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影響早期宮頸癌患者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的臨床危險因素。方法選擇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診于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28例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的早期宮頸癌患者為研究組,選擇同期收治的120例術后未發生肺轉移的早期宮頸癌患者為對照組,收集2組臨床病理資料,采用 χ2檢驗分析2組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差異,采用Logistic回歸法分析與早期宮頸癌術后肺轉移相關的臨床危險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前血清腫瘤標志物異常、腫瘤直徑、病理類型、脈管瘤栓、間質浸潤深度、盆腔淋巴結轉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2組患者初診年齡、神經侵犯、臨床分期、腫瘤生長方式、宮旁或切緣陽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腫瘤直徑、病理類型及盆腔淋巴結轉移是早期宮頸癌患者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 (P <0.05)。結論腫瘤直徑>4cm并發生盆腔淋巴結轉移的非鱗癌早期宮頸癌患者行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可能性大。
關鍵詞:宮頸癌;早期;肺轉移;危險因素。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全世界發病人數約以60萬/年的速度逐年增加[1].在我國,宮頸癌為危害女性健康的首位婦科惡性腫瘤,且發病年齡逐漸降低[2].手術治療為宮頸癌的主要治療途徑,但仍有少數患者通過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的方式出現遠處轉移,而宮頸癌術后主要轉移部位為肺,術后發生肺轉移的幾率約為2.1%~9.1%,約占轉移癌的20%~30%,對患者預后產生嚴重影響[3-4].目前,關于早期宮頸癌患者行根治性手術治療后發生肺轉移的相關臨床危險因素的研究報道仍較為少見。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28例行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的早期宮頸癌的臨床病理資料探討導致其發生肺轉移的臨床危險因素,以期為早期宮頸癌肺轉移的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診于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28例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的早期宮頸癌(Ⅰa~Ⅱa期)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同期收治的120例根術后未發生肺轉移的早期宮頸癌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經CT和(或)PET-CT檢查證實是否發生肺轉移,且均為長期居于新疆地區人口。研究組平均年齡(46.75±8.47)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5.15±9.34)歲,2組患者年齡分布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351)。
1.2方法
2組患者行宮頸癌根治術后每3個月進行1次隨訪,隨訪內容包括CT或(和)PET-CT檢查。同時收集可能與早期宮頸癌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的2組患者初診年齡、術前血清腫瘤標志物異常、腫瘤直徑、病理類型、臨床分期、腫瘤生長方式、脈管瘤栓、間質浸潤深度、盆腔淋巴結轉移、宮旁或切緣陽性、神經侵犯11項臨床病理資料的進行分析,比較2組患者臨床病理資料差異及肺轉移相關高危因素。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 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進行多因素分析。采用雙側假設檢驗,以α=0.050作為檢驗水準。
2結果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2組患者術前血清腫瘤標志物異常、腫瘤直徑、病理類型、脈管瘤栓、間質浸潤深度、盆腔淋巴結轉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2組患者初診年齡、神經侵犯、臨床分期、腫瘤生長方式、宮旁或切緣陽性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逐步回歸模型對2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的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腫瘤直徑、病理類型及盆腔淋巴結轉移可能是早期宮頸癌患者根治術后發生肺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 (P <0.05)(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