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慢性、多關節滑膜炎癥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早期病變以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反復發作,伴隨關節功能障礙為主,晚期則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僵硬、畸形,并進一步導致骨質疏松、骨骼肌萎縮,甚至肢體殘疾[2];運動療法是類風濕關節炎康復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3-4],但近年來國內有關運動療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的研究報道較為少見[5].本研究采用運動療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對關節功能恢復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和分組選取2010-06-2012-12本院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2010版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6]中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且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患者治療訓練的方式不同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運動訓練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運動訓練組患者中,男10例,女32例;年齡25~70歲,平均(42.10±21.25)歲;病程2~25年,平均(4.51±2.23)年。對照組中,男12例,女30例;年齡27~75歲,平均(40.84±19.16)歲;病程3~22年,平均(4.61±2.10)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炎鎮痛、免疫抑制及蠲痹湯為主的中藥[7]等治療。對照組患者自行功能活動,包括日常生活活動、散步等休閑活動以及適當的體育活動等;運動訓練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訓練治療方案,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增強訓練等。①關節活動度訓練:在關節保護原則基礎上進行受累關節主動-輔助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訓練一般在晨僵消退后即進行,必要時在熱敷后進行。2次/d,20min/次,共治療3個月。②肌力增強訓練:在患者能耐受的活動范圍內進行肌力增強訓練,尤其在關節腫痛消退時,采用急性期等長肌力訓練和急性炎癥消退后輕微抗阻等張訓練方法。2次/d,30min/次,共治療3個月。
1.3療效評定根據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推薦的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緩解標準[6]評價總體療效,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治療后)及治療后12個月(隨訪時),記錄患者關節腫痛、功能障礙、晨僵時間、雙手平均握力以及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定量檢測數據,并評定患者近期和遠期療效。
1.4統計學方法根據SPSS10.0版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較組內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5,表1)。治療后,運動訓練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9%,高于對照組(P<0.05);12個月后隨訪時,運動訓練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5.2%,明顯高于對照組隨訪時的69.0%(P<0.05,表2)。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祖國醫學“痹癥”范疇,晚期致殘率較高。在綜合康復治療和關節功能三級預防治療[8]中,運動療法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節活動度訓練不僅可增強患者的肌力和有氧能力,還能減輕關節疼痛和炎癥反應,改善肢體功能,預防早期攣縮;有規律的訓練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促進其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的恢復[4].鼓勵患者對病變關節配以熱敷或溫水浸泡下進行撫摩、揉捏、搓擦、輕扣等自我按摩,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消腫作用;而且肌力訓練在提高關節穩定性,促進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關節囊抗張強度的恢復和關節軟骨組織結構的正常修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對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進行牽拉,既可提高其延展性,增大關節活動范圍,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肌力,防止骨質疏松,為軟骨細胞修復提供最佳的條件;同時又促進關節周圍無菌性炎癥的吸收,使關節活動范圍進一步增大[9].
運動療法是針對患者個體化制訂并實施循序漸進的功能訓練,它是以正確的運動模式活動病變關節,同時配合關節保護行為教育和心理康復指導[4].本研究觀察發現,運動訓練組12個月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各項觀察指標均明顯恢復,進一步說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要有效改善、恢復和保持其關節功能,在長期綜合康復治療中,必須采取及早乃至終身的康復運動訓練。上述觀點有待于今后的臨床實踐中作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魏淑鳳,徐磊,梁麗娜,等.蠲痹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12,24(10):1197-1198.
[2]MarcCH,AlanJS,JosefSS,etal.RheumatoidArthritis[M].Philadelphia:MosbyInc,2009:41-48.
[3]姜林娣,梅振武.類風濕關節炎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553-2556.
[4]周謀望,岳壽偉,何成奇,等.骨關節炎的康復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2):951-953.
[5]于兌生,惲曉平.運動療法與作業療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591-592.
[6]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4):265-270.
[7]魏淑鳳,徐磊,梁麗娜,等。蠲痹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12,24(10):1197-1198.
[8]胡大偉,鮑春德.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與治療進展?,F代內科學進展[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707-711.
[9]吳毅,俞曉杰,胡永善,等.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的本體感覺及其與疼痛和功能障礙間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29(5):33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