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1 月 15 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標志著“單獨兩孩”政策將正式落地。截至 2014 年 5 月,隨著各省級行政單位(除西藏外)“單獨兩孩”政策的逐步落地,生育二孩對女性職場壓力的影響也愈發引起社會的關注,“生”還是“不生”、“要升職”還是“要生孩”的抉擇成為擺在符合條件的夫婦、尤其是女性面前的艱難抉擇。筆者僅就“單獨兩孩”是否會對女性就業帶來不利影響、在哪些方面會有不利影響以及如何有效幫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系等問題,提出粗淺的思考。
一、生育二孩可能會對女性就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當前的勞動力市場環境下,女性在求職就業、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已然未能與男性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生育二孩可能使得女性的就業雪上加霜。
30 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城鎮女性只生一個孩子成為常態。而從傳統視角看,再生一個孩子可能增加用人單位的成本,從而進一步加劇女性在職場中的相對弱勢和不公平待遇。
盡管我們認為,排斥加劇的現象可能在短期內會有發生,但由于“單獨兩孩”政策剛剛落地,相關研究缺失,故政策究竟會給女性勞動就業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影響的潛在機制和作用路徑等問題尚不明朗。這就要求推動和加強二者關系的研究,一方面對社會政策的落實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亦可未雨綢繆,盡早采取措施,避免生育二孩對社會、企業和家庭層面的性別平等狀況產生惡化效應。
生育二孩對女性就業的影響可能表現在入職、升遷和終身發展 3 個方面。
對入職的影響。與男性相比,女性求職就業之所以遭遇更多的歧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女性是人口再生產的承擔者。把孩子生下來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是孩子出生之后的養育問題。通常來看,女性不僅需要經歷 1 年左右的哺乳期以哺育嬰兒,同時,受傳統家庭勞動分工觀念的影響,還要花費較父親更多的時間陪伴與照料新生嬰兒。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母親都成為養育子女等家庭事務的主要承擔者。對于有工作的女性而言,她們不僅要承擔家庭責任,還要擔負社會中的職場責任,并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用人單位從自身利益考慮,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的勞動效率有可能不如男性,從而會相應提高女性的入職門檻。換言之,女性在為家庭、為社會完成人口再生產任務的同時,會遭遇更高的入職門檻。
對升遷的影響。即便女性過五關斬六將后進入職場,一些女性還會面臨“生”孩子還是“升”職位的困境。生育孩子的黃金年齡同時也是職業發展的最佳時期。女性可能因為生育孩子而錯過職業升遷的機會,也可能因為追求職業發展而失去再生育的可能。對于打算生育兩個孩子的女性尤其如此,從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女性在職場的發展以及整個職業生涯。較高的生育成本一方面驅動女性在“生”與“不生”之間反復權衡,另一方面也驅使用人單位面對具有類似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男性和女性時,將“升”的天平向男性傾斜。
對終身發展的影響。生育不只是某個階段的事情,而是一項終身的任務,可能對后續生命歷程中的生命事件帶來一連串的多方面影響。一個生命事件與其他生命事件密切相關。如上所言,生育二孩可能影響女性的職場升遷,而這又會關系到收入水平的提高、政治地位的獲得或提升、老年時期方方面面的保障,等等。比如,研究表明,在勞動力市場存在歧視的環境中,生育對女性的經濟資本積累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多生一個孩子可能降低女性收入的 7%。
二、阻遏生育二孩對女性就業的消極影響需要多個主體的多方聯動
如何應對生育二孩可能對女性就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工程,涉及個體、家庭、社區、政府多個層面,需要多個主體協同應對。
在政府層面,在依法依規對用人單位加以監管的同時,盡量解除企業的后顧之憂。一方面,為緩解女性的家庭壓力和責任,應該把義務教育下移一個階段,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從而有助于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系。另一方面,由政府牽頭,對用人單位進行宣傳評選,給予最優雇主實實在在的利益(如稅收減免或其他優惠政策),這樣既可以打開企業知名度,也可以緩解企業的后顧之憂,至少可以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最后,還應大力支持家政服務產業的發展,通過將部分育兒勞動從家庭轉移至家政市場的方式,卸下女性部分育兒負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女性因孕育子女而在職場中表現出的劣勢。
在用人單位層面,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公平對待有生育二孩意愿且已經生育二孩的女性,營造家庭友好的單位氛圍。比如,在一定時間內,實行靈活就業制度,推行彈性工作時間。除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外,孕婦和產婦基本可以正常工作。一些具有彈性工作制度的單位(如學校)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女性的工作能力并不輸于男性,且對企業而言,女性擁有更多的優勢,如比較穩定、善于協調關系,等等,這些有助于企業積累人力資源,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進而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
在家庭層面,尊重女性選擇“生”還是“不生”,幫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責任。家庭有兩個關系,一是子代和親代之間的代際關系。在1982-2010 年間,中國直系家庭的占比并未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而明顯降低,而是始終保持在20%左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代際支持,尤其是親代對子代家務(如照顧孫子女)的支持。老人幫助照料孫子女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公共資源,替政府分擔了公共服務,政府應該考慮對照料行為提供相應的補貼。二是代內關系,尤其是夫妻關系。丈夫應更多地分擔傳統家務,盡可能減輕妻子的家庭負擔,從而消解子女養育對其職場發展的消極影響。
此外,社會團體、公共媒體、社區都應在消除女性入職和職場歧視方面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女性個人更應有效規劃職業生涯,提升職業能力,提高自己對企業的不可或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