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文化程度與死亡水平有密切的關系。第六次人口普查提供了自治區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分性別、年齡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為研究新疆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差異提供了可能。和以往歷次人口普查的不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文化程度劃分很細,分為未上過學(文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大學本科、研究生共七個層次。將以往的中專納入高中層次,將大學分為??坪捅究苾蓚€層次,增加了研究生層次。本文利用不同文化程度的2010 年年中人口,計算 2010 年不同文化程度的粗死亡率及年齡別死亡率,分析新疆 6 歲及以上人口不同文化程度的死亡率差異及城鄉差異。
1 人口數據的調整
由于人口普查數據提供的各地區分性別、受教育程度的 6 歲及以上人口數為年末人口數據,根據人口平衡方程
期末人口 = 期初人口 +(出生人數 - 死亡人數)+(遷入人口數 - 遷出人口數)
考慮到研究對象為 6 歲及以上人口,所以出生人數為 0,并將期初人口改為期中(平均)人口,則相應人口平衡方程為
期末人口 = 期中人口 + 后半年死亡人數 + 后半年凈遷入人數
2010 年全區 6 歲及以上期末人口 19965557人,期中人口 19872409 人,假定嬰幼兒死人數在前后兩個半年及各月中相對穩定(均勻),普查數據中2010 年 5 月至 11 月 的 半 年 時 間 死 亡 人 數 為49077,0~5 歲嬰幼兒死亡人數為 4716 人,計算出后半年 6 歲及以上人口的死亡人數為 46719 人。進一步可估計出 2010 年 5 月至 11 月的凈遷入人數為 46429 人,這部分人系 2010 年 5 月至 11 月從省外遷入新疆的人數。根據全國按現住地、受教育程度、性別分的遷移人口提供的數據,可以計算出各文化程度的省外凈遷入人數占總凈遷入人數的比例(表 1)。新疆的人口遷移規律是遷入大于遷出,表中的遷移人數為遷入人數 - 遷出人數,負值表示遷出人數大于遷入人數(下同)【表1-2】
2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
社會經濟因素對死亡水平的影響是復雜的,不同因素的作用方向及作用強度各不相同,而且這些因素之間也可能存在較強的互相依賴關系。比如,文化程度、職業及經濟收入這三個變量間就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高等文化程度的人口往往有較高的收入及較滿意的職業。因此,當我們說高文化程度的人口有較低的死亡水平時,實際上也包含了與文化程度有關的職業、經濟收入等其它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由表 3 可以看出,全區不同受教育程度 6 歲及以上人口的粗死亡率由高到依低次為文盲(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大學本科、研究生。顯示出文化程度與死亡率呈明顯的負相關關系,文化程度越低死亡率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這與過去我國人口學家利用部分地區的資料分析研究的結果完全一致?!颈?】
對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普查資料還根據在校情況進行了劃分。從全區 6 歲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來看,隨教育程度的提高,粗死亡率下降十分快,文盲人口比受過教育的人口粗死亡率高 4~70 倍。文盲人口的死亡水平為小學文化程度人口的 4.65 倍,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 15.6 倍,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 20 倍,為大學??莆幕潭热丝诘?27.37 倍,為大學本科文化程度人口的 45.22倍,為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的 70.91 倍。
2.1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性別間的差異
從表 3 中還可以看到,不同受教育程度 6 歲及以上人口死亡的性別差異表現為男性人口的粗死亡率均明顯高于女性人口,符合一般的規律。全區男女合計的粗死亡率隨著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變化的情況,與分性別各級教育程度的粗死亡率由低到高的順序完全一致。文盲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為女性的 1.47 倍,小學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為女性的 1.53 倍,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為女性的 2.16 倍,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為女性的 2.77 倍,大學??莆幕潭热丝诘拇炙劳雎誓行詾榕缘?3.67 倍,大學本科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為女性的 4.04 倍,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男性為女性的 3.88 倍。上述數據表明除研究生人口外,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性與女性的粗死亡率的差距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女性比男性的粗死亡率下降快。這一點與全國的整體水平相比正好相反,1990 年全國分性別和教育程度的粗死亡率顯示,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性比女性的粗死亡率下降快。
2.2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城鄉間的差異
根據普查數據中按受教育程度、分性別、城市、鎮和鄉村的人口數據和死亡數據,可以計算出不同受教育程度 6 歲及以上人口死亡的城鄉粗死亡率,見表 4-6?!颈?-6】
從表 7 中可以發現,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莆鍌€文化程度具有明顯的規律性特點,即在同一文化程度上,城市的粗死亡率最低,鄉村的的粗死亡率最高。并且,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男女合計城鄉的粗死亡率差異呈現先快速縮小再快速增大的“U”形走勢,在初中文化程度上差異達到最小。未上過學人口的粗死亡率鎮和鄉村分別比城市高出 36.85%和 147.80%,小學文化程度人口的粗 死亡率鎮和 鄉村分別比 城市高出 7.53% 和39.09%,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鎮和鄉村分別比城市高出 0.65%和 1.36%,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鎮和鄉村分別比城市高出 12.75%和41.04%,大學??莆幕潭热丝诘拇炙劳雎舒偤袜l村分別比城市高出 42.49%和 104.12%?!颈?】
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當中,在鎮和鄉村當中人口很少,尤其是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布在鎮和鄉村僅 5000 余人,可比性較差。
2.3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率地區間的差異【表8】
根據普查數據提供的分地區、受教育程度的 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數據的分地區、受教育程度的 6歲及以上死亡人口數據,可以比較按地區分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 6 歲及以上人口的死亡率。由于按地區劃分文化程度,多數地區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很少,未做死亡率分析。
表 8 顯示出未上過學的人口粗死亡率差別最為明顯,而且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粗死亡率最高的幾個地區分別是和田地區 53.81%、吐魯番地區40.42%、喀什地區 38.89%、阿克蘇地區 35.88%。這四個地區的粗死亡率超過全區平均水平。粗死亡率接近全區平均水平的有克孜勒蘇 29.45%、哈密地區 27.84%、巴音郭楞 25.15%。上述 7 個地州地處南疆和東疆,是少數民族為主要人口的條件艱苦地區,其整體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平均文化程度較低,生活環境惡劣。粗死亡率最低的幾個地區分別是烏魯木齊市 16.94%、阿勒泰地區 16.74%、克拉瑪依市 16.36%。其中粗死亡率最高的和田地區是全區平均水平的 1.73 倍,是最低的克拉瑪依市的 3.29倍。
小學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的幾個地區分別是吐魯番地區 8.58%、阿勒泰地區 8.01%、哈密地區 7.80%、喀什地區 7.75%,死亡率最低是烏魯木齊市和伊犁地區 5.20%。其中最高的吐魯番地區是全區平均水平的 1.29 倍,是最低地區的 1.65倍。其差別較未上過學大為降低,地域特點也不很明顯。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為阿勒泰地區 2.95%,最低為克孜勒蘇和和田地區 1.64%,其中最高地區是全區平均水平的 1.48 倍,是最低地區的 1.80 倍。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為阿勒泰地區 2.12%,最低為哈密地區 1.25%,其中最高地區是全區平均水平的 1.36 倍,是最低地區的 1.70倍。大學??莆幕潭热丝诖炙劳雎首罡邽榘⒗仗┑貐^ 1.86%,最低為烏魯木齊市 0.85%,其中最高地區是全區平均水平的 1.63 倍,是最低地區的 2.19倍。大學本科文化程度人口粗死亡率最高為阿勒泰地區 1.26%,最低為吐魯番地區 0.32%,其中最高地區是全區平均水平的 1.83 倍,是最低地區的 3.94倍?!颈?-10】
3 討論
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 6 歲及以上人口的粗死亡率,隨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逐漸下降的規律是十分清晰的。受過大專程度及以上教育的人口粗死亡率比文盲人口明顯低很多,反映了高等教育對人口死亡的影響較大。文化程度越高,在校時間越長,學校環境下的死亡風險一般要低于各種職業環境下的死亡風險。有些文盲青少年雖然身體健康,但由于過早進入了不同職業的勞動隊伍,死亡風險也比在校青少年大。文盲人口過高的死亡率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文盲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較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又相對較高。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性與女性的粗死亡率的差距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女性比男性的粗死亡率下降快。這一點與全國的整體水平相比正好相反。
在分城鄉、性別方面,顯示出男性的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城市和鎮略高于鄉村,這主要是由于在城市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外來常住人口,他們所處的經濟和社會地位較低,醫療保障較差,而且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多集中在重體力、高風險行業等因素,導致死亡率相對較高。同樣的女性也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城市略高于鎮,以及高中女性城市略高于鎮的特點。
按分地區、性別分析,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各地區 6 歲及以上人口的粗死亡率逐步降低,粗死亡率差異呈現先快速縮小再快速增大的 U 形走勢,在小學文化程度上差異達到最小,在未上過學的人口中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南疆和東疆的自然條件條件艱苦,整體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平均文化程度較低,生活環境惡劣,粗死亡率較高。較為特殊的有兩個地區,一個是阿勒泰地區,其未上過學的人口死亡率很低,但在其他文化程度上均最高;另一個是和田地區,其未上過學的人口死亡率最高,而其在初中文化程度上死亡率快速下降到最低。這兩個地處新疆最北端和最南端地區的“一低多高”和“一高一低”現象在按性別分的地區比較中也存在,很值得進一步分析研究。
綜上所述,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死亡水平越低。受教育程度不僅標志著社會成員個人文化科學知識水平的高低,而且是反映人口素質的重要標志。
人們隨著文化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自身的生命發展規律的認識也不斷增加,因此在飲食起居、個人衛生、運動等生活的各方面將盡力遵循科學的規律,有利于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不僅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而且還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對降低人口死亡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質有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謝韋克. 中國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 [J].中國人口科學,1995,3:28-33
[2] 普雷斯頓,霍伊維蘭,鄭真真,等. 人口統計學(人口過程的測量與建模) [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2-3
[3] 陳宗勝,周云波. 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對城鎮居民收入及收入差別的影響—三論經濟發展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J]. 南開經濟研究,2011(4):40-42
[4] 楊瑞敏. 年齡、文化程度、婚姻、職業與人口死亡率的關聯模型 [J]. 西藏科技,2006(10):8-10
[5] 胡平,孫福濱,劉海城.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異 [J]. 人口與經濟,1997,(5):35-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