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孫子兵法》與籃球技戰術原則
競技戰術是競賽的原則、方法與策略. 其內容包括競技戰術理論和競技戰術實踐兩個方面.而籃球競技戰術原則就是在籃球比賽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以下我們分析《孫子兵法》與籃球競賽的密切聯系和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的有關內容.
1.1 知彼知己原則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強調先計后戰,先謀后戰,先備后戰,先勝后戰. 孫子的"先勝"思想,要求戰爭指導者必須在知彼知己的基礎上,根據敵我雙方道、天、地、將、法等戰爭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和必然發展趨勢,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找出克敵制勝的有效方略.對對手以及參賽環境條件的認識和了解愈充分,愈深入,就能使戰術制定和運用更有針對性,也就更有可能在比賽中掌握主動權,克"敵"制勝.想在籃球賽場上贏得勝利,就必須了解對手的各項技術,了解對手的心理生理特點,如果你了解了他,就像美國的NBA 聯盟、中國的 CBA 比賽一樣,如果對手不了解對手就很容易輸給對方的. 每個隊對陣前都會去觀看對手的比賽錄象,從中找出克制對手的方法.做到這一點需要花費大量的場上場下的訓練與分析;同時了解自己也并不容易,自己的技術特點,心理特點,單憑個人本身是不可能做到徹底地明了,這同樣也是需要你自己去問你的朋友,你的教練,甚至你的對手;而對自己的注意力的控制,情緒的控制等等更要自己心中有數.
1.2 先勝后戰原則
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從多方面"先為不可勝", 并不斷地根據瞬息萬變的敵我情況和戰場態勢,調整、充實和完善自己,始終不斷地處于"不敗之地"的態勢.在活力對抗的舞臺上,由于雙方都在竭力隱蔽自己的企圖,對抗環境的透明度總是有限的,因此知彼往往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而知己則可以達到深層和本質的認識.正因為自己對自己能做到深透的了解,而對敵方則只能知其大略,所以在思謀定策,布局造勢時,可以首先根據自身的情況,尋求不敗之道. 孫子強調首先要清醒地認識自己,進而分析時勢,推論彼情,才能求得可勝之策.
1.3 以我為主原則
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孫子指導戰爭的中心問題,其實質是奪取克敵制勝的主動權. 所謂"致人",就是能調動敵人,所謂"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敵人所調動,所左右. 在運動競賽過程中,各方都是主體,也都是客體,而且這種主客關系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對抗著的各方都極力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對方,使自己的意志客觀化,對象化,使自己能取得主體的地位,獲得行動的主動權. 競賽雙方總是希望自己能處在"致人"的一方,這樣不僅能在比賽中可順利的貫徹自己在賽前制定的方案,控制比賽的節奏和進程,有效地扼制對方的技戰術發揮,而且在心理上也處于一種有利的地位,從而保證比賽的勝利. 而"致于人"的一方則處在被動的位置,被對手破壞了原有的心理結構和平衡,技戰術難以發揮,也就沒有不敗的道理.使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對手和他人的手中,這是參賽之大忌.
1.4 正合奇勝原則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出自《孫子兵法·兵勢篇》,是孫子奇正用兵思想的代表性觀點. 孫子認為"戰勢不過奇正". "奇"與"正" 是古代兵法中相反相成的兩種用兵方法. 從作戰的目的上講,"以正合"必須服務于"以奇勝", "以正合"是"以奇勝"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味追求"以奇勝"而忽略"以正合",勝利沒有把握,沒有"以正合",則"以奇勝"難以實現. 這在美國籃球職業聯賽體現得非常明確.我們可以認為我們在籃球場上最多看到的戰術就是一般戰術,這就是孫子所說的"正". 比如,假動作突破分球、聲東擊西等等. 而孫子所說的"奇"即特殊戰術,就是我們并不多見的戰術,比如把保存得分球員的體力、先發球員的配備、第六人的合理利用等等.就是這種"奇正"戰術運用的變化使籃球戰術顯得變化多端,比賽結果也是常常出乎人們的預料. 通過各種競技能力相對平衡的發展, 求得籃球競技能力各決定因素的理想組合,最大限度地彌補整體能力中的薄弱環節,從而形成高水平的競爭能力,是運動訓練及競賽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運動訓練與競賽的普遍規律. 沒有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作保證,運動員參賽時的戰術運動就無從談起. 這就是"以正合"在運動競賽中的基本含義.
1.5 攻心至上原則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孫子兵法》中士氣理論的核心.明此理者則應強己士氣、挫敵士氣、防敵挫我士氣,固我將心、搖敵將心、防敵搖我將心.在比賽中,在對方積極進攻,氣勢旺盛的時候,別緊張害怕,要"以治待亂",也就是說,以穩定的防守來等待對方氣勢的消退. 可以說攻心為上,在心理上先戰勝敵人才是最完美的勝利.攻心,作為一種戰術,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激勵本方士氣和斗志,做到"先勝而后求戰";其次運用"心理攻勢",破壞對方的心理結構,渙散斗志. 攻心的目的,就是通過心理的手段,變對方的積極為消極,或使自己的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變對方的有利因素為不利因素,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陷于心理動搖甚至心理崩潰,導致對方的被動或失敗.
2.《孫子兵法》與籃球技戰術的制定和靈活應用
首先我們必須先看到"知彼知己原則、先勝后戰原則、以我為主原則、正合奇勝原則、攻心至上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 孫子的"先勝后戰"思想,要求戰爭指導者必須在知彼知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要想"先為不可勝",必須遵循"知彼知己原則". 而戰術的運用核心在于"變"在籃球賽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因此,事先制定的競賽計劃都必須隨對手變化而變化,紙上談兵,墨守陳規,按圖索驥,只會招致失敗. 而詭道手段的實施,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的、精神的因素,欺騙對手, 用克勞塞維茨的話說:"詭詐是以隱蔽自己的企圖作為前提的,因此它是同直率的、無所隱諱的、即直接的行動方式相對立的. "因此,詭詐制敵,是以假象掩蓋真相,以形式掩蓋內容,從相反中求成,收到示假隱真的效果. 而在籃球比賽中同樣充滿詭詐之道,施行詭詐之術,故先要將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起來,以假象掩飾真象,以偽裝掩蓋實情,以假動作隱藏真實動向,造成敵方的錯覺,使對手陷入我方的圈套. 所以奇而示之正,強而示之弱. 同時在籃球競賽中,善于抓住對手弱點,力避對手強勢之處,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也是勝敵的基本方略.
3.小結
運動競賽和軍事實踐兩者的背后,都是一個共同的目的,即如何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兩者的戰略戰術理論也不可避免地在較高層次上出現相互借鑒和相互補充, 具有共同的指導意義.
可以說賽場如戰場,《孫子兵法》對籃球技戰術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孫子兵法》中的制勝思想,為我們科學的思考籃球技戰術的基本原則,從宏觀上認識和把握籃球技戰術的本質規律,從而有效地組織和指導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 如果能將兵法謀略思想靈活運用到籃球的教學與比賽中,就一定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姚家新,《孫子兵法》與競技戰術的理論審視.[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
[2]Jeft Greenwald,The Best Tennis of Your Life:50 Mentalstrategies for Fearless performance:Betterway Books
[3]駱春燕,太極拳的戰略戰術與《孫子兵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 年 2 月第 27 卷第 2 期
[4]萬懷玉,智慧之 光照 亮 競技 舞 臺---孫 子謀 略 思想 在體育競技中的應用,[J]-濱州學院學報,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