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是社會進步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表現,更加具有人性化特征,使企業社會責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符合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是貫徹和落實以人文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概述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為自身創造利潤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對社會的各個方面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應改變以盈利為主的傳統發展和管理觀念,注重人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企業對于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在為我國國民經濟創造財富的同時,要符合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潮流,重視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對企業員工給予人權尊重,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進程,為我國社會的穩定和諧盡職盡責[1].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成果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進程具有起步晚,發展快的特征,我國黨和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高度重視,并通過立法手段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以此來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進程?!豆痉ā返念C布標志著我國企業的法律制度正式確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進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其中第五條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成為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起點[2].在消費者人權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范圍進行了具體性的劃分,以此來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環境保護方面,《環境保護法》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了具體規定,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采用清潔化、循環化和可再生的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3].
三、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發展路徑
(一)建立法律化的企業內部管理機構
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首先要從自身觸犯,克服和解決內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加以改進,保證企業內部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首先,企業要創設良好的文化環境,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及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通過法律的引導使企業明確社會責任價值的重要性,并制定企業社會責任目標。其次,內部管理人員要保證決策的真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積極聽取各方意見,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實現打下良好基礎,形成品牌效應。最后,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各部門要積極履行自身的職責和義務,嚴格職業操守,維護企業的良好信譽[4].
(二)政府積極構建規范化、法律化的外部環境
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宏觀調控職能,建立有利于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及立體直,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其朝著規范化、法律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我國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開展和實施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環境質量保護法》等,通過強制化的法律手段,使企業社會責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同時,政府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評估機制和激勵機制,對企業社會責任建立與之相對應的信用機制,機制內容要涵蓋和涉及企業日常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并定期在專門化的信息平臺進行有效公布,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5].
(三)確立社會各方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機制
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從消費者、員工、媒體三個方面建立全方位的監督機制,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確保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高效運作。
消費者要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正確認識消費價值觀,在企業的銷售環節起到正確的監督作用;員工要加強對企業內部的監督,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并對企業的生產環節進行全面的監督;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宣傳正確的企業社會責任,引導社會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報道企業社會責任的最新動態,加快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進程和對落實情況進行有效監督。
四、結論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確立良好形象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我國在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建設進程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發展應從企業內部、政府層面和社會監督三個方面入手,形成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劉乃梁,肖順武。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探究[J].天津法學,2013,01:33-38.
[2]李利娟,申富強。淺議公司社會責任的法律化及其實施途徑[J].大連大學學報,2013,05:122-126.
[3]馮果,袁康。淺談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J].湖北社會科學,2009,08:145-148.
[4]趙鵬。淺議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03:9.
[5]付建龍。論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法律體系的構建---從毒膠囊事件談起[J].特區經濟,2012,10: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