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和寫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 更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的教學內容。 只有在低年級完成足夠量的識字教學任務, 到了中高年級學生才能進行大量的課內外閱讀, 甚至自由地去讀《西游記》《三國演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識字和寫字的教學便顯得尤其重要了。 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談一下我的粗淺認識。
一、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
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價值,有鑒于此,《語文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成為教學的第一目標。 那么如何在學習中讓學生喜歡漢字并且有主動學習漢字的愿望呢? 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逐步滲透學習漢字對學生自己的學習和以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漢字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讓學生充分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例如做一些動畫,選擇學生喜歡的圖片,在圖片里放上漢字,再配上語音,讓漢字以蹦跳的方式出現,讓它們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盡量做得漂亮,讓學生感受到漢字像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嬉戲打鬧,像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愉悅孩子們的眼睛,它們是靈動的,是跳躍的,不是僵硬的符號,把他們想象成是一個個的小精靈。 然后再通過課件的展示從直觀上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搜集一些名家大師的書法作品,讓學生領會:或蒼勁有力,或溫柔婉約,或如行云流水,或萬馬奔騰。 古今中外,嘆為觀止。 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先讓我們的母語感染著孩子們,讓孩子們熱愛我們的母語。 這樣結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視覺的感受能力,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孩子們的心,讓學生觀察欣賞并且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樣有魅力的文字孩子們怎會不想去學習呢?
二、鍛煉獨立識字的能力
獨立識字能力是指學生見到生字能自己知道用什么方法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和鞏固記憶, 并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地再現和運用它,及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識字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不能簡單地追求識字的數量, 而是應該著眼于學生對識字方法的掌握,只有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例如“慈祥”一詞是一個由兩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可以讓學生結合書中的內容進行理解,再看看這個詞語中的“慈”,注意“心”字底,“祥”字注意偏旁,重點強調。 另外通過字的結構特點也可以快速識字,例如“摟”字,他是一個形聲字,左形右聲,摟住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右邊的部分告訴我們這個字的讀音,這樣識記起來就比較簡單了。
在小學的初級階段,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 對于一些漢字編一些適合兒童年齡的順口溜和歌謠來幫助學生識字例如“一人為大 ”,“大一點為太 ”,“一點一橫長 ,口字在中央,子字去拉架,一下子把耳朵拽得那么長”,這個字是“郭”字,如此反復,慢慢滲透, 讓他們練習自己根據不同的字的形狀想一些順口溜,鍛煉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以肯定和指導, 并且用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的創造性的思維長此以往, 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地學習漢字,識字能力也會逐漸加強的。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 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把漢字置身于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結合上下文的內容,先讓學生自己理解,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并且練習用生字組成的詞語說話,先是一句話,再是一段話,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進行教學, 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將不再是一句空談。 在教學中我們將不再因為識字的教學而憑添煩惱了。
三、培養閱讀習慣
學生開始學習的強烈愿望來自于平時閱讀書籍的量, 如果識字量太低就無法滿足學生閱讀書籍的要求, 在學生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太多的字不認識就會影響學生閱讀的興趣,時間一長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所以必須先要解決認字的問題, 讓學生盡可能快一些地認識一定數量的字, 以達到閱讀的要求,這樣讓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喜歡讀書了,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會有去寫去用這些漢字的愿望, 主動識字的積極性也就加強了。 新課標中要求在第一學段中只認識 1600 左右的漢字就可以了,因為認識過多的字對閱讀的幫助也不是很大, 這也正好符合語言文字的自身規律。 這種多認少寫的理念是極其鮮明的,多認漢字是為了閱讀,少寫是為了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把字寫得更好,從而真正提高學生識字和寫字的效率,也提高了我們教學的效率。
四、培養寫字的基本功
“降低寫字量 ,關注寫字過程 ,注重寫字基本功的培養” 是識字與寫字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開始練習寫字的階段,不能只要求速度,要放慢匆匆前行的腳步,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寫字的基本功, 指導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讓他們逐步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還有要讓他們認識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夠按照筆順規則去認真地書寫漢字。 更要讓學生注意自己的寫字的姿勢以及握筆的姿勢。
現在的學生大都數都沒有一個正確的寫字姿勢,歪歪扭扭的,拿筆也不會,這能寫好漢字嗎? 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想法,如果基礎打好了,就像是建樓房時地基打牢固一個樣, 再往下進行教學就會感到事倍功半了。 這樣的安排無論對于教學識字還是寫字, 都不會給學生造成任何負擔。 另外,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的把握應該循序漸進,不能隨便拔高,拔苗助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個過程。 對于學生書寫的漂亮的漢字可以展示給其他學生看看。 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美的。 教師也要注意自己的基本功,自己寫得一手漂亮的字會影響到學生, 學生會下意識地模仿老師的字。 因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盡量要求學生把漢字寫的行款整齊,漂亮有體,當然要結合每一個學段的不同的要求,不能想當然。
五、明確漢語拼音的“工具”性
新版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 “學會漢語拼音的要求”。 在階段目標中,沒有把漢語拼音和識字與寫字、閱讀等并列安排,而是把它放在了“識字與寫字”部分,強調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和查字典, 更加明確了其作為工具的使用價值。
理解漢語拼音作為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也要注意一下:對于識字而言,漢語拼音僅僅是幫助性的工具,絕對不能代替識字。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 對于常用的字除了要讀準字音外,還要理解它的意思,同時學會書寫和運用。 另外漢語拼音也不是完全解決在沒有學習環境的幫助下獨立讀出字音問題的唯一途徑學生還可以根據一定的語言環境來猜測和推斷字的讀音, 所以學生識字要緊緊圍繞著漢字, 盡可能地消除不必要的干擾因素。 在普通話的學習中,漢語拼音的功能是正音,如果在教學中把讀拼音當成教學的重點,似乎有點因小失大。 所以新課標中并沒有要求默寫和背誦,只停留在會寫和熟記上,這是一定要明確的。
總的來說, 關于識字和寫字的教學雖然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 但是在高年級的教學中也是一樣不容忽視的, 應該引起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低、中、高各個年級的教師做好銜接,各施其職,千萬不要低年級欠的高年級補,讓學生的知識出現斷條的現象。 為了我們的語文教學,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