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析
【第一章】縣域文化創意發展問題研究引言
【第二章】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三章】地方文化創意發展的現狀、特點、成效與問題
【第四章】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第五章】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建設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2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2.1 研究相關理論回顧
2.1.1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1912 年,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創新”一詞(代明,2012),他認為“創新”是資本主義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動力,也是經濟出現周期性波動的真正起因。他將“創新”分為了 5 種情況,即開發或改良新產品、采用新的生產方法、開辟新的銷售市場、發現新的原料或半成品、創建新的產業組織。后來的研究將這 5 種創新類型歸納為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饒揚德,2008)。而文化創意產業與這 5 種創新模式有著密切的關聯。
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在于創造力,而創造力則來源于創新。Throsby(1999)對創意與創新的關系進行了總結,他研究指出,創意是創新的前提,是創新的起因。當創意產業的發展涵蓋了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市場創新,在市場化階段過程中,又涉及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并且,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產業的組織變革并引起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因而,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很好的借鑒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2.1.2 產業集聚理論
文化創意產業除了具有創造力,其落腳點還是一種產業集聚,只有將新的“創意”作為一種要素引入到產業生產體系中去形成集聚效應,創意產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創造力。2004 年,斯科特在《文化產業:地理分布于創意領域》中對文化產業的空間聚合傾向進行了分析,他在研究中指出,文化產業具有一定的地域共生性,文化產業的布局應該延續這種共生性。該研究為文化產業的空間布局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此外,Galina(2004)按城市空間設計方法對文化產業空間布局進行了設計,為歐洲大都市文化產業集聚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建議,而哈羅德(1996)則對都市文化空間進行了整體探討,并重點討論了文化產業設施布局。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要實現大發展,需要文化創意企業組建產業聯盟,并以此為依托開展創新合作、整合資源。巨榮良(2009)研究指出,產業的發展需要 5個要素,分別是市場、資本、技術、人才和行業規范。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多種要素相互配合。錢杭園(2009)對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研究中指出,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市場需求空間較大,并且還具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要素,人力資源、資金配備、基礎設施、組織管理等已然完善。在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已具有一定的集聚效應。
2.2 文獻綜述
2.2.1 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高紅巖,2010)。文化創意產業概念最早源自于英國,英國創意產業工作組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源于個人創造力、技能和天分,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潛力的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結合創意生產和商品化等方式,運用無形的文化內涵,創造出內容密集型的產業活動,且這些內容基本上受著作權保護,形式是物質的商品或非物質的服務”.從文化創意產業定義可以看出,文化創意產業強調的是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同時強調個人的創造力、靈感,理念、技能是創造價值的核心。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提法大致有兩類:一是歐美型,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的;二是亞太型,以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香港為代表。相關的概念如“版權產業”、“文化產業”、“內容產業”等。歐美學者的相關研究如霍金斯(2006)從專利授權角度出發,將文化創意產業分為商標、專利、著作權、設計四項子產業。凱夫斯(2004)從文化經濟學的角度構建了一門新的創意文化產業經濟學。亞太學者相關研究如我國統計局 2004 年提出的“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統計主要內容為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廣告裝潢、表演藝術、環境藝術、視覺藝術、軟件和計算機服務、雕塑、工藝與設計、服裝設計等。杭州市對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以創意與文化為基礎,以知識產權的形成與應用為載體,以創造財富與增加就業機會為目標的產業集群。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統計范圍涉及國民經濟行業二、三產業中的 11 個門類,30 個大類,81 個中類和 145 個小類行業此外,金元浦(2010)、楊江云(2012)、朱自強(2012)等都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進行了探討。
2.2.2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地域分異
按地域類型來劃分,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分為省域層面、市域層面和縣域層面。目前,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省域、市域層面的研究較多,并且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關于縣域層面的研究還顯不足。
省域層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省域層面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相對成熟,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早、發展較好的省市,例如,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省,已有研究通過歸納省市內大部分城市的文化產業現狀與特點,總結發展經驗、分析存在問題來實現省域文化產業的發展。相關研究如沈暉(2001)對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進行了研究,沈望舒(2004)對北京文化與文化建設進行了研究,韓英(2006)對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對策進行了分析,馮子標(2006)對山西文化產業進行了分析、李蒲彌(2006)對廣東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吳聲怡(2007)對福建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進行了研究,研究分別對浙江、北京、山東、山西、廣東、福建等省域文化產業發展進行的研究。
市域層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h域層面的研究和省域層面的研究相似,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現狀的分析和發展路徑的選擇上,與省域研究不同的是,由于縣域范圍較小,學者更多的從事實地調研和分析,研究也更具實踐性和操作性,因此,縣域層面的研究在數據和研究問題上都比省域層面更深入,更注重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相關研究如張薔(2010)探討了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布局、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指出,城市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第三產業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對于促進城市產業升級轉型、推進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推進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加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形成集群化的空間發展格局,并逐步推動建立國際文化創意城市聯盟,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進程。此外,部分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城市,如杭州、廣州、深圳等,通過研究論文集、文化藍皮書等對各自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指導(翁旭青,2011)。
縣域層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h域層面是我國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縣域層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研究在我國還比較薄弱。相關研究如李承宗(2003)對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認識誤區進行了探討、柏定國(2005)對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及對策進行了分析、蔡世勛(2005)對湖南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對策進行了分析、王風民(2007)對確立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方略進行了探討,這些文章均是對縣域文化產業發展途徑和模式的選擇研究。而錢杭園(2009)則對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具體對策,如整合文化創意產業資源、加大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以及推進機制創新和支持體系建設。
2.2.3 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踐
縣域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縣域文化產業發展,尤其是農村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關于縣域文化產業發展,尤其是與農村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研究還較少,已有研究還多停留在概念界定、現狀分析等較淺顯層面。關于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深化。
由于縣域文化創意產業與新農村文化建設息息相關,縣域文化創意產業正在開始受到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部分地區提出了“文化創意”時代,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 Grodach(2013)也指出,文化創意經濟的實用機制和產業政策正成為研究熱點,Coulson(2012)對英國音樂創意產業和創意經濟進行了研究,國內學者如馬駿(2014)探討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對增長增長具有持久的正向效應。朱吉亮(2014)和花建(2014)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以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文化創意”概念含糊,認識不到位,導致地方政府部門過于強調文化的事業屬性,忽視了文化創意的產業屬性,也就看不到文化創意產業蘊涵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整體而言缺乏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政策支持體系來推動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相關學者研究如程瑞(2008),張文山(2015)。
此外,李承宗(2003)對我國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誤區進行了探討,研究指出,縣域文化產業發展存在 3 個誤區,“民辦縣域文化產業無所作為”、“縣域農村文化產業沒有前途”、“縣域文化產業難以進入國際市場”,他系統澄清了這些既有認識誤區。研究認為縣域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要民辦才能出特色,而且多地實踐證明民辦優于官辦;將城市現代化與農村文化產業沒有前途硬扯到一起是不正確的,分析縣域農村文化產業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并推進技術創新和供給創新,提高服務水平、增大輻射半徑,縣域農村文化產業也將有可能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我國縣域文化產業具有獨特性,在中國入世后,文化產業也能主動參與國際文化競爭,縣域文化也能走向世界。相關研究為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但是,同時也應看到,縣域文化產業在我國文化產業中仍處于弱勢,加強縣域文化產業相關研究仍有必要。
中共崇州市委黨校課題組(2012)以崇州市為例,深入分析了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研究指出,縣域文化產業要真正成為地方經濟的增長點,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難點,就崇州而言,問題在于縣域文化產業與大都市相比發展還相對滯后,文化產業競爭力處于弱勢地位,發展空間相對較??;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層次較低,還沒有形成較為良好的尊重知識、尊重創意、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
2.2.4 研究述評
綜上所述,學者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對縣域層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通過對現有研究的整理可以得出如下幾點啟示:
(1)已有研究多集中在理論探討與初淺經驗總結。相關文獻中,大部分是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理論和對實踐的指導方針,除少量與城市總體規劃相關外,大部分沒有相關的應用研究,對應用的研究還有待開展。
(2)研究的區域多為宏觀層面的省域或市域層級的發達地區。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地域研究多集中于省市地區,而具體到縣域層級的研究較少。區縣是我國基本的行政單位,有一定的文化創意產業存量基礎且易于歸納分析,從可持續發展來看,需要完善針對縣域層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研究。
(3)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路徑研究較為缺乏?,F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多是針對城市或省份的研究,在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對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幾乎沒有,有鑒于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在繁榮農村文化市場、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上的重要作用,對縣域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有待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