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石家莊山尹村家庭養老模式探析
【第一章】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方式探析緒論
【第二章】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一般概述
【第三章】反哺式養老、代際交換及養老支持系統理論
【第四章】農村養老現狀及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
【第五章】新型家庭養老模式認同評價分析
【第六章】完善我國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模式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石家莊農村養老模式優化研究參考文獻
6 完善我國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模式的對策建議
6.1 完善我國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模式的對策建議
隨著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及價值觀念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家庭養老的這種傳統模式將不能在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肯定是無法再適應社會的變革,但是家庭養老模式是不會消失的,并且在目前來看,社會養老模式無法普及的情況下仍然會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養老模式的完善工作不應當完全依靠政府,應當以家庭為主要的出發點,妥善安排養老制度,政府積極引導養老的具體思路,探討未來的發展路徑。
6.1.1 完善家庭支持政策
目前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國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模式,但是隨著社會的轉型,現有的政策無法保障家庭養老模式的開展,需要提出相應的政策予以支持,即對家庭進行政策支持。家庭政策主要是指政府主要從經濟上對家庭的日常行為及生活情況給予支持,鼓勵子女主動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意識,促進家庭關的和諧發展。
我們應當以鼓勵養老以家庭為出發點,家庭承擔養老的主要責任,不能將養老問題推給政府及社會,構建有益于完善我國家庭養老模式的家庭支持政策。
首先,應提供家庭經濟補貼,增強家庭養老功能。政府應實施家庭補貼政策,對日常生活照料資源及其他基礎設施予以補貼,為供養負擔較重的家庭減輕壓力。如政府可以實施所得稅減免政策,可以將征收人群適當放寬,在個人經濟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征收,從而減輕子女贍養老人的經濟負擔,尤其是那些子女均已超過 60 歲的應重點給予稅收減免或費用扣除政策;政府還應當實施食物補助計劃,定期為老年人提供必備的生活用品,或者為其提供食物方面的代金券。
其次應關注家庭照料者,提升照料水平。我們應當制定相關鼓勵政策,給予家庭照料者適當的支持。如我們可以采取增加假期政策,在現有節假日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探親假日,讓子女有時間回歸家庭陪伴父母或者帶父母出游散心,滿足其精神慰藉需求。其次針對患大病的老人可以適當縮短照料者工作的時間,使他們保證精力照顧老人,使其重心向家庭傾斜,同時定期組織家庭照料者參加專業的照料培訓和心理疏導培訓,提升照料者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更好的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最后政府還應當嘗試設立專門的家庭政策監管機構,對不執行家庭支持政策的部門給于嚴厲懲罰,全面推動家庭支持政策的構建。
6.1.2 促進家庭養老規范化和法制化
家庭養老的重要保障是不斷的完善新型家庭養老,讓其規范化和法制化。目前我國關于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法律工作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 2013 年 7 月份實施修訂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來,內容上雖然比以往要廣泛,但從操作層面來看,許多條款規定還是不夠清晰而是比較籠統。如沒有明確規定子女承擔贍養老人的具體責任以及不承擔贍養責的處罰措施,在法律的規范化和明確化上層面存在問題。對此,我建議借鑒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在《贍養父母法》中規定:凡拒絕贍養父母,或者拒絕資助處于貧困狀態的父母,處以 1 萬新元罰款或判刑 1 年。①另一方面,由于在農村人們的法律意識較為淡薄,許多子女認為贍養父母是自己的事情,無需受到法律的約束,而老年人的維權意識較為薄弱,對于不孝順的子女不懂得通過法律途徑尋求幫助。因此,我們在用法律來推動農村家庭養老立法工作時,必須要做出詳細且適合農村更好的操作這種的法律規定,例如倡議老人與子女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用契約來明確贍養關系和責任主體,促進農村家庭養老的法制化。同時,還應定期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法律知識培訓工作,針對不孝順的子女及時給予教育批評,明確界定子女所承擔的具體責任,基于法律保障,提高其可執行性。
6.1.3 加快推進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社區是農村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場所,加快推進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做法為一是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應向農村傾斜,加大資金投入,為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設施配備提供資金來源;二是要加強農村社區服務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業兼職的為老年人服務的隊伍,大力開發農村家政服務市場,定期組織家政人員參加培訓,不僅要接受個人素質方面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加強其技能培訓,逐漸提升家政服務市場的專業化水平;三要組織公益組織及社會團體開展相關娛樂活動以及為老年人提供相關服務,同時號召更多的人們參加到這項活動中,從而更好的利用其他社區資源??傊?,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實現社會化養老模式,政府組織并引導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社會機構、志愿組織大力支持,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
6.1.4 大力宣傳尊老敬老的思想觀念
尊老敬老的思想觀念是新興家庭養老模式所不能離開的,那就需要我們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力開展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工作和活動,強化人們的家庭養老意識。首先我們應當對于尊老敬老的模范事跡進行積極的宣傳和引導,讓這種尊老敬老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其次我們應當通過鄰里監督、輿論導向的方式使子女主動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對遺棄老人、虐待老人的不良行為予以強烈譴責,甚至對于過激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使人們自覺的履行家庭養老的義務;最后學校和社會要從小就對青少年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養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習慣?,F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長期受到父母的呵護與寵愛,難免會導致常以自我為中心,為人處事自私自利的性格。那么父母就要以身作則孝敬自己的老人,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形象,使他們從小學就會尊重并幫助老人,從而促進尊老敬這種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
6.2 研究的局限性與展望
6.2.1 研究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為了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運用了實證分析方法進行分析述,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本次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
1、調查樣本的局限性
由于本人的經濟條件和個人能力有限,對于農村養老現狀及新型家庭養老模式認同評價這樣的大型調查活動,275份問卷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本次樣本的選取范圍只能局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樣本容量較小,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研究工具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借助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研究,在調研前期對調查員做過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盡量確保能夠從調查對象那里獲得真實的信息。但是由于本次調研的對象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年齡偏大,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在回答一些問題時可能會出現聽錯、誤聽及不忠實的回答,一定程度上會對數據的準確性造成影響。
3、理論內容分析的不夠全面
本文在一些理論內容方面的分析存在不足,還需進一步的完善。由于筆者的個人理論水平有限,在文章中運用理論分析的能力還比較弱,對文章中的某些部分分析的還不夠全面,今后需要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6.2.2 研究展望
1、樣本容量應當增加。要想使研究結果變得更加準確,我們應當進一步擴大問卷的調查范圍,增加樣本容量。尤其對于農村地區相關問題的調查,由于農村地區人口眾多,且居住方式較為分散,更應當適當的增加樣本容量。
2、新型家庭養老模式認同指標的選取應更加完善。新型家庭養老模式認同評價分析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單從經濟狀況、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方面來評價這種模式是不完善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