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4 月 15 日,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由重慶市交通委員會出資組建成立了重慶航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航發司),代表政府“投資建設、經營、管理我市主要河流的航運基礎設施,包括梯級渠化工程、航電樞紐工程和重點港口、碼頭等”.2003 年 11 月 28 日,涪江梯級渠化富金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重慶市航電樞紐工程建設拉開了帷幕。在交通運輸部、重慶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航發司這個投融資平臺 7 a 的努力,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富金壩航電樞紐工程通航發電,草街航電樞紐工程船閘通航、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渭沱電站改造工程開工,利澤航電樞紐工程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參股的烏江銀盤航電樞紐工程 2011年上半年蓄水發電、烏江白馬航電樞紐工程的前期工作也逐步開展,這些項目的建設完成,僅航發司這個主要的投融資平臺,在航電樞紐工程建設上完成的投資額將達到 150 億元左右[1].
1 航電樞紐規劃建設總體目標
2006 年國家把加快黃金水道建設納入了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總體推進方案》,并出臺《“十一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
2007 年 3 月 8 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為重慶工作“定向導航”,高瞻遠矚地作出了三大定位,確定了一大目標,交辦了四大任務,構成重慶發展“314”總體部署。其中的“三大定位”為:努力把重慶加快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
2008 年 5 月 5 日,交通運輸部交水發 [ 2008 ]82 號文件《關于加強航運樞紐建設和運行管理的意見》,對航電樞紐的規劃、建設、運行、管理和滾動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2009 年 1 月 26 日,國務院國發 [ 2009 ] 3 號文件《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把重慶市“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推動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重點建設主城、萬州、涪陵三個港區,以及長江、嘉陵江、烏江高等級航道”.2009 年 6 月 25 日,在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交通運輸部與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關于合力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的若干意見》,就完善沿江產業布局,加強水運資源保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合力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不斷提升長江黃金水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達成共識。
2010 年 8 月 25 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工作。會議提出,力爭用 10 a 左右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
這些綱領性文件為重慶市的水運建設、航電樞紐規劃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航電樞紐規劃建設要緊緊圍繞這些目標來開展工作,站在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這個國家戰略高度來思考我們的規劃建設工作。
2 規劃建設項目思考
2.1 長江干線
2.1.1 長江小南海、朱楊溪航電樞紐工程小南海樞紐工程大壩位于重慶市江津市珞璜鎮的貓兒峽,地處長江上游,距離重慶市主城區40 km,距離江津城區 39 km.其配套建設的電站裝機容量約 168 萬 kW,總投資約 230 億元。朱楊溪樞紐工程位于重慶市江津市朱楊溪處的長江干流河道上,下游距離江津城區 66 km,距離重慶市主城區 139 km.該工程是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凈化三峽水環境、航運、引水的綜合利用水庫樞紐工程。配套建設的水電站裝機容量約為190 萬 kW.2 個電站建成后,將徹底改善長江重慶至四川瀘州段的航道條件,輔以少量航道整治措施,可以輕松達到Ⅰ級航道標準,實現 3 000 t船舶和 1 萬噸級船隊的常年通行。
目前,小南海樞紐已啟動前期工作,若環保評價能通過國家審查,則可實現開工建設。朱楊溪樞紐尚未開展前期研究,應盡快開展前期研究工作,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提升該段航道標準達到Ⅰ級,這對建設高等級暢通航道,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2 三峽庫尾重慶港反調節航運樞紐工程探索三峽電站水庫水位常年在 145~175 m 之間運行,從水庫實際運行看,能維持在 175 m 運行的時間非常短,然后就不斷下滑,直至 145 m 水位,對重慶的城市環境、港口碼頭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庫尾航道也有較長時間恢復到原來的天然狀況,加上庫尾泥沙淤積的因素,很多時候都難以維持在較高的航道等級標準,船舶航行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影響船舶的正常裝載和航運事業的健康發展。
建議研究在三峽庫尾 145 m 末端涪陵、長壽附近增加 1 個調整重慶港及庫尾航道水位的反調節航運樞紐,按全閘壩方案設計,在三峽水位下降時始終保持重慶港的水位在 175 m 左右,水位上漲超過 175 m 時打開所有閘門暢泄恢復到天然狀態。三峽水庫水位達到或超過 175 m 時,船舶通過敞開的閘壩自由通行;三峽水庫水位低于175 m 時,船舶通過船閘通行,可能的情況下也可安裝幾臺小型的發電機組以維持船閘的正常運轉。
增加這個調節樞紐后,重慶港的水位變幅大幅度減小,碼頭結構變得簡單,岸坡更加穩定,港口建設成本和建設難度都將降低。庫尾航道也能常年保持一個穩定的水深,有利于船舶裝載和安全通行。庫尾消落帶也得到根本性的治理,城市景觀明顯提升,城市環境極大改善,市民的親水活動也有了安全保障,這與國務院國發[2009]3號文件的戰略任務“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的水體和生態環境,建設長江上游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少量的缺點就是:在三峽水庫低于 175 m 時增加了船舶過壩環節;在汛期可能會少量抬高上游水位,由于采用全閘壩方案,汛期達到 175 m 水位以后就暢泄,澭高的水面線到了一定位置就消失了,所以這個影響很小,基本上不會增加防洪壓力和土地的淹沒;江水自潔能力可能略有下降,但可與原三峽庫區的水質基本保持一致(枯季緩水、汛期流水);對三峽的防洪庫容有一定的影響,但由于處于三峽庫尾,這個影響也非常小。這些缺點在其巨大的社會效益面前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建議盡快開展該項目可行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2.2 嘉陵江
2.2.1 利澤航電樞紐工程利澤航電樞紐工程位于重慶市合川區利澤鄉嘉陵江干流,距利澤鄉 3.5 km,距合川城區 32k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 81 100 km2,是嘉陵江干流重慶段自下而上梯級開發的第三級,上游與四川省武勝縣桐子壕航電樞紐工程銜接,下與草街航電樞紐工程銜接。利澤樞紐是以航運為主,航電結合,兼顧防洪等綜合利用的航電樞紐工程。
該工程屬河床式開發,規劃正常蓄水位為 213.3m,裝機容量約 92 MW,總投資將超過 23 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渠化嘉陵江干流航道 26.5 km,使航道等級由現在的Ⅵ級提高到Ⅳ級,嘉陵江南充以下航道實現全江渠化。
該項目本已由四川和重慶的兩個單位聯合組1程,然而兩省市參建單位在項目正常蓄水位和征遷方面存在一些分歧,由于項目跨省,協調難度較大,幾經協調未能達成一致意見,使得項目被迫暫停。
目前,利澤航電樞紐工程是嘉陵江能否實現全江渠化的關鍵,項目建設是勢在必行。建議交通運輸部給予大力協調,四川和重慶雙方也以推動嘉陵江航運事業發展為根本進行友好協商,盡快恢復利澤航電樞紐工程的建設工作,使嘉陵江能盡快實現全江渠化,積極推動嘉陵江沿江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