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識的本質及其能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部隊政治工作的具體實踐活動。因此,在執勤維穩中,將辯證思維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現實的反映。意識具有能動性,表現為人的認識都是從淺顯到深刻,從直接到間接,從具體到抽象,理性的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這個過程表現了人的認識活動本身是主動創造性過程。由此,在執勤維穩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找準教育內容與官兵需求的契合點,才能真正使教育內容入腦入心。
(一)思政教育工作中重視“人腦與意識的關系”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或屬性。在執勤維穩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達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就要注重官兵思維引導與意識能動性的作用,促使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執勤條件下,給官兵講授面臨的形勢、目標任務時,如果一味地講授,容易使官兵產生厭煩心理。所以,可以采取實戰視頻、場景演示與理論講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授。如此,通過貼近實際講解,既促進了理解,又加深了官兵應用合理思維分析戰場環境與執勤維穩活動,使“晦澀難懂”變為“解渴管用”,讓官兵在執勤維穩任務實踐環境中積極發揮主體性作用。
(二)思政教育工作中正確運用“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人的認識活動本身是一個主動的創造性過程。這集中表現為“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開啟執勤維穩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大門的“萬能鑰匙”.思想武裝須從官兵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是運用網絡等多種新媒體收集資料,講官兵在執勤維穩中的英雄事跡,進而對官兵進行忠誠教育;二是寓教于樂,在執勤現場,引導官兵圍繞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思想教育,如官兵組織開展“向先進學習”的主題討論,或者是組織官兵用小品、寫作、歌唱等文藝表現形式,“演繹”執勤維穩條件下的思想教育內容,讓官兵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三)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人腦是意識的“加工廠”,意識依賴于客觀存在的物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看似“無形”,實則有形。
首先,要以誠相待讀真心。當前,部隊執勤任務重、備勤常態化。若想在“全區都是戰區,全時都是戰時,全警都在戰位”環境下做好官兵的思想工作,就要懂得“讀心”,懂得換位思考,感受官兵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坦誠的交流中拉近與他們的心理距離。其次,要以情化人暖兵心。由于執勤時間跨度長,正常的教育受到疲憊心理的抵觸。因此,若在教育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加入一些情感元素,往往會收到良效。比如,利用執勤間隙,組織官兵參觀當地歷史古跡或是紅色教育基地,讓執勤官兵切實感受經濟社會建設的大好形勢,進一步增強獻身邊防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要以德育人揚正氣。在觸動官兵思想的同時,向其傳遞“正能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榮辱觀,在部隊中形成良好氛圍。
二、“普遍聯系”和“唯物辯證法”基本規律在部隊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部隊管理是生成部隊戰斗力、凝聚力的基礎,是部隊建設中的一項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的重要工作。隨著當前反恐維穩形勢的不斷發展,部隊所處的社會環境、兵員成份以及官兵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都在改變,一旦缺乏有效管理,就可能引發問題、事故、案件。
(一)部隊管理工作中正確運用“聯系”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認為,客觀世界是由無數相互聯系的事物構成的統一整體。人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必須自覺堅持普遍聯系的觀點,力求從事物的整體和相互聯系中把握事物,分析社會現象。所以,執勤條件下,抓部隊管理就不能簡單采取“行政事務管理”方法,滿足于“出門看隊伍、進門看內務”等做法,而應樹立“系統管理”和“大管理”的觀念,從時間、空間、人員、內容上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網絡,并避免“隔靴搔癢”“息事寧人”等錯誤做法。
(二)部隊管理工作中強調“重點論”
事物矛盾的雙方并不是均衡相等、平行不悖的,而是有地位和作用上的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質及其發展趨勢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因此,在執勤條件下部隊工作的重點在領導干部自身?!墩撜Z ? 子路》講:“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庇纱丝梢?,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尤其對反恐維穩一線的干部,更要高標準、嚴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合理要求或批評戰士,才能在戰時管好部隊、帶好兵。
(三)部隊管理工作中注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整體和部分不可分割。整體離不開部分,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也離不開整體,離開整體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識破。在執勤這樣特殊的戰時條件下,應加強團隊建設。一個團隊的戰斗力,不僅取決于每名成員的能力,還取決于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同時,在一個團隊中,總會有能力不同、水平不同的人,大家互相協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進一步細化執勤流程和任務分工,加強協同配合,能夠在戰斗中取得最終的勝利。
三、“發展”和“對立統一”規律在部隊安全工作中的應用
安全工作是部隊經常性、基礎性的工作。在執勤維穩條件下,應把握安全工作的基本特點、規律,用聯系、發展的觀點解決影響部隊安全穩定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一)部隊安全工作中正確運用“發展”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必然性表現為質變過程,偶然性表現為量變過程。比如:在執勤維穩條件下,因為時間跨度長,任務繁重,個別官兵會出現“開小差”問題。這個問題,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偶然事件的背后,一定蘊藏著工作不到位的必然原因。所以,在執勤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形勢任務,認真梳理各種安全隱患,思考其內在變化規律及其聯系,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做好執勤維穩條件下部隊的安防事故工作,確保部隊的高度穩定。
(二)部隊安全工作中重視“矛盾的同一性、斗爭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矛盾存在于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一切領域中。同時,矛盾的普遍性、復雜性告訴我們,解決矛盾沒有固定的模式,二者可以互相轉化。
大量事實證明,部隊任何事故、案件的發生都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執勤維穩條件下,抓部隊安全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轉化。特別是要關注執勤過程中官兵的思想狀況,疏導和解決他們所面臨的矛盾,盡量避免矛盾激化。
(三)正確運用“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它反映了事物內部相互對立又趨于統一的關系。執勤過程中,要求官兵“理性、平和、規范”,嚴格遵守部隊在執勤執法過程中的安全規程。引入“對立統一規律”來講,理性是數與質的對立統一,平和是知與行的對立統一,規范則是程序與實體的對立統一。因此,執勤過程中,要去除憤怒、暴躁、狂熱、偏執、癡迷等精神狀態,以平等、謙和的態度對待人民,以和諧的理念、和諧的精神、和諧的方式解決人民群眾的訴求。當然,“平和”并不意味著容忍犯罪(包括暴恐分子),尤其是在面臨突發事件時,更要注意實現法的價值和公平公正,即法的規范。因此,要熟知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暴恐案件的特點,出現事件后細化執法執勤規程,完善處置流程,規范執勤執法環節,力求事件得到合理解決。
四、結語
當前,部隊處在反恐維穩、反分防滲的最前沿和第一線,任務異常繁重。做好部隊各項工作,就要解決部隊在多樣化執勤維穩任務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管理教育模式,提升部隊戰斗力、執行力,在思想認識、發展條件、人文因素、工作作風等方面推陳出新,以此適應部隊新時期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德強 . 云南藏區維護社會穩定經驗述要[J].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5-11.
[2]李敏 . 積極推進武警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J].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0,(1):58-59.
[3]周黎明。提高維穩戍邊能力??夯實維穩戍邊基礎[J].當代兵團,2014,(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