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中國國球”之稱的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集力量、速度、柔韌、靈敏和耐力素質為一體的球類運動。乒乓球運動以其器材簡單、運動速度快、運動形式豐富、娛樂性強等特點吸引了眾多運動愛好者,又因其對運動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等的要求較為靈活,尤其受到青少年運動愛好者的青睞。如何讓更多喜愛乒乓球運動的青少年盡快地學好乒乓球基本技術,本文認為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可以加快和促進乒乓球入門教學的效果。
1 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認識、探究某種事物、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一個動作,興趣濃厚的同學不但很快掌握,而且能夠熟練運用。乒乓球活動,是一項周期性較長的運動,早期的興趣對他們將來更深入地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入門時就應該培養學生對這項運動的興趣。
1.1明確乒乓球運動的價值
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集健身、娛樂、競技于一體的運動,具有極高的健身價值。參與乒乓球運動有助于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的生理機能,加強心肌供血能力,擴大心臟容量等。參與乒乓球運動,在打球和拉球的過程中,要求手腕、前臂、上臂、腰、腿、腳用力相互配合一致,因此對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十分有利。此外,打乒乓球還有助于鍛煉反應能力,提高應變能力,尤其是在面對比賽輸贏的時候,對心態的磨練更是顯著。
1.2認識乒乓球的運動美
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學生觀看乒乓比賽或相關視頻,通過欣賞乒乓球運動員尤其是明星球員的發球手法、削球技巧、還擊戰略、扣殺力度等諸多動作,使學生真正領略到乒乓球的運動美,由此激發其進入乒乓球藝術殿堂的興趣。在教學中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故事,如劉國梁、張怡寧、馬龍等杰出運動員的奧運事跡以及榮耀背后的努力與汗水,使學生領悟到精湛球技的同時也意識到拼搏才有成就,為他們日后學習興趣的增長、學習強度難度的不斷增加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2 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學乒乓球時,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必然會導致事倍功半的結果。因此,乒乓球入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1建立正確動作概念
在人們的意識中,“套路”僅出現于武術練習中,指由多個單個的武術動作按一定規律組合而成的一連串動作。根據這個釋義,乒乓球教學也完全可以借用“套路”這個詞匯。乒乓球運動中的任何一個技術或戰術看似靈活多變,但仔細分析卻不難發現,每一個動作都是承接上一個動作而來,規律性、套路感十足。因此,在不影響動作技術結構的情況下,可以合理利用“套路”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技術動作的記憶,促進學生建立動作結構概念,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預防技術動作的缺失。乒乓球運動中的任何一個動作結構都是必不可少的,樹立正確動作概念,對初學者預防動作的不完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2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
青少年的性格特點多表現為好動不喜靜,表現欲強,多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話,而缺乏聽別人說的耐心。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會出現教師在專心講課,個別同學回答問題,而其他同學則在做別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給學生講明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使其明確自己在課堂的角色,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聽”的習慣,在“聽”中發現問題,在“聽”中激起自身思維的火花。
2.3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復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復習的好習慣。在學習結束之際,要鼓勵學生及時復習,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學習思路與教師的教學思路有哪些不同,為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優點。在上課之前,將教師之前講的技術、動作、戰術等復習一遍,對記憶模糊、掌握不熟練的動作進行重溫與鞏固。對完全未掌握的技術、動作、戰略等內容則要及時向教師或同學請教,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務必掃清上節課的遺留問題。
2.4加強學生的心理建設
一個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而且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心理素質和意志力的好壞在乒乓球運動中可能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安排比賽,在比賽中鍛煉學生自我調節心態的能力。在青少年乒乓球學習伊始,教師就要著重指導學生調整好心態,指導其正確認識比賽輸贏的意義,勝不驕敗不餒,任何時候都要鎮靜,克服焦躁。尤其在學生7}遇挫折時,要對其進行鼓勵,幫助其樹立自信,建立“除了我自己,沒有人可以打倒我”的信念,“只要自己不認輸,就沒人可以讓我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