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某高校棒球選手運動損傷調查研究
【第一章】某大學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原因分析前言
【第二章】山西大學棒球隊員運動受傷的研究方法
【3.1 3.2】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統計分析
【3.3】運動損傷原因統計結果與分析
【3.4 3.5 3.6】教練員對運動員發生損傷原因的調查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大學棒球運動員損傷情況探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4 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后處理情況的調查分析
表 20 的調查結果顯示,該校棒球隊發生過損傷的 54 名隊員中,有 33 名運動員都能夠在每次受傷后去及時治療,占總損傷例數的 61%.運動員在受傷后有時去及時治療、有時并沒有去及時治療的也有 21 名,占總損傷例數的 39%.由此可以說明該校棒球隊的多數運動員對自己的運動傷病是非常重視的。但同時也有部分運動員沒有對損傷的治療引起高度的重視。表 21 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處理方法上,該校棒球隊運動員在每次受傷后大多是采取停止運動,單純靠休息來恢復受傷部位的有 64 例,占總損傷例數的近 40%;其次有 36 例是去醫務室或醫院檢查治療,占 22%,尋求體育系保健與康復方向同學的幫助和不采取任何措施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均有 25 例,各占 15%.
由于該校棒球隊成立的時間較晚,各方面基礎相對薄弱。學校為運動員提供的條件也較不充足,缺乏專業的隊醫對運動員進行跟蹤監督,而運動員也對常見棒球運動損傷的認識不足,造成有些運動員在受傷后沒有及時去治療或是治療的方法不當。
在體育運動中,運動員如果對損傷的處理不及時或方法不當,導致舊傷未愈,從而易形成慢性反復性的損傷。棒球訓練中,有些運動員發生急性損傷后,由于怕耽誤訓練沒有使受傷的部位得到及時的處理和恢復就勉強投入到訓練中,如果此時訓練的負荷較大,那么身體將會陷入疲勞狀態,從而很可能由急性損傷發展成為慢性損傷。
尤其是在發生急性損傷后,除了停止運動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時采取合理的物理治療或藥物治療方法,使受傷部位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3.5 棒球隊教練員基本情況的統計
通過調查得知,該校棒球隊只有三名教練員,前兩名教練是本校體育系的教師,平均年齡在 34 歲左右,均有 9 年的棒球教學年限,另一名外聘教練來自臺灣,曾為臺灣職業棒球選手,也是臺灣第一批出國訓練的選手,有 20 年的棒球教學年限。
3.5.1 教練員對運動損傷所持有的態度
由表 23 可知,三名教練一致認為運動損傷是制約運動員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以及一致認同訓練過程中恢復所占的地位很重要。由表 24 可知,三名教練員對運動員訓練前的準備活動和隊員的傷病都非常重視。
運動損傷是造成運動員過早退役的重要因素。運動性傷病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系統性,阻礙運動成績的提高。目前在我國的棒球運動訓練過程中還有許多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在訓練安排上出現失誤,造成身體過度疲勞和機能下降導致其他疾病的出現,長期的慢性損傷甚至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運動壽命,迫使運動員過早退役。
運動技術是運動員能充分發揮其身體的各種機能,從而能夠合理、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方法。運動員帶傷訓練會對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專項技術提高階段。當運動員在練習動作技術時,如果涉及到的相關身體部位有損傷,那么會制約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例如,當棒球投手在練習投球技術中,如果其用來投擲的手臂的肩部伴有損傷,投擲過程中產生的疼痛感會影響到其肩部最大力量的發揮,使運動員在做肩關節向后伸展動作時達不到最大外旋限度,從而影響到肩部肌肉控制能力、快速力量以及快速力量的耐力的充分發揮,制約了運動員投球技術水平的提高。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后的恢復是真正提高運動員體能的主要手段。需要運動員和教練員運用所學的恢復知識與方法來完成的。在恢復的過程中,如果時間越短,同時質量越高,恢復的效果就越好。運動恢復是運動訓練的重要構成部分,對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有著重要意義,能夠保證訓練質量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恢復的功能大大超過了恢復本身。如果教練員重視訓練過程中恢復的作用,那么在他制訂的訓練計劃中可以得到體現。過大的訓練負荷和不科學的訓練內容安排容易產生訓練過度,使運動員出現運動性疲勞,甚至發生運動損傷。在訓練中,高效率的恢復能夠快速將運動員在運動后出現的疲勞消除,引起超量恢復,能夠更好地發揮隊員的集體能力。由于棒球的訓練的時間較長,對運動員的體能有著嚴格的要求,當教練員沒有對負荷和恢復的聯系引起重視時,運動員在高負荷的訓練后,沒有及時運用有效的恢復措施對運動員進行科學的恢復,運動員就容易出現運動性疲勞損傷。
訓練和比賽前準備活動充足和內容安排合理與否,不僅關系到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的提高,同時還影響到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發生損傷的幾率。同時,教練員對運動員傷病的重視,不僅可以增進運動員對教練員的情感,還可以讓運動員在受傷后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梢?,教練員對運動員的準備活動和運動員傷病的重視程度,無論是對運動員訓練和比賽成績的提高,還是對預防和減少運動員損傷幾率的發生,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該校棒球隊的三位教練員能能夠意識到訓練前期的準備活動和訓練中恢復的重要性。對運動損傷的思想認識水平較高,并對所帶隊員出現的運動傷病也極為關心和重視。
3.6 教練員對運動員發生損傷原因的調查分析
由表 25 可知,該校棒球隊的三名教練一致認為,最容易導致隊員受傷的訓練因素是運動員在專項訓練時技術的錯誤,其次是由于專項訓練過多導致運動員發生損傷。
不科學的動作不僅僅影響運動員的成績,更容易造成運動員身體上的損傷,從而影響運動壽命。由于該校棒球隊屬于起步階段的大學生隊伍,運動員接觸該項運動的時間不是很長,動作技術沒有完全成型,如投手在投球技術的專項訓練中,投球的手臂在做技術動作時,如果肘關節的高度沒有超過肩的高度,這時易導致肩關節周圍和韌帶拉傷。再如,擊球員在做打擊技術動作時,打擊動作中的姿勢、節奏和力量沒有協調配合一致,沒有控制好動作,導致動作變形,使得技術動作不符合機體骨骼和肌肉的運動機制,容易造成損傷的發生。
在棒球專項技術訓練的過程中,科學的動作技術需要運動員具備充足的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以及運動解剖學等知識理論,這樣,運動員首先可以從思想上建立起科學正確的動作機制,以嚴謹的思維態度去學習每一種動作和技術,如投球和打擊技術。由于該校棒球運動員對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和營養學理論強化不足,掌握與棒球有關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較少,導致在做動作時運用理論知識的自覺性也較差。尤其是當投手和擊球手在情緒和壓力下,本體感覺會發生偏差,從而大腦皮質對運動動作產生與平時不同的肌肉感覺,意識中的動作和實際的動作出現差異,他們的技術動作就會發生變化而變得不協調,導致技術錯誤,其造成的結果通常是導致運動員受傷。
棒球訓練中,為了提升運動員的訓練效果,使運動員的機能水平在不斷進行的反應-適應過程中,逐漸提高到最大運動潛能,教練員通常會安排超負荷訓練。尤其是在參加比賽前的集訓中,為了提升運動員的體能和專項技能,使運動員的肌肉力量、耐力和動作技術得到充分的強化,需要對運動員進行超負荷訓練。運動負荷是由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構成。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二者彼此影響且相互制約,在強度最大時,訓練量肯定是最小的;如果訓練量很大,強度也不可能達到最高。這時,如果教練員在安排最高訓練強度下沒有控制好訓練的量,訓練量偏大,運動員長時間的重復一個動作,超出身體所能承受的負荷,就會造成身體局部負擔過重出現深度疲勞,從而引發運動損傷,影響正常運動水平和能力的發揮。此外,如果運動員在身體極度疲勞的狀態下勉強接受較大強度的訓練,運動員的體能和心理狀態沒有得到及時的休息與調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棒球運動的專項訓練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把握控制好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及時跟蹤運動員的訓練狀態,調整運動員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讓運動員時刻保持在良好的運動狀態下,以不斷提高訓練水平和比賽成績。
由表 26 可知,在以上造成棒球運動員損傷的原因中,該校的三名棒球教練員一致認為在訓練和比賽中導致隊員發生損傷最重要的原因是運動員舊傷未愈、動作技術不熟練或錯誤以及受傷得不到及時治療與調整;三位教練也同樣一致認為準備活動不合理以及局部訓練負荷過重也是造成隊員發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在本文的調查結果中,該校棒球運動員在棒球運動過程中的損傷發生率為 90%,運動損傷 75.15%發生在訓練時期,其損傷程度上,64.24%屬急性損傷。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肩部(29.7%);肘部(16.97%);腰部(13.94%);膝部(13.33);踝部(11.52%);腕部(6.67%);頭部(5.45%);髖部(2.42%)。運動損傷的種類主要有5 種,其中肌肉拉傷占總比率的 32.73%;運動性疲勞損傷占總比率的 25.45%;擦傷和挫傷占總比率的 24.24%;關節韌帶損傷占總比率的 13.94%;骨折占總比率的 3.64%.
致傷的因素包括帶傷訓練比賽、準備活動不充分、局部訓練負荷過重、動作技術存在缺點或錯誤、摔倒著地、被球或球棒擊傷、運動員相互沖撞、場地器材及保護不合理、氣候不良因素等。損傷發生后,61%的棒球運動員都及時治療,39%運動員是偶爾及時治療;采取單一的停止運動,靠休息來恢復的處理方法占總損傷例數的 39%,其次是采取去醫務室或醫院治療的方法,占 22%.不采取任何傷后處理方法的和尋求體育系保健與康復方向老師或同學幫助的各占 15%,采取其他損傷處理方法的占 9%.此外,在對致傷的訓練因素調查結果中,三位教練一致認為由于專項訓練中技術的錯誤是導致運動員發生損傷的主要訓練原因,其中兩名教練員也同樣認為訓練量偏大是隊員受傷的另一原因;也有一名教練員認為身體疲勞時訓練強度偏大也是導致運動員受傷的一個原因。在對多個損傷原因重要程度劃分的調查結果中,三名教練員一致認為舊傷未愈,帶傷訓練或比賽、動作技術不熟練或錯誤、受傷得不到及時治療與調整是導致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最重要原因;準備活動不合理、局部訓練負荷過重是重要原因;意外事故是次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