開了內閣會議,決定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但遲至 1840 年 2 月 20 日,外交大臣巴麥尊根據英國政府的意圖給海軍少將懿律和海軍上校義律才下達最后侵華訓令,”遠征軍要執行的第一步行動應該是封鎖珠江;遠征軍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占領舟山群島;最后一件事是去渤海灣,將第三份副本及其譯本送上岸,以便轉到北京“⑩從 1840 年 6 月 21 日起,這支由懿律和義律率領的”東方遠征軍“才陸續抵達中國。因此,1839 年九龍之戰和穿鼻之役都在英政府對華作戰訓令下達之前,所以九龍之戰和穿鼻之役不能認為是戰爭的爆發,應視為雙方軍隊的局部摩擦。
第二,英國侵略軍從 1840 年 6 月下旬侵入廣東海域,其目的是封鎖珠江。從英方檔案來看,英軍并未準備在廣州進行規模戰斗。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致海軍部勛爵專員們的機密文件中說:”遠征軍離開新加坡后,首先開赴珠江口,以便有效地封鎖那個地區,捕捉并扣押附近容易到手的一切中國船只。但切忌在那個地區的岸上試圖進行任何軍事行動,除非是為了封鎖目的地或控制和扣押船只而必須采用的軍事行動,廣州離北京太遠了,不宜在那里采取什么決定性的行動;這種打擊行動,若想有效,就該在靠近首都的地方進行……封鎖了珠江并公開化后,海軍司令應該向北進發,采取措施切斷廈門與臺灣之間的交通。應該封鎖舟山群島對面通往杭州府的海灣,還應該封鎖揚子江口和黃河口。應該用武力占領這樣的地方,最適合成為永久性占領的司令部,如舟山群島這樣的地方……以便打開與中國政府會晤的大門“.由此可見,英軍侵入廣東,封鎖珠江,可以說是鴉片戰爭的前奏,不能說就是鴉片戰爭的正式爆發。
第三,英國侵略軍攻占舟山,鴉片戰爭爆發。1840 年 7 月 2 日,英軍艦船陸續駛入定海港。7 月 4 日下午,英軍派”威厘士厘號“艦長赴總兵張朝發戰船發出戰書,勒令清軍在”半個時辰“(實為六個小時)內交出縣城及全島,否則開炮攻城。水師總兵張朝發和定海知縣姚懷祥等將領拒不投降。5 日下午 2 時,海軍司令伯麥下令開戰,”威里士厘號“首先開炮,接著”康威號“、”鱷魚號“”、巡洋號“等相繼開炮。定海水師總兵張朝發率水師 2000 余人在城外道頭奮力迎戰,由于雙方火炮性能及彈藥質量的差異,短短九分鐘內清軍便無還擊能力,英軍在定海道頭登岸。姚懷祥帶領城內官兵繼續抵抗。至四更時,英軍從東門梯城而入,定海城被英軍攻陷。知縣姚懷祥投梵宮池殉國,水師總兵張朝發在撤退途中亦犧牲。此次戰斗從 5 日下午 2 時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這是中英雙方首次大規模的正式交戰,從而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第四,浙江不僅是鴉片戰爭的爆發地,而且還是鴉片戰爭的主戰場。鴉片戰爭期間,道光帝推行”上不可以失國體,下不可以開邊釁“的對外政策。期間,道光帝戰和不定,以輕開邊釁的名義將林則徐革職,又以失國體的罪名將琦善懲辦。從檔案資料反映,從定海失陷到浙江陸上反攻,盡管道光帝一度主戰,琦善妥協退讓,以及伊里布出于中英實力懸殊考慮而言守外,各省疆吏無不言攻剿,朝野上下,更是一意主戰,并對琦善妥協誤國行徑紛紛表示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