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雖然封建社會內部已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邊疆地區仍然存在著封建制度以前的社會經濟形式。但是, 到了18世紀后半期中國開始走向衰弱。這時期英國等一系列西方國家的工業迅速崛起而變成了經濟強國,于是資本主義在英國發展起來了,19世紀前半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為開拓海外市場、掠奪生產原料,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而此時的中國清政府仍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為改變對華貿易逆差,英國擴大向中國走私鴉片。
二、鴉片向新疆的輸入
鴉片貿易是一種帶著原始掠奪性質的貿易,它給英國、沙俄等國家帶來了高額的利潤。西方國家不僅利用海路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大量走私鴉片,還通過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新疆運輸鴉片。
通過新疆運輸鴉片的主要國家是英國和沙俄,他們主要依靠與新疆接壤的一些國家偷偷的輸入鴉片。例如英國通過浩罕、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等國家和地區輸入鴉片。沙俄則用更惡劣、更隱蔽的手段輸入鴉片。沙俄商人打扮成浩罕商人或者中亞商人的模樣將鴉片帶入新疆。19世紀后半期清政府在南疆多次收繳浩罕商人的鴉片時發現這些商人中的大部分原來是沙俄人。沙俄利用將浩罕和一些中亞商人在南疆定居經商的有利條件在新疆地區,尤其是在南疆的喀什噶爾、葉爾羌、阿克蘇等城市販賣鴉片。
沙俄商人除了通過上述的手段往新疆輸入鴉片以外,在與新疆接壤的一些中亞國家和地區設立生產鴉片和種植鴉片基地,建立專門出售鴉片的公司,在新疆倒賣大量的鴉片,導致了在新疆吸食鴉片人數的急劇增加。
三、鴉片對新疆的影響
英國、沙俄等國家通過以上的途徑和手段向新疆販賣大批鴉片,到了19世紀30年代末鴉片蔓延了全新疆,甚至天山南北的偏遠城鎮。
在的鴉片如此之快蔓延的結果下,不但吸食鴉片的人群極具增加,還有人開設了專門吸食鴉片的館子,販賣吸食鴉片的水煙壺,新疆當地人也逐漸開始從事鴉片買賣。在新疆大部分城鎮隨即出現很多地方官員、士兵、百姓吸食鴉片的現象。百姓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為了過上鴉片隱,腐敗的地方官員挖空了政府財政,百姓則賣地籌錢買鴉片。中國的金銀大量流向資本主義國家,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困難。
沙俄人還把無法維持正常生活被迫務工的百姓騙到沙俄,讓他們種植鴉片,甚至利用鴉片這個手段,假裝為種植牙片的人員辦理沙俄公民證來欺騙百姓,慫恿百姓反政府。他們還引誘商業人士吸食鴉片,把他們的貨物以廉價與鴉片交換來騙取很大利益。
沙俄不但利用以上各種手段販賣鴉片,到19世紀60年代,還以繳稅為由將鴉片買賣“合法化”了。就這樣,沙俄在新疆各地開始公然販賣鴉片,為進一步打開中國西部的大門打下了基礎。
隨著新疆的門逐步被打開,一些外國的文明與技術,特別是外國的一些進步和開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張,也開始在中國大陸產生。比如當時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是較早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先驅者,自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進技術和新產品也開始陸續地進入中國,中國民眾也開始在逐步認識西方世界。
總之,鴉片戰爭是新疆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但鴉片戰爭也強行打開了新疆的大門,中國長期以來奉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出現了探求西方知識、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鴉片戰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古老的封建與專制的中國的瓦解。
四、新疆各族人民反對鴉片的斗爭
19世紀30年代末鴉片在全國范圍內的蔓延,對清政府帶來了空前的威脅,因此清朝決定禁止鴉片,并制訂了39條禁令。隨著全國禁止鴉片的高潮,新疆地區也出臺了禁止鴉片的一系列措施,并做出了“外國商人運輸和販賣鴉片者斬首;開鴉片館者,買鴉片者,制作吸食鴉片的工具者,種植鴉片者,重則斬首;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監管,不允許鴉片通過外商貨物進入境內”等規定。以上措施的實施下,外國商人在新疆的販賣鴉片的活動收到了很大限制。雖然沙俄、英國等國家對這些規定不屑一顧,利用最卑劣的手段繼續販賣鴉片,但是新疆各族人民提高警惕,極力反對外國列強走私鴉片。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官員組織廣大百姓群眾,積極開展了反對鴉片,禁止鴉片和沒收鴉片的活動。結果,新疆人民反對鴉片的斗爭進一步取得了成績。塔城各族人民焚燒沙俄商業圈就是這一次斗爭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新疆各族人民在定期將沒收的鴉片當眾焚燒,1939年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州虎門焚燒33萬7600斤鴉片事件的推動下,1840年1月份到4月分就在喀什地區焚燒了26萬8900兩鴉片。以上事件可以作為新疆人民為禁止鴉片做爭斗的有力證據。
總之,新疆人民反對鴉片走私的斗爭是全國人民與鴉片作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禁止鴉片的歷史上值得一提的過程,它是新疆人民與全國人民齊心協力與外國列強做斗爭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