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鄧小平以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深邃的洞察力,提出了關于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構建了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的完整科學體系,它是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緊密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今天,重溫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一)戰爭年代對軍事文化建設的初步探索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軍旅生涯中,鄧小平始終強調文化要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要在軍事戰線之外造就一支文化的軍隊。戰爭年代,鄧小平先后擔任過《紅星報》主編、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以及一二九師、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和西南軍區的政治委員等職,直接領導并參與了大量的軍事文化實踐活動,逐步形成了關于軍事文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理念,如1941年,日軍在華北連續發動“治安強化運動”,加強文化侵略,削弱抗日軍民的斗志,如何使根據地文化建設滿足對敵斗爭的需要,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鄧小平對此高度關注,先后召開會議并作了《一二九師文化工作的方針任務及其努力方向》和《關于新的形勢與對文化工作者的希望》兩個報告。在報告中,他從一二九師和晉冀魯豫根據地的文化工作談起,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方向作了精辟的論述,他指出文化工作服從于政治任務,“無論哪一種勢力或哪一種派別的文化工作,都是服從其政治任務的”.鄧小平高度強調部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文化建設融入到政治工作、軍事工作的內容之中,文化工作要為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服務,求得官兵平等、軍民一體、團結友軍、瓦解敵軍,以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他要求強化宣傳隊工作,指出“宣傳隊是部隊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追求深造,努力做文化普及工作,都是萬分必要的。要使宣傳員成為文化教育的得力干部,使宣傳隊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鋒軍”.在整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和新中國建國初期,鄧小平圍繞軍事文化建設有過多次相類似的重要論述,為他的軍事文化建設思想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體系的架構
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軍隊的軍事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文革”期間,我軍軍事文化建設被“精神萬能”、“突出政治”等錯誤論調夸大到不適當的程度而日漸僵化,“個人崇拜”、形式主義大行其道,軍隊建設受到了嚴重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軍隊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前所未有的嶄新形勢,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認真分析軍隊建設主要矛盾的基礎上,大力恢復和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軍事文化建設思想,對我軍軍事文化建設進行了重新規劃和確立,使我們黨所代表的反映時代精神的先進文化成為了軍隊新時期建設的靈魂,為建設一支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強大軍隊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
為適應新時期軍隊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特點,作為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倡導者的鄧小平,對我軍軍事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步驟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和部署,他明確了新時期我軍軍事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的戰略目標,為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他強調“軍隊就是要提高戰斗力”,要把提高戰斗力作為軍隊改革與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軍隊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這一標準理所當然也就成為了檢驗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根本標準。鄧小平認為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根據形勢的變化,大力創新發展新時期軍事文化,他指出:“我們的優良傳統也還是那一些。但是,時間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p>
在新形勢下,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軍隊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并以此作為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核心。鄧小平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p>
這在軍隊叫“四有、三講、兩不怕”,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講軍容、講禮貌、講衛生;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這就為軍隊開展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確定了根本任務,使軍事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領域更加廣泛。他強調軍隊在任何時候都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軍隊要服從于整個國家建設的大局。他認為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一種無形的戰斗力和無價的精神財富,要格外珍視并從中提煉概括出“五種革命精神”,號召全軍大力發揚。直到黨的十四大前夕,鄧小平還一再諄諄囑咐全軍要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的本色。他提出“軍民一致”的原則不能變,要發展新型軍民關系,開辟軍民共建精神文明之路,塑造新時期人民軍隊形象。他要求大力加強我軍制度文化建設,依法建設和管理部隊,“從嚴治軍、依法治軍”.鄧小平強調改革思維,大力推動精簡整編,堅定不移地引導我軍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鄧小平提出科技是最重要的戰斗力,必須尊重知識和人才,加速改進軍事裝備,走“科技強軍”之路,有力地推動了軍事科技文化的發展。
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在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不斷思考基礎上,鄧小平逐步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獨創性。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新,促使我軍新時期軍事文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二、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靈魂和基礎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同樣也是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靈魂和基礎。鄧小平認為要想真正地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精神枷鎖;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他強調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p>
鄧小平認為,只有解放思想,讓廣大指戰員的“思想來個大解放”,才能調動全軍官兵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讓廣大官兵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遠保持蓬勃生機和活力,才能開拓我軍政治工作和軍事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旗幟引領下,鄧小平緊密結合軍隊建設的實際,從新情況、新問題出發,以宏觀構建、頂層設計的領袖風范和戰略眼光,大膽創新、努力開拓,用文明的精神貫注軍隊,用先進的文化武裝官兵,不斷為新時期軍事文化注入新的內容。他強調服務大局,賦予了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明確的指向;強調求真務實,賦予了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唯實的靈魂;強調義利結合,賦予了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唯物的態度;強調改革創新,賦予了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強勁的動力;強調以人為本,賦予了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人文的情懷;強調兩手并舉,賦予了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科學的理念;強調軍隊職能,賦予了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戰斗力標準。實踐證明,在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中表現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于探索、勇于實踐的進取精神;愛崗敬業、愛軍習武、顧全大局、自強不息的思想道德風貌;平等競爭、崇尚科學和民主法治的現代意識;為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人生追求等等,都已經成為我軍先進軍事文化的重要內容。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實踐中所涌現出的朱伯儒、李潤虎、蘇寧、丁曉兵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典型,無不是反映時代精神的先進軍事文化所培育的革命軍人的杰出代表。我軍軍事文化正是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實踐中得到不斷的充實、豐富、發展和創新,成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化軍隊的強大思想武器。
(二)大力加強軍隊精神文明建設是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
鄧小平高度重視軍隊精神文明建設,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加強軍隊精神文明建設也就抓住了繁榮發展新時期軍事文化的根本。
要實現“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的戰略目標,鄧小平認為關鍵在于培育“四有”革命軍人。在《關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中,他明確指出,軍隊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軍官兵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把他們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軍人”.
鄧小平指出,我軍是一個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決定了必須高度重視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軍事文化建設的根本,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用先進的思想文化、高尚的道德精神培養官兵,培育“四有”革命軍人,這是保持人民軍隊性質,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和強大敵人的優勢所在。他特別重視人的革命精神的培養。他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p>
他強調:“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编囆∑娇茖W地總結黨和軍隊豐富的革命經驗,抓住了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中最本質的東西,概括為“五種革命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他認為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特別需要發揚這些精神。20世紀80年代,在老山、者陰山地區長達6年多的邊境防御作戰中,參戰官兵正是在“五種革命精神”的激勵下,叫響“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奉獻我青春,強盛我中華”的口號,用年輕的熱血和激昂的生命保衛了祖國西南邊陲的領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全,譜寫了新時期“最可愛的人”的壯麗詩篇。
鄧小平高度重視我軍革命化建設問題。他強調指出,必須大力加強我軍革命化建設,必須始終不渝地保持我軍特色,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確保我軍政治上永遠合格。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立足于時代變化,對新時期人民軍隊的性質作出了科學的概括,指出:“我確信,我們的軍隊能夠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性質。這個性質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p>
這三者集中體現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他指出,“我們這個軍隊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不管如何更新換代,我們這個軍隊永遠是黨領導下的軍隊,永遠是國家的捍衛者,永遠是社會主義的捍衛者,永遠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是最可愛的人”!
(三)繼承和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增強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發展底蘊
鄧小平格外珍視軍隊優良傳統和作風。他指出,我們這個軍隊有好傳統、好作風,“優良傳統要恢復”,要發揚這些傳統和作風,這是保證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很重要的問題。我軍的優良傳統與作風,是我們的傳家法寶,繼承和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與作風,不僅是保持老紅軍政治本色的需要,更是我軍革命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需要。鄧小平在《軍隊要整頓》的講話中開篇就指出:“我們這個軍隊有好傳統。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就為我軍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樹立了非常好的作風。我們這個軍隊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經過長期反對軍閥主義的斗爭,軍隊內部很團結,聯系群眾也很好?!?/p>
依靠這些好制度、好作風,才使我軍始終保持了無產階級的性質,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宗旨,勝利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歷史使命。他要求全軍官兵聯系新時期的實際,“恢復我們軍隊的傳統作風。概括的說,這作風就是艱苦奮斗的作風,實事求是的作風,群眾路線的作風。要在學校里培養這種作風,并把它帶到部隊,發揚光大”同時,鄧小平認為,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必須根據新的歷史條件的變化,采取“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總結過去的經驗,分析新的歷史條件,提出新的問題、新的任務、新的方針”.要結合部隊的調整改革,開拓創新、豐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他特別指出,優良傳統是我軍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我軍的真正優勢所在,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全軍官兵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堅持和發揚。
(四)始終堅持以戰斗力為標準推動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發展
鄧小平指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并沒有消除戰爭的根源,沒有消除“敵我對抗”這個基本的軍事矛盾,“必須把提高戰斗力作為軍隊改革和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軍隊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他認為文化工作是為政治、軍事服務的,要具有強烈的政治性、豐滿的現實性和生動的藝術性。戰斗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精神的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沒有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戰斗力就無從談起,而文化建設正是戰斗力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源泉,抓文化建設就是抓戰斗力,必須始終堅持以戰斗力為標準推動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發展。1986年鄧小平在西南戰區視察時,明確指出在部隊文化工作本身就是戰斗力,西南戰區提出創辦《西南軍事文學》雜志,是一件好事情,對我們正在老山前線作戰的部隊是鼓動和激勵,要多出好作品,用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武裝官兵,為提高部隊戰斗力服務。在邊境作戰中,我軍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的指示,立足于邊境戰爭特點,著眼于戰斗力提升,大力加強戰時文化、戰地文化、教育訓練文化的建設,使得軍事文化的戰斗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全軍官兵立足于戰斗力標準大力發展具有我軍新時期特色的軍事文化,戰斗力標準不僅成為了我軍思想解放的鑰匙,更上升為我軍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智慧和力量的聚焦點。
(五)精簡整編,加強部隊正規化、法治化建設,完善新時期我軍軍事制度文化
鄧小平一貫關心我軍的制度文化建設,他認為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編制就是法規。1975年鄧小平提出軍隊要整頓,“搞好軍隊的編制整頓、體制整頓,可以適當解決軍隊的其他問題”.1982年,鄧小平提出--精簡,主要是減少不必要的非戰斗人員,減少統率機構、指揮機構人員,最主要的是減少干部。根據鄧小平的指示,1985年我軍編制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百萬大裁軍。精簡整編后,我軍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軍隊結構和官兵比例更加合理,指揮更加靈活,并得以騰出力量來加強專業技術兵種的建設,有效提高了我軍的現代化水平與合成作戰的能力。
鄧小平從制度文化建設入手,堅定不移引導我軍走上了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他針對軍隊存在的問題,根據部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指示全軍在體制編制、軍事訓練、院校教育等所有領域,都要建立制度、制定法規,納入法治軌道,使軍隊一切活動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980年3月,鄧小平在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出“體制、制度問題中,很重要的是建立軍官服役、退役制度”,要實行軍銜制度,軍隊有些方面的工作人員可以改成文職人員、雇傭人員,定技術職稱,這些問題都要制度化,“總之,這一套制度要建立起來,要好好地找些人來專門研究”.依據鄧小平提出的“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的指導思想,黨和國家、中央軍委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繼頒布了一系列軍隊法律、法規和條例、制度,這些法規制度政治特征鮮明、操作規范具體,為中國軍隊依法從嚴治軍提供了基本依據,有力地推進了我軍軍事制度文化的完善。
治軍要嚴,是我軍一條重要的建軍原則,也是新時期軍隊制度文化建設必須始終貫徹的一條重要方針。鄧小平指出:黨有黨規、國有國法、軍有軍紀,“對一切無紀律、無政府、違反法制的現象,都必須堅決反對和糾正”.他強調“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軍隊非講紀律不可,紀律松弛是不行的”,對那些不遵守紀律又不執行命令的人,“有的開除軍籍,有的降級,要執行紀律。如果軍隊連這一條都辦不到,還叫什么軍隊”!
他認為,軍隊的制度要建立,要非常嚴,一點差錯不能有,每個人要有自己的職責,“軍隊還是要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六)尊重知識和人才,走“科技強軍”之路,推動我軍軍事科技文化的創新發展根據世界軍事實踐的發展變化,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認為科學技術也是戰斗力,而且是最重要的戰斗力;加強國防科學研究,發展軍事高科技,是國防現代化的關鍵;必須走“科技強軍”之路,使國防和軍隊建設盡快趕上時代的步伐。他認為,“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科學技術不提高,我們國家的安全就沒有可靠的保障”.要跟上世界軍事前進的步伐,最根本的是把科技強軍戰略貫徹到軍隊建設的各個領域和各項工作中去,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軍隊建設的關鍵在于軍事人才。軍事人才問題“是個戰略問題,是決定我們命運的問題”,“這件事關系到軍隊建設和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大局”.鄧小平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一再強調“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鄧小平指出,要把人才培養作為提高軍隊建設的基礎工作來抓,“培養接班人,這件事關系到軍隊建設和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大局,非解決不可”,“要看到我們各級干部指揮現代戰爭的能力都很不夠,不要把自己的眼睛蒙住了”.
鄧小平認為辦好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要把部隊辦成一個大學校,他多次提出“在沒有戰爭的條件下,要把軍隊的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為此,他提出要從兩個方面去做:一個方面是部隊本身要提倡苦學苦練,另一方面是通過辦學校來解決干部問題。他認為,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院校要“起到集體干部部的作用”.在此之后,他又明確指出院?!皯斒强蒲械囊粋€重要方面軍”.他還指示:寧可少幾個兵,少幾個機關人員,也要把學校辦好,讓多一點人進學校。改革開放后,我軍陸、海、空等軍兵種的高等院校的建設得到了加強,形成了諸軍兵種院校齊全,初、中、高級院校相銜接的軍官培訓體系,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軍事人才,極大地推動了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七)軍民融合,開創軍事文化與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在新形勢下,鄧小平提出了軍隊要在國家建設大局下行動,把軍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到國家建設的總體布局,在軍事文化的發展上作出了新的部署。鄧小平強調軍隊建設要服從、服務和推進國家建設大局,要暫時緊縮軍費投入,使有限的資金首先滿足經濟建設的急需。他進一步指出,“軍民一致,這個原則不能變。但現在我們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也有了不同的內容”.“我們就要按照新的情況,從各方面搞好軍民關系,正確地解決軍民關系問題”.全軍官兵要嚴明群眾紀律,塑造新時期的人民軍隊形象,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軍用技術可以轉為民用。
他將軍民共建文明活動正式納入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的軌道,提出部隊的文化建設,必須與社會文化建設相呼應。要培養大批“又紅又?!钡能姷貎捎萌瞬?,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在他的指引下,我軍官兵密切注視并積極投身到改革洪流之中,努力變革舊的觀念,支持改革開放,并借鑒地方經驗推動部隊改革,實現了軍事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
三、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對當前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必須解放思想,以求實的精神與創新的勇氣不斷開創先進軍事文化發展的新局面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求實的精神與創新的勇氣,豐富了我軍軍事文化的時代內涵,構建了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把中國特色的先進軍事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江澤民根據國際戰略格局和軍事斗爭形勢的新變化,進一步提出了軍隊要為國家的安全統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指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軍隊要按照“五句話”總要求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軍隊精神文明建設要走在全社會的前列,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努力解決好“打得贏、不變質”兩大歷史性課題等論斷,豐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軍事文化。進入了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形勢變化,提出了“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提出了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建軍治軍理念,要求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加強軍隊黨的先進性建設,大力培育戰斗精神,開創了先進軍事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后,更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確保官兵思想政治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將我軍的先進軍事文化推進到了一個全新的視界??v觀我軍的軍事文化發展史可以發現,每一個時代都會產生反映這個時代特色的軍事文化,我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先進軍事文化,為完成時代賦予的每一項使命提供了強大動力。
今天,習近平主席著眼于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闡述。我們已經進入新一輪的改革攻堅階段,但是必須看到當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依然存在,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又不斷出現,特別是一些改革未能徹底到位的領域日益固化,成為了新的改革阻力和影響改革的不穩定因素,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難度前所未有的增大。面對艱巨的改革壓力,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創新,特別要敢于直面改革發展難題,不回避矛盾、不畏懼困難、不顧及私利,以大無畏的改革勇氣迎難而上,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面對改革的陣痛,以科學的精神強化改革力度,匯聚共識、形成合力,以先進軍事文化創新發展的嶄新局面為深化改革、強國強軍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機制保障。
(二)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必須始終把“保持我軍政
治本色”放在第一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政治性是軍隊的首要屬性,擁有政治優勢,才能擁有戰爭勝勢。當前,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軍隊日益成為了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的重點目標。同時,官兵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不斷增強,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更加突出。鄧小平指出:“隨著經濟的發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設,就有很大危險?!?/p>
作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遵照鄧小平的指示,把永保我軍政治本色,鑄牢“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的神圣軍魂放在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第一位,堅持走具有我軍特色的先進軍事文化發展路子,把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作為軍事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貫穿始終。
鄧小平始終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軍事文化建設的最重要的位置。他反復強調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認為“老祖宗不能丟”,在他提出“四有”
革命軍人中,也是把“有理想、有道德”放在前兩位。必須看到,軍事文化建設是一項宏大的工程,牽涉面廣、復雜性強,如何在這樣艱巨的任務面前保證目標明確、收到實效,最根本的就是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要繼承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加強官兵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政治認同和價值認同,要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官兵,突出抓好學習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主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這一頭等大事,加大理論貫注、政策宣講和思想引導力度,教育引導官兵“要牢記堅決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黨的話、跟黨走”,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對黨的信賴,把筑牢軍魂和恪守宗旨體現到軍事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要以思想純潔固守軍魂,大力強化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用先進軍事文化熏陶引導官兵,堅決抵制“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思潮侵蝕的影響,以先進軍事文化統一官兵思想,使之轉化為高舉旗幟的堅定意志、聽黨指揮的崇高信念、報效祖國的壯志情懷。
(三)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必須把提高部隊戰斗力作為根本標準
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學習和把握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必須牢固樹立鄧小平“部隊文化工作本身就是戰斗力”的理念,強化戰斗力標準這一實踐導向,把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作為軍事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最高目標和根本著眼點,把培養官兵戰斗精神作為軍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貫穿始終。習主席深刻指出,“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固然要靠戰略戰術、要靠體制機制、要靠武器裝備、要靠綜合國力,但沒有戰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戰條件也是不能打勝仗的”,“要深化戰斗精神培育,培養當代革命軍人的精氣神”.現在我們的裝備有了很大改善,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決不能丟。當前,要大力發揚“五種革命精神”,深入開展軍隊職能使命教育,引導全軍大力發揚我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保持旺盛的革命熱情和高昂戰斗意志,強化當兵打仗意識,樹立敢打必勝信心。要著眼于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聚焦強軍目標,著力推動軍事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更新;要結合重大演習、野外駐訓和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按照“像打仗一樣完成任務”的要求,積極創建形式多樣的戰地文化,營造濃厚的戰斗文化氛圍,把執行各種急、難、險、重任務作為摔打部隊、錘煉戰斗精神的最佳平臺,讓官兵在苦與累、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練膽淬勇,在實戰中百煉成鋼。
(四)必須圍繞強軍目標,結合使命任務做好基礎性工作,不斷豐富先進軍事文化的內涵
時代發展的新特點,官兵思想的新變化,對軍事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告訴我們,推進先進軍事文化建設要立足于長遠,要圍繞強軍目標,結合使命任務把先進軍事文化建設作為長抓不懈的基礎性工作大力推進,不斷豐富先進軍事文化的內涵。要緊貼官兵思想變化,鑄牢“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的神圣軍魂,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要以“中國夢”、“強軍夢”引領官兵精神成長,培育官兵的世界眼光、戰略思維、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人文情懷,更新官兵軍事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要在精簡消腫的基礎上,在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嶄新軍事制度文化。要盡快制定相關軍事法律法規,消除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制度空白,夯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堅持以紀律建設為核心,旗幟鮮明反對腐敗、反對特權,堅決反對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等問題,使廣大官兵產生敬畏法治、依賴法治、維護法治的心理,讓制度文化生根發芽,保持人民軍隊長期形成的良好形象。要從強軍興軍的實戰需要出發,大力加強軍事教育與實戰化訓練、立足于“五種革命精神”強化官兵戰斗精神培育。要聚力強軍目標,堅持走科技強軍之路,不斷提高裝備水平;要加強人才建設,培養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為實現強軍目標奠定堅實人才基礎。要堅持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切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路子,實現軍事文化與社會文化的深度協調發展。只有把涉及我軍先進軍事文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作為重點任務,扎扎實實地從抓基礎起步,逐步推進,才能不斷豐富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內涵,為先進軍事文化的發展創造新的條件。
社會的發展變化,特別是信息化日新月異的發展,給我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提出了許多新課題、新挑戰,同時也為開創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新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新機遇。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在繼承和發揚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文化建設思想的基礎上,緊密圍繞強軍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適應多樣化的環境變化,研究和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文化發展規律,不斷開創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