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水平作為一個穩定特質對工作績效有著重要的外在影響[1]. 在基層部隊,軍事訓練成績是衡量士兵工作績效的主要標準之一[2],而新兵入伍階段考核成績對每名士兵在部隊的發展又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相關研究發現,武警士兵心理健康水平與軍事訓練成績呈顯著正相關[3]. 為進一步研究陸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與訓練成績的關系, 從而對提高新兵在集訓期間的適應能力和訓練效果提供意見建議, 我們通過對比新兵入伍階段考核成績檢驗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質的差異性并對相關變量進行 logistic 回歸分析, 探尋影響新兵訓練成績的主要因素。 重點對某特種作戰部隊 2013 年秋季入伍的 292 名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入伍階段考核成績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92 名 2013 年秋季入伍新兵,男性,漢族,未婚;年齡 16~24 歲,平均( 18.76±1.638)歲;受教育程度:初中 13 名( 4.5%),高中 230 名( 78.8%),大專以上49 名( 16.8%)。 入伍前均已通過體格檢查與心理檢測,無重大身心疾病。1.2 方法 2013 年 9 月 25-27 日對 292 名新兵應用第四軍醫大學研制的 DXC- VI 型多項心理測評儀進行癥狀自評量表( SCL- 90)和艾森克個性問卷( EPQ)的測試。 同年 11 月 9-12 日由該部隊作訓科對 292 名新兵統一組織進行入伍階段考核。
1.2.1 癥狀自評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 90)SCL- 90 量表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到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多種角度,評定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心理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如何。評分標準采用 5級,即每個題目從“ 無”到“ 嚴重”分為 5 級。 凡自評“ 無”的計 1 分,自評“ 輕度”的計 2 分,自評“ 中度”計 3 分,自評“ 重度”計 4 分,自評“ 嚴重”計 5 分。 總分值≥160分,或陽性項目數≥43 項,或任一因子分值≥2 分為篩查陽性[4].
1.2.2 艾森克個性問卷 (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EPQ 包括 4 個分量表:內外向( E) 量表測量內向和外向維度,神經質( N)量表測量情緒穩定或不穩定傾向,精神質( P)量表測量精神質傾向,掩飾( L)量表作為效度量表使用。 根據各維度 T 分范圍設立內向( 或穩定) 、外向( 或不穩定) 、傾向內向( 或傾向穩定) 、傾向外向( 或傾向不穩定)、中間型共 5 級。 若以 E 為橫軸,N 為縱軸,即可把人格劃分為 4 個主要類型:外向情緒穩定、外向情緒不穩定、內向情緒穩定、內向情緒不穩定。
1.2.3 入伍階段考核成績 新兵入伍階段考核是在新兵集訓 3 個月后進行的檢驗性考核, 主要考察新兵在部隊訓練一段時間后的適應情況。 本研究重點分析3 個項目的考核成績:①戰術動作。從低姿、高姿和側身匍匐前進中確定 2 種姿勢各前進 10 m,再屈身前進15 m,自下達“ 前進”口令起,男軍人 30 s內連貫完成動作并符合標準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這個考核項目主要反映新兵的動作協調性;②100 m跑。 徒手立姿跑完全程,15.2s以內為合格,否則不合格。 這個考核項目主要反映新兵的身體素質;③戰備口試。 對戰備教材確定的內容( 如緊急集合、徒步行軍、乘坐車輛的程序和方法)進行口頭作答,正確率不低于 80%的為合格,否則不合格。 這個考試項目主要反映新兵的記憶和口頭表達能力。 ④計分方式:合格計 1 分,不合格計 0 分。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19.0 軟件包進行獨立樣本 t 檢驗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各類檢驗的檢驗水準取 α=0.05.
2 結 果
2.1 新兵考核成績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質分析==以新兵考核成績是否合格作為分組變量, 分別比較 3個考核項目合格人員與不合格人員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差異性。
2.1.1 戰術動作考核成績在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比較 在新兵戰術動作考核項目上, 不同成績的新兵在 EPQ的神經質分量表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 EPQ的精神質量表以及 SCL- 90 的人際關系、 敵對因子上邊緣性顯著。 見表 1.【1】
2.1.2 100 m跑考核成績在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比較 在新兵 100 m跑考核項目上, 不同成績的新兵在 EPQ 的神經質量表上邊緣性顯著, 在 SCL- 90的所有因子上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 2.【2】
2.1.3 戰備口試考核成績在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比較 在戰備口試考核項目上, 不同成績的新兵在 EPQ和 SCL- 90 兩個測量的所有水平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見表 3.【3】
2.2 影響新兵考核成績的相關因素分析
2.2.1 影響新兵戰術動作考核成績的 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 EPQ的 3 個分量表和 SCL- 90 的 9 個因子分別引入 logistic 回歸方程, 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結果表明,最終進入主效應模型的因素即影響新兵戰術動作考核成績的獨立因素為 EPQ 的神經質分量表,見表 4.【4】
2.2.2 影響新兵 100 m跑考核成績的 logistic 回歸分析將 EPQ 的 3 個量表和 SCL- 90 的 9 個因子分別引入logistic 回歸方程,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最終進入主效應模型的因素即影響新兵 100 m跑考核成績的獨立因素為 SCL- 90的人際關系因子,見表5.【5】
2.2.3 影響新兵戰備口試考核成績的 logistic 回歸分析將 EPQ 的 3 個量表和 SCL- 90 的 9 個因子分別引入logistic 回歸方程,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最終沒有任何變量進入主效應模型,即未發現能影響新兵戰備口試成績的心理因素。
3 討 論
本結果顯示,在反映身體協調性的戰術動作考核項目上, 不同成績新兵在神經質分量表的得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ogistic 回歸分析也發現新兵的神經質特質能預測該項目的成績, 即新兵神經質分量表得分越高,戰術動作成績越傾向不合格。 國內有研究表明,新兵的神經質得分明顯高于常模, 而神經質與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有密切聯系,新兵中存在一些情緒不穩定者,自主神經系統功能也不穩定,表現為憂心忡忡、多愁善感、易沮喪、易激動,對各種刺激產生強烈的反應[6]. 這說明神經質得分較高的新兵由于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和情緒不穩定性, 會在考核過程中因為焦慮和緊張導致動作僵硬,無法達到戰備動作考核的要求。 本調查還顯示,在反映身體素質的 100 m跑考核項目上,不同成績新兵在 SCL- 90 所有因子上的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但 logistic 回歸分析卻只有 SCL- 90 的人際關系敏感因子能預測該項目成績, 即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越高,100 m跑成績越傾向不合格。 人際關系敏感得分較高可能表明新兵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的問題較多,自卑,自我中心突出,并且表現出人際交流中的不良自我暗示和消極的期待。 由于新兵處于集體生活中,社會關系單一, 人際關系敏感很容易造成新兵的社會支持度較低,Cohen 認為社會支持度低會使個體高估壓力情境的傷害性,增大對壓力事件嚴重性的評價,并且加重壓力體驗的不良影響[7]. 相關調查顯示,在心理應激條件下,缺乏社會支持者較多采取消極應對方式,心理損害較大[8]. 國內同類研究也發現人際關系敏感因子能夠預測士兵 400 m 障礙跑的考核成績[3],而 100 和 400 m障礙跑都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條件下完成的極限強度運動[9],因此可以認為社會支持度較低的士兵在考核時會由于對情境傷害性的高估而造成無法全面調動身體功能去完成高強度的活動, 致使考核成績降低。 調查表明,在反映記憶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戰備口試項目上, 不同成績新兵在 EPQ 的分量表和SCL- 90 的各項因子上均未顯示差異,也無法在 logistic回歸分析上體現出預測性。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新兵集訓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態和人格特質與記憶和口頭表達能力的相關程度較低。
心理健康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主要與自然條件、社會因素和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性有關[10]. 新兵剛進入軍營面臨生活方式的改變, 需要遵守嚴格的紀律,過著相對艱苦的生活,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如果發生應激事件就容易引發心理健康問題[11-12]. 因此,針對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質的不同, 采取相應的心理訓練手段, 以通過提高訓練成績的方式增強新兵對軍營生活的認同感和個人成就感, 在降低新兵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上將具有一定意義。
有研究表明,認知行為( cognitive-behavioral)訓練的介入, 能有效提高新兵的訓練績效并且減少新兵對壓力和抑郁過度體驗的心理損耗[13]. 國內研究也發現,通過采取認知行為訓練能夠增強新兵對應激情景的控制能力,顯著改善新兵軍事訓練應激時的生理指標,提高訓練成績[14-15]. 展望未來,選擇科學有效的認知行為訓練并納入到軍事訓練大綱的正式條目中, 將是人民軍隊走向強軍之路的必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