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樣板戲在“文革”期間野三關鎮的傳播方式、特點、背景
樣板戲在“文革”期間野三關鎮的傳播方式、特點、背景
>2022-10-24 09:00:00


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鄙贁得褡宓貐^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黨的“十八大”對于少數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重視,將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精神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對于樣板戲40年的研究,眾學者或從特定的時代背景、文化環境、政治背景出發,闡釋樣板戲出現的歷史動因與建構過程,如學者王錘陵認為樣板戲的形成除了與當時左的政治思想路線有關,還從20世紀中國戲劇史內在邏輯方面進行了分析,指出京劇樣板戲是粗暴與保守的論爭與特定歷史環境相互融合的產物。

或從具體的文本入手,借用西方話語理論進行研讀。如學者吳迪從敘述機制和敘述模式的角度對樣板戲電影進行了解讀。本文將以湖北恩施土苗自治州的野三關鎮為例,從傳播學的視域,通過對樣板戲在“文革”期間野三關鎮的傳播方式、傳播特點、傳播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揭示鄉鎮文化建設與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的互動關系。

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野三關文化空間透視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斯圖爾德在1955年提出“文化生態”這一概念,強調文化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作用,指出不同文化的形成是民眾對環境適應的不同創造性過程。野三關的民間文化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文化生態中形成的呢?

1.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地處武陵山,北臨三峽、神農架,南瀕清江、武陵源,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有支井河、魚泉河、泗渡河、苦桃溪、兩岔河五大水系,理論電能達5萬kW。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原煤、煤矸石、鐵礦、石灰石、錳礦、冰洲石、紫砂土等。

境內自然景觀奇特,鐵場荒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近5萬畝,最高海拔1854m,年均氣溫10℃,屬鄂西南的高寒地帶,素有“南方林海雪原”之稱。2011年5月23日,《光明日報》采訪團四名記者曾來此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地采風,他們認為,野三關是藏在深山的一位“靚女”,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并在8月14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載《野三關之路》,盛贊野三關是中國的“達沃斯”。

2.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資源

雄踞蜀道第一關的巴東縣野三關鎮,不僅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還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秦漢時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穩定的活動區域。野三關居民大部分為巴人的后裔土家族,在與其他民族的不斷融合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如撒葉兒嗬、哭嫁、正月十五趕“毛狗”、五句子歌、嗩吶等民間吹打樂以及住吊腳樓、喝罐罐茶等,充滿著濃郁的土家族文化氣息。1992年,野三關被錄入《中國著名鄉鎮》叢書,并先后被文化部命名表彰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物質資源,培育了土家族心胸開闊、善于學習的民族特性。隨著中原農耕文化的傳入,土家族文化中又融入了中原文化的因子。北宋宰相寇準任巴東縣令時,曾在這里勸農棄獵從耕,教唱《勸農歌》,人們為了紀念他,特意修建了一座勸農亭。這里還有義門九代屋場遺址。九代屋場因九世同居而得名,據田氏譜載及當地的民間傳說,四世祖田思全執掌家政,倡導禮義仁智、誠敬孝友之家風,動物受其熏染,靈效于人,故有“家畜十犬同牢,一犬不至,九犬不食”之佳傳,宋仁宗降旨欽封義門牌坊,御題楹聯嘉勉之,由此得名“義門村”。

可見,中原漢族文化的因子已深深融入土家族文化。

到了明清之際,“湖廣填四川”使得大批外地人口在野三關落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在小鎮匯集。幾千年的文明造就了豐富的文化,不僅給后人留下了蔚為可觀的文化遺產,更留下了屬于這個地域民族自身的記憶。數千年來,這里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相融相攝,歷史上從未發生過民族紛爭,共同創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區域文化。

3.歷史悠久的教育傳統

野三關雖地處深山,但自寇準勸農后,農耕文化在此生根延續。山路崎嶇,卻地處交通要塞,為躲避戰亂或自然災害,南來北往的人口在此匯集,野三關老街在新中國成立前店鋪林立,小商品經濟頗為活躍。農耕文化的延續,外來文化的融入,小商品經濟的發達,使得這個地處僻遠的鄉鎮既有包容一切異文化的胸懷又有開闊的視界。鄉鎮雖小,卻一貫注重教育。辛亥革命前以私塾為主,辛亥革命后,培育了無數人才的野三關小學成立??谷諔馉幤陂g,武漢中學又一度遷至野三關,不僅輸入了新的師資,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也讓野三關的教育從小學延伸到了中學,培養了更多素質較高的人才。

二、樣板戲上演前的政治宣傳

“樣板”一詞,最先出現在1965年3月16日的《解放日報》。1967年5月,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將京劇《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及交響音樂《沙家浜》,稱為八個“革命樣板戲”。經過全國的政治風向標———兩報一刊的宣傳,樣板戲開始在全國各地上演。野三關雖地處偏遠的鄂西山區,樣板戲同樣迅速地取代了原有的民間文化,這與“文革”前的政治宣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政治宣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權力在鄉村社會的鞏固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中國傳統治理結構有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兩層,并形象地稱之為“雙軌政治”。歷代王朝都是將高度集中統一的國家權力經過各地各級的行政管理機構延伸到廣大農村。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鄉村社會的權力基本掌握在鄉紳手中。新中國成立之后,隨著我國國家性質和經濟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鄉村社會的整合模式也發生了變化。

1958年,中共中央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國家開始通過人民公社體制試圖把任何社會的、民間的力量都納入自身的統一的支配之中。國家力量通過縣、鄉基層政權和中共農村基層組織,將其權力延伸到了自然村,并運用各種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手段高度集中地控制了社會資源及其流動,使國家力量在農村得到加強與鞏固。

新中國成立后的野三關同全國其他鄉村一樣,進行土地改革,成立農村公社,國家力量在野三關得到加強和鞏固。

2.鄉鎮新一代文化精英成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傳播主體

新中國成立前野三關的店鋪、土地主要集中在謝、王等大族鄉紳手中,每逢紅白喜事,鄉紳會請端公、道士、儒士到家念經做道場,農忙時,請薅草鑼鼓田間助興。過年玩龍燈、舞獅子、唱堂會等民間娛樂也大多由鄉紳出資捐助。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力量借助反復的政治活動和宣傳,把農民的思想高度統一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新一代文化精英成為野三關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傳播主體。

新一代文化精英主要由回鄉知識青年、下放干部等組成。20世紀60年代,國家受到三年大旱災的嚴重影響,工廠、學校、機關大量精簡。一部分在外地讀書和工作的學生和工作人員回到野三關,這些知識青年向野三關區公所申請成立“野三關園林場”。他們以園林場為活動中心,成立了業余劇團。

在訪談當時的業余劇團隊長周公時,他回憶道:我們當時有30多人,鄉鎮領導給我們撥劃了100多畝山林,我們懷著綠化荒山的理想和熱情成立了園林場。我們以園林場為主,自發組織了業余劇團。業余劇團由野三關區委領導,區委宣傳委員參加節目的審定和安排演出。區長、區委書記都親自參加文藝晚會的服務工作。

周公,高中畢業,因根正苗紅,能歌善舞,大家推舉他為劇團隊長??偩帉еx公,恩施師范畢業,負責劇本的寫作和節目的編排策劃。編導之一侯公,野三關文化站前站長,初中畢業,會作曲、拉奏二胡。他們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鄉鎮新一代文化精英,成為野三關民間文化的傳播主體。他們中間成分各異,有的是貧下中農,有的是地主子女,在區委會的領導下,都把宣傳社會主義新文化當作自己的責任。

3.鄉鎮新一代文化精英是報刊等大眾媒介的主要解讀者

鄉鎮新一代文化精英對報刊等媒介的解讀,一方面是通過讀報的形式,70來歲的張伯回憶:“當時三五家農戶組成一個小組,文化站提供報紙,讀的有《人民日報》,還有省州縣的黨報。內容都是由文化站指定的。只要中央有會,大家就聚集在某農戶家里,邊一起干活,邊聽有文化的人念報紙?!蔽幕⑼ㄟ^讀報的形式將黨中央的會議精神直接講述給其他民眾聽,其中,還伴隨著他們自己對報刊的解讀。

另一方面是組織業余劇團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寓于娛樂之中傳遞給民眾?!拔覀儺敃r都是一批懷有理想和抱負的青年,我們宣揚的是社會主義新文化,對一切封建主義的文化我們都是持批判態度的?!敝x公在提及當年組織業余劇團的事時非常激動。鄉鎮新一代文化精英接受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并自覺地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宣傳者和鼓吹者。他們編排了話劇《清江壯歌》,歌劇《箭桿河邊》《焦裕祿》,還有歌舞劇,基本都圍繞著階級斗爭,以宣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

這些話劇、歌劇的劇本有的是根據小說、雜志改編,有的是結合當時報刊內容進行的即興創作。

業余劇團除堅持平時每周一次的文藝匯演,進行共產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還在文化站停辦后自發組織春節期間的燈會?!拔母铩鼻盎久磕甓纪鏌?,節目形式、曲調與新中國成立前差不多,如花鼓子戲、玩龍燈、劃采蓮船等,但唱詞發生了改變,男歡女愛的情愛唱詞減少,大多被劇團編導根據學習報刊、小說的內容改成宣揚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唱詞。

三、樣板戲的傳播方式

經過“文革”前期鄉鎮新一代精英的政治宣傳,此期間的民眾都具有極強的革命熱情,演樣板戲是光榮的革命任務,觀看樣板戲也成為人們自覺接受革命教育的方式,演樣板戲、看樣板戲成為鄉鎮民眾唯一的文化生活。此期間樣板戲的傳播方式呈現出以下特點:

1.業余文藝宣傳隊:樣板戲初期傳播的主要方式

“文革”期間,野三關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戰斗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砸、搶、批、斗以后,造反派執掌野三關紅色政權的領導權,成立了野三關區革委會。伴隨區革委會組織的成立,野三關業余劇團解散。春節期間的玩燈,平時逢結婚生孩子等喜事時的打花鼓子、二人轉以及老人去世時跳撒葉兒嗬等民間傳統文化都停止了,業余劇團宣揚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每周演出也取消了。所有的文藝活動都圍繞樣板戲進行?!拔母铩背跗趧鲅莩龊脱不匮莩龅葘I性演出隊伍主要是在大城市進行,野三關樣板戲的傳播主要是依靠區革委會組織的業余文藝宣傳隊進行演出宣傳。

業余文藝宣傳隊的成員主要從巴東二中、野三關小學、野三關衛生院和一些機關單位調集。訪談中得知參與樣板戲演出的演員出身成分各異。各單位業余文藝宣傳隊挑選演員的標準是既具有一定文藝才能,還要和劇照上的演員長得比較像。雖然對演員資質有挑選,但參與人員的出身成分卻相當廣泛,除了地、富、反、壞、右之外,其他人都可以參與。

在對部分當時沒有參與樣板戲的人進行訪談時,有人提到是因自己家庭成分不好。如譚家村的某女老師談道:“成分好的人喜歡演樣板戲,也喜歡看樣板戲,我是臭老九子女,沒有演過樣板戲,也不敢演,怕演得不好,會被人打小報告?!钡@種因家庭成分不好而沒有參與樣板戲演出的大多是個人心理原因,從整個鄉鎮社會氛圍來看,階級矛盾已經轉為不同派系的沖突,樣板戲演員的挑選并不以階級成分為重。樣板戲演出人員參與的廣泛性為樣板戲的迅速傳播提供了重要條件。

業余文藝宣傳隊每天組織排演《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大型革命樣板戲,每逢鄉鎮重大政治活動時,業余文藝宣傳隊就以巴東縣二中或野三關小學為文化空間搭臺演出。除此之外,業余文藝宣傳隊還在其他地區巡回演出。業余文藝宣傳隊的演出是樣板戲傳播初期一個不可忽視的傳播方式。

2.樣板戲演出本:樣板戲得以傳播的重要工具

為了保持樣板戲演出的“完整”性和“標準化”,出于對眾多地方演出團體的復制水平的擔憂,由國家出面,為每一臺樣板戲出版了一部內容極其詳盡的供復制演出需要的樣板戲演出本。參與樣板戲演出的韓公的回憶也說明了當時圖書是樣板戲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爱敃r教我們樣板戲的有省藝術學院下放的老師,還有中學的音樂老師。有專門的樣板戲劇本,舞臺道具有什么,里面附有樂譜,怎么跳,動作怎么樣,老師照著劇本教,我們跟著老師學?!碑敃r的演出本除了有劇本、主旋律樂譜外,還有大量的彩色劇照、詳盡的舞蹈動作說明及圖示,以及人物造型照、人物造型圖、舞臺氣氛圖、舞臺平面圖、布景制作圖、道具圖及道具表、主要道具制作圖、燈光布光圖及燈光說明表、舞臺效果圖等。據統計,“1970—1975年,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樣板戲、書刊,累計印數達三千二百多萬冊,各省的加印不包括在內”。

在人人以唱樣板戲為榮的年代,樣板戲演出本等書籍在沒有劇院、沒有專業演員的偏遠山區成為人們學習樣板戲必須借助的工具。

3.樣板戲電影:推進了樣板戲的廣泛傳播20世紀60年代初期,野三關成立了農村電影放映隊。電影經費由區鄉政府包場,電影在野三關小學的操場放映。樣板戲電影在野三關的放映基本和全國其他地方同步,大致在1972年前后。問及看樣板戲電影的感受,好幾位老人都很興奮:“那時候沒什么可看的,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有時在小學放露天電影,大約個把月有一次吧,大家都會提前搬著凳子去占座。好多農村的還走十多里的山路到鎮上來看?!眰€把月才會有一次的露天電影給鄉鎮民眾單調的文化生活帶來了新鮮的精神食糧,放映電影猶如鄉鎮的慶典儀式,他們以一種慶祝節日一般的心情,甚至趕上很遠的路去看一場電影。老人還告訴我:“電影比宣傳隊演的好看多了。有時候人太多了,站在后面看不清楚,但聽電影里面的人說話也很有意思的?!编l鎮民眾為了滿足自己的文化饑渴,有時一部電影重復看多遍,很多人還會樂此不疲地從一個村趕往另一個村去看??梢?,樣板戲在鄉鎮的傳播中電影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結論

第一,樣板戲的全民推廣不僅僅是政治強力單向推動的結果,還與那個時代特有的民眾文化心理緊密相關。民眾的這種極高的政治熱情,與“文革”前關于社會主義新文化意識形態的政治宣傳有著緊密的關系。傳播學中媒介議程設置理論認為,通過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承擔。

在政治的推動下,大眾媒介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容的傳播者,它以大眾傳播的形式將階級斗爭等社會意識形態傳播給關心政治、關心時事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再以人際傳播的形式傳播給身邊的民眾。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相結合,“文革”前的政治宣傳調動了民眾極大的革命熱情。

第二,全國各單位廣泛地挑選演員組成樣板戲宣傳隊,嚴格地以樣板戲演出本為演戲劇本。電影的放映,更是以形象生動直觀的形式將樣板戲的內容傳遞給鄉鎮民眾,大眾媒介的累積性、廣泛性、共鳴性的特點推動了樣板戲在全國的深入傳播。各種媒介的同一聲音的長期宣傳,賦予了樣板戲突出的社會地位,為民眾設置了議事日程,將民眾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樣板戲的演出和傳播上。

第三,地處鄂西深山的野三關,具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樣板戲借助大眾媒介的宣傳在此地迅速取代原有的民間文化,但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而退出舞臺。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到,大眾媒介能賦予某一文化現象突出的地位,使得該文化現象廣泛傳播,但如果單一的聲音長期傳播,容易因一枝獨秀、百花凋落而引起審美疲勞。樣板戲從普及到退出舞臺,固然有其政治因素的影響,內容的模式化、形式的單一化也是重要的原因。由此,在當今的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尤其是在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中,要合理地利用大眾媒介,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宣傳、傳播,讓本民族民眾愛自己的文化,進而自發自覺地挖掘、保護和傳承本民族的民間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還要不斷發展、充實,處理好文化的多樣性和同一性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民間文藝宣傳隊的作用,將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結合起來,推進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王錘陵.粗暴與保守之爭及其合題:京劇革命———樣板戲興起的歷史邏輯及其得失之考察[J].學術月刊,2002\\(10\\):72-84.
[2]吳迪.敘事學分析:樣板戲電影的機制/模式/代碼與功能[J].當代電影,2001\\(4\\):69-73.
[3]史途華.文化變遷的理論[M].張恭啟,譯.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37.
[4]費孝通.鄉土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75-293.
[5]邱夢華.從國家與民間力量的關系看中國農村的秩序整合[J].臺州學院學報,2003\\(1\\):78-82.
[6]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204.
[7]賽佛林,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246.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