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獲得的癥狀和體征是中醫診察疾病、辨識證候、指導用藥和判斷療效的重要信息,但并非唯一信息,因為通過問診還獲得了如性別、年齡、地域、病史、生活起居、發病季節、病程病勢等信息,這些信息不是癥狀信息,但具有臨床意義。非癥狀信息是指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的臨床信息: 1) 通過問診獲得的不屬于患者異常感覺的信息; 2) 具有診斷疾病、辨識證候和指導用藥等臨床意義。當今的權威性著作未作系統介紹[1],故本文擬對這些信息進行研究。
1 資料來源
從“讀秀中文學術搜索”[2]中下載 1958 至 2012 年出版的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等含有非癥狀信息的 24 部著作[3 -26].以問診信息、臨床意義、參考文獻為字段名建立非癥狀信息數據庫,獲得 1260 條記錄。例如,問診信息: 房勞過度; 臨床意義: 傷及腎陰; 參考文獻:張伯臾。 中醫內科學 [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 103 -104.
2 方法
2. 1 名詞術語的規范
1) 問診信息的規范:
( 1) 拆分不同性質的問診信息。如將嗜酒厚味拆分為飲酒過度和嗜食肥甘,將饑飽勞倦拆分為飲食不節、勞倦過度。( 2)合并內涵相同但表述不同的問診信息。如將貪食生冷瓜果、過食生冷、過食寒涼、恣食生冷、進食生冷之物合并為過食生冷。 ( 3) 剔除沒有特異性臨床意義的問診信息。如在 “經期起居不慎宜易感外邪”中,“起居不慎”是易感外邪的原因, “經期”沒有特異性診斷意義。
2) 臨床意義的規范:
( 1) 合并內涵相同但名稱不同的信息。如 “肺癆”與 “肺結核”是來自中、西醫學的同一種疾病,合并為 “肺癆”. ( 2) 合并內涵重疊的臨床意義。
如將 “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臥傷氣”并入 “勞倦過度易患諸虛勞損”.
2. 2 非癥狀信息的確認原則
1) 符合非癥狀信息的定義。2) 生活常識不作為非癥狀信息。如長期暴露低溫環境易致凍傷,近親婚配易致胎兒患先天疾病,跌仆易致筋傷骨折。3) 中醫基礎理論不作為非癥狀信息。如根據五味歸屬五臟的理論獲得的 “偏食甘者易傷脾,偏食苦者易傷心,偏食酸者易傷肝,偏食咸者易傷腎,偏食辛者易傷肺”.4) 西醫知識不作為非癥狀信息。如血吸蟲病易致肝脾腫大,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肝毒性藥物。
3 結果
根據非癥狀信息的內容不同,將其分為與患者相關和與疾病相關兩類。
3. 1 與患者相關類非癥狀信息
1) 性別: 男性易患遺精、滑精、陽痿、早泄、睪丸腫痛等疾??; 女性易患癭、經帶胎產、乳房等疾病。2) 年齡: 小兒易患高熱、遺尿、驚風、麻痹、鵝口瘡、白喉、疳證、痄腮、麻疹; 老人易患骨折、疝氣、脫肛、胸痹。小兒用藥宜中病即止; 老人用藥宜力緩久服。3) 地域: 西北高原地區易患燥寒、脫疽、凍傷、癭??; 東南沿海地區易患泄瀉、臌脹、瘧疾、風寒濕痹、毒蛇咬傷; 山區或遠離海岸地區易患癭病、大骨節??; 蠶桑區易患鉤蟲病 ( 桑葉黃) .北方慣用麻黃、桂枝; 南方常用桑葉、菊花、金銀花、連翹、荊芥、防風。4) 婚育: 房事不潔易患性??; 房勞過度易傷腎精; 孕婦嗜食寒涼易致難產; 孕婦嗜食辛辣易致胎黃; 孕婦勞力過度、跌仆損傷、七情內傷易致胎漏、胎動不安、滑墮; 孕婦過度安逸或產時過度緊張易致難產; 臨盆過早、產程過長、產后勞動過早易致氣虛下陷; 孕婦體弱或早產易致胎兒腎精虧虛。5) 體質: 素體健壯易患實證,素體虛弱易患虛證,喜涼惡熱易患熱證,喜熱惡涼易患寒證,素體肥胖易患氣虛痰濕,素體消瘦易患陰虛內熱,素體多汗易患紫白癜風。6) 職業: 礦工易患風濕痹證、塵肺,紡織工人易患塵肺,印刷排版工人易患塵肺、鉛中毒,長期站立工作者易發臁瘡,水中作業者易患風寒濕痹,高溫環境作業常見燥熱病,體力勞動者易傷筋骨,腦力勞動者易傷心血。
3. 2 疾病相關類非癥狀信息
1) 飲食: 飲食不潔易中毒或致寄生蟲病,飲食不節易傷脾胃,過食生冷易生寒濕,過食辛辣易生燥熱,恣食肥甘多生痰濕,飲酒過度易致濕熱。2) 勞逸: 好逸惡勞易致脾虛濕盛或氣滯血瘀; 勞倦過度易患諸虛勞損。3) 情志: 過喜易致心氣渙散,過怒易致肝氣上逆或肝郁化火,過度憂思易致脾氣郁結,過悲易致肺氣耗散,過恐易致腎氣不固,受驚易致心氣不定,精神刺激易致失眠或癲狂,性格內向易患抑郁、焦慮。4) 生活起居: 生活富裕多痰濕壅盛,生活艱苦多氣血不足,坐臥當風易傷風感冒,冒雨涉水、貪涼露宿、坐臥濕地、久著濕衣易患寒濕痹痛。5) 病史: 有傳染病患者接觸史易患相應傳染病,如肺癆、白喉、麻疹、水痘、頓咳; 有致敏原接觸史易患相應過敏性疾病,如花粉、絨毛、漆器引起的鼻炎、哮喘、漆瘡; 有寄生蟲污染物接觸史易患寄生蟲病,如含有鉤蚴的泥土、血吸蟲寄生的田螺。6) 發病季節: 春季易患鼽衄、風溫、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腮腺炎,夏季易患泄瀉、暑病、痢疾、霍亂、疰夏,秋季易患哮喘、瘧疾、肺燥,冬季易患感冒、咳嗽、哮喘、皸裂; 春季慎用辛溫,夏季宜解暑化濕,秋季宜養陰潤燥,冬季慎用寒涼。7) 病程病勢: 起病急多屬外感,起病緩多屬內傷,病程短多屬表證、實證,病程長多屬里證、虛證,新病多實證、熱證,久病多腎虛、血瘀。8) 加重因素: 勞累加重多氣血兩虛,情志郁怒加重多肝郁氣滯,受涼加重多虛寒,飲食肥甘加重多痰濕。
4 討論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察疾病的四種方法,但不是屬于同一層次的四種診法,因為通過望、聞、切診可直接獲取患者的體征,通過問診不僅能獲得患者感知的癥狀,而且還能獲得有臨床意義但不屬于癥狀、體征的其他信息,這便是本文提出的非癥狀信息。本文梳理了含有非癥狀信息的 24 部著作,發現了性別、年齡、地域、婚育、體質、職業 6 類患者相關非癥狀信息 34 條,和飲食、勞逸、情志、生活起居、病史、發病季節、病程病勢、加重因素 8 類疾病相關非癥狀信息 41 條,共計 75 條非癥狀信息。在這 75 條非癥狀信息中,性別、年齡、地域、婚育、職業、病史、發病季節 7 類非癥狀信息常提示好發疾??; 體質、飲食、勞逸、情志、生活起居、病程病勢、加重因素 7 類非癥狀信息常提示好發證候; 年齡、地域、發病季節 3 類非癥狀信息能指導臨床用藥。
概言之,在中醫臨床實踐中不僅要重視癥狀、體征,還要重視非癥狀信息,將非癥狀信息同癥狀、體征結合,才能使中醫診斷和遣方用藥更加完備。
參考文獻
[1]王天芳,李洪娟 . 關于改進中醫診斷學“問診”內容與方法的思考[J]. 中醫教育,2004,23( 1) : 52-54.
[2]洪躍 . 讀秀學術搜索系統述評[J]. 新世紀圖書館,2010( 3) : 76-78.
[3]長春中醫學院 . 中醫診斷學[M].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