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況
朝溪水庫位于德江縣泉口工家族鄉冷溪河上游,屬長江流域鳥江水系,為鳥江左岸的一級支流馬蹄河的左岸支流。朝溪水庫位于泉口鄉大灣村,主要灌區位于本縣高山鄉,主要安全飲水村寨位于高山鄉、長豐鄉。工程所在地泉口鄉,農村經濟于分落后。而主灌區高山鄉,且僅有水利工程3處,其中2座小\\(2\\)型水庫,總容積合計51萬msm,小\\(1\\)型水庫1座,總庫容147萬m3m,共有設i-一灌溉面積48度hmZ有效灌溉面積314hmz,耕地灌溉率僅為11.3%。區域內耕地多集中在沿河兩岸的臺階上。區域內旱災對農業生產危害性最大,平均每兩年發生1次,因此,迫切需要解決區內農業灌溉用水困難度度.
2 壩址工程地質條件
2.1 地形地貌
壩址區位于冷溪河上游段河道,長約1.5km河流呈“蛇”型彎曲,總體由NW往SE流,河床寬1度-2度m,主要為不對稱‘V"型橫向谷及斜向谷,上壩址至下壩址之間的河谷主要為橫、斜向谷,常年水位1度18.1一1度21.5m,平水期水深度.2一1.度m,局部有河漫灘發育。左岸1度5度一1度8度m高程為緩坡,地形平緩,1度5度m高程以下地形坡度4度度一6度度,局部為陡崖,沖溝較發育,但長度不大,切割深度較小。右岸地形坡度4度一65度。
2.2 地層巖性
兩岸坡第四系殘坡積層廣布,主要為薪工及碎石,據鉆孔、物探及坑槽探揭露,一般厚度.5一2m-最厚達4.2m\\(上壩址ZK4號鉆孔\\),主要分布在沖溝底部及臺地;左岸局部岸坡有崩塌堆積體分布,主要為塊石及薪工混雜堆積,上壩址左岸厚1一5m,下壩址左岸厚1-2mo河床第四系覆蓋層廣布,主要為沖洪積的砂卵礫石層,礫石成分主要為灰巖及灰質白云巖,磨圓度一般,粒徑以5一1度cm為主,級配較好,據壩址河床鉆孔\\(ZK2及ZKS\\)揭露及物探測試,厚度-2.4m?;鶐r為志留系中統石牛欄組第二段\\(S2Shz\\)灰色鈣質粉砂巖夾灰綠色砂質頁巖和砂巖。
厚度>2度度m,主要分布壩區及兩岸坡。
2.3 地質構造及結構面
壩址區無斷層通過,構造較簡單,為單斜構造,巖層產狀穩定,巖層產狀N1度度E/SE-S度,傾下游略偏左岸。據壩區地表節理裂隙統計,巖體中主要發育的裂隙有下列2組:IOSN/E<75度,線密度度.5-度.7條/m,地表可見長度約7一8m,平直閉合;②N35度W/NE<8度度,線密度1條/m,地表可見長度約1度m左右,平直閉合。
2.4 水文地質條件
據鉆孔水位觀測資料,左岸:ZI-1鉆孔水位1度19.52m\\(孔口高程1度5度.42m\\),ZI-2鉆孔水位1度19.38mm\\(孔口高程1度19.93m\\);右岸:ZK3鉆孔水位1度21.64m\\(孔口高程1度51.84m\\),地下水位比河水高,地下水位變化較平緩,隨地形抬升水位逐漸變高,水力坡降變陡,平均水力比降1%-2度%o綜上所述,壩區地下水類型主要為覆蓋層孔隙水及基裂隙水,水量較小,地下水主要在強、弱風化帶巖體中運移,且隨地形抬升水力比降呈逐漸變陡的趨勢,兩岸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地下水補給河水。
3 壩址比較分析
工程壩址選擇主要受地形地質條件控制,經現場勘查,在冷溪溝上約3.度km的河段上兩岸地形高度、地質條件好,本階段選擇3個壩址作初步比較。
本工程是“以需定供”工程,其次是淹沒損失太大,因此推薦上、下壩址作為設計方案進行比較。
3.1 從上下壩址地形地質條件方面
3.1.1 上壩址工程地形地質條件
上壩址河段為一不對稱的”V”形河谷,左岸地形坡度3度度一55度;右岸地形坡度45一5度度。正常高水位1度56.度度m時,河谷寬高比3.23度河床覆蓋層厚度-度.8m,成分為沖洪積的砂卵石層。下伏基巖為志留系中統石牛欄組\\(S2sh\\)灰色薄至中厚層鈣質粉砂巖夾少量泥巖。兩岸基巖零星出露。巖體強風化厚度:左岸4一6m;右岸4一6m;河床4一5mo弱風化厚度:左岸2度一22m;右岸19-21m;河床18-2度m。巖體中主要結構面是層面及裂隙面,巖層產狀:N1度度E/SE<5度。巖體中主要發育的裂隙有下列2組:①SN/E<75度,線密度度.5度.7條/m,地表可見長度約7一8m,平直閉合;②N35度W/NE<8度度,線密度1條/m,地表可見長度約1度m左右,平直閉合。
水文地質條件:兩岸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屬補給型河谷;巖體透水性除強風化外,弱風化以下巖體透水性弱,地下水位比正常蓄水位低,存在裂隙性繞壩滲漏問題,防滲帷幕線沿壩軸線布置,往兩岸延伸接正常蓄水位與<5Lu透水率巖體交點,河床帷幕下限為<5Lu透水率巖體,帷幕線長約343m.
3.1.2 下壩址工程地形地質條件
下壩址河段為一不對稱的‘V”形河谷,左岸地形坡度45“一55度;右岸地形坡度45“一5度度。正常高水位1度52.度度m時,河谷寬高比3.3度度河床覆蓋層厚度-2.4m,成分為沖洪積的砂卵石層。下伏基巖為志留系中統石牛欄組\\(S2sh\\)灰色薄至中厚層鈣質粉砂巖夾少量泥巖。兩岸基巖零星出露。巖體強風化厚度:左岸4一6m;右岸4一6m;河床4一5m。弱風化厚度:左岸2度一22m;右岸19一21m;河床18一2度。
巖體中主要結構面是層面及裂隙面,巖層產狀:
N1度度E/SE<5度。巖體中主要發育的裂隙有下列2組:IOSN/E<75度,線密度度.5一度.7條/m,地表可見長度約7一8m,平直閉合;②N35度W/NE<8度度,線密度1條/m,地表可見長度約1度m左右,平直閉合。
水文地質條件:兩岸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屬補給型河谷;巖體透水性除強、弱風化外,弱風化以下巖體透水性弱,地下水位比正常蓄水位低,存在裂隙性繞壩滲漏問題,防滲帷幕線沿壩軸線布置,往兩岸延伸接正常蓄水位與地下水位交點,河床帷幕下限為<5Lu透水率巖體,帷幕線長約383m。
3.2 水庫淹沒方面
選取的兩壩址之間河段,中間有少量約度.33h耐左右耕地分布;上下壩址正常蓄水位相差4.度m,其庫區內無在大面積耕地,也無直接淹沒的村寨。
3.3 施工條件方面
兩壩址地形地質條件相差不大,交通條件基本相同,根據料場及碴場位置的不同,兩壩址材料運距稍有差距,工程選取的料場位于左岸下游,上壩址距料場約8.36km,下壩址距料場約8.1km。棄碴運輸,工程初步選取的堆碴場位于下壩下游,去棄碴場的運距下壩址比上壩址近度.26km。綜合來看,在砂石料的運輸上,下壩址略占優。
3.4 工程投資方面
上壩址面板堆石壩方案大壩樞紐工程投資為3116.99萬工,下壩面板堆石壩方案大壩樞紐工程投資為3度51.75萬工,從投資來看,下壩址較優。
4 結語
綜上分析,下壩址在工程投資、地形地質條件、施工運輸條件等方面均較下壩址優越,故本階段推薦下壩址為水庫推薦壩址。
參考文獻:
[1]馮慶剛莊里水庫壩址及壩軸線方案比選.水利科技與經濟,2012,18\\(6\\):
[2]王紅黎,齊三紅,朱紅賓寶泉西溝水庫壩址工程地質條件評價.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7\\(08\\):60一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