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的時空處理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特點。一個圓場,可以表示逢山過水,行程百里;一聲嗩吶替代的雞鳴,可以表示已從夜晚到天明;一個唱段,可以唱盡春夏秋冬;一個跟頭,可以代表翻越萬水千山,等等。這種戲曲舞臺時空的特殊處理和功效,是其它藝術門類無可替代的。
一個好的戲曲演員,必須依據導演對舞臺時空的結構和處理,運用自己的藝術表現手段,駕馭和把握人物行動,揭示人物心理,通過靈活多變的舞臺時空的延伸和濃縮,形象而生動地做出自己對劇本的解釋,對人物的理解,對生活哲理的判斷和對思想主題的發掘。因此,不光是導演,演員也同樣要加深對戲曲舞臺時空作用的認識,掌握戲曲舞臺時空的基本規律,創造和開拓戲曲舞臺時空的新的演出樣式,有效有機地發揮其特殊功效,以利更好地塑造鮮明獨特的舞臺人物形象。
一、戲曲舞臺時空有無限的藝術魅力
大型創作劇目《益陽蕭山令》,是一出歌頌抗日英烈的花鼓戲,卻又是一出打破常規結構的現代戲。它運用了大量的散點、跳躍、閃回等手法,尤其是利用不斷地變幻時空來揭示人物的心情、心態和心路歷程。如第一場,“臨危受命”的蕭山令是在三個不同的空間進行表演,時間從接受保衛南京委任狀后的記者采訪,跨越到“母子同憶”,回顧當年考軍校,母親贈他慈禧太后親手繪的《精忠報國圖》,勉勵他“誓死不當亡國奴,大不了母子陰曹地府去相逢”,再回到命令各軍種各兵團嚴陣以待守護疆土的抗日指揮部。在這舞臺時空的無限延伸與收縮中,一個好的演員不但要適應,而且要在不斷變化的規定情境中既有規范,有規律,又能讓想象插上騰飛的翅膀,海闊天空地去盡情演繹。正如英國著名導演彼得·布魯克所說,“一個空蕩蕩的舞臺,由于演員的富于想象力的表演和觀眾運用想象力的觀賞,使無形變成了有形?!薄翱帐幨幍奈枧_上不僅能容納整個世界,也能表現人的一切方面”.這就是戲劇時空表現的魅力所在。戲曲藝術區別于其它戲劇樣式的品格是:“它的舞臺表現,不是再現環境,而是借舞臺表現人物演故事?!惫识?,特別重視戲曲演員帶動觀眾的默契、共鳴和共同創作。其魅力就是無視舞臺的限制,讓演員自己和觀眾神游在這無限自由的聯想和假定之中。也就是說,可以凈化一切繁縟裝置,簡單得可以成為一個“空的空間”.如第一場“母子對憶”中,僅憑兩盞追光的移動和幾處定位光的閃現,就把當年“送子參軍”、“初戰告捷”、“皇上賜畫”、“甲午國恥”、“鐵血鋼魂”等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深深地體驗到:這種無與倫比的藝術想象與跳出、閃回的表演,可以說是千姿百態,千變萬化。而且,整場戲既無墻又無門,一切都是“虛空”的無形實體,任憑演員真實的信念,假定和想象,感覺這些實體的存在?!疤摽铡?是為了“虛擬”,二者都是為了滿足觀眾更高層次的審美需求。同時,又給戲曲演員提供了靈活的,無限想象的,施展藝術才能的用武之地和極大的創作空間。
二、戲曲舞臺時空是一對孿生姐妹
大型現代戲《益陽蕭山令》第三場的規定情境十分嚴重:敵人兵臨城下、空投勸降傳單、增援幾乎無望、將士軍心不穩,可以說危機四伏。但是,聰明的編導們利用時空的相互轉換,讓觀眾從這個十分殘酷的環境中看到了將軍蕭山令的戰友情、家鄉情、愛國情。這場戲從炮火紛飛的戰地指揮部閃回到十二年前的洞庭湖畔,不但讓人感到蕭山令的臨危不懼和真切、親切,而且,時間、空間像一對不可分割的孿生姐妹不停地交替交換,既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不斷變化的規定情境,又避免了花鼓戲在舞臺上表現戰爭環境正面開打的弱點。
演出藝術受舞臺時空和觀眾欣賞時間的限制,尤其是現在觀眾的欣賞習慣和心理,一個演出劇目均控制在兩小時左右。因此,演出時空的處理就必須有機地交替進行,不能混亂、不協調,必須像孿生姐妹一樣配合得天衣無縫。如《益陽蕭山令》,故事發生在保衛南京這個歷史大事件中,男主人公蕭山令從“臨危受命”到“飲彈身亡為國捐軀”,也就是那么十來天,劇本的場景中有“中英協會的記者采訪”,有“慘烈的前沿陣地對峙”,有“籌謀策劃的指揮部運作”,還有回憶中的“母子情”、“故鄉情”、“夫妻情”等等,如果不利用戲曲處理時空的特殊手段來布局,是很難體現和展示的。作為舞臺生活幾十年的戲曲演員,我接觸這么大幅度跳躍情節、大幅度跨越時空的演出樣式還是頭一回。但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戲曲藝術舞臺時空處理的魅力和獨到之處。尤其是在舞臺中心表演區難以完全體現有關內容時,編導者們便另出高招:利用升降樂池制造另外一個表演空間,通過有益陽地域特色的彈詞漁鼓來講述故事,承上啟下,轉換時空,并營造出一個讓觀眾在聽“說書”般的氛圍中進一步深入到劇情的發展中去,使舞臺空間與舞臺時間呈現出一種運動的表現形態和連續流動。在這里,戲曲的舞臺空間和時間,在運動中確似一對彼此難分、相輔相存的孿生姐妹,兩者不但能默契地或快或慢,或延伸,或壓縮,或濃密,而且“時間是空間化的時間,空間成了時間化的空間”.體現出了時間與空間的高度統一與融合。這種時空的結合既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但又突破了生活的規律,形成了現實生活中并不完全存在,但又讓觀眾想象無窮、感慨無窮的時空結構。它使這一對孿生姐妹心手相牽地變有限為無限,變無形為有形,既規范又自由,既有相對獨立的個性又相互依存,相互生輝。
《益陽蕭山令》是一出武戲文唱的大型花鼓戲,演員利用唱腔與表演的結合,將時間編織在不斷流動的戲曲舞臺空間中,通過觀眾對演出規定情境的時空環境進行聯想、補充與互動,將舞臺時空依次變換為司令部、主戰場、母子會、夫妻戀、縣長察訪、戰地采訪、艱苦對峙、英雄捐軀等,使演員按照角色行動和行為邏輯需要,在交替轉換的不同情境中歌舞相濟,從而創造出富有萬千變化的流動時空環境,千姿百態,實屬魅力無窮和世間獨有。
總之,戲曲的時空處理可以在極短的時間里上天入地、縱橫數年,是一種不受生活時空限制的“非再現”的靈活自由的演出結構,完全有別于西方話劇“三一律”的時空結構。一個戲曲演員完全可以在導演的整體構思下,充分運用唱、做、念、打的藝術表現手段,對舞臺時空進行精心安排和處理?;蜓由?,或壓縮,或強調,或省略;將靜止的文字變成直觀的,色彩斑斕的舞臺形象。
所以,戲曲演員應珍惜戲曲表演的豐厚家底,重視戲曲藝術既嚴謹又自由的舞臺時空觀,并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不斷開拓、不斷更新,創造出更富思想性、動作性、形象性、哲理性、觀賞性的舞臺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