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熊佛西社教演劇理念、規劃及實踐
熊佛西社教演劇理念、規劃及實踐
>2023-06-20 09:00:00


熊佛西是我國現代戲劇史上的著名人物,無論在戲劇理論建設或戲劇教育領域均卓有建樹。

新時期以來,有關其研究逐漸升溫。據筆者在CNKI 檢索近三十年來有關熊佛西的研究論文主要有三十余篇,研究基本集中在其抗戰之前的定縣戲劇實驗時期,包括他所提倡的"向上的意識"、"趣味中心、單純主義"戲劇美學、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在定縣戲劇實踐中所表現出的現代性戲劇思想( 特別是舞臺形式變革方面) ,而對其抗戰時期的戲劇理論和實踐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這既和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抗戰時期大后方戲劇重視不夠有關,也和史料限制及其他歷史原因有關。

大量史實證明,熊佛西在抗戰時期不僅撰寫了很多理論文章,而且創辦戲劇學校,深入參與各種戲劇社會教育實踐活動; 不僅延續了其定縣戲劇實驗思想,同時也有很深入的發展。比如他對前蘇聯政治戲劇理念的吸收、抗戰戲劇的"基本國策論"、抗戰戲劇舞臺形式的理論變革與實踐探索等都卓有新意。特別是他以戲劇社會教育為核心點所形成的一系列戲劇理念與戲劇實踐,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是抗戰時期大后方戲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均值得深入探討。

筆者認為,熊佛西抗戰時期戲劇思想的轉變,特別是其有關抗戰戲劇社會教育的理念、規劃和實踐,和當時國民政府及文藝界整體的思想變化密切相關,同時也反映出一代知識分子的歷史抉擇,即使在今天看來,仍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對他這部分思想的厘清,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此點。同時,熊佛西是大后方戲劇理論和實踐的重要代表,如果缺少對熊抗戰時期戲劇思想更深入的研究,不僅是對他本人的研究不夠完整,同時對整個中國現代戲劇史研究來說也是一種缺失。因此,本文將通過大量一手史料,論述熊佛西在抗戰時期戲劇思想的發展,特別是他在抗戰時期以戲劇社會教育為核心點在演劇理念、演劇規劃、演劇實踐等方面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以期為彌補這一缺憾拋磚引玉。

大量一手史料表明,抗戰時期熊佛西著力提倡的是戲劇的社會教育,而不只是傳統的戲劇教育,前者是用戲劇為武器去從事教育社會民眾的社會工作,而后者更多的是指戲劇的藝術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專門的戲劇人才。和這一時期其他藝術家相比,他有關抗戰戲劇社會教育的理念更為清晰完整,并且其相關思考不是零星的而是非常系統化的。本文將從其抗戰時期的社教演劇理念、規劃及實踐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社教演劇理念: 民族國家意識、現代公民意識、戲劇社會教育

整體來看,熊佛西在抗戰時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認同感,他為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大聲疾呼,認為要避免亡國的危險并且取得抗戰的勝利,必須培養出戰時中國所匱乏的民族認同意識及公民意識,必須實行社會教育,而其中最好的社教工具是抗戰演劇。歷史地看,他在這一時期所形成的戲劇社會教育觀,和當時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是不能分開的。

1. 民族國家意識

抗戰是民族危機的總爆發,也是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國家意識在危機重壓下的總爆發,是全民參與的偉大的民族自救運動的興起。生死存亡中民族國家的建構是全民族的最高理想和共同追求,民族國家意識壓倒其他一切意識,包括啟蒙主義所大力張揚的人本意識,成為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力量??箲饡r期,因為特殊的國情( 國民以農民為主體,文盲占大多數) 話劇以其特有的優勢( 形象性與直觀性) ,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小說和報紙等( 特別是在廣大的鄉村地區) ,成為民族國家想象的重要媒介。

美國學者安德森 (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 認為,民族的形成是國家出現以后的事。進入民族國家( nation state) 時代( 17世紀之后) ,當這些國家人民的身份從過去的臣民( subject) 轉向公民( citizenship) 時,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層面的民族才漸漸出現: "我主張對民族作如下的界定: 它是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并且,它是被想象為本質上有限的( limited) ,同時也享有主權的共同體。"在這種"想像的共同體"( imagined communities) 中其成員無法全部互相認識,民族主義的主要目的在于制造這樣一個設想的群體,這些民族國家的形成是從一個核心地區出發擴展,產生了一個民族意識和一個民族認同的感覺,需要宣揚共同的價值觀與文化觀,因此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系統中印刷媒體的出現而這些印刷媒體反過來幫助了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的形成。

出于種種原因,無論是其時的國民政府還是知識文化界,均表現出努力培養國民以民族國家意識為核心的現代公民意識的努力,為此專門制定了精神總動員計劃,同時,也制定了相應的戲劇社會教育規劃。

抗戰伊始,和許多有識之士一樣,熊佛西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認同感,他認為培養普通民眾的民族認同感是抗戰能否勝利的關鍵。他撰寫了一系列文章以闡明他的觀點: "在救國工作上,政府有政府的責任,人民也有人民的責任,都應該想對于國家,有所貢獻,我是一個戲子,所以便時時想到'戲劇救國'的問題。我并不是請大家都作戲子,我卻認為一方面一個國民,是應該盡他所應盡的責任,同時,戲劇的確是文化上極重要的一件東西。"在熊佛西看來,抗戰戲劇不再僅是娛樂,而是一種社會教育的工具,這種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公民教育,是培育當時中國民眾所缺乏的民族國家意識的最重要工具。這和他在戰前有關戲劇藝術的想法有明顯差異: "我們不應以'布爾喬亞'的藝術理論來批判今日的抗戰戲劇,更不應該以看沙士比亞或王爾德戲劇的眼光來看我們今日的抗戰戲劇,這是兩種不同的立場,不同的風格……戲劇雖然是一種獨立的藝術,但是它必需和當時的政治經濟連鎖起來推進。

總之……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戲劇,一國家有一國家的戲劇,中國今日是在民族革命抗戰建國的階段,應該產生民族革命抗戰建國的戲劇。"他極力推崇戲劇的社會教育功能: "劇場如辦得好,即可以不要學校,從小學直至大學研究院都可以拿劇場來代替,再進一步說,有些學校辦不到的,劇場可以辦到。"由此,他的抗戰戲劇理念,產生了一個值得注意的重要轉變,即從原先的戲劇藝術派,轉向大力提倡戲劇社會教育; 從歐美戲劇藝術派的擁躉,轉向到對前蘇聯政治戲劇極為推崇: "在昔日資本主義的國家里,戲劇的題材往往限于所謂'人性不變'的圈套中,因之所得的效果無非是引起觀眾的哭和笑,或為個人茶余酒后的一種消遣……今日的蘇聯卻不然,他們的戲劇取材于現實的人生,并且著重于集體生活的表現。我們在蘇聯的戲劇和電影中很少看到肉麻的愛情,虛無飄渺的事跡,他們給我們的只是些樸素現實的人生,有熱有力的集體生活,或指示大眾生存應有的路線。"他指出近年來蘇聯戲劇已進入"登峰造極的黃金時代",對于戲劇處于萌芽期的中國,是值得我們這些戲劇學徒去好好總結的。特別是蘇聯"把戲劇當一種大眾教育的工具,文化建設的武器,因之他們不管在戲劇的題材或技術方面都有了新作風,這為全世界的戲劇奠定了一個有力的哲學基礎".

熊佛西之所以特別推崇蘇聯戲劇,是因為他認為蘇聯戲劇為蘇聯民族國家的建立及民族意識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蘇聯的大革命,誰都不能否認得力于她的戲劇建設。革命的前夕,在思想方面有柴可夫、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高爾基這些前輩為之奠基革命的道路; 革命烽火爆發之后,在劇場藝術方面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特、泰羅夫、丹欽珂這般大師為之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因此,從增強民眾民族建國意識的目標出發,熊佛西把蘇聯戲劇的發展方向看作是中國抗戰戲劇的根本出路所在,他指出: "由于蘇維埃戲劇哲學的轉變,啟示了中國新興戲劇的途徑。我覺得在中國目前環境之下,資本主義的戲劇決難生存,我們只有仿效蘇聯以戲劇為教育,為宣傳,為斗爭的武器,中國的戲劇才會有它偉大的前途。"2. 現代公民意識。

現代公民意識的根本點如安德森所述,是國民對于整個國家的認同感,它是民族國家和民族認同感形成的重要標志。安德森 ( BenedictRichard O'Gorman Anderson) 提出民族國家生成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國民甘愿為國赴死: "盡管在每個民族內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與剝削,民族總是被設想為一種深刻的,平等的同志愛。最終,正是這種友愛關系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驅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甘愿為民族---這個有限的想象---去屠殺或從容赴死。"因為民族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對外建立一個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平等的國家; 這就需要對內盡力建構一種國家統一意志和集體行動力,因此現代的公民意識總與積極的理想主義有關,如愛國主義、忠誠度和集體力量等。也就是說民族國家在建構的過程中,都會倡導諸如愛國主義、忠誠、集體感等對于理想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作用的理念。它是民族國家意識的積極而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箲鹪拕『推渌幕粯?,其重要任務就是負載這種理念的宣傳,使之深入各社會階層特別是民眾的思想意識之中,這是增強整個民族凝聚力、使國民最終甘愿為國赴死的非常重要的舉措。

熊佛西敏銳地認識到現代公民意識的形成和這個國家的前途是緊密相連的,熊佛西轉述某雜志言論借外國人之口批評中國人單個是最聰明的,三個就是最笨的,由此可見人民散漫的程度,他所不滿的正是其時民眾一盤散沙的態度,認為要取得抗戰的勝利,就必須培養出如安德森所述的一種甘愿為國赴死的現代公民意識。

在現代公民意識的教育中,他特別重視培養農民的這種意識: "我們今后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應該注重在農村。換句話說,我們要以農民的生活為民族生活的核心,以農民為國家的中堅,以農村為抗戰建國的重心! "正因為農民是如此重要,對他們的公民意識的訓練工作就極為迫切,而演戲,在熊佛西看來,正是公民訓練的極好工具: "鄉下人聚會的機會本來就少,能利用這種機會而給他們一種訓練,豈不是最好的一種公民教育嗎? 我認為劇場正是公民訓練的一個基礎的場合。"戲劇是"公民訓練機關: 我們學生受過相當的教育,且動不動的就講開會,開會的時候是要安靜,鄉下人怎能懂得這些? 所以如要訓練他們,唯一的方法是在他們不知不覺之中,戲劇就是這種最好的訓練方法".

同時,在熊佛西看來,現代公民意識不是一個空泛的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具體體現在個人行為的諸多細小方面,如集體意識、秩序( 即規則)意識等等,戲劇是推行公民訓練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也體現在一系列細微之處。

因此,他提倡利用各種演劇細節,把農民的觀劇行為變成一種公民意識的訓練活動: "譬如演戲的時候戲臺上有國旗,于是告訴觀眾們,見了國旗應當脫帽致敬。觀眾進戲院的時候,必須先買票,按了票的號數去找坐位,在無形中教給觀眾們一種新的知識,使他們得到一種公民的訓練。"3. 抗戰戲劇社會教育。

抗戰時期,熊佛西撰文集中表達了其有關戲劇的社會教育觀,他指出: "戲劇在中國一向是一種消遣品,觀眾走進劇場,只為的是消遣,這種觀點并不是說是錯誤,但已完全過時,戲劇的內容無所不有,因而肩負一種時代使命。"抗戰的全面爆發改變了戲劇的歷史使命: "我們不需要舊式的供人消遣的戲劇,而確乎需要有時代性,與文化有關的戲劇,這是極重要的工作! "熊認為戲劇在社會教育中能發揮的作用特別巨大: "利用戲劇來組織民眾的效果是超過一切其他的教育方法。中國地大而不能利用,物博不能開發,結果等于沒有一樣,其所以不會利用不能開發,都是由于民眾的沒有組織。"在熊佛西的抗戰戲劇社會教育思想中,表現出對于農民、軍隊、兒童的特別重視。為什么他會突然重視對軍隊、農民以至兒童的社會教育? 因為這些以往戲劇所忽視的邊緣人群,現在或未來都是抗戰的主力軍( 熊佛西曾表述抗戰要作百年計) ,自然是最需要動員的力量。

特別是針對農民的社會教育。熊佛西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況,四萬萬五千萬人堪稱多,但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文盲,農民又占絕大多數,他們從六、七歲時即參加勞動,沒有機會受教育: "對于他們,普遍地實施社會教育是最迫切的工作。

社會教育是大眾的教育,是以'活動'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呆板的,注入的。它充分利用了一切'活動'的機會,給以各種知識。本身即是一種'活動'的戲劇乃是社會教育的主要部門。大部份的中國民眾是常從戲劇中獲得種種知識的,不過,在過去的封建社會謂戲劇是被輕視的,戲劇的教育功能既不顯著,戲劇本身更孕著有毒的東西。

現在,不復是昔日的時代了,我們要糾正輕視的心理,強調戲劇的教育功能,給戲劇以新內容,及適于新內容的新形式,用之作為教育民眾的中心。

過去一年半的抗戰建國的宣傳實踐也充分證實了戲劇是極其銳利的宣傳武器,它能直接的感染觀眾,觀眾不僅可以聽到,而且可以看到。今后,在持久戰中,我們更需要把戲劇宣傳普遍起來,深入于每一個偏僻的角隅,以適應戰時的需要。"熊佛西同樣重視對軍隊的戲劇教育。他說表面看來,戲劇與軍事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它們有密切關系: "在軍事的教育中,戲劇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推行戲劇教育上,軍事是極有力的機構。"在抗戰最嚴重的階段,對軍人進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熊佛西認為,從北伐前軍隊的腐敗到后來政治面貌的迅速變化,其中軍委會和各師旅政治部的成立起了極大作用: "一切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最顯著的是軍人頭腦的革新,培養了革命思想。這種基礎的樹立,照我看來,要歸功于軍隊中的'政治部'的組織……假使沒有各師旅的政治部的革命思想的傳播,恐怕今日抗戰建國的基礎也不能這樣的穩定","七七事變以來,我們全國民眾能夠這樣一心一德與軍隊合作不能不說是軍委會及各師旅的政治部在宣傳上盡過很大的努力。所以我國軍隊政治部的成立,實在是我國軍事教育上一大進步的關鍵".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