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48.9mm,水資源總量16.7億m,人均占有量192m3,僅為全省、全國平均值的62%,9% ,資源缺水是面臨的突出問題、近年聲仔鄲市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大力做好水資源利用、引蓄、保護這一“興水文章”,建成了生態水網工程,開辟新的調水通道增加外調水能力,在水源引蓄和利用上取得明顯成效、為從根木上解決邯鄲水的“內憂外患”,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制定了水利發展近期戰略規劃概要,描繪了水利發展的流圖,明確囊括“養水、蓄水、引水、用水、護水”的九大工程建設,為提升水源的科學引蓄和高效利用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石出。
1.建成生態水網工程,水資源存蓄和利用能力得到提升.
邯鄲水資源嚴重短缺,大量農業生產用水靠超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以年均1.2m的速度下降,已形成面積達2500多km的漏斗區、同時,由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及昔理機制不完善等原因,邯鄲每年汛前大量棄水,得不到有效利用、一方面嚴重缺水,另一方面汛前棄水、汛后農民澆地又缺水、同時,因無水可用造成大量農田水利工程逐年損壞報廢,嚴重制約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解決這一矛盾聲仔鄲市按照人水和諧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思路,于2007年實施完成了生態水網工程,共整修骨十河渠1256km,維修新建橋113樞紐1032座,同時建成渠岸道路202km ,綠化河渠850km,整體構成“水網+路網+綠網”的生態水網體系,形成“水流千里、路樹環繞、碧水縈回’,的生態景觀‘創了全省水系建設的先河、生態水網運行以來,年蓄存水源1.2億m',輸送水源4億一5億m',已累計供水17.9億m' >灌溉農W 1000萬畝次,補充地下水約3.5億m',東部平原數十年來“有河皆十、有水皆污”的局面得以根木改變,大大提高了地上水的利用率。
1.1 解決東部平原地區水源無處蓄存的難題.
通過生態水網工程建設,改變以往灌溉渠道單純灌溉、排水渠道單純排瀝的模式,將各河系、排渠、灌渠連為一體,聯合調度運用,將水庫汛前集中棄水、灌渠灌溉季節通水、排渠汛期排泄洪水,變為河渠常年細水長流,在灌溉季節滿足灌溉,非灌溉季節發揮存蓄水源作用,破解了東部平原無蓄水工程的難題,實現了“藏水于野”、以蓄備用目的,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水源保證。
2013年冬灌后,我們及時通過采取調引黃河水、抽提衛河水、岳城水庫供水等措施向生態水網補水。目前,東部生態水網到處波光粼粼,溝滿壕平,蓄存水源6500多萬m'可滿足明年春人灌溉需求。
1.2 實現蓄存水源與建設景觀相結合.
充分利用溝渠交匯連通的條件,建設了一大批縣城蓄水工程,不僅擴大渠道的蓄水能力,還依托蓄水工程打造了魏縣梨鄉水城、館陶公主湖、臨漳七子湖等水利風景區,有力地改善了生態環境、今年,魏縣梨鄉水城、臨漳鄴城公園、肥鄉廣安公園和館陶公主湖4個水利風景區順利通過省專家組評審,榮獲首批省級水利風景區稱號,占全省總數的4/5,其中魏縣梨鄉水城、臨漳鄴城公園和館陶公主湖具備國家水利風景區申報條件。
1.3 生態水網建設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
通過生態水網建設,JfifS鄲市將建國后修建的數十年又損壞報廢的農田水利工程整修一新,使地上水灌溉面積由30多萬畝恢復擴大到200多萬畝,包括5個全國優質小麥基地在內的13個東部縣全部受益〔\\)同時,農民澆地由地下水改用地表水后,不僅肥地增產,而且澆地成木由過去的40元左右下降到現在的10元左右,加上承包的渠岸林木收益,132.6萬農民每年直接受益2億元以上,帶動了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
1.4 生態水網建設.
促使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水網通水長度1200km,每年回補地下水1億m-以上,水網沿線過水斷面地下水位自上山_紀80年代首次止跌回升,平均上升了1.06m同時,隨著水林生態體系的不斷完善,東部平原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2 大力推進河湖綜合整治,城市水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文明城市,甘仔鄲市充分利用優厚的水系條件,謀劃實施“五河四湖一淀”的城市水系工程,把It陽河、支漳河交匯處建成水面開闊的濕地公園,使很少有水的黃梁夢滯洪區變成了水美、景美的北湖公園,滌陽河不僅成為縱貫城區18km景觀長ll5a,而且2013年實施了滌陽河改造提升工程,實現了部分河段通航,進一步提升了景觀品位與檔次。
2.1 澄陽河改造提升工程.
為發揮母親河穿城而過、常年有水的獨特優勢,給人民群眾營造近水、親水、樂水的優美環境‘拉動兩岸商業發展,進而彰泉城市特色與品位,促進城市的繁榮與發展,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滌陽河改造提升工程,通過河道整治、截污治污、兩岸綠化、夜景亮化等工程措施,改善滌陽河及沿岸環境,適時開展水上旅游項目、通過一年的改造提升建設,今年11月28口,滌陽河城區段部分實現再度通航,母親河發生了翻人覆地的變化,水質已由劣V類水提高到III類景觀水標準,兩岸新種雪松、自皮松、銀杏等喬木3700余株,黃楊球、紅葉石楠等灌木788萬株,綠化面積達到12.2萬m',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聲光和4D動畫技術,夜間的滌陽河光影斑斕,與兩岸夜景交相輝映,成為市民百姓游玩的好去處,使占城邯鄲更具大都市魅力,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2.2 支漳河治理工程.
2009年始,投資10億元實施了支漳河治理,并按照園林景觀要求進行綠化美化,在城區初步形成一條長9km,擁有亭榭、閘壩、觀景平臺和親水棧道等游憩設施的寬闊景觀帶、隨著治理的延伸,將把支漳河打造成上連南湖、貫穿東湖、下接廣府濕地,形成河寬100-240m、總寬300m、水面面積3000畝、總面積6000多畝的城市水林景觀帶,實現城市人居環境的大改善和城市品位的大提升。
2.3 南北兩湖工程.
南湖工程利用現狀河道基礎,在滌陽河、諸河、支漳河三河交匯處挖湖造山,目前已形成總占地371畝、集蓄水防洪、生態旅游、城市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濱湖景觀。北湖工程在滌陽河、輸元河交匯處的黃梁夢滯洪區基礎上拓寬成湖,在滿足百年一遇蓄洪要求的同時,結合黃梁夢文化開發,已建成占地Skm'的濱水園林景觀。
2.4 廣府濕地工程.
結合永年洼蓄滯區建設,按照挖湖筑島、擴渠引水、彰顯水城特色的思路,開挖740畝水面,筑成占地面積360畝的6個島嶼,在提高防洪標準的同時,形成環環相扣、疏密有致的水網體系,并配套建設萬畝荷花塘和蘆葦蕩,形成獨特的廣府濕地景觀,整體上打造出一個集占韻、水脈、太極魂于一體的“占城、水城、太極城”、和區域特點,一方面大力穩定現有水源,另一方面積極開辟新水源。
3.1 引漳工程.
漳河是邯鄲市重要的地上水補給源,我們在引漳上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認真落實相關分水文件,科學引水,有序引水、二是加強水事糾紛化解和水政執法工作,確保上游穩定,創造良好的引水環境。三是對主要引水工程大、小躍峰渠進行配套建設,確保引水渠道暢通、四是逐年與岳城水庫簽汀供用水協議、通過努力,每年利用漳河水源3億-4億m',不僅為生態水網提供灌溉水源,同時保障了It陽河長年有水,為城市水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2 引黃工程.
為開辟新水源,2010年邯鄲市籌措資金7300多萬元,實施引黃入邯工程并實現簡易通水,使闊別40年的黃河水再次潤澤占趙大地,經過兩年配套建設,使通水范圍擴大到東部8個縣,通水河渠長達397km、通水以來,已累計調引黃河水2.2億m,灌溉農W 30萬畝、150余萬畝次。為全面擴大引黃受益范圍,提高引黃工程效益,實現引黃可持續發展,編制了《FffS鄲市引黃灌區規劃》,12月獲省水利廳審核批準,為進一步將我市引黃工程納入國家大型灌區投資規劃奠定了基礎。
3.3 提衛工程.
衛河是流經邯鄲的邊界河流,途徑我市117km,為充分利用過境水源,我市專門從市水源費中安排專項資金,承擔沿河泵站的全部抽水電費,每年向水網供水0.5億一1.2億m',成為東部農W灌溉水源的有力補充。今年,我們又實施了留固泵站恢復工程,年底前將投入運行,年可提衛河水1億一1.5億m。
3.4 引江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邯鄲段工程在邯鄲境內全長80km 2010年以來,邯鄲市在短短16人內圓滿完成73km ,1.57萬畝永久征地和1.2萬畝臨時占地工作,又根據地形、地質和施工方案變化等原因按時完成8300畝新增臨時占地工作,并全力推進電力和通訊專項設施遷建,加強地方關系協調,為總干渠工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保證了南水北調工程的順利推進、目前,總干渠邯鄲段工程已具備通水條件,配套工程全面展開并快速推進,2014年汛后將實現總干渠、配套工程“雙通水”
目標、通水后,年均分配邯鄲水量3.52億m-,不僅可為邯鄲市主城區和13個縣城提供工業和生活用水,保障城市經濟持續發展,且將在邯鄲中部形成一條80km長的生態走ll5a,有力改善揚塵和小氣候,提升城市品味、3.5 開發微咸水源。
邯鄲東部平原分布有咸水、微咸水,分布總面積1744km,占東部平原總面積的22.3%、地下咸水資源量為2.3億m,總補給量為1.2億m>可開采量為1.1億m近年,在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通過排咸補淡、咸淡混澆、綜合治理措施,不斷加快微咸水開發進程、目前,已建成咸淡混澆井組2711個,發展咸淡混澆面積66.7萬畝,實現了微咸水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
4.做好水利規劃,逐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大力實施引調水工程,不斷提高水源保障能力可靠穩定的水源保障是水源蓄存和高效利用的基礎、根據我市水源形勢針對邯鄲自然地理特點和水源條件,經過深入調研和多次修改完善,制定了破解邯鄲水問題的近期戰略規劃概要,通過“酉、中、東”3個區域9項重點工程建設,逐步打造彰泉我市風格和特色的水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富強邯鄲、美麗邯鄲提供強有力支撐。
4.1 西部突出水源“養、蓄、引”.
工程實施太行山水上保持、小流域治理等水源涵養工程,每年治理水上流失面積150km,逐步達到小雨不出山、大雨緩出川的目標;加大引漳力度,在勝利實現邯峰電廠年置換地下水1000萬m-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峰峰礦區、磁山工業區和武安工業區等多家工業企業水源置換工程,保護黑龍洞泉域地下水安全;在涉縣清漳河上游新建賈家莊水庫,并運作提高岳城、東武什、車谷、上等大中型水庫汛限水位,增強酉部地區蓄水能力。
4.2 中部抓好水系建設.
實施東區支漳河整治工程,對滌陽河東武什水庫至張莊橋段SOkm河道進行清淤疏浚、加固除險,推進牡牛河整治、馬頭分洪道開挖工程建設,改善城市排瀝條件,提高防洪標準,并打造獨具魅力的水系景觀、4.3 東部突出灌區建設和發展高效節水工程。
大力推進引黃灌區建設,利用3年時間建成全國大型灌區;結合引黃入冀酉線工程,在魏縣、曲周各建一座平原水庫,在魏縣漳河上修建一座攔河閘,提高水源蓄存和調節能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業節水綱要,大力發展農業高效節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