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內涵
1.1 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定義
由于在對社會責任的理解上存在差異,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投資也存有多種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在目前,由美國社會責任投資論壇(SIF)做出的定義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它將社會責任投資定義為一項投資過程,即在嚴密的金融分析框架中,以積極(即參照一個綜合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責任等標準的評價體系來對投資對象作出選擇)和消極(例如規避那些違背倫理或者道德標準的賭博、軍火、煙草等行業)的投資選擇方法,充分考慮投資所造成的環境和社會影響或結果。
社會責任投資相對于企業所有者利益至高無上的投資理念而言,更加合理。它將企業股東看作創造企業價值的多方中的一方,而并不是唯一與企業利益相關的團體。它還將其他與企業利益相關的團體也納入考慮范圍,這些其他團體包括企業供應商、債權人、員工、客戶。因此,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實際上擴展和豐富了傳統投資理念,我們可以將這一投資過程理解成建立在多方利益相關者模型基礎上的企業價值發現過程。從這一點上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理念是對傳統投資理念的發展與豐富,而不是顛覆。
1.2 社會責任投資的三大特征
相比傳統的財務投資及戰略投資,社會責任投資作為一種全新的企業投資方式,具有非常獨特之處。
投資目標的雙重性。社會責任投資與傳統投資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資目標的差別。傳統投資的目的比較單一,就是為了獲得投資回報,從而使資本獲得最大程度的增值;而社會責任投資的投資目的具有二元性,除了獲取投資回報外,也包括具有公益性質的投資目標---積極推動被投資公司在職工權益保護、環境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做出良好表現。
投資項目篩選標準的復合化。由于社會責任投資目的的二元性,其在投資項目的篩選標準上與傳統的投資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別。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傳統的投資者主要關注目標被投資公司的當前財務狀況和預期未來盈利能力;而對于社會責任投資對象的篩選,投資者不僅需要了解目標投資公司的相關財務狀況,也會關注企業在環境保護、公司治理、職工權益保護等有關踐行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偠灾?,社會責任投資將社會責任標準置于與傳統的財務標準同等的位置并進行等量的考察。
奉行積極的股東行權策略。在公司經營不善時,傳統投資者通常采用退出方式來避免進一步擴大投資損失,而很少通過采取積極參與治理的方式提升公司管理水平,進而實現盈利。與此相反,社會責任投資者奉行積極的股東行權策略,他們主動并且經常的與公司董事、經理等管理層溝通公司治理、職工權益、環境保護等有關社會責任的議題,采取各種方式敦促公司更好的履行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采用社會責任投資方式的投資者們認識到,僅通過退出方式無法預防公司作出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更無法促使公司采取主動態度滿足社會公會對其履行責任的期望。因此,投資者必須駐守在公司的內部,通過主動行使相關的股東權利,阻止公司作出損害環境保護以及員工權益等的行為,從而促使公司對社會責任的自覺履行。
2 企業開展社會責任投資的意義
片面強調公司的營利性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例如污染環境、欺騙消費者、蒙蔽債權人、損害員工基本權益等。其實,除營利性之外,企業同時還具備社會性。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其對履行社會責任表現的影響,而社會的和諧幸福反過來又依賴于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社會責任感。企業社會責任投資能夠顯著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2.1 能夠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與外部環境
作為一個經濟組織,企業的利潤創造過程是通過眾多利益相關者合作完成的。只有在充分滿足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合理要求的前提下,企業才能夠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如果企業履行了對其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將有利于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2 有利于提升自身聲譽和社會形象
企業的社會形象是社會公眾在考慮企業活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對于企業的總體評價和印象,良好的形象是一家企業所能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資產。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由于形成了良好的企業聲譽和社會形象,有助于贏得消費者的支持和信賴,企業股東更容易得到可觀的投資回報。從長期來看,公司的股票也會因此增值。在證券市場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往往是證券投資者們首選的投資對象。
2.3 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
當今的世界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早已成為企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稀缺的資源。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競爭人才。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社會聲譽,人們對其印象也較為深刻,在招募過程中,更有可能招到優秀的人才。由此能夠給企業帶來許多好處,如招聘、培訓費用的節省,企業營運成本的降低。
3 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策略
目前來說,公認的社會責任投資基本策略主要有下列 3 種:社會篩選、股東請愿和社區投資。
3.1 社會篩選
社會篩選是社會責任投資最簡單但卻是首要的投資策略。社會篩選是指同時采用財務標準和社會責任履行標準對目標投資公司進行細致評價從而確定是否進行投資的策略。社會篩選又可以劃分為消極篩選與積極篩選。
消極篩選是指避免投資于那些在倫理、環境、社會標準等社會責任方面表現糟糕的企業。因此,其有時候又被稱為“剔除”或者“排除”篩選方法。消極篩選主要建立在下面這個事實的基礎上:社會責任投資者會主動規避那些可能有損公眾利益的產業。時至今日,這種篩選方法依然是社會篩選的最基本的方法。
積極篩選與消極篩選恰恰相反,積極篩選選擇在倫理、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標準方面均表現出色即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公司進行投資。相對于消極篩選,積極篩選可供選擇的范圍更廣,而且通過經濟、社會、環境三重標準可以更清楚地評價公司的表現。
通常情況下,投資者在確定投資對象過程中會同時采用消極與積極策略,先利用排除法剔除那些在社會責任方面表現糟糕的企業,然后再選擇那些財務狀況和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均表現良好的企業進行投資。
3.2 股東請愿
股東請愿是指公司股東積極行使被賦予的股東權利,通過提交議案、代理投票、與管理層對話等方式促進公司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在實踐中,股東請愿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與管理層溝通。公司股東就社會責任政策與執行等事項與 CEO、經理、董事等進行直接溝通交流,敦促公司管理層主動踐行社會責任。二是提出股東決議。公司股東聯合其它股東或者單獨向股東大會提出有關公益捐贈、環境保護、員工權益等社會責任議案。股東請愿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股東通過積極行使被賦予的各項權利來影響公司的行為。
3.3 社區投資
社區投資是指將資本投資于那些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的傳統金融服務機構不愿意投資的社區,向其提供急需的資本、信貸以及其他基本金融產品。社區投資主要通過下列四類社區發展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社區發展信用合作社,社區發展銀行,社區發展風險基金以及社區發展貸款基金。除此以外,投資者也能采取購買主要投資這幾類社區發展金融機構的社會投資基金的方式,來實現其履行社會責任的愿望。
4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4.1 我國社會責任投資發展面臨的問題
4.1.1 缺少有關法律環境的支持
研究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發現,社會責任投資之所以能夠得到良好發展,政府的立法支持是功不可沒的。而至今為止,我國尚未制定與社會責任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目前已頒布的法律中,只有《公司法》要求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但是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具體規定企業披露與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法律支持的缺失,使得社會責任投資缺少法律的保障與規范,這些都直接制約了我國社會責任投資的發展。
4.1.2 缺乏足夠數量的社會責任投資產品
興業社會責任投資基金是我國市場上目前唯一的一只社會責任投資產品,資本市場上出現的創新工具也較少,很少出現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對象。如我國的養老基金尚未被納入社會責任投資的范圍中,而其又非常適合進行社會責任投資,這與西方國家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4.1.3 社會責任投資方法過于單一
如上文所述,社會責任投資主要有三種方法,即社會篩選、股東請愿以及社區投資。以目前國內發展較好的興業全球基金為例,其進行社會投資的方法是單純的社會篩選,幾乎完全沒有涉及到股東請愿與社會投資的方法。單一的社會責任投資方法不能滿足所有社會責任投資者的實際需求,而且社會篩選對社會責任投資的推動作用不是很顯著。
4.1.4 缺乏完善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機制
目前在我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大多是大型國有企業,有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只重視形式,缺少實質性內容。同時,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也不完善,大多數對社會責任的披露依然采用定性披露的初級方法。
4.2 促進我國社會責任投資發展的政策建議
4.2.1 健全社會責任投資的外部環境
社會責任投資的開展需要良好外部制度環境的支持,從而強化對企業行為的監管力度。如果僅僅依靠企業的自覺,不從外部對其進行明確有效的監督,則由于“逆向選擇”的存在,很難實現所有企業對于其社會責任的自覺承擔。外部制度環境主要就是法制建設。
通過頒布相關法律法規,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在稅收政策、貸款發放、政府采購等方面對那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優惠對待,而對那些在社會責任方面表現很差的企業進行懲罰或限制。這樣,企業就會因為對可能后果的考慮而理性選擇自己的行為。
4.2.2 增加對有關社會責任投資的信息需求
首先,增強管理層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投資信息的需求。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把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標,而社會責任投資要求企業除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以外,還應當努力保護和增加社會福利。因此,我們要改變流行于當前股票市場中的僅僅關注公司財務業績的方法,將公司在倫理、環境、社會等方面的表現也作為投資者進行評估的依據;其次,增強金融市場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投資信息的需求,這主要是指公司在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或者增股擴股時,必須對公司將要履行的社會責任以及籌集資金的流向作出披露。
4.2.3 向社會灌輸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重要性
企業社會責任投資既是為了保證自身能夠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是為了回應社會對自身的期望。企業對社會期望作出回應的原因在于社會壓力的存在,而社會壓力的形成依賴于全體社會成員在企業應當履行社會責任投資這一觀點上達成一致意見。因此,我們要從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對企業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性這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認真全面的思考與討論,從而使社會大眾,特別是企業家們清楚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對企業自身以及社會所具有的雙重價值,最后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能夠促使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投資的良好氛圍。
4.2.4 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在企業社會責任投資上的監督作用
在社會輿論進行有效監督的環境下,企業為了更充分的維護本身的利益,會主動把自身的行為與社會公眾利益相結合。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主要在于獎優懲劣。社會公眾監督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渠道是“用腳投票”,這一渠道能使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企業的聲譽,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戶和投資者,最終實現公司價值即股東財富的增長。相反,那些不能積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公司將遭受整個市場的拋棄,對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進而其股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會逐步失去投資價值。
參考文獻:
[1]朱明忠,祝健。社會責任投資[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
[2]匡海波。企業社會責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劉建花。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與推進路徑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2012.
[4]竇鑫豐。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驅動力與推進策略研究[J].商業會計,2014.
[5]董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與對策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3.
[6]王淑青。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比較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2.
[7]王昶,陳昕。美國社會責任投資的發展及啟示[J].財務與金融,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