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總與實體相關聯,責任是實體存在的價值,實體則是責任承擔的主體。因此,圖書館社會責任的承擔烙上了圖書館這個實體的特性?;趫D書館實體的特性,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研究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圖書館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二是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的可行性;三是圖書館如何承擔社會責任。以下從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內涵、特性、承擔原則和承擔方式來討論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1 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內涵
對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理解,學術界一直存在“分外之事”和“分內之事”之爭。本文繞開該爭論,從圖書館社會責任存在的源頭來界定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內涵。
1.1 實體責任的形成
社會是由政府和企業、學校、醫院、圖書館等實體構成,不同的實體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說存在不同的分工。分工賦予實體特定的責任,即職能責任或使命責任。各實體的職能責任不一樣,例如企業的職能在于創造物質、增加稅收和擴大就業;醫院的職能在于救死扶傷;學校的職能在于培育人;圖書館的職能在于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
相比其它實體而言,政府的職能比較廣泛,涉及多個方面:一是各實體或實體問游戲規則的制定、監督和管束;二是社會資源或財富的分配;三是社會安定與和平的維護;四是人口問題的解決和人權的保護;五是白然災害的承擔;六是環境的保護;七是單個實體未能承擔的職能\\(如歷史問題嬌口社會發展中產生新問題的承擔。
“各司其職,各履其責”,社會就會安定、和平與發展。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并非如此。如圖1,社會依然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各實體履行職能責任過程中,過分追求白身的利益,包括職業聲望、群體形象、社會地位和經濟利潤,有意或無意地踐踏“游戲規則”或倫理道德,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諸如產品造假、虛假宣傳、合同詐騙、拖欠工資、隨意排污、任意漲價等;二是由于政府力量的薄弱\\(弱政府\\),致使白身的職能難以完成,也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諸如貧富不均、信息鴻溝、教育不公、法律漏洞、人口老化等;三是白然災害或歷史遺留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諸如地震、洪災、旱災、流行疾病、領土爭端、文物流失等。
基于以上分析,各實體存在三種責任:分工責任、規范責任\\(法律責任和倫理責任\\)和共同責任\\(白然災害責任、遺留責任和政府無法單獨履行的責任\\)。
1.2 實體社會責任的界定
社會行為是社會責任的反映,社會責任包括分工責任、規范責任和共同責任。但是,作為理論研究,社會責任有沒有必要把分工責任和規范責任囊括進來?這值得商榷。
首先,分工責任、規范責任和共同責任屬于三個不同的責任范疇。范疇不同,研究方法、假設和應用等選擇就不同。因此,與其把分工責任、規范責任和共同責任歸并為社會責任進行研究,不如將它們分開進行研究;分開研究能夠形成獨特的研究譜系。
其次,把分工責任和規范責任硬生生地貼上“社會責任”的標簽,進而對已有的分工責任和規范責任理論進行再現,其研究只能是一種改頭換面的過程,僅僅是實用而已,并沒有改變什么。
再次,分工責任和規范責任的研究已具有基本框架,再把分工責任和規范責任并同社會責任進行研究,社會責任研究受制于已有的研究框架,難以在理論上有新的突破。
況且,把“社會責任”作為一個專門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若拋開分工責任和規范責任,僅就“共同責任”進行研究,既簡化了研究的內容,也更具有針對性。
可見,研究中的社會責任專指實體分擔的歷史遺留責任、白然災害責任和政府未能單獨完成的責任。
1.3 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界定
基于上文的理解,圖書館社會責任不包括圖書館分工責任\\(文獻信息需求的滿足\\)及承擔分工責任所衍生的系列責任\\(讀者責任、館員責任、書商責任、文獻信息保存責任、規范責任、主管部門責任等\\),而是專指社會訴求圖書館組織共同參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白然災害問題和典型社會問題所承擔的責任。
2 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特征
本文把圖書館社會責任界定為圖書館組織共同參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白然災害問題和典型社會問題所承擔的責任,由此圖書館社會責任在形態上具有共擔性、廣泛性、動態性、白律性、依賴性。
2.1 共擔性
“共擔”即社會責任共同承擔,它是共同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行為反映。社會責任是一種共同的責任,并不是實體的個體責任,需要各種實體齊心協力、合作解決,只不過是實體承擔方式具有“個體性”。比如“關注弱勢群體”,需要政府和社會各實體共同付出,對弱勢群體進行人文關懷和知識幫扶:
需要政府提供物質補貼、免費培訓、政策傾斜和免征稅收等;需要企業物質捐贈、用工優待等;需要學校實行招生優待、減免學費、推薦就業等;需要圖書館提供特別的文獻信息服務,如設立殘疾人閱覽區、提供言文書和就業信息等。
2.2 廣泛性
廣泛性是指社會責任內容的多樣化。其內容包括參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白然災害問題和典型社會問題所承擔的責任,其中,歷史遺留問題包括領土爭端、文物流失等;白然災害問題包括地震、水災、蟲災和流行疾病等;典型社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信息鴻溝、貧富差距、民工問題、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人口老化、教育不公、醫療不公等。對圖書館實體來說,參與解決如此多的社會問題,并且參與解決各問題的方式是多樣的,白然,責任的形態也就非常廣泛。多樣的社會責任形態,責任內容難以用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進行概述。
2.3 動態性
社會責任具有時空動態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已有的歷史遺留問題、白然災害問題和典型社會問題即使得到相應解決,新的問題又會接連出現;二是圖書館社會責任內容反映著特定時期政治、經濟、法律、科技、教育、文化、宗教等條件下的公眾社會關注及期盼,隨著經濟社會的演化而改變;三是圖書館社會責任還與其白身發展密切相關。
2.4 白律性
較之法律責任,社會責任是一種白律性的責任,是更高一層的責任。法律責任強調的是擔保性責任或過失責任,以追究少數或唯一過失者、責任人為導向,要求確立直線式因果關系。而在錯綜復雜的現代社會運行系統中,許多事情很難簡單地歸結為一種單線的、單一原因的責任。在文獻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圖書館有必要樹立起新的責任意識,它強調的是一種前瞻性意識,一種對未來的關護性責任;它強調的不再僅僅是一種消極的責任追究,而是白覺、白主的符合白身特點且利于問題解決的積極行為選擇。
2.5 依賴性
依賴性指的是社會責任對職能責任的依賴關系。事實上,職能責任履行得越好,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就越強;反之亦然。圖書館并非承擔社會責任而存在,而是“文獻信息需求滿足”而存在。由此可知,“文獻信息需求滿足”始終是圖書館的主體責任。盡管在承擔社會責任這個問題上,不倡導“職能責任履行得相當好的基礎上,才去承擔社會責任”,但圖書館實體不管是在意識上,還是在行為上,都會白覺傾注于職能責任的承擔。
3 圖書館社會責任承擔原則
責任的承擔不僅僅取決于主體的態度,更取決于主體的能力。圖書館能做什么?這決定了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圖書館能做什么側重的是業務專長和白身優勢,可通過學術界的“功能說”和“使命說”進行反映?!肮δ苷f”認為圖書館能做的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等“使命說”認為圖書館能做的有開展教育、信息服務、文化傳播、促進社會和諧、培育信息素養、培養閱讀興趣、掃言等。不過,功能或使命的完成,都離不開文獻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應用,也就是說,圖書館安身立命的工具就是“文獻信息服務”。
實體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有兩種:一是安身立命的工具;二是安身立命的工具之外的工具。圖書館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包括文獻信息服務和非文獻信息服務。無償的文獻信息服務是圖書館獨特的行為,因此,社會訴求圖書館用第一種工具參與承擔的社會責任須全力承擔,如縮小信息鴻溝、文獻信息幫扶等;社會訴求圖書館用第二種工具參與承擔的社會責任可適度承擔,如災害捐贈等。
4 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的實現方式
基于上文分析,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方式分為文獻信息服務和非文獻信息服務,其中非文獻信息服務形式多樣,常見的有捐贈服務、娛樂體閑服務、業務指導服務等。
4.1 勇于擔當,適度手肖贈
雖然圖書館不是物質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其生存和發展需要政府財政撥款或社會捐助,但“適度捐贈”依然是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的常見方式之一。圖書館捐贈有兩種情況:一是對重大白然災害、戰爭、流行疾病等,圖書館可組織員工進行物質慰問,如漢川大地震;二是對貧困地區、邊遠地區、災區學校進行圖書資料等的手肖贈。
4.2 融入社區,提供娛樂體閑服務
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須融入社區、服務社區,走開放化、合作化發展之路。圖書館可依托社區,開展文化體閑、文化培訓、講座、報告會、讀書宣傳等活動。圖書館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健康娛樂活動,可讓社區居民參與到圖書館活動中來,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4.3 關注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文獻信息服務
特殊文獻信息服務是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方式。特殊文獻信息服務的特殊性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服務對象特殊,接受服務者是弱勢群體,包括貧困人群、殘疾人群、流浪群體等;二是服務方式特殊,體現的是被動式服務,正常的服務是“有需求才服務”,但對弱勢群體的文獻信息服務追求“沒需求也服務”,體現創造性服務;三是服務條件特殊,包括配套閱讀設施、提供專用文獻信息\\(言文書\\)、殘疾人閱覽室、殘疾人通道;四是服務內容特殊,服務內容不僅是文獻信息本身,更多的是傳授利用圖書館的能力,介紹網絡設備、數字設備使用方法等。
特殊文獻信息服務對弱勢群體進行人文關懷和知識幫扶,體現了社會包容。把圖書館服務對象擴大到以往不能利用圖書館資源的那部分人,真正實現“讓更多的人享有圖書館資源”的概念問,縮小數字鴻溝。
特殊文獻信息服務不是圖書館服務簡單地延仲,而是“創造式”服務的深化,其難度很大,圖書館應在提升白己的服務能力,加強館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需要呼吁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支持,讓這類服務能夠長期存在。
4.4 精誠合作,共辦圖書館
共辦圖書館是承擔社會責任的新方式。其比接第17刃內容是圖書館與企業合作,由企業出資辦館,圖書館進行無償的業務指導、流程設計和人員培訓。當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邊、遠、老、窮、少地區和災區的手渤!a不再是實物或錢款,而是出資建造學校和圖書館這樣的實體。企業出資辦館,多么美妙。圖書館僅僅是欣賞、贊嘆這個“美妙”,還是合作創造這個“美妙”,折射的是圖書館主體對社會責任的不同態度,前者是旁觀的態度,后者才是擔當的態度。
圖書館參與“企業出資辦館”,利用白身優勢和業務專長,對“新生體”進行業務安排與管理,能有力促進這個“新生體”快速健康成長,保障“新生體”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左雪梅,馬功蘭,王曉燕.道德視角下的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圖書館,2013\\(2\\):5-8.
徐享土.基于需求差異性圖書館服務公平的構建陰.圖書館雜志,2012\\(3\\):12-16.
郭燕.圖書館功能的時代特征色議.山西財政大學學報,2010\\(3\\):53-55.
于良芝.公共圖書館存在的理由:來自圖書館使命的注解.圖書與情報,2007\\(I\\):1-9.
徐享土.基于“效率”與“公平”共生的圖書館服務能力提升戰略取向.圖書情報工作,2010\\(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