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順德作為廣東省經濟先發地區以及省改革試點地區,其經濟及社會發展歷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也上能夠反映廣東省老齡化的發展進程與現狀。順德全區常住人口中,0-14 歲人口為 296391 人,占 12.04%;15-64 歲人口為 2051665 人,占 83.34%;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13645 人,占 4.62%。而從戶籍人口來看,人口老齡化情況并不樂觀。順德民營經濟及制造業發達,但通過外來務工人員來稀釋老齡人口比例的現象不可持續。根據順德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 年底順德區戶籍人口中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為 16.5 萬人,占戶籍人口 13.5%。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 2.21 萬人,占老年人口的 13.4%。
預計到 2015 年,順德區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9.6 萬人,年均增加 0.6 萬人。順德人口老齡化增長速度加快并將在社會勞動力資源供給與生產率、家庭收入與儲蓄、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政府稅收、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對順德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分析研究順德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對于當地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為主,輔以深度訪談的方式對順德老年人在家庭現狀、經濟收入情況、健康狀況、日常生活情況及養老需求方面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研究。對于調查對象的選擇,采用便利抽樣的辦法,然后向調研對象發放問卷并選擇部分做深度訪談,鑒于部分被訪者的身體狀況,由調查員或家屬根據實際情況回答代為填寫。為盡可能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本次抽樣范圍覆蓋順德所有 10 個鎮街,共計發放問卷 300 份,回收問卷 260 份,其中有效問卷 226 份。
1.2 樣本特征
本次調研的 226 名老人中男性為 84 人,女性為 142人。樣本分布呈以下特征。①低中年齡組的老齡人口的比例最大。通常以 60~69歲(低齡組),70~79 歲(中齡組),80 歲以上(高齡組)人群所占比例反映老年人口年齡結構狀況。在被調查的 226 名老人中,低齡組 94 人,占 41.59%;中齡組 92 人,占 40.7%;高齡組 40 人,占 17.69%。年齡最大為 91 歲,年齡最小為60 歲,平均年齡 71.47 歲,年齡中位數為 70 歲。②大部分老齡人口持農村戶口。所調查的老人中,150人持農村戶口,占 66.37%,76 人持城鎮戶口,占 33.62%。
城鄉二元制使得城鎮人口占有更多的社會福利和資源,與經濟發展程度相比,順德區的城鎮化水平仍有相當的發展空間,以促使更多農村戶口老齡人口可以享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福利。③老齡人口文化程度低,且女性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被訪老人中,沒上過學的為 82 人,占總數的 36.28%;小學程度的 98 人,占總數的 43.36%;初中程度的 20 人,占總數的 8.85%;高中(中專) 程度的 14 人,占總數的6.19%;大專(高職)程度的 10 人,占總數的 4.42%;本科及以上程度的 4 人,占總數的 1.77%。從性別來看,47.14%的女性沒上過學,男性則為 21.95%;40%的女性為小學程度,男性則為 56%;8.57%的女性為初中程度,男性則為9.75%;5.71%的女性為高中學歷,男性則為 7.31%;2.8%的女性為大專及以上程度,男性則為 12.19%。④老齡人喪偶比例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被調研的老齡人口中,已婚且與配偶同住的 76 人,占總數的33.62%;喪偶的有 104 人,占總數的 46%;未婚的 32 人,占總數的 14.1%;離異的 6 人,占 2.65%;與伴侶同住的 6 人,占總數的 2.65%,已婚但分居的 6 人,占 2.65%。較高的喪偶率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加關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要求社區和家庭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
2 老齡人口的收入與支出狀況
2.1 老齡人口收入狀況
2.1.1 老齡人口收入處于中等偏低水平,收入隨年齡增長呈現下降趨勢 被訪老人中,有 26 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低于 1000 元,占總數的 11.5%;88 人的可支配收入為1000-2000 元之間,占總數的 38.93%;70 人的可支配收入為 2001-3000 元之間,占總數的 30.97%。每月可支配收入3001-5000 元的老齡人口有 26 人,占總數的 11.5%;5000元以上的有 18 人,占總數的 7.96%。順德區老齡人口的個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在 1000-3000 元之間,平均收入水平中等偏低,總體基本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收入格局,未來重點需要關注低收入老齡人群體。
調查中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收入呈現一個下降的趨勢。94 名低齡組(60-69 歲)老人中,月可支配收入 1000元以下、1001-2000 元、2001-3000 元、3001-5000 元 、5001-8000 元、8000 元以上的分別占 8.5%、25.5%、38.3%、19.1%、8.5%及 2.1%;92 名中齡組(70-79 歲)老人中,以上檔次的占比分別為 10.86%、47.8%、28.26%、6.5%、8.7%及0%;40 名高齡組(80 歲及以上)老人中,以上檔次的占比分別為 20%、55%、20%、5%、0%及 0%。
2.1.2 男女老齡人口的月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明顯 82 名男性被訪者中,月可支配收入 1000 元以下、1001-2000 元、2001-3000 元、3001-5000 元、5001-8000 元、8000元以上的分別占 7.3%、43.9%、26.83%、14.63%、7.3%及0%,男性月平均可支配收入 2424 元;140 名女性被訪者中,以上檔次的分布比例分別為 14.28%、32.85%、34.28%、10%、7.14%及 1.42%,女性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為 2397 元。
2.1.3 城鎮老齡人口可支配收入要略高于農村老齡人口 76 名城鎮戶口被訪者中,月可支配收入 1000 元以下、1001 -2000 元 、2001 -3000 元 、3001 -5000 元 、5001 -8000元 、8000 元 以 上 的 分 別 占 13.15% 、26.31% 、36.84% 、13.15%、7.89%及 2.63%,人均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為 2628元;150 名農村戶口被訪者中,以上檔次的分布比例依次是 10.67%、44%、28%、11.42%、7.14%及 0%,人均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為 2333 元。
2.1.4 收入形勢日趨多樣化,養老保障程度更高 從總體數據上看,順德區老年人主要收入來源呈現多樣化,養老金收入(退休金等)、子女的贍養費和親朋互助為三個主要來源。從年齡段的收入來源分布看,低年齡組的老齡人口選擇養老金收入的比例越大,說明養老金制度正日趨完善,受益面更廣,保障程度更高。
2.2 老齡人口支出狀況
2.2.1 家庭日常生活支出仍處于一個較低水平。除去醫療及醫藥費用部分,每月家庭日常生活方面的支出金額方面,被訪老齡人口中 500 元以下的占 10.6%,501-1000元的占 26.6%,1001-2000 元的占 32%,2001-3000 元的占20%,3000 元以上的占 10.6%,月平均家庭日常生活支出金額為 1550 元。
2.2.2 醫療醫藥支出占據月收入支出的比例較大,降低其他方面消費能力,不利于提高老齡人口消費水平及生活品質。在每月醫療醫藥支出方面,被訪老齡人口在該方面的支出占到月收入的 0-20%,21%-40%,41%-60%以及60%以上的老齡人口比例分別是 16%、44%、30.6%及 9.3%。
2.2.3 醫療保險在老齡人口總覆蓋面較廣,97%的老齡人口均購買了不同類型的醫療保險。購買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占 19%,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占 33%,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占 24%。同時可以注意到購買商業保險的占21%,隨著收入的增長,老齡人口的商業保險市場還是相當廣闊的。
3 老齡人口健康和醫療狀況分析
3.1 老齡人口健康自評狀況總體良好 調查顯示,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一般的老齡人口占 36%,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較差的比例占樣本人數的 30%,有 26%的老齡人口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較好,身體情況很差及很好的比例各為 6%及 2%。在性別上老齡人口的健康情況分布沒有明顯的差異。
3.2 老齡人口的心理健康需要關注 34%的老齡人口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有感到悲傷或情緒低落,且有 20%的老齡人口在這種情緒下維持了兩周以上。老齡人口的健康除了生理健康外還包括心理健康,老齡人口由于年齡原因及離開工作崗位容易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忽略,心理上更加容易出現問題,因此老齡人口的心理狀況可能更加需要社會的關注。
4 家庭狀況與日常生活
4.1 子女數量多 在子女數量方面,絕大部分老年人擁有三個及以上子女,這部分占到整個樣本接近 80%,子女數量較多與當時社會的觀念與鼓勵生育有關。但需要注意的是 60 歲以下的子女數量明顯少于 60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家庭的規模開始縮小,家庭小型化趨勢呈現。
4.2 與子女同住的比例高 與子女同住或三代同住的占比超過 50%,相對于其他地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情況,順德地區大家庭模式保留得相對較好。12%的老齡人口選擇與配偶/伴侶共同居住,有 6%的老齡人口處于獨居狀態,對這兩部分人群需要做進一步的了解及提供相應的關注。
4.3 老齡人口的朋友數量較多 有 63%的老齡人口擁有 5 個以上的朋友,只有 4%的老齡人口在平常生活中沒有可以交談的朋友,可以看出順德老齡人在日常交流方面比較順暢。老齡人口有了可以經常交談的朋友,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隨著社區等服務老年人機構的完善,老齡人口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去處,接觸的人群也隨著在擴大。
4.4 業余活動相對豐富,但傳統活動仍占主流 傳統的戶外活動和棋牌是老齡人口最常選擇的文體活動,其次是與他人聊天和觀看電視節目。而旅游和閱讀也開始為老齡人口所熱衷。老齡人口生活的業余活動都相對豐富,社區活動設施的完善也讓老齡人口有了更多的選擇。但在終身學習以及擔任義工回饋社會方面選擇的人數較少,需要社會提供更多的相關機會以及積極鼓勵老齡人參與。
4.5 就醫不便仍然是困擾老齡人口的主要問題 在回答對于當前的生活有什么不便的問題的時候,有 38%的老齡人口感到就醫不便,有 13%的老齡人口感到孤獨,沒有人陪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養老制度的完善,老齡人口在生活上的便利程度有所提高,然而就醫不便卻依舊是困擾老齡人口的一個大問題。
4.6 大部分老齡人愿意與子女同住 在問及是否愿意與子女一起居住時,有 42%的老齡人口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與子女同住,而有 34%的老齡人口覺得與子女同住對其來說無太大所謂,有 14%的老齡人口表示并不愿意同子女一起居住。大部分老齡人口表示愿意與子女同住,可能與順德本地大家庭居住的傳統有關系。
5 主要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順德老齡人口的調研分析后可以發現,收入仍然處于中等偏低水平,且城市略高于農村并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收入形勢日趨多樣化,養老保障程度較以往更高,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受較高比例的醫藥醫療費用與收入水平的制約仍處于一個較低水平。老齡人口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引起更多的關注。順德社會及家庭原始形態保持較好,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高,子女數量多且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意愿也較高,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社會養老的壓力。老齡人口的朋友數量較多,業余活動相對豐富,以傳統活動為主。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養老制度的完善,老齡人口在生活上便利程度有所提高,就醫不便卻依舊是困擾老齡人口的一個問題。
針對老年人生存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需要社會各力量共同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政府方面應當在老齡公共產品的供給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建設適宜老齡人口日?;顒优c交流的場所設施以及安排活動。建立設施以及醫療人員配置較為齊全的養老機構并以直接補貼方式免費或低價服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齡人口或高齡孤寡老人。完善老齡人口醫療保障體系以及提高養老金水平,推進社區醫院的建設速度,提高老齡人口的生活質量。企業應當在政府的有序引導下逐步加大對老齡產品及服務的研發和銷售,通過創新產品設計或者與現代信息相結合更加方便老齡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幫助其提高生活的品質。企業以及社會力量也可以通過投資興辦多樣化的養老機構以滿足不同老齡人口的不同入住需求。社會力量以及家庭成員應當更多關注老齡人口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包玉香.人口老齡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M].第 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高啟杰,曲永亮,申建為.中國老齡人口生存狀況之窺視--以京郊密云縣為例[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1(04):3-8.
[3]金曉彤,王賀峰.中國老齡人口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建議[J].消費經濟,2010(0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