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和社會的貢獻。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也就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中國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為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而承擔的一系列責任。
二、不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模式導致的不良影響
1. 環境污染嚴重
目前,我國一些中小企業仍然處于初始化階段,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巨大,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其自身的社會責任而造成嚴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例如,某地區小型造紙廠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亂砍亂伐,造成當地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
2. 損害員工利益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執行者,也是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企業經營者應加強對員工切身利益的重視,這樣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更好的完成和實現企業發展目標。但是,一些企業缺乏對員工的重視,存在拖欠工資、無薪加班及不上保險等現象,違反了勞動法規,嚴重損害員工利益。
3. 假冒偽劣商品橫行市場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叢生,市場中的假冒偽劣商品比比皆是,假酒、假煙、毒奶粉及地溝油等,盡管國家一再加大力度打擊違法產品,但一些企業仍然視而不見,一味追求利益而枉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這種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三、企業社會責任視角下中小企業的管理策略
在以上內容論述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地看到了缺乏社會責任的中小企業在具體管理模式的運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產生的深遠影響。想要將這種不足有效緩解,完善中小企業的管理,使其在社會責任視角下實施管控。
1. 加大宣傳力度,樹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樹立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是實現企業管理的前提和重點。在市場經濟浪潮下,一些中小企業忽略了社會責任帶給企業的正面作用,出現產品質量不合格、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破環環境等阻礙經濟發展的行為。中小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轉變管理模式,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追求品質第一,誠信至上的理念,才能夠在競爭中不斷完善,提升企業信譽。
2. 鼓勵企業全體人員參與到社會責任管理之中
上級領導應嚴格遵照企業制定的發展目標執行,做到言行一致,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其次,規范管理制度,樹立全員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明確崗位職責,做好企業員工的責任意識培訓。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從而加強管理效果。
3. 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實施社會責任管理
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市場管理還有待規范,一些法律沒有觸及的方面仍然需要企業的自控和道德約束,面對一些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較弱的情況,我們應該積極的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制定詳細的企業責任報告,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對策更加科學化與規范化,讓社會責任管理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實現社會責任、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三者齊頭并進,和諧統一。
4. 制定科學的企業管理體系,加大對社會責任的追究力度傳統的企業發展核心在于經濟效益的提升,新時期社會責任視角下的企業管理要求企業樹立新的核心價值觀,完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并制定責任績效考核評估制度,通過績效考核了解員工實際工作情況,能幫助管理者更好的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管理。中小企業的管理模式大不相同,要實現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制度規范企業行為是發展的必然。與此同時,國家要加強對違反社會責任的追究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不法行為,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科學化管理。
四、結語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日益增多,對資源、環境與社會的影響巨大。因此,企業不應該只是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注重企業自身社會職責的履行,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借鑒國外管理經驗,加強內部宣傳,對企業中存在的違規現象及時遏制,加強管控,實現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春方 . 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非道德解讀--資源基礎與背景依賴的視角 [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