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是常見的體育競技項目,短跑不僅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項目,還在眾多的省級、國家級、世界級賽事有較高的出現頻率。高職院校作為我國短跑體育人才的重要輸出渠道,高職院校的短跑訓練對促進我國的體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目前高職院校中常用的短跑訓練方法有大運動量訓練法、高強度訓練法和大運動量訓練法和高強度訓練法結合訓練法,筆者針對高職院校運動員短跑訓練的特點對這幾種短跑訓練法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找到一條更適合高職院校短跑訓練的方法和道路。
1 大運動量訓練法
1.1 大運動量訓練法在高職短跑訓練中的應用原則
大運動量訓練法是我國體育訓練領域常用的一種訓練方法,這種訓練法的宗旨提升人體對運動的耐受程度,并促進人體潛能的開發。大運動量訓練法在短跑訓練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大運動量訓練法在短跑訓練中的應用主要是以發展速度耐力為主,同時以克服自身身體質量為主的遠距離跳躍訓練方式為主要訓練途徑。這種訓練法能夠有效的提升運動員在短跑中的后程速度,提升運動員在短跑項目中的潛力。大運動量訓練法在短跑訓練中突出大運動量,但對運動頻率和運動量的安排卻又要符合科學性。一般來說短跑訓練的大運動量訓練法需要按照日、周、月進行合理的訓練安排,并在平時的訓練時對訓練次數、距離、訓練時間進行嚴格的規定。在大運動量訓練法應用于短跑訓練時,需要按照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狀態進行合理的設計,實現挖掘運動員速度、耐力等身體潛力的同時,還不能給運動員身體造成物理損傷,在保證運動安全的前提利用大運動量的訓練法開展運動員速度、耐力的訓練。
1.2 大運動量訓練法的優點和不足
實踐證明,大運動量訓練法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在短跑運動中的速度耐力,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并實現運動員的全面發展。經過大運動量訓練法訓練的運動員,能夠在同一天參加不同規格的短跑的比賽項目,并保證在這些比賽項目中不會由于身體耐受力不足影響發揮,提高運動員的總體成績。但這種訓練法訓練周期長、次數多的弊病,需要運動員有極強的意志力才能完成。這種訓練方法是對人體耐受力的極大挑戰,需要運動員在訓練時有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并有較高的身體素質,才能在完成訓練任務的同時不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2 高強度訓練法
2.1 高強度訓練法在高職短跑訓練中的應用原準則
高強度訓練法旨在培養運動員在短跑項目中的速度,高強度訓練更加重視對短跑技術的訓練,最主要開展方式就是跑步訓練。大強度訓練法在高職短跑訓練中要求每周至少進行 4~5次訓練,每次訓練時間不少于 6 個小時,與大運動訓練法不同的是,高強度訓練法要求在競賽期間也要保持訓練強度,以保證運動員參賽時的身體狀態。
2.2 高強度訓練法的優點和不足
高強度訓練法能夠減少運動員參與訓練的次數和實踐,通過高強度訓練能夠在短期內大幅度提升運動員的短跑成績。這種訓練法對時間的要求不嚴格,因此運動員可以自由的安排訓練時間,并以自己身體的最佳狀態迎接訓練,因此高強度訓練法在高職院校短跑訓練中比較常用。但這種訓練方法由于單次訓練強度大,運動員在訓練中容易出現虛脫、受傷等情況,而且這種訓練法只能夠強化運動員的部分肌肉功能,不能促進運動員的整體素質提高,因此在比賽時只能在平時的訓練項目中取得優勢,而參與其他距離的短跑項目則不會發揮出訓練效果。
3 大運動量訓練法和高強度訓練法結合的訓練方法
大運動量訓練法和高強度訓練法在訓練的側重點上不同,也各有優缺點,為了在高職院校短跑訓練中實現這兩種訓練法對短跑訓練的優勢互補,我們可以采用大運動量結合高強度的綜合訓練方法。這樣我們即能夠在訓練過程中實現運動員整體素質的提高,也能夠有效提升運動員在部分短跑項目中的競爭力。
3.1 高強度訓練法為主,大運動量訓練法為輔的訓練法
高強度訓練是一個實現運動員超量恢復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短跑訓練運動強度越大,對運動員機體的刺激就越大,體能消耗也就越多,超量恢復水平就越高,每一次的超量恢復都能夠讓運動員在機體體能的多個方面獲得很大的提升,這樣能夠保證運動員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和適應能力,有利于運動員專項成績的提高。
3.2 大運動量和高強度訓練法結合的短跑訓練法
在進行大運動量和高強度結合的短跑訓練中,我們首先要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進行有效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設計。在訓練時需要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身體狀態進行訓練法的自由切換,從而在提高運動員整體身體素質的前提下提高運動員對部分短跑項目的競爭力。高職短跑訓練中,則需要根據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訓練內容設計,在保證學生完成短跑訓練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完成文化課學習。雖然這種以高強度訓練法為主的的訓練法不能提高運動員的成績穩定性,但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運動員在短跑項目中的成績。
針對成績較好的同學我們則可以采取以大運動量訓練法為主,高強度訓練法為輔的綜合訓練法,以大運動量訓練法為主,能夠有效的提升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加入有效的高強度訓練,還能提高運動員在特定項目中的競爭力。通過以大強度訓練法為主,高強度訓練法為輔的短跑訓練設計,能夠有效的提升運動員的成績穩定性,并使能夠在參加不同的短跑比賽項目中獲得滿意的成績,從而實現我們的訓練目的。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短跑訓練中對于大運動量訓練法和高強度訓練法的選擇需要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情況進行選擇,高職院校的短跑運動員不僅要在短跑項目中獲得成績,還需要完成繁重的課業任務。因此,對待成績較差的同學我們可以采取以高強度訓練為主,大運動量訓練為輔的訓練方法,對成績較好的同學則可以適當的增加訓練力度,加大大運動量訓練法在整體訓練計劃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其在不同短跑項目中的發揮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王曉韜 .高校短跑訓練方法的教學改革分析 [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23)。
[2] 羅永青 .談談短跑訓練 [J]. 新課程學習 ( 上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