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況
古城水電站地處四川平武縣涪江上游干流。5# 支洞要擔負的主洞區段相對較長,是該水電站工期控制的重中之重。經查證,巖體以灰色狀粉砂質千枚狀為主,夾薄層狀砂巖及結晶生物碎屑灰巖透鏡體,強度較低,片理有所發育,且巖層的實際走向與洞軸線之間的夾角相對較小,結構面的構成不利,圍巖穩定性較低,隧洞地處地下水位線之下,施工中常出現塌方和滲水等問題。鑒于此,對斷層、擠壓破碎帶和不利結構面組合所引發的局部不穩定塊體,要采取臨時支護措施。開挖后千枚巖呈碎石、角礫狀,為顯微鱗片變晶結構,含水量時為鱗片狀,片理發育極為顯著,用手觸摸較為光滑,并存在絲絹光澤,遇水立刻泥化、軟化。掌子面的滲水性能較低,開挖后卻有微量滲漏水、滴狀及面狀浸濕,量較小,拱部會出現掉塊、坍塌現象。
圍巖的穩定性相對較低,均依照 V 類圍巖支護。
2、 施工中暴露的問題及成因
2.1 施工中的問題
千枚巖與板巖的軟硬巖、互層區段相間,較難控制爆破的用藥量,通常會引發軟巖局部超挖、硬巖極少部位欠挖的問題,造成開挖成型較差。因此,會不同程度出現個別部位坍塌或掉塊現象。在千枚巖區段,巖體十分破碎,并呈明顯的片狀、鱗片狀和團塊狀,開挖時很容易鉆進,卻易導致塌孔。千枚巖遇水之后軟化如同彈簧土,泥化呈現淤泥形態。在初期支護后,至今未曾出現圍巖收斂及形變的問題,相對穩定;開挖時地下水缺失,后期的地下水會加大。上述病害均會嚴重降低工程施工的安全質量。
2.2 成因探討
本水電站引水隧洞(5# 支洞)千枚巖Ⅴ類圍巖區的施工較困難,取決于變質巖的固態特征、施工所在地的地質構造、千枚巖的特征及地下水等諸多要素。在隧洞洞身開挖時,個別洞段起先未找到地下水,在短期內便有滴水,以至于出現股水。這是由于位于洞身的千枚巖層上側為板巖層(因受開挖斷面的嚴格限制,開挖時未被明確為板巖層)。大多數洞段因千枚巖已足夠厚,在洞身開挖后未曾找到地下水。塑性區的日益擴大與地下水的發育成熟相互促進和影響,降低了圍巖的穩定性能,使形變現象屢屢出現,誘發涌水、坍塌等多種病害。
3、 古城水電站(5# 支洞)引水隧洞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
3.1 一般先沿洞頂設置 Φ25 (Φ28)、L=4.5 或 6.0m 超前錨桿鎖固圍巖外壁,再進行開挖。開挖采用淺眼(1~2m)、密孔、短進尺、多循環的施工方案,輔以導洞領進二次擴挖成型施工,施工中嚴格控制裝藥量,盡量避免擾動周邊圍巖,開挖后采用掛網噴砼支護與鋼拱架結合及時支護周邊圍巖、回填塌落空腔,并設排水孔集中排水。針對地下水發育或涌水的地段,要設置數量不等的深排水孔并及時噴砼封閉巖面,集中引水,必要時可運用速凝砼或化學灌漿,堵引結合,采用掛網噴錨砼支護與鋼拱架結合的方法及時支護并加強周邊圍巖;必要時可采用管棚及超前灌漿等特殊措施進行施工。
3.2 由于引水隧洞洞挖段開挖尺寸較大,且位于地下水位線以下,巖石以灰色粉砂質千枚狀板巖為主,巖石破碎且強度低,故本段引水隧洞均以分層開挖、支護緊隨其后的施工方法。引水隧洞開挖總體分為上、下兩層進行,采用全斷面開挖上層并及時對頂拱進行錨噴支護;下層在上層開挖完成后進行開挖支護及混凝土澆筑施工。若地質情況不理想,Ⅴ類圍巖洞挖施工采用導洞領進 1~2 茬炮,與上層擴挖施工同時進行。下層保護層開挖在混凝土澆筑前采用液壓錘配合鉆爆的方式進行。開挖至結構面后及時對巖面進行錨桿及噴射砼施工,封閉圍巖使其形成整體。
3.3 開挖時要預防個別方位的坍塌,著力改善洞挖成形質量。開挖采用微震光面爆破的辦法,輔以人工風鎬的方法開挖。在開挖線上可預留消能減震孔,孔間隔長度為 30cm,與周邊眼的深度一致。
周邊眼在距離消能減震孔 20~30cm 處設孔,密切結合圍巖的地質狀況準備一卷或半卷炸藥。同斷面圍巖比較差的位置周邊孔的間隔長度也較小,裝藥量少。爆破后個別部位沒能沿著減震孔所掉落的位置,可用人工風鎬撬挖。
3.4 扒碴和裝碴運輸。裝碴借助 ZL50C 型號的裝載設備,自卸汽車運輸。
3.5 初期支護。初期支護選用鋼拱架+超前注漿小型導管\\(也可用超前錨桿\\)聯合支護:(1)立拱掛網。拱架錨桿選擇 準28mm 螺紋鋼,L=6m,排距 1.0m,矩形布置,錨桿外露部分端部做成彎鉤狀,與工字鋼焊成整體。鋼支撐采用 I18 型鋼,鋼拱架間距 0.5m,兩榀鋼支撐之間用 準25mm 螺紋鋼筋,并與拱架牢固連接,連接筋長度大于拱架間距 0.2 米,頂拱 120°的范圍內間距為 0.5m,120°范圍以外的兩側間距為 0.6m~0.7m,依照實際狀況對局部圍巖破碎段加密。準28 鎖腳錨桿,鎖腳錨桿采用 d42mm 管式注漿管,L=6m,每榀 6 根。18# 鋼支撐與巖壁空腔較大地段,采用徑向短工字鋼形成拱上拱,同拱架焊接為一個整體;鋼筋網設置一層,選擇 準8.0mm 的圓鋼焊制,網片網格之間的距離為 15cm×15cm。(2)噴射混凝土。噴射混凝土的標號為 C20。在短暫支護噴射混凝土中可適當地摻入微纖維,以將毛洞壁封閉,切實提高抗滲性,改善作業條件,縮短工期。噴射混凝土的厚度是 20cm,超挖處用噴射混凝土填充壓實,以全面提高初期支護強度。
4、 結束語
千枚巖的地質條件相對困難,短臺階、弱爆破、強支護、速排水、早封閉是隧洞安全開挖施工的重要原則,積極給予強大的支護,依靠所探測的關鍵信息積極穩妥地搞好各項施工任務,方能做到科學施工。
參考文獻:
[1]李銘.緬甸巴魯昌 3 號電站引水隧洞千枚巖地段施工技術[J].廣東水利水電,2010(10).
[2]張景岳,霍吉才.水電站引水隧洞襯砌施工質量控制[J].水力發電,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