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帶性植被類型為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山地季雨林,擁有我國植被生物生產能力較高、綜合生態效益突出的植被資源。然而,長期的人為干擾,特別是受過去十余年全境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強烈影響,植被資源本底面貌被徹底改變,物種組成、群落結構、空間格局和生態功能等諸多屬性特征與地帶性植被相去甚遠,存在一系列現實和潛在生態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從根本上影響深圳市植被資源的質量以及各項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進而可能危及全市的整體生態安全體系和安全格局構建。
1 關鍵植被生態保護問題辨識
1. 1 群落結構劣化 熱帶天然植物群落通常物種組成豐富,內部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層片結構復雜。這種復雜的結構組成能夠保證群落正常地擔負物種多樣性保護、水土涵養、區域生態穩定性維護和景觀氛圍調控等綜合功能。在長期人為干擾作用下,深圳市現有植被資源的群落結構,特別是群落內部的物種組成與層片結構出現了明顯的劣化,并且這種結構劣化現象在全市的天然林和人工林中普遍存在。
深圳市現存的天然植物群落幾乎全部是人為強烈干擾后的次生類型,其外貌和結構特征與本地區地帶性植被差別極大。相關研究表明,深圳市代表性天然次生植物群落結構與毗鄰的香港地區原生性地帶性植物群落\\( 黃桐\\) 的結構特征相比差別非常大,物種數量、植株個體數量和生物多樣性水平等結構指數都低 50%以上,意味著在遭受強烈人為干擾和破壞后,盡管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自然演替,深圳市的大多數次生植被群落在物種組成、層片結構等方面還沒有恢復到自然本底水平。
深圳市目前除低山頂部主要為天然次生林外,絕大部分丘陵地區是 20 世紀 80 年代中后期引進外來速生樹種形成的人工先鋒群落,主要是大面積連片種植的馬占相思、大葉相思、尾葉桉林等速生林。群落的整體特點是林層簡單,林相疏殘,樹種單一。由于有些速生樹種,如馬占相思生長周期較短,到一定年限便會成熟老化,早期速生林普遍采用單樹種大面積連片種植,抗逆性差,病蟲害較多,如大葉相思林相繼出現白枯病和鉆心蟲害。鑒于深圳市絕大部分人工速生林都已經進入衰老期,如不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將很可能再次出現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大范圍馬尾松林因病蟲害而出現的區域生態質量波動情況。此外,近年來政府部門大力創建森林公園以發展旅游業,同時進行風景林改造工作,都可能給植被群落的結構穩定性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
1. 2 綜合生態功能低下 深圳市目前已經成為全國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第 4 的特大型城市,未來仍將成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試驗區和示范區。因此,植被資源作為全市以生物生產過程為主的核心生態要素類型,除部分生產功能\\( 農田、園地等\\) 外必然要擔負起城市生態屏障、區域水土涵養、景觀美學氛圍調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諸多復合生態公益功能。然而,長時間強烈的人為改造,主要植被資源類型普遍存在生態功能低下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 3 個方面:
1. 2. 1 人為干擾導致生態功能退降。過去數十年的人工植被改造工作使得現有林地植被資源外貌單一、結構簡單,不但造成生物多樣性的顯著損失,還極大地削弱了群落水土涵養能力和維護地區生態穩定的能力。大面積的人工植被群落對各種內外部干擾的抵抗能力已經非常低下,也不具備林地植被的景觀美學調控功能。
1. 2. 2 特定生態功能保護區存在嚴重功能缺陷。水源保護區是深圳市最重要的生態公益區,全市一、二級水源保護區面積為594.75 km,其中一級水源保護區面積129.26 km。隨著城市不斷拓展,加上保護區內的無序、違章開發,深圳市的水源保護區內原生植被已遭到嚴重破壞。據統計,目前全市近70% 水源保護區內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 25% ,且林下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水源涵養功能不斷下降。
1. 2. 3 不適當的植被轉化導致生態功能下降。深圳特區建立以后,出現了持續約 20 年左右的毀林種果現象?,F狀評估結果顯示,深圳市至少有 5 000 hm2以上的熱帶水果類園地分布在海拔超過 100 m 以上的坡地地區。這類園地由于發育較差,既不能產出合理的經濟效益,也無法替代原來自然植被所具備的生態效益。所以,一些分布在陡坡地段的低質果園還極容易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境劣化現象,甚至給后續的改造與植被恢復工作帶來嚴重障礙。
1. 3 空間分布不均衡,格局不合理 植被資源空間分布及其格局對區域生態穩定性影響極大。深圳市過去 30 余年的城市化過程中,由于自然環境條件和地區發展水平差異,導致植被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格局不合理的問題日趨突出,突出表現為以下兩點。
1. 3. 1 空間分布不均衡。根據最新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分析,深圳市2011 年林地、園地、農田等主要植被資源類型的總面積已不足國土總面積的 50%。原特區內部的福田區、南山區等植被資源的覆蓋面積顯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區以外的寶安區由于受地形約束影響較小,主要植被資源用地面積也顯著小于全市平均水平,只有龍崗和鹽田兩區植被資源的總覆蓋面積比重超過 60%。即深圳市植被資源的面積比重已經形成了顯著的南低北高、西低東高的不均衡分布態勢??紤]到植被資源的生態功能具有顯著的局部性特征,這種空間分布的不均衡性對全市整體生態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顯然是不利的。
1. 3. 2 空間格局不合理。由于建設用地的強烈分割效應,深圳市自然林地植被主要分布在以羊臺山、吊神山、塘朗山、梧桐山、梅沙尖、排牙山和七娘山為核心的 7 個植被孤島上,除梧桐山—梅沙尖—排牙山—七娘山一線東部濱海地區林地植被基本上還能夠形成連續分布外,其余植被島嶼之間的結構聯系已經不復存在,只能通過一些低密度開發的點狀區域維持微弱的功能聯系。這種植被資源分布區域的碎裂化過程對于區域生態安全的負面影響已經被有關研究所證實。造成植被資源孤立分布的區域不但無法發揮各植被斑塊功能的累加效應,還會極大地降低不同植被孤島的自我穩定性的維護能力。
1. 4 生物多樣性喪失 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波動不但可以靈敏地反映植被資源和生境質量的變化情況,還可以有效地表征地區生態質量的演化趨勢。深圳市過去幾十年持續高強度的人為干擾和植被改造,導致地區生物多樣性組成發生劇烈變化。物種和區系組成分析結果顯示,盡管大量人工植被物種的引入使得深圳市目前的種屬數量高于天然植被保存基本完好的香港地區,但屬以下的物種豐富程度與香港相比差距極大。物種數量較多的屬顯著減少,意味著深圳市有諸多鄉土物種隨著人為干擾活動的加劇而不斷消失。
城市化過程中大量原生植被和生境破壞是深圳市物種多樣性減少的直接原因,建設用地擴張、毀林種果和人工植被改造是原生植被被破壞,進而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根據深圳市110 個典型植物樣地調查結果分析,由于過去50 年持續的天然林破壞,全市木本鄉土物種減少數量已經超過 200 多種。模型預測研究揭示,如果現有殘存天然林地全部為人工植被類型所替代,還將會損失 100 種以上的鄉土木本植物種類。這種生物多樣性損失如果把伴生在植物多樣性損失過程中的動物多樣性損失同樣計算在內的話,深圳市過去數十年的植被改造和生境干擾所造成的生物多樣性損失問題無疑更加嚴重?,F階段有兩類人為原因對深圳市珍稀瀕危物種的威脅最大: 其一是人們為了經濟利益而對某些資源植物大肆采伐,導致其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例如桫欏、土沉香、珊瑚菜等。此外,蘇鐵蕨、羅漢松、仙湖蘇鐵、普洱茶也因過度利用而使其生存受到威脅; 其二是人類的各種經濟活動,使物種賴以生存的天然生境破碎化嚴重,導致其生存也受到威脅。這一問題在深圳顯得尤其突出,野外調查證據顯示,深圳的 20 多種珍稀瀕危植物中,大部分物種受到生境喪失或破碎化的威脅。
1. 5 入侵植物危害嚴重 植被資源現狀分析表明,深圳市目前由于人為主動\\( 如為滿足綠化需求\\) 或無意識引入的外來物種數量已經達到 101 個,有 38 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編目,占廣東省75 個外來入侵植物的 50.7%。其中,薇甘菊、飛機草、水葫蘆、空心蓮子草4 種被列入首批16 種對中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和巨大經濟損失的外來入侵種,占中國重要外來入侵植物的 44%。這些外來入侵物種\\( 特別是微甘菊等\\) 給深圳市的自然植被帶來嚴重威脅,一些局部地區的鄉土植被生態系統面臨被徹底摧毀的危境。
深圳市是目前我國受外來物種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近年來丘陵地區植被重建和城市綠化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盲目引種問題,導致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進一步加劇。一些如蟛蜞菊、五爪金龍等典型入侵物種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另外一些已經列入我國入侵物種編目,但尚未在深圳市造成顯著影響的物種,如尾穗莧、刺莧等的防治工作也應當引起關注。危害影響最為顯著的薇甘菊目前在深圳市已經形成兩個比較顯著的分布中心,其一為羊臺山至吊神山一線東坡的低海拔區域及溝谷地段,另一個為東部濱海地區海邊及低丘陵地區。據統計,目前全市薇甘菊危害面積已經達到2 萬 hm2以上。深圳市的入侵植物危害有以下幾個特點。
\\( 1\\) 很多入侵植物分布和擴散表現出顯著的伴生現象,如薇甘菊、裂葉牽牛和假臭草等入侵植物經常出現在路邊、田間地頭、林緣地區和各種籬笆構成的隔離帶沿線,這些地區人為活動所形成的特殊生態位顯然是入侵植物種最為適宜的生境類型。
\\( 2\\) 入侵植物危害較重或分布范圍較大的區域一般為海拔 100 m 以下的林地分布區域,特別是原生植被遭受破壞嚴重的溝谷地區,海拔較高的林地區域很少觀察到入侵植物危害的現象,即便一些植株個體可以侵入到這些林地中,數量也極為有限。
\\( 3\\) 凡林相比較整齊的喬木林地,特別是生長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地和人工速生林地,均很少觀察到入侵植物成災的現象,反而一些位于低海拔、靠近人為活動區域的疏林、灌叢和果園,經常能夠觀察到入侵物種絞殺植株個體或覆蓋地面的情形。
2 植被生態保護策略研究
根據上述關鍵問題分析,綜合考慮深圳市今后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資源環境約束,可以看出今后全市植被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從有效協調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建設的矛盾出發,探尋合理的植被生態保護策略,有效指導與之相關的各種規劃和管理實踐,來確保上述幾個方面的關鍵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根據深圳市植被保護和管理工作現狀,參考國內外成功經驗和模式,以下幾個方面可以作為今后植被生態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選項。
2. 1 優化格局策略 深圳市今后植被保護工作應跳出以往生態安全格局建設中單純強調數量和結構連接性的思路,在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核心支撐區域基本結構和功能性完整性的基礎上,強調對具有重要生態價值點狀區域和涉及不同生態資源島嶼之間功能連接性的關鍵區域的保護,通過規劃手段消除威脅現有生態資源整體安全程度的隱患,改善各類不同區域\\( 特別是城市建成區\\) 的格局健康水平,最終為全市所有生態要素的功能完整性和一體化奠定安全的格局基礎。
\\( 1\\) 把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小型林地斑塊和低密度城市建設用地分布區域的保護納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范疇??紤]到城市建成區內的植被斑塊對于今后的生態建設具有獨特的生態公益價值,應當確保其中的大部分林地斑塊和園地斑塊能夠作為重要的生態節點保留下來,并將其納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嚴加保護,使之成為今后城市建成區內部生態安全體系的有機構成部分,并同時作為城市內外部生態要素功能連接的中繼站。
\\( 2\\) 加強對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具有重要連接影響的關鍵點和區的保護。深圳市諸多城市建設用地集中分布區域已經成為生態功能連通程度極低的區域。為此,通過連接性分析確定的各類功能連接關鍵區和溝通城市內外部生態學聯系的廊道體系周邊地區必須嚴格加以保護,在與現行生態保護政策不相抵觸的情況下,相關城市建設用地開發密度和形式至少應控制在不影響生態要素的功能連接的程度以下。
\\( 3\\) 再把與現狀保護政策抵觸嚴重且難以解決的用地類型從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剔除。為避免因基本生態控制線劃定而成為非法用地的地塊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并逐步演變成為威脅基本生態控制線政策執行和整體生態安全的隱患,建議在進一步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將那些不影響基本生態控制線本身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違章地塊從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剔除,以期盡快解決線內遺留的用地結構沖突問題,強化基本生態控制線政策的嚴肅性,便于今后的管理工作,確?;旧鷳B控制線劃定的工作目標順利實現。
\\( 4\\) 強化城市生態網絡規劃和建設工作。城市綠地建設工作應徹底擯棄傳統點、線、面結合,見縫插綠的落后設計方式。要強調類型完整、功能整合的一體化生態網絡設計與建設原則,以公路綠化、城市綠帶、濱河及濱海綠化帶為主要骨干,以大小不一、功能各異的塊狀綠地為核心支撐點,使城市綠地建設能夠真正成為建成區生態安全的支撐骨架。
2. 2 完善功能策略 由于受土地資源供給總量的限制,今后深圳市各類生態公益性用地面積比重不可能有顯著增長,即便考慮各種挖潛因素,今后具有顯著生態效益的生態功能性用地面積比重也不會超過 55%。在這種情況下,對現有和今后新建的各種生態用地進行功能強化就成為補償生態用地總量不足的唯一途徑。完善功能策略的主要著眼點就是對現有功能低下的生態資源類型進行人工輔助功能強化,同時嚴格防止任何導致生態功能降低的負面影響的發生和發展,同時在新的生態用地建設過程中,通過合理的生物組成和群落結構設計,提高單位面積生態用地的綜合生態效益。
2. 2. 1 改造生態公益功能低下的人工植被和經濟林。深圳市現狀林地覆蓋中有兩類群落類型生態功能低下,潛在生態隱患嚴重。一類為面積超過 200 km2的人工速生林地,這部分林地多為 20 世紀 90 年代前后為緩解全市范圍內的馬尾松松材線蟲危害而營造的相思和桉樹林。目前這部分人工速生林將先后進入衰退期,其群落結構簡單,植株老化嚴重,群落外貌和穩定性與地帶性植被相去甚遠。亟待通過人工更新的方式促其向本地地帶性植被群落的結構和外貌演化,以大幅度提升其水土涵養和景觀功能。
另一類需要進行功能完善的林地類型為現狀分布在不適宜生境中的經濟林。這類林地多數為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通過毀林種果的方式形成的園地。據初步統計,深圳市目前分布在海拔 100 m 以上的園地面積約為5 000 hm,分布在坡度超過 25°以上區域的園地面積接近 6 000 hm。這類園地中的絕大多數因生境不適宜,既不能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也因難以形成良好的群落覆蓋而導致地表裸露,造成局部地區生態隱患嚴重,應當通過人工植被類型改造,將其逐步轉變為地帶性植被群落類型,以提升其生態公益價值。
2. 2. 2 修復受損生態系統類型。由于建筑材料開采和人工植被干擾等影響導致全市目前存在諸多明顯受損的生態系統,這部分系統或者地表覆蓋全部被破壞,或者植被群落中的絕大部分被伐除。在遙感數據和地形資料的支持下,利用有關指標\\( 坡度超過25°,標準 NDVI 指數低于全區平均水平或地表直接裸露\\) 初步推斷全市嚴重受損生態系統的總面積在20 km以上。這類區域由于缺乏必要的植被保護,極易發生局部水土流失和生境劣化,甚至可能導致后續的生態恢復工作無從入手。對此,必須采取必要的生態工程修復措施,盡快使這些地區實現必要的植被覆蓋,并通過后續管理工作,使其群落結構逐步向良性化方向發展,從而消除可能發生的生態隱患。
2. 2. 3 控制生物入侵的不利影響。以微甘菊、假臭草為代表的生物入侵物種以其良好的適應性、快速的蔓延性和強力的絞殺能力,對本市各種生態公益林的安全形成嚴重威脅。有關研究表明,全市目前面臨生物入侵危害的各類林地總面積已經超過200 km,特別是海拔低于100 m 的所有林地幾乎都直接暴露在微甘菊的影響下。生物入侵危害可以直接導致當地低海拔林地植株死亡,群落結構徹底瓦解,其所擔負的生態功能則部分或全部喪失,必須嚴加控制和防范,一些低海拔溝谷地帶的生物入侵控制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 2. 4 大力提倡城市森林建設。城市綠地建設中傳統的花壇、灌木綠籬和綠化草坪等群落結構方式已經被證明是維護成本高、生態效益低下的典型代表。鑒于今后深圳市的城市綠地除擔負城市建成區賦予的生態功能外,還需要擔負類似碳氧平衡、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區域性生態功能,因而擯棄傳統的綠地建設模式,采用以本土物種為主,林灌草物種結構和群落層片結構健全的城市森林構建模式,已經被證明是綜合生態效益最佳的城市綠地建設模式。目前這一模式已經在國內的推廣過程中獲得良好反響。深圳市今后的綠地建設工作也應當積極跟進,以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綠地的綜合生態功能。
2. 3 加強保護策略 考慮到深圳市目前的某些生態資源類型對于保障城市生態安全,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嚴格加以保護,否則將有可能會給今后的城市發展帶來嚴重的生態損失。這類生態資源通常會成為本地區生態公益用地中的基礎支撐部分,加強保護策略應著眼于通過特定生態保護區的建立,完善現有保護區的管理政策和法規,使關系到區域生態安全體系的基礎保障中的各種生態資源類型得到有效保護。
2. 3. 1 建立自然保護區。深圳市目前自然保護區占國土面積比重明顯不足,以往的長時間人為干擾和土地利用變化導致超過 200 多種陸地高等植物種類從本市消失,全市境內目前還生長著10 余種國家和地方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種類,部分群落個體數量和結構分布等具有明顯的保護價值。從承擔大城市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職責,提升城市形象,保護潛在自然資源的角度出發,深圳市應考慮選擇合適區域建立一批市級自然保護區。
2. 3. 2 加強現有特定生態功能性保護區的管理。深圳市目前有水源保護區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兩種特定生態功能性保護區,其中基本農田保護區為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建立的農業生產功能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則為本地區主要供水水庫的水質安全屏障區和部分水源涵養區。比較而言,深圳市的水源保護區生態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未來深圳市的供水安全,而目前的水源保護區內還存在諸多與有關法規政策明顯抵觸且對水質安全威脅極大的用地方式。這些用地類型必須按照有關法規政策規定,盡快從保護區內強制遷出,否則一旦造成不利影響,后果不堪設想。
2. 3. 3 完善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政策?;旧鷳B控制線政策如果能夠得到嚴格執行,深圳市生態資源的主體部分有可能徹底擺脫城市建設用地擴張的強烈同化壓力,實現全市域范圍的整體生態安全就有了基本保障。然而,現階段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劃定的科學論證基礎和相關管理政策還稍顯粗放,一些難以回避的穩定維護問題久拖不決,使得政策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建議根據基本生態控制線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和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通過扎實的科學論證,合理調整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剔除影響整體生態安全的隱患區域,突出區域生態結構的完整性和有機性,分區分類落實嚴格的保護利用措施,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的法規和政策,使未來被涵蓋在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的生態用地能夠得到切實保護,進而為全區整體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奠定核心支撐基礎。
2. 4 適度利用策略 深圳市各類生態資源已經具備了明顯的稀缺性和戰略性特征,未來以發揮其生態公益功能為主要保護、建設和管理目標。但對于具有明顯經濟價值和景觀價值的植被群落和景觀,不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顯然也是一種不合理的資源浪費。適度利用策略的核心就是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利用,其首要原則是任何利用方式和強度均不能明顯影響這些資源本身所承擔的生態公益職能。
2. 4. 1 加強森林生態公園建設過程中的生態保護工作。深圳市已經陸續建成了羊臺山、清林徑、排牙山等一批森林公園,應充分發掘這些地區植被資源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綜合效益。然而森林公園的建設必然導致公園內部人為活動的增加,部分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還可能造成局部地區植被資源的占用和破壞,處置不當極容易引起群落退化和生境劣化等一系列衍生問題,從而損害植被群落的生態功能。為此各森林公園在進行建設規劃的同時,必須同步進行生態保護規劃,并在具體建設過程中落實生態安全保障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生態損失。
2. 4. 2 控制要基于植被景觀資源的旅游開發數量、規模與強度。除森林公園建設外,一些植被資源與周邊地區景觀資源組合價值較高的區域目前還被諸多開發商選擇作為綜合性旅游度假項目建設選址區域。這類綜合旅游度假項目的建設工作必須進行嚴格的論證,其數量、規模和強度必須得到有效控制,任何對局部植被群落結構、外貌、生境穩定性等產生顯著干擾的開發方式均是不可接受的,否則一些大型開發項目很可能會導致自然植被聯系被徹底割裂,導致旅游度假項目區本身成為楔入地區生態整體格局的一道綠色障礙,由此而產生的累積性負面生態效應很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生態損失。
2. 4. 3 探索新的植被資源和景觀利用方式。目前深圳市植被景觀開發利用的方式非常單一,園地的農業生產和基于自然植被資源的旅游開發成為主要的資源利用模式。在現代城市生活追求返樸歸真、親近自然已經逐漸成為時尚的背景下,上述單一利用模式顯然已趨過時。以深圳市這樣一個人口超過千萬的特大城市為例,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人口結構極為年輕的社會經濟特點,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消費傾向,合理設計一些對生態系統、生態功能干擾程度低的開發利用模式無疑是兼顧各類生態資源生產功能和生態功能的最佳途徑。
3 結語
深圳市相關政府部門在以往的區域植被生態保護工作中,曾經做過很多極具創新的管理制度安排,基本生態控制線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對國內快速城市化地區遏止建設用地面積粗放擴張,合理保護自然植被,帶來了很好的示范效應。然而,還應當正視現階段深圳市植被生態保護工作中面臨的許多艱巨的任務和挑戰,一些潛在負面效應突出的問題如果不能合理加以解決,不但今后的生態建設工作目標難以達成,甚至以往的多年努力也有可能付諸東流。深圳市已經確定了建設國際化城市的發展目標,建成覆蓋全市的植被生態安全格局,是國際化城市建設最重要的支撐基礎。從現狀各類關鍵問題入手,探索行之有效的整體問題解決策略,并落實到今后的區域植被管理工作中去,再加上深圳市比較優越的植被生態恢復條件,現狀諸多問題將有望得到緩解和逐步解決。屆時,困擾深圳市城市生態建設多年的植被生態保護、恢復和建設問題完全可能獲得根本性解決。
參考文獻
[1]胡傳偉,孫冰,陳勇,等. 深圳次生林群落結構與植物多樣性[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5\\) :21 -26.
[2]文寄中,黨晨席. 深圳市飲用水庫水源保護林建設之必要性探討[J].科學之友,2010\\(18\\) :130 -133.
[3]郭立鵬,肖華. 深圳市水源保護林建設中的問題分析[J]. 亞熱帶水土保持,2012,24\\(2\\) :61 -65.
[4]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廣東省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06 -2020\\) [S]. 2006.
[5]史培軍,宋長青,景貴飛. 加強我國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安全影響的研究[J]. 地球科學進展,2002,17\\(2\\) :161 -168.
[6]張平究.不同生態條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化學和分子生態變化及其土壤質量指示意義[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6.
[7]陳飛鵬,汪殿蓓,暨淑儀,等. 深圳南山區天然植物群落的聚類分析[J]. 武漢植物學研究,2001,19\\(5\\) :385 -390.
[8]徐海根,強勝.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編目[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9]劉俊武,江世宏,白曉慶,等. 深圳市福田區薇甘菊發生情況調查[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6\\) :118 -119.
[10]張磊,萬榮榮,胡海波,等. 生態用地的環境功能及空間整合———以南京市為例[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1,20\\(10\\) :1222 -1227.
[11]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生態市建設規劃. 深府〔2006〕264 號[S].2006.
[12]徐勇,楊青,樊杰,等. 主體功能區劃可利用土地資源指標項及其算法[J].地理研究,2010,29\\(7\\) :1223 -1232
[13]楊洛濱,王海英.園林景觀綠化引種帶來的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OL].\\(2007-03-21\\) .
[14]童麗麗,湯庾國,許曉崗. 中國城市森林群落結構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8\\) :4586 -4589.
[15]史培軍,潘耀東,陳晉,等. 深圳市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生態環境安全分析[J]. 自然資源學報,1999,14\\(4\\) :293 -300.
[16]王兆禮. 深圳市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D].廣州: 中山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