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性心絞痛,屬于冠心病心絞痛的一種,介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與勞累性穩定型心絞痛之間。其臨床表現主要是夜間性心絞痛、進行性心絞痛表現增加或疼痛持續時間的延長等[1]。不穩定性心絞痛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極大,常會導致患者出現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3月56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將其分組分方法治療,并統計、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齡49~73歲,平均(60.8±4.3)歲;病程3~14 d,平均(7.8±3.8)d。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8例。經臨床分析,兩組患者均不存在心、腦、腎、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以及血液系統疾病,且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具體方法為:給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次/d,300 mg/次,3 d后100 mg/次;氫氯吡格雷,300 mg/次,1 d后75 mg/次;美托洛爾,2~3次/d,12.5~25 mg/次;低分子肝素鈣5 000 U皮下注射,12 h/次,3~5 d;并給予患者25 μg/min硝酸甘油的靜脈滴注,持續48 h后1次/d[2]。連續用藥14 d(1個療程)。
1.2.2 觀察組:采用參芎葡萄糖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具體方法為:在常規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靜脈滴注200 ml的參芎葡萄糖注射液,1次/d。連續用藥14 d(1個療程)[3]。
1.3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16.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分析顯示,兩組患者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24/28),其中,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4例。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60.71%(17/28),其中,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1例。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一種,對人體健康安全的危害極大[4]。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具有顯著的擴張血管、活血化瘀、增加血流量以及通筋絡、鎮靜、鎮痛等作用,對不定型心絞痛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5]。臨床研究表明,在本次選取的56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中,運用參芎葡萄糖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參芎葡萄糖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和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所以,應給予臨床中的廣泛推廣和應用。
4 參考文獻
[ 1 ] 秦全喜 , 吳躍剛 , 金鳳鐘 , 等 . 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103例臨床療效觀察[J].西北藥學雜志,2010,11\\(2\\):452.
[2] 潘麗梅,馬正宏,劉革命.參附注射液合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5\\):31.
[ 3 ] 胡耀東 . 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 h s -C R P 、脂代謝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 J ] .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6\\):17.
[4] 賀丹娜.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對超敏C-反應蛋白與脂代謝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8\\(24\\):1.
[5] 崔繼志,丁雪松,李華杰.參芎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中高危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13,7\\(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