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于 2013 年 2 月至 2014 年 4 月,采用超微針刀加中藥心痛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125 例,經隨訪觀察,療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對西醫確診為血瘀阻絡型的冠心病心絞痛為主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他類型心臟病均除外。在我院門診及住院病人中,選擇治療組 125 例確診冠心病心絞痛病例,男性 56 例,年齡 37~79 歲,平均 58.09±1 歲; 女性 69 例,年齡 39~76 歲,平均 58.1±1.5 歲; 病程 13d 至 32 年,平均病程 9.05±0.5 年; 自發性心絞痛 75 例,勞力性心絞痛 25 例,混合性心絞痛 25 例。對照組 125 例,男性70 例,年齡 27 ~ 69 歲,平均 56.13±1 歲; 女性 55 例,年齡 45~75 歲,平均 59.13±1 歲; 病程 15d 至 28 年,平均病程 10.15±0.4 年; 自發性心絞痛 68 例,勞力性心絞痛 31 例,混合性心絞痛 26 例。
2 方 法
2.1 方法: 治療組: 對入選病例首先行超微針刀治療:
選用刀口寬 0.5mm,針身長 2cm 的泰興市三里醫療用品廠生產的一次性超微針刀。操作: 先讓患者俯臥在治療床上,暴露頸部、胸背部治療部位,碘伏常規消毒。
分別取 T5~6 棘突旁,左側; C7 橫突尖上方筋結點,左側; 垂直進刀,深度不超過 1cm,每個異常的筋節或結節治療點切割 2~3 刀,后出刀,用干棉球按壓針眼 1~2min; 后讓患者仰臥位,暴露前胸壁,取鎖骨下窩,前斜角肌的附著點,左側; 劍突結節點位,消毒同上,同樣垂直進刀,深度不超過 1cm,每個異常的筋節或結節治療點切割 2~3 刀,后出刀,用干棉球按壓針眼 1~2min 即可。每 3d 治療 1 次。5 次一個療程。治療組病人超微針刀治療完畢后,給予中藥心痛康湯藥口服,組方如下: 附子 30g、炙甘草 60g、干姜 60g、人參 15g 山萸肉30g、生龍骨 20g、生牡蠣 20g、磁石 30g、桃仁 15g、紅花20g、川芎 15g、當歸 18g、赤芍 10g、麝香 0.5g( 沖服) 上藥加水 1500mL,冷水浸泡 30min,武火先煎 10min,再文火煎煮 20min,后取汁 600mL,前后煎煮 3 次,將所得藥汁混勻,分三次口服。1 劑/d,半月 1 療程。對照組: 對入選病人給予生產廠家: 硝苯地平片 20mg,( 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44023986) 3次/d 口服; 地奧心血康片( 成都地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Z10950023) 2 片,3 次/d; 冠心蘇合丸( 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 Z11021184) 1 丸,3 次/d; 硝酸甘油片( 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H11021022) 1 片,發病時舌下含服,頓服。15d 為一療程。
2.2 觀察指標: 對入選的所有病人治療前、后進行觀察、統計及比較,包括每個病人的心電圖、血脂、血糖、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心絞痛發作次數、每次發作程度、發作持續時間及其他癥狀變化和所有不良反應。
2.3 療效標準: 參照《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判定標準》[2]進行評定。①心絞痛療效標準: 顯效為心絞痛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為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 50%,發作程度和持續時間明顯減輕; 無效為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②心電圖療效標準: 顯效為心電圖恢復至大致正常,或達到正常心電圖; 有效為心電圖降低的 ST 段治療后回升 0.05mV 以上,但是未達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倒置的 T 波變淺>25%,或 T 波由平坦變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有改善者; 無效為心電圖基本無改變。2.4 統計學方法: 數值用均數±標準差( x珋±s) 表示; 計量資料,用 t 檢驗方法分析; 計數資料,用 χ2檢驗方法分析。采用 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0.05 為統計結果,差異有顯著意義。
3 結 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超微針刀治療組 125 例,總有效率 97.6%,1 年復發率 4%; 對照組 125 例,總有效率89.6%,1 年復發率 3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果表明治療組顯效、總有效率、1 年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最短療程為 1 次,最長 1.5 個月,平均 15d 左右。遠期效果可靠。見表1.【1】
4 討 論
中醫歸結為“胸痹”、“心痛”.痰阻、寒凝、血瘀,心陽被遏,大氣失展,血行不暢,病延日久,遏抑心陽,肝腎精血均傷,心氣不足,鼓動不力,心脈失養,胸陽痹阻。故臨證每多虛實夾雜。寒邪入于脈中,“寒性收引”,血管收縮,損傷血管內皮,致使 PGI2 等抗凝抗栓物質的生成釋放減少,而 ET-1、TXB2 等促凝促栓物質生成釋放增加,導致血管痙攣加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病理改變,使得血行障礙而為寒凝血瘀證[3].
治療以扶正固脫,活血化瘀,開竅醒腦,回陽救逆,通陽化氣為主。方中附子、干姜溫振心腎陽氣。人參、炙甘草益氣生脈; 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赤芍活血化瘀,合營通脈; 山萸肉、生龍骨、生牡蠣、磁石固心陰而攝心陽,滋腎水而養心血,達固腎攝精,收斂元氣。更在麝香一味,芳透胞絡,斬關奪隘,辟穢開竅,助參、姜、附速建殊功。
超微針刀療法是在小針刀療法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種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核心理論為改變軟組織的力學平衡失調。通過人體的骨性杠桿作用或肌肉的力學傳導和牽引作用,將人體深層的病變提到淺層來治療。通過對人體表淺表部位進行松解,促進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改善局部病變組織的營養供應,提高病變組織的新陳代謝能力,從而利于病變組織的恢復。
此外,針刀療法對病灶的刺激,可使局部組織蛋白分解,末梢神經介質增加,產生血管神經的活性物質,降低致痛物質緩激肽和 5-羥色胺等在血清中的含量,從而活躍組織功能,調整神經功能[4].
松解左側 C 7 橫突尖上方筋結點; 左側鎖骨下窩,前斜角肌的附著點,是應用杠桿理論間接松解出入心臟的大血管壓力; 松解左側 T5-6 棘突旁; 劍突結節點位筋膜同樣是應用杠桿理論解除胸壁對心臟本身的壓迫; 通過超微針刀對上述治療點松解,緩解肌肉的痙攣和緊張,改善和解除整個胸壁對心臟本身和出心臟大動脈的壓迫,減少心臟灌注壓,故治療心絞痛起到立竿見影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2.
[2] 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座談會。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判定標準[J].醫學研究通訊,1979,8( 12) : 17.
[3] 王朋,楊明會,李紹旦,等。冠心病心絞痛寒凝血瘀證大鼠血 ET-1、NO、TXB2、6-Keto-PGF1α 水平的變化[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 5) : 1049~1050.
[4] 黃志芬,楊永紅。小針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52 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30( 25) : 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