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析
【第一章】縣域文化創意發展問題研究引言
【第二章】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三章】地方文化創意發展的現狀、特點、成效與問題
【第四章】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第五章】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建設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成效與問題
為分析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特點及成效,需要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及產業范圍進行界定,本文主要依據杭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下發的《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文化創意產業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市委辦[2008]15 號)及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指導委員會下發的《關于印發<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八大重點行業統計分類>的通知》(市文創委[2008]1 號)?!锻ㄖ穼⒑贾菔形幕瘎撘猱a業統計范圍涉及國民經濟行業二、三產業中的 11 個門類,30 個大類,81 個中類和 145 個小類行業,并將這些行業按照經營活動分為 9 大1術品業、教育培訓業、文化休閑旅游業、文化會展業等八大重點行業為核心層,其余為外圍層。
3.1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
本文從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背景和基本情況 2 個層面來分析其發展現狀。
3.1.1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
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也離不開杭州市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因其在一國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7 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文化創意產業群;到 2012 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又重點強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可見,文化創意產業正逐漸得到國家和政府部門的重視。
在此大背景下,杭州市也在 2007 年提出了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戰略目標,建立“3+1”現代產業體系,“3”即一、二、三產,“1”即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杭州市緊緊圍繞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和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目標,確定了信息服務業、動漫游戲業、設計服務業、現代傳媒業、藝術品業、教育培訓業、文化休閑旅游業、文化會展業等重點發展的八大行業,在推進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臨安市位于杭州西郊,是杭州市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在杭州市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作用。在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帶動下,臨安市政府根據《杭州市委辦公廳杭州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 年)的通知》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統籌財稅政策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根據自身的區位優勢、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提出了“創意臨安”的發展目標。
與此同時,在《臨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大力培育以動漫游戲、藝術設計、教育培訓、體育健康等領域為重點的文化創意產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和生態文化優勢,打造技術先進、機制靈活、優勢明顯、與國際接軌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體系完備、結構合理、人才集聚、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文化發展新局面,使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推動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敝链?,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臨安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打造杭州西郊現代化生態市的核心價值,正邁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3.1.2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臨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圍繞加快構建杭州西郊現代化生態市總戰略,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為主導、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目標,制定了《臨安市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
在發展規劃上,臨安市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九大產業之一,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納入臨安現代服務業規劃的重要內容,并聘請專家教授研究編制了《臨安市“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近照《發展規劃》,積極推進文化內容和形式、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的創新,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扶持上,臨安市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出臺了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市財政每年安排文化創意產業扶持發展專項資金 500 萬元,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基地建設、產業孵化、人才引領,推動文化產業進入持續快速發展軌道。
經過幾年發展,臨安市 2014 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 43.5 億元,同比增長 17%,其中 8 大重點行業的發展情況看,占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比重前 4 位的分別是教育培訓業、文化休閑旅游業、設計服務業和藝術品業,共實現增加值16.84 億元,同比增長 20.1%,占全部文化創意產業比重的 38.7%.發展速度最快的為文化休閑旅游業,年均增幅為 29.6%,其次為教育培訓業、藝術品業和設計服務業,年均增幅分別為 20.4%、17.7%和 16.9%.
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結構來看,2007 年以來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層與外圍層結構得到逐步優化,核心層平均發展速度達到 25.9%,高于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平均增幅 7.2 個百分點,占比由 2007 年的 31.3%提升到 2014 年的 45%,提升了 13.7 個百分點。具體來看,2014 年臨安市核心層實現增加值 19.56 億元,同比增長 17.9%,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比重為 45%,外圍層實現增加值23.94 億元,同比增長 16.2%,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 55%.
此外,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單位的家數也迅速發展和壯大(見圖 3.1)。通過2013 年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和 2014 年新工商登記注冊單位的梳理,2014 年法人單位和個體戶總數達到 3818 家,其中達到限上單位 170 家,從業人數達到 3.6萬人,逐漸成為臨安市經濟發展的引擎。但是,傳統行業總量仍然占據了臨安市文化創新產業大半比重。根據規模以上單位行業分布情況來看,市文化創意限上單位 170 家,其中教育、衛生等行政事業單位占據 60 家,工業生產類 36 家,批發零售業 11 家,其他性服務業 63 家,特色創意單位在限上占比不高。臨安市以文化和人才資源衍生的民俗文化創意、生態文化創意以及科技文化創意單位集中在中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引領臨安市文化創意鮮明特色的“龍頭”企業略顯不足。
3.2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特點
文化創意產業門類齊全、產業發展精細化和產業發展園區化是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 3 大特點。
3.2.1 內容涵蓋領域廣泛
經過幾年建設和發展,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具備了較為齊全的門類,基本涉及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涵蓋工業、批發零售業、行政事業和其它服務業(見表 3.1)。
根據調查數據統計,2008 年,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擁有法人單位 900家,其中規模以上單位 105 家,個體戶 2503 家,從業人員 2.98 萬人。而到 2014年,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法人單位 1016 家,比 2008 年增加了 116 家,規模以上單位 170 家,比 2008 年增加了 65 家,個體戶 2802 家,比 2008 年增加了299 家,從業人員 3.6 萬人,比 2008 年增加了 6200 人。在產業涉及領域和產業覆蓋上基本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具備一定規模,以及發展空間前景寬廣的基本格局。
3.2.2 重點突出特色鮮明
在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分 類 上 , 臨 安 市 主 要 依 據 《 國 民 經 濟 行 業 分類GB/T4754-2011》,以及參照《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 年)》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按照“連續性、可比性、創新性”的原則,將文化創意產業分為核心層和外圍層 2 大類,在具體分類的指導下,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已呈現出精細化發展特點,共有 30 個大類,81 個中類和 145 個小類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重點突出,形成了動漫游產業、教育培訓產業、設計服務業、文化會展業、文化休閑旅游業、現代傳媒業、信息服務業、藝術品業等 8 大重點行業,以及囯石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錢王文化、生態文化和養生文化 6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
在 8 大重點行業和 6 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帶動下,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創造為引領、以休閑旅游為主導、以教育資源為依托、以雞血石創意為特色的精細化發展格局,產業發展特色鮮明??萍紕撛焐?,2014 年,臨安市科技城有 214 家企業以及 20 多家研究所,全市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 20.91 億元,占全部文化創意產業的 35.4%.休閑旅游上,共有旅游景點 23處,包括 5 家 4A 級景區,具有地域特色的景點如太湖源鎮“清明問茶”、大明山高山滑雪、清涼峰戶外運動基地等,以及民間繪畫、根藝、石雕、民間故事、民歌、燈彩、耕織、竹編等民間藝術。教育資源上,有浙江農林大學、浙江警察學院、浙江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和浙江醫學高等??茖W校等為依托。雞血石創意上,2014 年臨安市共有雞血石加工銷售鑒賞企業及個體戶 500 余家,其中國石城 105 家,文化街 74 家。
3.2.3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化發展是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另一大特點。隨著臨安市各地文化產業園建設的不斷興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也應運而生,形成了臨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化建設、集聚化發展的特點。
目前,臨安文化創意產業已基本形成“一園一城一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格局?!耙粓@一城一街”中“一園”即臨安高新技術產業園,重點培育發展總部(樓宇)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軟件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產業;“一城”即昌化國石城總投資額近 1 億元,入駐文化創意單位數 105 家?!耙唤帧奔磁R安市的文化創意綜合商業街--燕東園雞血石文化街。燕東園雞血石文化街集國寶雞血石觀賞、鑒定、拍賣、賭石、雕刻、交易為一體,目前共有 70 多間店鋪,商業建筑面積 1.8 萬平方米。
青山湖科創城和錦南新城的建設也成為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一大亮點,且產業集聚效應正日漸顯現。經過五年建設發展,青山湖科技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低向高,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管理體制逐步理順、科技城品牌逐漸打響,一座融合開發、孵化、產業化以及商務旅游、生活休閑于一體的科技新城已初具雛形。一是集聚了一批國內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和企業研發中心,累計引進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大院名所、高校和企業研發機構 46 家。目前,香港大學浙江科技研究院已進駐高新區,先行開展相關科技項目研究。二是集聚了一批科技型產業項目和高層次創新人才,科技城現有副高以上(包括碩士、博士)高層次人才 2100 余名,院士 15 名,國千“、”省千“人才 32 名。三是集聚了一批”大好高“項目,三年內累計引進華通云數據中心、恒偉科技園等”大好高“項目 42 個。青山湖科創城的產業集聚每年能拉動文化創意產業近 10 個百分點的增長。臨安錦南新城自 2009 年啟動建設以來,已累計投資 18.2 億元,以體育、文化、會展為特色。作為臨安市文體教育集聚區塊,在教育方面的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天目初級中學項目已投入使用,已產生年增加值近 0.2 億元;投資近億元、占地 48 畝的市委黨校、占地 161 畝的文體會展中心項目已投入使用,并不斷的產生效益。
3.3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效
經過幾年的發展,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保持穩步增長、產業結構層次得到逐步優化、促進了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3.3.1 產業增加值穩步增長
2008 年以來,臨安市以生態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激發文化創意、發展創意經濟,探索以文化創意產業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保持穩步快速增長。從絕對數量上來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從 2008 年的 15.71億元增長到 2014 年的 43.5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率為 12.9%.見圖3.2.從圖中可以看出,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保持了快速穩步增長的態勢,為推動臨安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產業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 GDP 增加值比重上看,與同期服務業增加值相比,臨安市 2008 年服務業增加值為 68.3 億元,2014 年為 160.29 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23%提升到了2014年的 27.1%,提高了 4.1 個百分點。見圖 3.2.與同期 GDP 相比,臨安市 2008 年 GDP 為 221.18億元,2014 年為 431.67 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占 GDP 的比重由 2008 年的 7.1%提升到 2014 年的 10.1%,提高了 3 個百分點。見圖 3.3.
3.3.2 產業結構層次逐步優化
經過多年的發展,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層次結構上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產業層次結構得到逐步優化。從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劃分的兩大層次看,以動漫游產業、教育培訓產業、設計服務業、文化會展業、文化休閑旅游業、現代傳媒業、信息服務業、藝術品業等 8 大行業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層穩步增長。2014年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層實現增加值19.56億元,同比增長17.9%,占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44.96%;外圍層 2014 年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 23.94 億元,同比增長 16.23%,占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0.04%.可見,在總量和增幅上,文化創意產業的 8 大重點行業都起到了引領作用。見圖 3.4.
從 8 大重點行業的發展情況看,占比由高到低分別為教育培訓業、文化休閑旅游業、設計服務業、藝術品業、現代傳媒業、信息服務業、文化會展業和動漫游戲業,8 大重點行業發展情況在一定上呈現了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特色,即依托浙江農林大學為資源優勢的教育業和設計服務業基礎奠定,以吳越文化為基礎的休閑旅游業規模不斷壯大,以及以雞血石為中心的國石文化輻射力不斷擴大。而增長幅度由高到低依次為信息服務業、文化會展業、藝術品業、設計服務業、動漫游戲業、現代傳媒業、文化休閑旅游業和教育培訓業,表明重點行業發展后勁充足,在促進產業結構層次優化上將起到重要作用。見表 3.2.
從 6 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來看,以及囯石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錢王文化、生態文化和養生文化等 6 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穩中有進。自 2011年,臨安市在制定文化創意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立足縣域特色,圍繞吳越錢王文化、昌化國石文化、森林生態文化等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錢王文化創意產業、國石文化創意產業、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科技文化創意產業、民俗文化創意產業和養生文化創意產業等臨安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從布點調查數據來看,臨安市 6 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基礎建設逐步完善,經營業態逐步豐富,單位規模逐步擴大,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其中,總量以科技文化、錢王文化和養生文化為主導,產業增加值均突破了 10 億元,增長速度以生態文化、科技文化和養生文化為引領,分別年均增長 20.1%、19.25%和 18.1%.見表 3.3.
3.3.3 促進了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了縣域歷史文化、科技文化、生態文化、休閑文化的相互融合。臨安市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如吳越文化、科技文化、生態文化、休閑文化、佛教、道教文化、都市文化、鄉村文化,這些文化共同組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集合體,在文化的融合中實現了文化的創新,推動了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共同發展。
(1)促進了歷史文化與科技文化的融合
臨安市吳越文化資源豐富,作為吳越國王錢镠的出生地和歸息地,錢王文化在此滋生、延續,影響廣泛,且兼具儒、道文化,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吳越文化資源,為臨安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增添了底蘊。近幾年來,臨安市不斷豐富錢王文化表現形式,舉辦了錢王文化藝術節,加快了博物館建設,規劃了吳越文化遺址公園,完成了《錢王傳說》編纂,推進禪源寺復建進程,深度挖掘東天目山昭明寺佛教文化,招商開發洞霄宮遺址,充分展示臨安儒釋道文化氛圍。2014 年錢王文化創意產業年實現增加值10.6億元,2010年至2014年年均增速達到14.4%,占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17.9%.
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為臨安市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的后續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促進了臨安市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臨安市依托濃郁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高舉科技發展大旗,圍繞”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目標和”科技新城、品質新區“的定位,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國家級科技孵化基地的資源優勢,立足臨安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基礎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推進歷史文化與科技文化的融合發展。據統計,臨安市R&D 經費支出占 GDP 比重逐年上升,從 2008 年的 1.41%提升到 2014 年 2.17%,在周邊縣市位居第2位,2014年臨安市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0.91億元,2010 年-2014 年年均增速達到 16%,占全部文化創意產業的 35.4%.
(2)促進了生態文化與休閑文化的融合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促進了森林生態文化與休閑文化的融合。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臨安市重點圍繞”森林、山地、休閑“等內容,開展以森林生態休閑文化為內涵的文化休閑旅游業、生態創意農業、文化會展業。臨安市豐富的農林特產資源、滿目青翠的生態景點和彌漫農家菜系香味的”農家樂“,為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臨安市尤其注重豐富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形式。例如”清明問茶“首屆太湖源鎮東坑茶采摘節將采茶、炒茶、品茶等活動融合貫穿;大明山高山滑雪基地、清涼峰戶外運動基地、湍口溫泉、河橋風情小鎮等項目建設逐步培育多功能的生態文化產品體系。2014年臨安市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72億元,雖占全部文化創意產業的 4.6%,但是增加值 2010 年到 2014 年年均增幅達到 27.6%,增幅位于 6 大產業第 2 位。
(3)促進了民俗文化和國石文化的融合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民俗文化和國石文化的融合發展。近年來,臨安市注重優秀的民俗、鄉土文化的發展,尤其是該類文化在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和橫向發展上,發展出了文藝演出、訪古攬勝、商務洽談、品味佳肴、娛樂休閑、體育競技等內容。文化創意產業的各大要素得到了集中的渲染,民間藝術大放異彩,如錢王傳說、民間繪畫、雞血石雕、昌西根藝、昌化竹編等,民歌民謠、剪紙、刺繡、編織、以及各種民間舞蹈,等等。據統計,2014 年臨安市民俗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 6.5 億元,2010 年-2014 年年均增速達到 16.8%,占比達到 11%,位居 6 大產業第 4 位。
民俗文化的產業延伸還推動了國石文化的發展。作為臨安市特有的國石文化近年來得到快速的發展,國石文化市場氛圍日益濃厚,后發優勢逐漸顯現,已經成為臨安城市發展的金名片。據統計,臨安市國石文化擁有單位 1183 家,2014年實現增加值 5.78 億元,2010 年-2014 年年均增速達到 19%,占整個產業的比重五 9.8%.國石文化相關民間”大師級“人物輩出,擁有國家級玉石雕刻大師 2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2 名和省級雕刻大師 6 名,人才的匯集不僅有利于雞血石的產業發展,更將作為城市名片、形象工程,對于增強臨安市文化軟實力和提升城市價值具有極強的社會效應。
(4)促進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共同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僅限于文化產業,同時也是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創意臨安“發展目標下,臨安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兩輪齊轉“,在提升縣域文化軟實力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臨安市基礎文化、大眾文化取得了較快發展,文化基礎建設方興未艾,錦南新城作為臨安市文體教育集聚區塊,天目初級中學、市委黨校已投入使用,以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及圖書等基礎文化和大眾文化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主構成,其中 2014年教育培訓業占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 14.4%.
臨安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尤其是文化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上,注重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環節,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開發人才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教育培訓方面,繼浙江農林大學之后,浙江警察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和浙江醫學高等??茖W校等高校也將逐步遷入臨安,在城西將形成一個高校園區,普通高等教育業的發展將成為臨安市教育培訓業的最大亮點,在周邊縣市中比較優勢突出;同時民間教育機構,如英語、圍棋、音樂、書法、美術、舞蹈和跆拳道等各類培訓機構逐步興起,并日益形成規模,形成特色。
3.4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其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體制問題、觀念問題和能力問題 3 個方面。
3.4.1 文化創意體制約束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受到多方關注,在臨安市掀起了”文化創意產業熱“.然而,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發展仍然受到政策的制約,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法規與發展機制尚未完備,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支持比較單一,對于市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如何定位、如何保障等政策還比較少。創意產業分由不同部門管理,資源分散,缺乏整合機制。再者,政府大力投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偏向注重硬件建設,往往忽視創意產業核心軟實力的培訓,容易導致文化創意產業出現曇花一現的假繁榮。
3.4.2 文化創意氛圍欠缺
文化創意環境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良好的文化創意環境有利于創意意識的產生。臨安雖坐擁”生態“和”文化“兩座金山,但是缺乏良好的引導,人們對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內容及重要性認識模糊,文化創意意識淡薄,僅僅停留在精神文化層面上的理解,忽視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理念、生產以及管理、經營等方面,各文化產業整合意識與互動不足,各文化創意產業獨立發展,難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創意環境。
3.4.3 文化創意能力不強
目前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上,雖然臨安市已經初步對吳越文化資源和傳統民間文化進行開發,但是還是處于”淺嘗輒止“狀態,文化資源仍然沒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文化創意產業轉化率較低,沒有新興出一批獨樹一幟、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產業。其次,創新技術比較低。臨安市創意產業還是在各自單獨建設階段,沒有充分運用科技手段,不能有效地整合和擴展產業及產業鏈,對關鍵技術的掌握和控制能力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