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0 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時,就意味著其人口進入了老齡化.我國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7.1%,說明中國已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在隨后的10多年時間,這個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呈現穩步上升,到2014 年達到 10.1%,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貴州省在 2003 年開始邁入老齡化社會.盡管貴州省人口老齡化尚未對產業結構調整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但通過研究二者之間的影響有助于揭示貴州省產業結構調整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及時調整相關的人口、產業和社會經濟政策,避免嚴重負效應的出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貴州省人口老齡化現狀
人口年齡結構通常被分為三大類,0~14歲為少年兒童人口、15~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65歲及以上稱為老年人口.人口老齡化從動態角度來說就是總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向老齡化方向發展;從靜態角度來說就是老年人口系數(65歲及以上人口/總人口)到達一定的水平,比如現在國際通用標準是7%.
貴州統計數據顯示,按常住人口算,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貴州省老年人口為 149.32 萬人,所占總人口比重為4.61%,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老年人口數量上升到210.43萬人,比重上升到5.97%,2003年其比重已突破7%,貴州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與全國相比晚了3年.
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貴州老年人口數量已達297.78萬,比2000年多了87.35萬人,比重達到8.57%,比2000年上升了2.6個百分點,而這10年中,全國也不過上升了1.94個百分點,說明貴州省老齡化的速度在這一段時間快于全國.2013年,貴州省老年人口比重達到9.28%.
按照戶籍人口計算,貴州 2010 年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也已占戶籍人口的11.46%,65歲及以上占戶籍人口的7.96%.貴州省人口老齡化呈現以下特點:第一,人口老齡化速度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2002~2013年數據顯示,2002年貴州省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系數為6.86,而同年全國平均水平為7.3,貴州省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明顯低于全國水平,在全國30個省市中排名為 24,老齡化程度處于中下位置;2013 年貴州省常住人口的老年人口系數就上升到 9.28,雖然低于全國 9.7 的平均水平,但在全國的排名上升到了第 14 位,老年人口系數平均每年提高 2.94%,快于全國平均增長 2.74%的水平;第二,老齡化與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發達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人均 GDP 一般在 1 萬美元左右,中國為 800 美元左右,而貴州僅為 450 美元左右??梢娰F州省是在低經濟水平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第三,城鄉老齡化差異顯著。從 1982 年以來歷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農村 65 歲以上人口老年化系數一直高于城鎮,并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65 歲以上人口老年化系數 1982 年農村為 4.70,城鎮為 4.51;1990 年農村為 4.65,城鎮為 4.47;2000 年農村為 6.08,城鎮為 5.61;2010 年農村為 9.49,城鎮為7.17.2000 年時農村比城鎮僅高出 0.47,到 2010 年卻達到了 2.32.
可見,這10 年來城鄉之間的老齡化進程被拉大。這和貴州省的流動人口增加有緊密的聯系;第四,流動人口加快人口老齡化.貴州省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省份,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出務工人員向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流動.而在這些務工人員中大多是 60 歲以下的人員。2000 年貴州凈流出人口僅為223.89萬人,到2010年凈流出人口上升為710.0萬人,占戶籍人口(4,189.0 萬人)的比重達到 16.95%.人口流動對貴州省老齡化進程,特別是城鄉之間的老齡化進程影響十分顯著.
二、貴州省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深入必定會對經濟發展產生沖擊,尤其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產生的影響更為重要.
市場經濟的發展主要受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的影響.本文將從這兩個角度來探討人口老齡化對貴州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從供給角度探討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主要是指人口老齡化改變了勞動力的供給從而對產業結構的就業產生影響;從需求角度探討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主要是指人口老齡化改變了消費的水平和結構從而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產生影響.
(一)貴州省人口老齡化對就業的影響
首先對就業總水平產生影響,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勞動力供給削弱,包括適齡勞動人口比重下降及勞動年齡人口老化,進而導致所需勞動力資源不足;其次對就業結構產生影響,經濟學中有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認為,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業人口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后就業人口便大量向第三產業轉移.2000~2013年間,貴州省65歲老年人口系數由5.97上升到9.28.
同期,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由27.3%下降到12.9%,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由39.0%上升到40.5%,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由33.7%上升到46.6%;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從69.9%下降到63.3%,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從11.9%上升到14.2%,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從18.2%上升到22.5%.
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上升,呈現出與產業結構相同的演進規律;最后對勞動力的流動產生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包括三次產業結構間的變動,而且還包括各個產業內部間結構的變動和新產業部門的成長,這就要求勞動力能夠相應的自由流動和轉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勞動力人口會習慣于已有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一般不愿遷移或改變自己的工作崗位,這就使得勞動力從衰退產業和地區向新興產業和地區的流動受到阻礙,從而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貴州省大量的勞動力沉淀在生產率較低的第一產業,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這部分勞動者向知識、技能要求較高的第三產業轉移難度較大.
(二)貴州省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的影響
首先,從消費水平來看,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會使家庭的收入水平降低而不利消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卻會增加家庭的開支,從而提高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這將有利于經濟增長;其次,從消費結構來看,人們進入老年后,身體狀況、消費習慣、興趣愛好等都有所改變,從而決定了他們獨特的消費需求.
在生理方面,由于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患病率增高、帶病年限延長,高齡老人和病殘老人需要的護理和照料增多,由于老年人的牙齒、眼睛、反應力等的功能性退化,吃的力求營養結構合理、包裝簡單,穿的力求舒適大方,用的需要特殊的輔助性用品,如拐杖、輪椅、助聽器和老花鏡等,他們注重商品的功能以及使用上的方便和安全可靠,不太注重產品的外觀,喜歡價格合理、經久耐用的商品。在心理方面,很多老年人脫離了工作環境以后都會感到孤獨、無助,并且由于養成了固定的生活習慣,使他們可能對新生事物和生活方式產生抵觸,因此對傳統品牌會產生依賴,對自己已熟悉并認為不錯的商品和服務情有獨鐘,由于時間較多,因此會選擇多種方式打發時間,如參加社區活動、培養各種興趣愛好以及旅游的需求等等.
三、結論及建議
貴州省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既存在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影響.我們可以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弱其帶來的不利方面,使貴州省的產業結構能夠不斷的優化和調整,促進經濟的發展.
建議:第一,提倡終身教育,終身教育是一種沒有年齡限制的教育方式.在加快發展普通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調動相關行業和企業參與教育培訓的積極性,構建一個由學校教育、行業(企業)教育、社區教育和網絡教育組成的現代教育結構體系;第二,實現老年人再就業,老年人經歷豐富并擁有一定技能,并且相當一部分老年人精力充沛.
因此,可以通過彈性退休政策適當延長那些具有豐富技能人員的退休年限,通過適當的技能培訓讓一些老年人參與相應的服務管理工作,通過民間社團組織老年人參與一些有益的社會公益活動等,通過這些途徑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第三,大力發展老齡產業,如老年醫療保健行業、服務業及用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韋璞,武學麗。貴州省人口老齡化歷程、特征與趨勢[J].社會福利(理論版),2003.6.
[2]吳昊。人口老齡化對日本經濟的影響[J].人口學刊,1999.1.
[3]楊光輝。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統計研究[D].廈門大學,2006.
[4]紀玉山,滕菲。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結構的影響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13.1.
[5]姜旭。 人口老齡化對遼寧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J]. 遼寧經濟,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