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較難的教學內容,因為大多數小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再加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無法做到日常的素材積累,使得他們在寫作文時沒有足夠的寫作材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如何做好對學生的教學工作,只按照自己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并未重視學生的喜好和興趣,以及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而我國新課程標準中規定,小學生的作文必須要與實際生活相接軌,讓學生通過觀察現實生活來書寫作文,讓作文內容貼近生活,讓學生時刻關注生活,這樣他們才能在寫作中融入感情。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觀察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充足的寫作素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缺乏真實感。
小學生的心理和思想都處于不成熟的階段,他們與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心態還要差很多,但是他們擁有一顆純真的心,寫出的作文也較為純真。新課程改革提倡小學生要以自身的真實想法來書寫作文,但實際上小學生作文中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作文無法與生活相連接,作文寫出來后讓別人感覺不真實,因為他們每天只在課堂上讀書,與現實生活接觸的太少,導致他們的寫出的作文缺乏真實感。
(二)作文過于模仿。
小學生在學習寫作文時一般是從模仿開始寫的,然后才能通過積累和仔細觀察來寫出作文,如果學生在最開始模仿作文的時候沒有得到教師的引導,就會導致小學生的作文模仿一直延續下去。在信息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找到各種作文樣板,雖然網絡上的作文知識內容比較豐富,但是也存在著一定問題,容易使小學生養成直接抄襲的懶惰思想,這樣的作文雖然言語整潔,內容豐富,但是與我們的教學初衷相背,使小學生離現實越來越遠。
(三)教師缺乏示范性。
在這個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小學生可以接觸的知識非常廣泛,他們也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性,例如,小學生聽完教師講解的作文后就會想,同學會怎么寫,自己會怎么寫,教師寫的作文會怎么樣等,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寫好作文做出示范,讓學生心中沒有疑問,讓學生相信教師的寫作水平。而教師不能只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要多以鼓勵為主,不能只強調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要從自身查找問題所在,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適合學生。
(四)作文與生活失去連接。
好的作文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積累才能完成,學生在作文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生活中的寫照,而寫作的基本材料都是來自于生活。如果與生活失去連接,他們寫出來的作文將失去意義,也使得小學生失去對生活的觀察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思維創新。
(一)靈活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