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國家的繁榮,民族的興旺有賴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兒童乃是民族的希望,兒童的身體素質是重要的國民素質之一,國家倡導并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從小注重 對身體素質的培養與訓練,無疑對提高國民體質有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研究短期系統乒乓球訓練后小學生體質的變化,旨在闡述乒乓球運動對小學生體質的影響,為乒乓球運動在小學的普及提供理論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 1 研究對象
選取40 名9 -11 歲的未經乒乓球訓練的男童。經檢查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父母身體良好,無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無可能會影響實驗的疾病。
2. 2 研究方法
2. 2. 1 實驗分組
研究對象分為訓練組\\( Training group,T,n =20\\) 和對照組\\( Control group,C,n =20\\) 。訓練組接受為期 6 個月的系統乒乓球訓練,對照組除正常體育課以外,不進行乒乓球和其他專項體育訓練。
2. 2. 2 測試指標
身體形態指標: 身高,上臂緊張圍和放松圍,小腿圍,大腿圍,皮褶厚度\\( 肱三頭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 ,身體素質指標: 握力,反應時\\( 聽覺反應時,視覺反應時\\) ,立定跳遠。
2. 2. 3 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采用 SPSS14.0 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平均數 ±標準差表示,兩組之間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 t 檢驗,前后比較采用配對 t 檢驗,P <0.05 被認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3 結果
3. 1 乒乓球運動對男童身體形態的影響
實驗組\\( 后\\) 上臂緊張圍和放松圍差平均為1.2 ±0.46cm,對照組\\( 后\\) 上臂緊張圍和放松圍差平均為0.8 ±0.24cm,兩者進行 t 檢驗比較,有明顯差異\\( P <0.05\\) ,表明乒乓球訓練對男童上臂緊張圍和放松圍差有明顯影響實驗組\\( 后\\) 肩胛下皮脂厚度為 13. 8 ± 5. 6mm,對照組\\( 后\\) 肩胛下皮脂厚度為19.1 ±8.06mm,兩者進行 t 檢驗比較,有明顯差異\\( P <0.05\\) ,表明乒乓球訓練對男童肩胛下皮脂厚度有明顯影響。
大腿圍和小腿圍實驗前和實驗后經 t 檢驗,\\( P >0.05\\) ,無明顯差異。
3. 2 乒乓球運動對男童身體素質的影響
3. 2. 1 乒乓球運動對男童反應時的影響
反應時是反映神經系統和肌肉靈活性的重要指標,測試對比顯示,實驗組的視覺反應時為362.85 ±40.12s,對照組的視覺反應時為 416. 02 ± 56. 42s,實驗組的聽覺反應時為 490. 29 ±60. 34s,對照組的聽覺反應時為 573. 98 ± 68. 12s。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視覺反應時和聽覺反應時都具有明顯差異\\( P <0.05\\) 。
3. 2. 2 乒乓球運動對男童下肢力量的影響
實驗組\\( 前\\) 的立定跳遠平均為 144. 5 ±12. 04cm,實驗組\\( 后\\) 立定跳遠平均為150.85 ±10. 71cm,平均增長 6. 35cm; 對照組\\( 前\\) 立定跳遠為 141. 85 ±4. 79cm,對照組\\( 后\\) 立定跳遠為143.65 ±5.54cm,平均增長1.8cm。實驗組與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 P <0.05\\) 。
3. 2. 3 乒乓球運動對男童上肢力量的影響
實驗組\\( 前\\) 的握力平均為 15 ±3. 76kg,實驗組\\( 后\\) 握力平均為17.77 ±4. 24kg,平均增長 2. 77kg; 對照組\\( 前\\) 握力平均為12.89 ±2.54kg,對照組\\( 后\\) 握力平均為 14. 85 ±2. 79kg,平均增長1.96kg。實驗組與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 P <0.05\\) ?!颈怼?/p>
4 討論
1. 年齡與反應時的關系密切。2 - 3 歲反應時為 0. 50 -0. 90s,在 5 - 7 歲時已提高到 0. 30 - 0. 40s,13 - 14 歲接近成人水平0.11 -0. 25s。14 歲以后趨于穩定。法爾費利等人提出速度素質,10 -13 歲增長最快。若此時不進行訓練,則 14 歲以后肌肉收縮的速度就緩慢下來。16 - 18 歲以后變化不明顯. 屬于穩定階段。由此可見,兒童時期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乒乓球運動屬于開放性技能,完成動作的許多關鍵信息來自外界,且對手的進攻、防守,以及快速飛行的乒乓球等信息是千變萬化的,并且在運動中要不停的、快速的做出判斷和預測,如球的落點、方向、速度、反彈高度、對手的意圖以及同伴的配合等,都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依靠直覺思維來完成,而這可以通過視覺反應時來體現因此這種快速多變的運動環境及運動方式能鍛煉兒童應對復雜情況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注意分配能力,提高兒童神經系統的靈活性。
2. 乒乓球運動中的腳步移動步法結構為多元變異組合,因為球的速度非???,球的落點千變萬化,訓練者需要不停的運用各種步法不停的進行移動,運動中既包含有快速的移動,又有短促而復雜的碎步移動,還有大角度的球需要用力蹬地,特點是強調動作的速度和爆發力。因而對腿部力量要求較高。進過半年系統的乒乓球訓練,受訓者腿部力量得到增強。
3. 乒乓球運動員所運用的力量,是一種快速力量,即所謂的爆發力。運動中,需要肌肉在短時間內以很大的力量、很快的速度收縮,從而表現出很大的做功能力。這種短時間內所表現出的很大的做功能力是不能持久的,帶有爆發性,所以叫做爆發力。爆發力屬于動力性力量。即指做動作時肌肉的張力不變,但收縮時肌肉的長度發生了變化,所以叫做等張收縮。乒乓球的擊球,揮拍最后都是要通過手臂來完成,擊球動作需要快速的收小臂,主要發力肌是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和三角肌,經過半年的系統訓練,成千上萬次的揮拍,手臂的運動負荷量明顯增加,手臂肌肉得到鍛煉,上臂緊張圍和放松圍差明顯增加。
4. 乒乓球運動中弧圈球和正反手的轉換動作都要用到前鋸肌,胸大肌,斜方肌等肌肉,長期訓練使肩胛下皮脂厚度下降.
5. 可能是由于參加實驗的男童還未到青春期,身體的發育比較緩慢,腿部力量雖有增加,但形態無明顯改變。
6. 乒乓球運動中每次發力,手都會緊握球拍,而且短球需要手腕手指有準確力度的控制,因此,經過訓練,握力明顯增強。
5 結論和建議
1. 參加乒乓球訓練可以改善男童的體質狀況,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都能得到明顯增強,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反應時明顯縮短。但對身高和大小腿圍度并無明顯作用。
2. 近年來,中國青少年體質狀況呈下降趨勢,增強國民體質應從娃娃抓起。兒童應多參加體育鍛煉,建議廣泛培養興趣愛好。鍛煉項目可參考自己的興趣及身體、心理狀況,可適當多選擇乒乓球等技能類鍛煉項目。
參考文獻:
[1] 謝燕群. 運動員選材學. 四川: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 姚保華,劉傳海. 對乒乓球運動員反應時的探討[J]. 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 2\\) :92 -94.
[3] 曲偉民. 試析乒乓球訓練中步法的重要性[J]. 科技信息,2007,\\( 10\\) .
[4] 葛平厚. 試析乒乓球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J]. 安徽體育科技,1999,\\( 4\\) .
[5] 周蘭君. 關于體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若干作用的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21\\( 4\\) :116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