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運動員在一些比較重要的比賽中表現出來的技戰術水平與最終成績往往很不理想,與其在平時的實際訓練能力和水平相差較大。教練員和運動員對此現象出現的原因莫衷一是。根據現代運動訓練學理論的分析,結合當前我國運動訓練的實際狀況,認為導致訓賽水平差異的訓練學原因首先表現在部分隊組教練員對運動員的綜合競技能力構成要素及其要素關系認識不到位、不深刻,沒能把心理能力視作綜合競技能力的主導構成要素之一來看待,而僅僅把心理問題視做技術水平的有效發揮的影響因素,訓練中存在著重技術,輕心理現象;其基本訓練思路是先抓技術,技術抓好了運動員就具備了高水平的競技能力,然后再來解決運動員的比賽心理問題。這種認識直接導致了運動員綜合競技能力訓練方面的不平衡,往往是運動員具備了很高的技術能力而心理能力相對不足;其次,對訓練水平與比賽水平的差別認識不到位,存在著訓練水平高比賽水平就相對較高的慣性認識,殊不知比賽水平與訓練水平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概念,其基本關系是訓練水平與比賽水平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訓練水平高絕不等于比賽水平就高,因為訓練應激與比賽應激是兩個完全不同質的過程。這種認識導致訓練過程與比賽過程脫節,訓練水平不能有效轉化為比賽水平。以下著重從影響比賽能力的訓練學因素分析跆拳道運動員實際訓練水平與比賽水平脫節的原因。
一、訓練應激與比賽應激的性質差異與關系
跆拳道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與比賽水平有著密切關系,但訓練能力絕對不等于比賽能力。訓練能力是比賽能力的基礎,但中間的調節影響因素很多,而且這些影響因素也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導致訓練水平與比賽水平差異的主要生物學機制是:訓練應激與比賽應激的本質性差異。訓練應激的主要性質是生理應激,而比賽應激的主要性質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應激。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面對的主要任務和壓力是解決階段訓練任務和長期的大負荷身體付出以及訓練環境中存在的各種心理焦慮。如技術、體能提高的實現程度,對訓練的理解、認同與把握程度,訓練中面對的各種困難,團隊氛圍,訓練動機與訓練行為過程的各種矛盾,隊內競爭,對比賽的預期以及比賽目標實現的把握能力焦慮,訓練疲勞與恢復,傷病問題與體重控制問題焦慮等等。但所有這些焦慮和壓力是一個長期過程,是一個嘗試錯誤、解決問題、提高能力、再嘗試錯誤的循環重復過程,而且該過程是螺旋式上升過程,是一個經得起錯誤和失誤的過程,因為,在此過程中有比較充分的糾錯時間和空間。在此過程中,運動員敢于嘗試錯誤,對每次訓練行為的后果不是過分擔心和焦慮,其主要應激是個人主觀努力和身體機能的付出。而比賽應激則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應激,因為比賽有著十分明確的取勝任務,比賽過程的實質就是把平時訓練積累的能力在比賽中有效發揮而取得賽前制定的比賽結果,但這種結果的影響因素太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比賽結果不僅僅取決于個體訓練水平,還要受對手比賽水平的制約以及個體能力的發揮和一些難以把握的比賽條件制約(如裁判因素等)等,比賽結果具有不可重復性,只能嘗試一次,一旦失誤,則行為錯誤和結果具有不可更改性。比賽過程是心理調控下的生理行為過程,比賽中,運動員面對的應激除了生理應激外,更主要的是心理應激,在高心理應激條件下,由于心理調控能力巨大差異,會不同程度影響運動員的生理行為過程。比賽心理應激源包括:較高的比賽目標與動機(必須取勝)、比賽目標實現的不可控制性、比賽過程與結果的焦慮(自已與對手的發揮、偶然的失誤、各種比賽干擾等)等。在這種心理應激狀態下,運動員很難以平常心投入比賽,高焦慮會嚴重影響運動員的精神情緒狀態和中樞認知加工過程(如注意的集中、注意的分配、中樞信息加工速度與合理化程度、腦資源的過度消耗與不合理使用,有關信息加工通路的堵塞、思維的清晰程度、對環境條件變化的判斷決策能力紊亂與下降等)。所以訓練應激與比賽應激的本質性質差異會嚴重影響運動員訓練水平的發揮,尤其是缺乏心理能力和專項智能訓練的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與比賽水平差異更大,而且比賽等級的重要性越高,這種能力波動就越大。
綜上所述,訓練水平是比賽水平的基礎,但兩者的性質有著本質的差別,前者是一般應激情況下的能力輸出和應激適應過程,后者是超常應激情況下的能力輸出過程。一般情況下,對跆拳道運動員而言訓練水平發揮到80-90%即可視為正常發揮。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得出影響訓練與比賽水平差距的主要內在原因是運動員的心理能力和專項智能。
二、教練員的訓練與競賽組織管理行為
除了運動員自身能力結構的不足外,訓練、競賽管理環境也是影響運動員比賽發揮的重要環境因素。平時訓練過程中,教練員的訓練組織與管理行為與比賽脫節比較大,而到了重大比賽時,有關人員的自身行為、思維、情緒等也會發生重大變化并通過與運動員的接觸中把這種變化遷移到運動員身上,從而影響運動員的比賽發揮??梢哉f,運動員的比賽發揮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管理環境的影響,運動員的心理問題很多情況下是教練員造成的。運動員的場上發揮情況也很大程度上與教練員的賽前訓練、準備有效性、合理性以及教練員的臨場部署和指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水平的教練員從賽前準備、動員、針對性技戰術設計、運動員的競技狀態調控到比賽時的合理戰術布置與安排、比賽指揮都能根據運動員的特點及對對手情況的分析把握和場上情況的變化來實施合理、有效的對策和措施,保障運動員清楚地知道自己優勢,不足,有效地揚長避短,合理地應對各種局面,有效發揮自己的技戰術水平,有效地控制比賽局面。而低水平的教練員則難以做到有效合理的賽前安排和臨場指揮,往往到了重大比賽或關鍵比賽場次時自己都難以做到頭腦冷靜而清醒地應對復雜局面,甚至首先自亂陣腳,亂了方寸,難以對運動員實施合理有效的指揮與調控。
三、運動員競技狀態調控能力
競技狀態的調控水平也是影響運動員比賽與訓練水平脫節的重要原因。賽前通過較長時間系統的訓練,運動員的綜合競技能力積累到了適合比賽的程度,但臨近比賽時其綜合競技能力的誘導、整合與調控是否有效、科學、到位將直接影響到訓練水平能否有效向比賽水平的遷移與轉化,即我們常說的競技狀態是否理想。大賽時運動員綜合競技狀態的形成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體能、技戰術、心理、智能等方面,每一項能力要素能否調整到合理程度并實現有機的整合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理論與方法的復雜問題,需要教練員具備良好的綜合能力,如果教練員能力不足則可能出現頭尾難以兼顧,運動員的能力結構難以實現優化,甚至出現明顯的“短板”,這將直接影響運動員綜合競技能力的有效整合,影響比賽的有效發揮。我們在舉國體制保障下,各支國家隊、省隊基本都配備了復合型訓科醫工作平臺,為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培養提供了人力資源基礎,但由于各種復雜的社會因素、個人因素影響,此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諧,難以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優勢,教練員個體以及團隊能力的局限也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理想競技狀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