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軍人視角下的國防觀教育問題分析
【第一章】軍人國防觀教育面對的挑戰研究緒論
【第二章】當代國際局勢與軍人國防觀教育概述
【第三章】我國軍人國防觀教育變遷
【4.1 4.2】新形勢下我國國防觀教育工作的理論指導
【4.3 4.4】軍人國防觀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軍人國防觀提升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論
隨著第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堅持以往國防觀教育思想的基礎上,立足于我國國情和當前國際局勢,根據時代的變化尤其是軍隊國防觀教育所面臨的新形勢,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關于軍人國防觀教育的新理論新思想,引領著軍隊國防觀教育實踐更加全面深入穩定地發展。依法治軍作為新時期依法治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軍人國防觀教育中的地位更加凸顯。本文立足于當前形勢,在深入分析了我國軍人國防觀發展沿革以及發展現狀同時對比西方發達國家的軍人國防觀教育的發展及研究情況后,深入的思考了新時期當代軍人國防觀教育工作的開展問題,在本文的第四章重點論述了新形勢下深化我國當代軍人國防觀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徑。
首先,筆者認為,當前形勢下,在深入開展軍人國防觀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刻體會十八大精神,尤其要深入學習四中全會習總書記關于依法治軍的思想精華,堅持經常性教育與集中性教育相結合、普及性教育與重點性教育相結合、理論性教育與行為性教育相結合、依法治軍與從嚴治軍相結合四大教育工作原則不動搖。
其次,完善教育內容,鼓勵軍隊上下通過國防觀教育的推進確立端正的國防觀念與意識。第一,建設法治軍隊,加大軍隊內部法制教育,堅持依據法律治理軍隊和嚴格治理軍隊是強大軍隊的基礎,要能夠始終堅持嚴肅的工作作風和鐵一般的工作紀律,維持軍隊高度集中和安全穩定;第二,關注軍人心理發展,注重情感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關注軍人的心理發展,充分發揮情感教育方法的優勢;第三,應當趨向建立新型教育機制,完善教育內容,把培養高層次的新型軍事人才作為國防觀教育的根本目標,推動“知識軍事”發展;第四,有效利用國防觀教育資源,培養軍人創新意識,不拘泥于固有形式,發散思維敢于嘗試,這對于一個軍人乃至一個軍隊直到一個國家的國防來說,顯然是意義重大的。
再次,軍人國防觀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方面,分為軍人國防觀教育的社會化和制度化兩個方面,最重要的是制度。當前推進法治的最大障礙在于一些關鍵環節和領域還存在制度空白,很多制度配套不夠完善,而且往往缺乏操作性。構建完善的軍事法律制度,并對各級領導干部都要進行培訓,尤其加強領導干部的法治觀念水平,引導部隊廣大干部官兵樹立起法治思維,習慣用法治思維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推動軍隊制度建設和完善當代軍人國防觀教育的關鍵環節。
最后,健全和完善軍隊內部組織領導和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保障軍事制度在實踐中的執行力,保障法治建設在軍中推行并深入扎根。在軍隊由上到下,從干部到官兵形成以法治為準則到以法治為信仰的提升與跨越。在軍事法治教育中融入法理學觀念基礎,與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形成一體化的法治理論強大根基。
參考文獻
[1] 肖飛, 李博文:《淺議當代軍人的國防觀教育》[J].理論前沿。2014(06)
[2] 姚飛:《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深化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 2012.
[3] 蔡斌:信息化戰爭背景下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研究[D]. 廈門大學, 2013.
[4] 謝繼存:變遷與重建[D]. 廈門大學 2007.
[5] 李保忠: 中外軍事制度比較[M.商務印書館 2003
[6]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7] 張進喜,陶勁松:《中外國防觀教育比較》[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4.
[8] 沈友生:《高校國防觀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
[9] 商則連,張虎成:《新軍事變革與我國的國防建設》[M],解放軍出版社 2004.
[10] 賈云生:《新時期國防觀教育理論與實踐》[M],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7.
[11] 黃相亮,張守福:《國防觀教育理論研究與專題講座》[M],軍事誼文出版社2007.
[12] 周鑫。厲行國防教育 強我中華--《 陜西省國防教育條例》,修訂背景透視[J]. 法治與社會, 2012 (12): 36-38.
[13]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4] 商則連,張虎成:《新軍事變革與我國的國防建設》[M],解放軍出版社 2004.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M],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7.
[16] 許義文:《國防觀教育導論》[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4.
[17] 嚴玉明,呂家興:《高校國防觀教育理論和實踐》[C],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
[18]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制分冊》[M],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P11-30)。
[19]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325-333)。
[20] 李先德。國防教育學概論[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7.
[21] 李保忠,肖宏立:國外國防教育初探[J].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 2003.
[22] 喬秀東,卞如景。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 國防, 2009 (8):56-57.
[23] 毛俊福。軍隊報刊在部隊國防教育活動中應發揮更大作用[J]. 國防, 2006 (5):54-55.
[24] 《國防法概論》[M],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
[25] 賀光霞,杭長釗:國防教育對象的分類要合理[J] .中國國防報。2007
[26] (春秋)孫武著,《孫子兵法》[M],孫曉玲編,武漢出版社,1994.
[27] 黃勁, 徐建軍:對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現代化局部戰爭軍隊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學術版), 2006, 10: 011.
[28] 孫中山?!秶烙媱潯穂M]
[29]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
[30] 毛澤東《陜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觀教育法》
[32] 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關于調整民兵組織問題的報告》[R]
[3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尊重、愛護軍隊,積極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的通知》[R]
[34] 國家教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高等學校學生軍事訓練大綱》
[35]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R]. 共產黨員。2014(21)
[36] 余文武。 美國全民國防教育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 2007.
[37] 朱志勇:建設法治軍隊是一個基本方向?!秾W習時報》[J].
[38] 嚴玉明,呂家興:《高校國防觀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8.
[39]孫柳:《堅持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不斷引向深入》[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0.4
[40] William B Skelton: Samuel P Huntington and the Roots of the American Military Tradition.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60,April 1996.
[41] Neiberg, Michael S.Malang Citizen―Soldiers: ROTC and the Ideology of A merican Military Servic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42] Nathan M·Pusey1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1945-1970[M].Harvad University Press,1979
[43] Feng Zhaokui:“The United States:Setting A Trap for its Rivals?”,Beijing,Review,Sept.2000
[44] Pan Zhongying:“Bush'S Visit and Sino_U.S Ties”,Beijing Review,Feb.2002
[45] Jiang Lingfei:“Sino_U.S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 Since 9.II”,Beijing Review,Jan.2002
[46] Zhang Zhaozhong:Prospects for Sina U.S Relations In the 21'century“,Beijing Review,Jan,2001
[47] Ao Li:”U,S Practices Powers Around the World“,Beijing Review,Jan.2000
致謝
本研究及該碩士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孫明哲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科研態度嚴謹,慎思篤行,敬業樸素,深深地感染和教育著我。
孫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向孫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研究生三年學習生涯已經接近尾聲,在此我想對我的母校,我的家人,我的同學和同事表達我由衷的謝意。我是一名在軍人,平時工作十分忙碌,在準備畢業論文期間,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大學生活學習的理解關懷支持;感謝我的母校哈爾濱理工大學給了我在大學三年深造的機會,讓我能繼續學習和提高;感謝所有老師和同學們三年來的關心和鼓勵。老師們課堂上的激情洋溢,課堂下的諄諄教誨,同學們在學習中的認真熱情,生活上的熱心主動,所有這些都讓我這三年都充滿了感動。
此外,由于工作于學業之間難免存在沖突,本文最終得以順利完成,離不開我的導師孫老師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其它老師的幫助和指點。雖然有些老師并沒有直接參與我的論文指導,但在開題時給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議,在此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由于我的學術水平有限,論文肯定會有不足之處,懇請所有老師和同學們給予批評和指導。我愿更加努力,在日后工作中,不會忘懷在哈爾濱理工大學的三年深造時光,不會忘懷老師們給予我的關懷和指引,克勤克儉,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