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是肛腸科的常見病,重度混合痔常需手術治療,肛緣水腫是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導致術后肛門劇烈疼痛,甚至影響排便及手術創面的愈合。筆者采用硝礬洗劑坐浴聯合濕潤燒傷膏外用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48例,均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肛腸科住院混合痔術后水腫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24例。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20~65歲,平均42歲;水腫病程平均3.3天。治療組男12例,女12例;年齡25~63歲,平均44.5歲;水腫病程平均3.1天。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手術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確診,排除嚴重全身合并癥(如傳染性疾病、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等)及精神疾病和妊娠期婦女。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外剝內扎術式,創面開放,手術均由同一人操作,術后均給予抗炎緩瀉治療,術后24h排便,每天換藥1次,由同一人進行。
治療組:解便后采用硝礬洗劑坐浴治療,藥用芒硝25g,白礬10g,硼砂15g,冰片5g,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置入2000mL開水中,充分溶解,待溫度降至接近體溫時,坐浴10min,取適量美寶濕潤燒傷膏均勻涂于水腫部位,以無菌紗布覆蓋。
對照組:解便后給予硝礬洗劑以同樣方法坐浴,坐浴后直接用紗布覆蓋。
兩組總療程10天。
3 觀察指標
治療第3天與第10天水腫積分下降程度及第10天兩組總有效率。
4 療效標準
水腫程度積分標準[2]:根據肛緣水腫程度,采用4級法進行評定。重度水腫7~10分,中度水腫5~6分,輕度水腫1~4分,無水腫0分。用評分變化百分率來評價療效。評分變化百分率=[(用藥前評分-用藥后評分)/用藥前評分]×100%.顯效為評分減少大于等于60%.有效為評分減少20%~60%.無效為評分減少小于20%.應用SPSS 17.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治療結果
兩組水腫積分比較見表1.
6 討 論
肛緣水腫是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現代研究認為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為創緣循環障礙。手術使局部靜脈、淋巴循環通路被破壞,或者創面壓迫過緊,局部循環受阻,組織液滯留。另一方面為局部炎癥。手術消毒不嚴,術后引流不暢,創口感染局部炎變,發生水腫。
中醫認為肛緣水腫主要是經絡阻滯、氣血凝聚、濕熱下注所致[3].硝礬洗劑中芒硝具有潤燥軟堅、清熱消腫功效。藥理研究表明,芒硝晶體對網狀內皮系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可使系統增生、吞噬功能增強,進而減輕炎癥水腫; 芒硝經吸收后可刺激迷走神經,引起局部小血管擴張,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明顯改善,局部淋巴生成加速 ,從而能有效促進水腫的消散[4].硼砂、白礬清熱利濕,生肌斂瘡,對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冰片開竅醒神,清熱止痛,藥理研究認為本品局部應用能刺激感覺神經,有一定的止痛及防腐作用,又可抑菌抗炎。全方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之功效[5].坐浴治療可借助藥力、熱力綜合作用,使藥物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透達患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經絡暢通、氣血調和。
濕潤燒傷膏主要由黃芩、黃柏、黃連、地龍、罌粟殼等組成,其中黃芩、黃柏、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地龍清熱通絡,罌粟殼止痛。研究認為濕潤燒傷膏的劑型為無水狀油脂,可在創面上保持濕潤,一方面對病損區起改善微循環和營養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可有效保護隔離創面,防止感染,且藥物本身有止痛成分能減輕疼痛[6].
硝礬洗劑坐浴聯合濕潤燒傷膏外用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比單用硝礬洗劑坐浴更能有效緩解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臨床療效滿意。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7.
[2]楊曉東,汪建平,康嘉保,等。復方角菜酸酯乳膏和復方角菜酸酯栓治療混合痔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研究[J].中國胃腸外科雜志,2005,8(3):220-221.
[3]黃乃健。中國肛腸學[M].濟南:山東科學出版社,1996:430.
[4]楊金喜,畢煥新?,F代中藥藥理手冊[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249-250.
[5]陳玉榮。硝礬洗劑的解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4):44.
[6]楊三華,王曉田。濕潤燒傷膏在非燒傷創面上的臨床應用[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05,17(3):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