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開始認識到軍事斗爭的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對軍事斗爭就有一些基本性的認識。1922年7月,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印發《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明確提出組織民主聯合戰線,“號召全國工人農人在本黨旗幟之下”,加入“掃清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戰爭,無產階級“不可忘記了自己階級的獨立組織”,[1](P.66)隨著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發展,同年9月,蔡和森進一步提出“武裝工人和城市市民”的主張。[2]
陳獨秀也認為“有了武裝平民才可以打倒武裝的軍閥”,主張“農村貧民出資組織大規模的鄉團,城市貧民出資組織大規模的工團、商團”,要“組織真正的國民軍”.這些認識,雖然還不很完整系統,但它反映我們黨對軍事斗爭的最初認識。
隨著中國革命斗爭的發展,特別是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后,黨對軍事斗爭的認識逐步豐富起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軍事思想。1924年11月,中共廣東區委鑒于軍事斗爭的實踐需要,認識到軍事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了軍事工作委員會。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軍事工作組織。
1925年五卅慘案是黨認識軍事斗爭工作一個重要轉折點。黨不僅認為要加強軍隊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認為推動民眾運動,“絕不能離開武裝斗爭”.19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青年團中央聯合發布《“五卅”二周月紀念告上海工人學生兵士商人》,明確提出:“我們民眾應當要求武裝,并組織全國統一的國民革命軍”.同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軍事運動委員會,指導黨的軍事工作,提出“中央之下應該有職工運動、農民運動及軍事運動委員會”.
在國民革命的不斷高漲中,黨對軍事工作的認識逐步提升。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這次會議提出軍事工作應放在全黨重要位置,強調“軍事工作,目前在C.P應特別注意此項工作”.4月,瞿秋白撰寫了《中國革命之武裝斗爭問題》,文章提出了武裝斗爭的思想,強調“中國革命必須有革命的正式軍隊,以革命斗爭為主要的斗爭方式”.這是最早系統、全面地闡述武裝斗爭思想文章。7月,中共中央召開四屆三中全會,作出《軍事運動決議案》。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作出的第一個軍事運動決議案。在這個決議案中,黨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思想,指出:“軍事工作是黨的工作的一部分”,強調黨的軍事工作目前已進入到“準備武裝群眾”的時期,“中央應建立一強有力的軍委”,決定從開展士兵運動和加強對工農武裝領導兩項具體任務來開展軍事工作。[3](P.33-34)10月下旬,共產國際遠東局和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上海召開聯席會議,會上陳獨秀指出:“中國是半殖民地國家,這里軍事因素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沒有軍事力量,無論在這里還是在湖南都不可能發動?!?/p>
黨的軍事思想還體現在黨對政治工作的重視。由于這一時期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時期,黨雖然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建立自己獨立領導的軍隊,但卻十分強調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924年5月,在國民革命軍建立的時候,中共中央即提出“應當要做國民黨軍隊里的有規畫的宣傳,使在‘軍人’手里的兵士變成真正擁護民族解放運動的戰士”.[1](P.249-250)為加強政治工作,周恩來還專門撰寫了《軍隊的政治工作》,提出軍隊政治工作的任務是“使革命軍隊確實有革命觀念,使全軍上下明確反對帝國主義、消滅軍閥是自己最近的唯一的使命”,要“使軍隊能為工農保障的軍隊”必須使其“明白怎樣與工農結合”,同時要動員工農“加入軍隊”,“做軍事工作”.[4]
此后,他進一步提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極堅強的革命軍隊不可”.[5]
隨著工農運動的發展,黨對工農武裝有了更新的認識。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擴大會議,提出黨應當“有組織的去預備武裝工人階級中最勇敢的分子,應當繼續擴大工人自衛組織。不但在鐵路上礦山里,而且在稍大些的工廠里也要進行這種斗爭,要組織青年工人的武裝十人隊百人隊”.[6](P.404)蔡和森強調要“信用工農”、“武裝工農”.[7]
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更加明確提出:“工人糾察隊是保障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主政權的武裝之一。不管公開或秘密地地方皆須有普遍的發展。糾察隊應采用征兵制,使全體工人有受軍事訓練之機會;可有相當的常備隊;中華全國總工會應公布糾察隊統一的編制法和設立一部以管理之。要使軍隊革命化和建立真正的革命軍隊,必須有多數的工人去當兵,要在工人群眾中大力宣傳到軍隊中去、拿槍去的口號”.[8](P.203-204)對于農民武裝問題的認識,中國共產黨逐步在深化。五卅慘案發生后,陳獨秀面對時局,提出“急須武裝學生、工人、農民,到處組織農民自衛軍,以抵抗軍閥之壓迫”.10月,長期戰斗在農民運動第一線的彭湃強調:“農民運動要取得勝利,非有自己的武裝,組織農民自衛軍不可?!敝泄仓醒氚l布《告農民書》,明確提出:“由農民協會組織自衛軍,并要求政府發給槍彈?!?926年7月,中共四屆三次擴大會議再次強調:“農民現時要求武裝自己是必要的”.1927年5月,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案》強調,要“解除鄉村中反動勢力的武裝”,必須“組織農民自衛軍,保障自治政府及革命的勝利”.[8](P.194)大革命時期,黨關于軍事斗爭的思想,是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實踐的過程中創造和積累的,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成為黨領導和開展軍事斗爭的重要思想基礎。
二、黨關于政治工作的領導和重視
1924 年5 月,中共中央提出積極參加國民黨的建軍工作,認為重點是:“應當要做國民黨軍隊里的有規畫的宣傳,使在‘軍人’手里的兵士變成真正擁護民族解放運動的戰士”.[1](P.249-250)這一工作方針可以看出黨認識到政治工作對建軍工作的重要。
周恩來從當時的實際狀況出發,提出政治工作的任務是使革命軍隊確實有革命觀念,使全軍上下明確:反對帝國主義、消滅軍閥是自己最近的唯一使命。他強調要“使軍隊能為工農保障的軍隊”,必須一方面提高士兵的覺悟,使其“明白怎樣與工農結合”;另一方面要動員工農“加入軍隊”,“做軍事運動”.開始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組織新制度的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盵9](P.380)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工作,主要是共產黨開展的,共產黨初步掌握了開展政治工作的若干思想和原則。周恩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以后,開始重視和領導軍校的政治工作。此后,周恩來又進一步強調:“我們做政治工作的使命,對于官長官佐要鞏固其革命觀念,對于士兵要使之有革命常識,所以我們要認識革命化、紀律化、統一化?!?/p>
1925年8月,國民政府正式組建國民革命軍,并且在各師設立了政治部,中共的大批優秀成員擔任了國民革命軍各部的政治領導,周恩來曾任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師黨代表,魯易、包惠僧分任第二、三、二十師的黨代表等等。各軍師以下的各級黨代表或政治部主任,也多是由中共黨員擔任的。在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里,有孫炳文、朱代杰、郭冠杰等約“一百名共產黨員”積極地進行工作。[10](P.287)毛澤東后來給予高度評價,而且肯定了它對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巨大作用:“那時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展的?!盵9](P.380)軍隊中實施黨代表制的經驗。在革命軍隊中建立黨代表的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制度,在革命的軍隊中建立中共黨的組織,建立黨代表和政治部制度,并在基層積極開展政治思想工作,為以后“黨指揮槍”的深入人心甚至新民主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經驗和財富。
參考文獻:
[1]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2]蔡和森。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
[4]高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著作大辭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5]周恩來。評胡適的努力[J].少年,1922,(6)。
[6]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
[7]蔡和森。孫中山病后帝國主義與軍閥之陰謀[J].向導,1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