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婚姻和家庭代際關系
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婚姻和家庭代際關系
>2021-01-27 06:48:38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大量豐富翔實的人口資料,為了解認識中國的基本國情提供了最好的資源。這些資料展示了很多以個人特征為基礎的信息,如婦女生育率偏低、流動人口增多、老年人口規模龐大、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等。但這些以個人為單位的信息很多時候還不能完全滿足研究需要。因為社會中的個人不是獨立存在的,他們可以通過一定的紐帶聯結起來。例如,我們想了解當前的家庭戶規模是否在縮小,家庭戶結構是否在發生變化,空巢老人和農村留守兒童的規模有多大,這都要依據多個個人信息組合起來的家庭信息來判斷。為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對普查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經過篩選、匹配和匯總,以獲得更有價值的結構性信息。

本文的研究涉及婚姻中的夫妻 2 人、乃至父母與其子女 3 人以上的互動關系,這要求在普查個人信息的基礎上加工得到反映婚姻及婚姻中的子女等家庭單位的變量進行分析。本文采用郭志剛教授創建的基于 fortran 程序的婚姻代際匹配方法,在原有匹配程序基礎上,針對 2010 年人口普查數據在格式和內容方面的變化進行了與之相適應的調整和補充,通過進行婚姻匹配和父母與子女的匹配,從普查個體數據中提取出這些以家庭為單位的變量。

婚姻匹配即是找到普查數據家庭戶中任何一對夫妻。具體來說,根據人口普查數據中提供的關于婚姻方面的變量,如性別、婚姻狀況、與戶主關系和結婚年月等,對家庭戶中的個人進行判別、篩選和匹配,得到所有可能的婚姻單元。普查數據中最直接的婚姻關系是戶主和配偶,事實上很多婚姻方面的研究就是針對戶主和配偶,但這種做法會遺漏多代家庭中的婚姻關系,如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和媳婿、祖父母、岳父母等。本文采用的匹配方法首先會在一個家庭戶中尋找戶主和配偶,如果該戶還存在其他的已婚者,我們根據與戶主關系是否匹配、性別是否不同、結婚年月是否相同這個 3 個條件,來判斷是否還有其他的婚姻關系。

父母與子女的匹配是要為家庭中的每個人找到其父母,通過構建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間的關系,可以反映不同代際間的互動和傳承?;橐銎ヅ湔业搅思彝ブ械姆蚱?,如果我們能夠再找到這對夫妻的子女,就可以構建一個父母和子女的家庭組合。由于人口普查數據中反映母子關系的信息較多,我們引入母子匹配方法,利用普查數據中與戶主關系、出生年月、婚姻狀況、活產子女數等變量,對每個已婚婦女,按其在家庭中所處的代際位置,向下一代中尋找自己的子女。與其他方法相比,母子匹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一個家庭的代際結構信息,為每個子女匹配到其身處同一戶中的父母,并且經驗證,這種匹配的錯誤率非常低。

二、研究數據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采用的數據是中國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原始 1‰抽樣數據,樣本總規模為1267381 人,共有 405660 戶,其中家庭戶 391342戶,集體戶 14318 戶,家庭戶人口 1206728 人,占樣本總人口的 95.21%。從性別上看,男性人口 644213人,占 50.83%,女性人口 623168 人,占 49.17%。從年齡上看,0~14 歲人口 216583 人,占 17.11%,其中,0~9 歲人口 143580 人,占 11.33%,15~59 歲人口874637 人,占 69.01%,60 歲及以上人口 175891 人,占 13.88%。從民族構成看,漢族人口 1160656 人,占91.28%,少數民族人口 106725 人,占 8.72%。從人口的城鄉分布看,城鎮人口 621915 人,占 49.07%,鄉村人口 645466 人,占 50.93%。因 1‰樣本是從普查長表數據中抽取,與全部數據①的結構存在細微差異,但不影響整體的代表性。二者的樣本結構指標比較見表 1?!颈?】


三、婚姻匹配分析

(一)婚姻匹配結果分析

婚姻匹配是通過個人關于婚姻方面的信息找到數據中所有成對的夫妻。當丈夫或妻子無法進行配對,稱為婚姻未匹配。造成未匹配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夫妻雙方在集體戶中,無法利用與戶主關系變量確定夫妻關系;二是丈夫或妻子一方不在家庭中。對于匹配的婚姻,我們可以任選丈夫或妻子一方的信息來進行分析。在本文中,我們主要分析妻子的信息。

1.婚姻代際匹配法的總體效率明顯優于戶主配偶法。

我們的數據中 15~49 歲的有配偶婦女為252144 人,通過婚姻代際匹配法匹配到丈夫的婦女為 213055 人,匹配率為 84.50%。而戶主配偶法匹配到丈夫的婦女為 176023 人,匹配率為 69.81%,比婚姻代際匹配法低了 14.69 個百分點(見表 2)。此外,在全部未匹配的有配偶婦女中,在集體戶的為 4015人,占未匹配婦女的 10.27%?!颈?】


與婚姻代際法相比,戶主配偶法得出的低年齡已婚婦女的匹配率明顯偏低,15~24 組的匹配率相差 1 倍以上。這反映很多低年齡夫婦的家庭中還存在更高代際的婚姻關系,如父母或祖父母。說明我國低年齡已婚夫婦更傾向與其父母長輩共同居住,并且在家庭中更少地承擔一戶之主的家庭角色,這與我國傳統的尊長意識相一致。

2.低年齡的鄉村婦女婚姻匹配率最低。

婦女的婚姻匹配率與其年齡成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隨著婦女年齡的增長,其匹配到丈夫的比例也逐步上升,最高年齡組與最低年齡組的匹配率相差 16.44 個百分點。

進一步分城鄉來看,城市、鎮和鄉村的婦女婚姻匹配率都大體呈現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的情況(見圖1),說明年齡因素確實對家庭的穩定有著重要影響,人們到了中年階段事業生活已比較穩定,因外出工作、學習等造成夫妻兩地分居的現象隨之減少。

30 歲以下的低齡已婚婦女婚姻匹配率城鄉差異較大,城市高于鎮,鎮高于鄉村。19~30 歲(15~18歲因樣本較少未做計算)的鄉村已婚婦女婚姻匹配率平均僅為 73.19%,比城市同樣群體低近 8 個百分點。這種差異反映了我國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的現象,在這些已婚外出打工者中,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盡管現在“夫唱婦隨”的成對外出打工已越來越多,但還有很多農村的已婚年輕女性要留守家鄉,承擔著照顧家里老幼的責任?!緢D1】


(二)基于民族視角的婚姻匹配分析

婚姻由兩個異性個體組成,每個個體的特征構成了一對婚姻的獨特面貌。通過引入民族變量,我們可以來觀察族際婚姻。我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幾千年社會發展與民族演變的歷史中,族際婚姻是十分普遍的現象。當今社會族際婚姻狀況如何,我們可以通過第六次人口普查 1‰樣本數據的婚姻匹配結果略窺一二。

1.族際婚姻的主要類型。

筆者對樣本數據中的 15~49 歲婦女進行了婚姻匹配,共匹配到婚姻 213055 對,其中族內婚姻206119 對,族際婚姻 6936 對。族內婚姻中,漢族婚姻 192294 對,少數民族婚姻 13825 對,分別占全部婚姻的 90.25%和 6.49%。族際婚姻中,漢族與少數民族婚姻 6221 對,少數民族之間的婚姻 715 對,分別占全部婚姻的 2.92%和 0.34%。族際婚姻中以漢族與少數民族婚姻為主,這與我國漢族人口的絕對多數是相適應的,也反映很多少數民族確有與漢族通婚的傳統。在所有的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族際婚姻中,滿族最多,滿漢婚姻 1473 對,占 23.68%,其次是蒙古族和壯族,分別有 752 對和 690 對,占 12.09%和 11.09%(見表 3)?!颈?】


2.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通婚程度不斷加深。

族際婚姻情況是測度社會內部不同民族相互關系和深層次融合程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對樣本數據中 15~49 歲的已匹配婚姻婦女,按婦女的結婚年份計算了 1980—2010 年間漢族與少數民族婚姻中的婦女占全部有配偶婦女的比重(見圖2)。由于人口普查中的婚姻信息反映的是普查時點的婚姻狀態,與某一年份實際發生的婚姻事件不完全一致,如果我們假定離婚事件在族內婚和族際婚間無明顯差異,就可以認為普查時點的族際婚姻狀態能夠反映族際婚姻行為在 1980—2010 年這 30年間的發展變化軌跡。根據圖 2,盡管略有波動,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族際婚姻所占比重在 1980—2010 年間整體呈上升態勢。這反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民族關系更加融洽,盡管民族問題依然存在,但各民族和睦相處、團結進步的良好發展趨勢是不變的?!緢D2】


圖 2 還顯示,2008—2010 年漢、少族際婚中的婦女比重快速下降,這可能與我國近年來人口流動日趨頻繁有關。從數據上看,2008—2010 年結婚的婦女其婚姻未匹配率分別為 25.95%、26.69%和31.32%,未匹配已婚婦女的大幅增加必然會對漢、少族際婚的絕對數量造成影響。

四、家庭代際匹配分析

(一)父母與子女匹配結果分析

家庭中不僅有同代的夫妻關系,還有反映不同代際間的父母和子女關系。我們采用母子匹配方法對樣本數據中的 0~9 歲少兒人口進行父母匹配,如果一個 0~9 歲兒童匹配到其母親,并且該母親已通過婚姻匹配找到丈夫,我們就認為這個兒童與父母成功匹配。事實上,兒童能夠成功匹配是母子匹配和婚姻匹配結果共同決定的。兒童未匹配可分為 3種情況:一是只匹配母親,父親不在家庭戶中;二是未匹配母親(由于我們依據母子匹配結果去尋找父親,當母親不在時無法確定父親是否在家庭戶中);三是兒童在集體戶中。

1.年輕一代父母離家外出的比例更高。
樣本中 0~9 歲人口為 143580 人,其中匹配到父母的人口為 100670 人,匹配率為 70.11%。未匹配人口為 42910 人,其中只匹配到母親的人口為19077 人,占 13.29%,未匹配到母親的人口為 23511人,占 16.37%,集體戶人口 322 人,占全部人口的0.22%,(見表 4)。分年齡看,父母匹配率隨著兒童年齡增長逐步上升。一般來說,年齡小的兒童,其父母也相對較年輕。從這個意義上說,匹配率在兒童年齡上的差異反映的是不同年齡的父母在離家外出行為上的差異。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年輕一代的父母們外出工作、學習的意愿更加強烈?!颈?】

此外,我們發現與父母整體匹配率的增長趨勢不同,0 歲人口的母親匹配率較高,達到 83.82%,反映很多母親為照顧剛出生的孩子而暫時放棄外出的機會。在 5~6 歲年齡段,母親的匹配率大幅提高,這可能意味著隨著子女進入學齡階段,很多外出母親會選擇回家陪讀或將子女帶至身邊。

2.農村兒童的家庭完整性最低。
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是由父母的離家外出行為造成的。當前,我國有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務工、學習,這顯然會加劇農村家庭的結構失衡問題??傮w上看,農業戶口兒童的父母在家比例低于非農業戶口兒童(見表 5)。其中,居住在鄉村地區的農業戶口兒童的父母在家比例最低,僅為66.54%。與之相對,居住在城市地區的非農業戶口兒童的父母在家比例為 77.95%,二者相差 11.41 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居住在城市的農業戶口兒童的父母在家比例最高,達到了 83.49%。這說明農村兒童進入城市往往是以其父母雙方都能在城市中立足為前提的,農村兒童向城市的流動通常意味著一個農村家庭的整體流動,體現的是一種家庭化的流動模式?!颈?】


3.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估計。

對我國當前的 0~9 歲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做一個大致的估計。農村留守兒童通常指父母雙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我們將樣本數據中居住在鄉村、父母未完全匹配的農業戶口兒童界定為農村留守兒童。結果表明,在界定的人群中,至少父母一方外出的人口為 24742 人,占居住在鄉村的 0~9 歲農業戶口人口的比重達到了 33.42%,而其占樣本全部 0~9 歲人口的比重為17.23%;父母雙方都外出的人口不超過 14351 人,占樣本全部 0~9 歲人口的比重不超過 10.00%。根據《中國 2010 年人口普查資料》,我國 2010 年 0~9 歲人口為 14641 萬人,可以大致推斷出我國 2010 年0~9 歲農村留守兒童為 2523 萬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兒童不超過 1464 萬人。

(二)民族視角下的家庭代際關系分析

父親、母親和子女 3 個要素構成了一個核心家庭。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中,可以通過對個人特征的綜合分析,來考察家庭的代際互動和傳承。我們曾經基于 2000 年人口普查數據對族際通婚家庭子女的民族選擇行為進行了研究,從定量上證明了這些家庭中的子女更傾向于選擇少數民族(郭志剛、李睿,2008)。那么,過去的十年間這種有傾向性的行為是否會發生變化,并且隨著我國族際通婚程度的提高,這種傾向性的民族選擇行為對各民族新增人口的結構影響如何,我們這里可以給出一個回答。

1. 族際婚姻家庭子女的民族選擇。

我國在生育、教育等方面實行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客觀上使少數民族身份成為一種可能提升社會經濟地位的資本,為謀求這個社會資本,漢、少族際婚中的父母傾向于給子女選擇少數民族身份。在對2000 年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中,筆者發現漢、少族際婚家庭中的子女選擇少數民族的比例為 67.4%,遠高于自然狀態下的 50%(郭志剛、李睿,2008)。

根據父母與子女的匹配結果,在 2010 年 1‰人口普查數據中,匹配到父母的 0~9 歲人口為 100670人,其中父母同為漢族的 87907 人,父母為同一少數民族的 8997 人,父母一方為漢族、另一方為少數民族的 3318 人,父母為不同少數民族的 448 人,分別占全部 0~9 歲匹配人口的 87.32%、8.94%、3.30%和 0.44%。來自漢、少族際婚姻的 0~9 歲人口中,漢族人口 837 人,少數民族人口 2481 人,選擇少數民族的比例達到 74.78%。

與 2000 年相比,漢、少族際婚姻中的子女選擇少數民族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反映 2000 年以后這種傾向性的民族選擇行為在不斷強化,考慮到當前我國民族政策基本保持穩定,這種趨勢說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個人權益意識的增強,人們更加看重少數民族身份作為一種社會資本的價值。對族際婚姻中的父母來說,子女的少數民族身份容易獲得且有助于提升子女的社會經濟地位,為子女選擇少數民族的意愿會更加強烈。

2. 0~9 歲少數民族人口的來源分析。

從婚姻的角度來考察一個民族的人口構成,可以將這個民族的人口分為族內通婚人口和族際通婚人口。兩種人口的構成比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這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的關系和交往程度。這個構成比例由族際通婚程度和族際婚姻中的子女民族選擇行為共同決定。當一個民族來自族際通婚的人口較多時,族際婚姻中的子女民族選擇行為對該民族人口的發展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個視角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國當前少數民族人口的變化情況。

樣本數據中,0~9 歲少數民族人口為 16580 人,匹配到父母的為 11963 人。這些匹配人口中,來自族內婚姻的為 9036 人,占 75.53%,來自族際婚姻的為 2927 人,占 24.47%。從整體上看,族內婚人口占少數民族人口的絕對多數??紤]到各民族在居住地域、通婚傳統上的差異,有必要將少數民族細分來看。限于樣本規模,筆者選取 14 個人口較多的 0~9歲少數民族人口進行了分析,將各民族人口劃分為三類:族內通婚人口、與漢族通婚人口和與其他少數民族通婚人口。根據表 6,這些少數民族 2000—2010 年間的新增人口中,來自族際婚姻的人口占比最大的是滿族,其次是蒙古族,這兩個民族的族內婚人口已不足 50%。其中,來自滿、漢婚姻和蒙、漢婚姻的人口比重分別達到了 53.63%、49.69%。這樣的人口結構意味著滿族、蒙古族的人口不再完全由族內人口自然變化因素所主導,與漢族婚姻中子女民族選擇行為已對該族人口的增長形成顯著的影響效應。與之相對,維吾爾族、藏族的族內婚人口比重最高,分別為 99.48%和 92.27%,族際通婚對這兩族人口的影響微乎其微。

五、結論

本文利用匹配方法對 2010 年人口普查 1‰樣本的個體數據進行了加工處理,將家庭中的夫、妻及父母與子女的個人信息組合起來,以婚姻和家庭代際關系為切入點,對我國當前的人口流動、民族關系和少數民族人口變化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我國近年來人口流動日趨頻繁的形勢下,與其他人群相比,我國農村年輕夫婦組成的家庭完整性最低,這些家庭中夫妻難以團聚,幼兒與父母分離,家庭功能無法有效發揮;與此同時,隨著農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日趨龐大,從全國范圍看,農村 0~9 歲人口中有 1/3 為留守兒童,2010 年 0~9 歲農村留守兒童估計已達到 2523萬;從婚姻的民族構成看,漢族與少數民族婚姻占全部婚姻的比重呈現波動上升的態勢,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的民族關系整體上更加融洽;從子女對父母民族身份的傳承看,漢族與少數民族婚姻中的子女選擇少數民族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對滿族和蒙古族等部分少數民族而言,族際婚姻中的民族選擇行為已對其民族人口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 1 ]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司[M].中國2010 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 2 ] 郭志剛,李睿.從人口普查數據看族際通婚夫婦的婚齡、生育數及其子女的民族選擇[J].社會學研究,2008\\(5\\),98-116.
[ 3 ] 郭志剛.利用人口普查原始數據對獨生子女信息的估計.市場與人口分析[J],2001\\(1\\),5-11.
[ 4 ] 馬戎.民族社會學———社會學的族群關系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 5 ] 鄭永果,崔先國,韓瑩潔《.從 BASIC 躍到 Fortran》[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 6 ] 翟振武等.現代人口分析技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 7 ] 武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各階段質量控制主要方法[J]。調研世界,2013(10).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