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海洋是強國富民的寶庫,和國家歷史命運休戚相關,和民族生存發展緊密相連[1].建設海洋強國是全民族的共同責任,尤其是關系著國家未來、民族希望的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必須加強高校學生海洋意識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意義
海洋意識,是指“人類在由海洋構成的生態環境中,對本身的生存和發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徑的認識總和。包括人類與海洋的相互關系、人類如何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海洋保護等方面的總看法?!盵2]“海洋意識既是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向海洋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構成國家和民族海洋政策、海洋戰略的內在支撐?!盵3]一個瀕海民族海洋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海上力量的強弱和國家的盛衰。
(一)加強高校海洋意識教育有益于實施中國海洋強國戰略
2013 年習近平主席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焙Q笫侵袊鴮崿F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空間和資源保障,關系人民福祉,關乎國家未來。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國在 2050 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海洋意識教育,使學生理解海洋對于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地位和價值,激發其保護海洋的責任感,推進我國海洋事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有益于我國實施海洋強國的戰略措施。
(二)加強高校海洋意識教育有助于拓展高校教育教學內容
愛國主義是國防教育的核心與靈魂,是國防教育的永恒主題。海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海洋意識教育理應成為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意識教育,是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對高校學生進行海洋意識的教育,增強其關注、保護海洋的意識。這既是高校國防教育方向,也是適應形勢發展需要,豐富高校教學內容。
(三)加強高校海洋意識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海洋意識
高校學生作為國家后備力量,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同時也是海洋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他們的海洋意識,直接關系到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目前,大部分學生認識上存在誤區,提起國土面積,答案大多是960 萬平方公里,不知還有 300 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
因此,加強高校國防教育中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迫在眉睫。構建完善的海洋知識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系統的海洋知識,幫助其正確認識海洋,樹立海洋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為將來投身海洋開發和國家建設打下堅實基礎[4].
二、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缺乏
當前高校國防教育中海洋知識教育相對缺乏,影響著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發展和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海洋教育重視程度低
我國政府部門雖頒發一系列有關海洋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性文件,提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措施,提高國民海洋意識。但海洋法制宣傳滯后,大多數國民不了解相關的法律內容。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鮮有提出加強高校海洋知識教育的相關規定,導致我國還未形成相關的教育體系,造成高校對海洋意識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二)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內容比較匱乏
高校對海洋知識教育的研究與教學,既沒有深度的文化探究,也忽視了海洋意識教育的挖掘[5].2007 年三總部聯合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中,軍事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國際戰略環境、軍事高技術以及信息化戰爭五章節,每章節均有涉及海洋教育內容,但分布零落,相互之間缺乏聯系,沒有構成完整的海洋知識體系,對高校學生了解海洋知識和形成海洋意識極為不利[6].
(三)高校國防教育中海洋意識實踐活動形式較少
目前高校開展以海洋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少,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鮮見,宣傳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和海洋教育的基地也很少;高校有關海洋方面的社團組織較少,幾乎沒有自發組織的海洋意識教育實踐活動,很難形成高校學生自覺提高海洋意識的氛圍。
三、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培養的對策
深化高校國防教育改革,在國防教育中增設海洋意識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海洋意識教育,引導其關注我國海洋權益,強化保衛祖國海洋領土和權益的責任感,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拓展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內容
在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中,應充實海洋意識的教育內容和教學形式,構建更加合理的國防教育課程體系。海洋意識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內容體系,具體包括海洋國土與權益意識、海洋經濟與產業意識、海洋資源與環保意識、海洋法制與政策意識等四個方面。
1. 海洋國土與權益意識
海洋國土與權益意識是指國家領海面積和海洋領域內相關權利的意識。海洋是國家的藍色國土。目前我國海洋疆域局勢紛繁復雜,周邊海域爭議不斷:固有領土釣魚島列島被日本侵占,南海島礁被侵占、資源被掠奪等等,領海主權、海域管轄主權受到嚴重威脅。在海洋意識教育中,增設海洋國土與權利知識,強化海洋國土意識,明確海洋國土是我國國土重要的組成部分,堅決捍衛我國的海洋國土,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7].
2. 海洋經濟與產業意識
海洋經濟與產業意識是指海洋的產業和經濟等相關權利。海洋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海外貿易日益增長,海上貿易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8].我國為此實施海洋開發戰略,確立了“十二五”期間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在海洋意識教育中,增設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史,讓高校大學生深刻認識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全面開發利用海洋產業,建設海洋經濟強國。
3. 海洋資源與環保意識
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等,對建設 21 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吨袊Q?21 世紀議程》把“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保護”作為重要的行動方案之一。在高校國防教育中,增設海洋資源與環保意識教育,確立海洋是人類新能源庫的理念,在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時,必須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海洋資源健康可持續發展意識。
4. 海洋法制與政策意識
海洋法制與政策意識是指政治實體在特定時期為實施海洋教育所頒布的法律和相關政策。在高校國防教育中增設海洋法制與政策意識教育,如 1994 年,聯合國制定具有“海洋憲章”之稱的“海洋法公約”,我國頒布的相關法律與政策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國海洋 21 世紀議程》、《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中國海洋發展報告》、《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全國海洋功能規劃》等法律政策文件,通過這些文件的學習,加強高校大學生對海洋法律的認識和海洋政策的解讀,形成其關注海洋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豐富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形式
當前高校軍事理論課一般有 36 學時,在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海洋意識教育。同時,應綜合利用課堂、講座報告會及各種實踐活動,達到最佳教育效果[9].
首先,軍事理論教學是進行海洋意識教育的主陣地,通過課堂系統講授海洋意識體系的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海洋安全的重要性,了解海洋安全與國家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等之間的關系,進而培養學生熱愛海洋的精神。
其次,舉辦相關海洋意識講座和報告會,作為軍事理論課的重要補充。講座報告會可以結合當前海洋權益爭端和海洋領土糾紛,比如中日釣魚島爭端、南海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海洋意識,捍衛我國的固有領土。再次,利用海洋教育基地、海洋館、海洋臺站等單位的力量及鄭和下西洋周年紀念日、海洋國際年、全國航海日等紀念日,開展海洋意識教育活動,對高校學生進行現場教學,創新海洋意識教育方式[10].
最后,建立健全高校海洋意識教育的網絡平臺?;ヂ摼W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海洋意識教育必須占領互聯網這個陣地,建立國防教育網站,增設海洋意識教育內容體系,通過網絡培養高校大學生的海洋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詩成。 藍色的挑戰:海洋國家利益戰略思考[M].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3.
[2] 楊金森。 海洋強國興衰史略[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孫志輝。 提高海洋意識繁榮海洋文化[J]. 求是,2008,(5)。
[4] 陳世利。 關于普通高校在國防教育中加強海洋意識教育的思考[J]. 大學教育,2013,(22)。
[5] 高法成,周娟。 我國大學培育海洋意識與教育的路徑探析[J].時代教育,2013,(23)。
[6] 喇全恒。 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探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2)。
[7] 萬軍林。 高校國防教育中加強大學生海權意識培養的策略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8] 張文木。 中國海權[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9] 顧鋒。 淺析我國海洋意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
[10] 姜秀敏,劉光遠。 海洋強國戰略下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體系的構建[J]. 航海教育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