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礦山生產活動會關系到當地生態環境,如果生產活動不科學,將會給當地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在不斷上升,如果不能夠對其開采行為進行控制,將會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質量,同時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生活。通過對礦山生產活動的有效管理,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提升企業的生態效益,為我國礦山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 礦山生產過程中常見的環境問題
1.1 開采沉陷問題
在礦山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開采沉陷問題,它主要受到礦山地質狀況以及采礦方式的影響。礦山企業要想在今后的活動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就要對開采沉陷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提升企業的發展水平,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第一,開采厚度的影響。礦山生產活動中的開采厚度與開采沉陷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開采厚度增大,則上覆巖層需要進行填充的體積就會增大,這樣會導致地表移動變形增加,從而會影響地表沉陷狀況。第二,開采深度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開采厚度的增加會使得地表變形減小,這主要是因為開采深度增加后,地表的移動范圍在不斷增大,但是地表以下的沉陷度變化不大,所以地表的變形度減小。第三,采礦方法和頂板管理方法對沉陷的影響。不同的采礦方法和頂板管理方法會影響到采礦質量,同時也會影響采礦的沉陷狀況。比如垮落法,它主要是在進行長壁工作面開采時使用的一種頂板管理方法,該種方法相對比較普通,因此在開采的過程中需要選擇科學的開采方式,如果開采不當將會導致沉陷的出現,嚴重時還會威脅工人的生命健康。第五,重復采動對沉陷的影響。在采礦的過程中,如果重復采動比較多,會使得巖層受到破壞,進而影響到整個礦山的支撐力度,容易出現沉陷問題。比如在進行初次開采時,對當地的巖層和地表移動相對較小,造成的破壞也就較小,但是如果再進行二次或者三次開采,引起的地表變化值則相對較大,發生沉陷的概率也就大大提升。
1.2 礦山廢水污染問題
礦山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影響,其中廢水污染問題就是影響環境的主要問題之一。通常情況下,在進行礦山開采時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廢水,如果不能夠科學的處理這些廢水,將會給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嚴重時還會威脅周圍居民的生命健康。尤其是在一些重金屬的開采中,如果將廢水隨意排出,則廢水中大量的重金屬離子會在一定的作用下行程次生礦物,從而污染地下水、土壤以及周圍的生態環境。在現實中,許多礦山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沒有對廢水以及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而是隨意排放和傾倒,這樣會導致廢水污染加劇,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廢水排放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也是無法估量的。比如德興銅礦在開采過程中將廢水直接排放到大塢河中,使得河水的銅含量嚴重超標,河內大量動植物死亡,周圍土壤的酸性值上升,給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產生巨大不良影響,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損失。在礦山廢水中酸性廢水所占比例較大,主要是由于降水或者地下水流過酸化礦石后,產生的一種酸性廢水,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對周圍土壤、地下水、植被等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礦山企業在今后的開采中需要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同時還要加強企業管理,制定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案,加強污水排放監管,最終達到管理的目標,降低污水對礦山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
1.3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
在進行礦山生產時,不僅會產生廢水,同時也會產生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將會給礦山環境帶來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嚴重時還會給社會產生巨大危害。廢氣固體物不僅會占用土地,也會帶來土壤污染、誘發地質災害等。比如在采煤時,會產生矸石廢棄物,如果這些矸石處理不當,矸石會出現自燃,進而產生大量的廢氣和污染物質,影響到環境質量。矸石在堆積的過程中還會占用比較多的土地資源,而且矸石自身的性質也會影響到周圍植被的生長,植被的減少會使得礦山石漠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加劇,給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一些金屬礦山在開采時產生的廢氣固體物,長期暴漏在空氣下會產生一定的化學作用,嚴重時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礦山企業需要加強對固體廢棄物的管理,對于一些有毒有害物質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提升礦山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礦山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最終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2 總結
綜上所述,礦山開采過程中其開采行為與環境發展有著緊密聯系,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加強對自身開采行為的管理,提高企業員工的環境意識,在工作中能夠兢兢業業,嚴格按照操作規范來進行,從而保證礦山周圍的生態環境。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做好環境治理工作,在開礦后對于廢氣的礦坑要及時填埋,并且增加礦坑的植被覆蓋率,為周圍環境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奇。 礦山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模式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09.
[2]武強,陳奇。 礦山環境治理模式及其適用性分析[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0,06:91-96.
[3]王海濤,夏嘉奕。 礦山環境治理技術及其模式淺議[J]. 科技資訊,2013,32:138-140.
[4]湯浩龍。 礦山企業可持續發展及其綜合評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