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風健身舞項目推廣問題探究
【第一章】中國風健身舞社會推廣調研前言
【第二章】中國風健身舞推廣現狀研究方法
【3.1】中國風健身舞概述
【3.2】中國風健身舞練習者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3.3】中國風健身舞的推廣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特色健身舞普及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中國風健身舞概述
3.1.1 中國風健身舞概念的界定
中國風是中國或中華民族文化的風格或風尚的體現,是建立在中國或東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中國元素為表現手段的順應時代潮流的,有著自身獨特魅力和個性的藝術表現形式或生活娛樂方式。早在 17 世紀初 18 世紀末便有部分西方傳教士將有著鮮明中國特色的舞蹈、戲曲、生活用品等各類等帶到歐洲,隨即在歐洲各界掀起了“中國熱”.這一崇拜、向往神秘東方的熱潮,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于 18 世紀中葉時達到頂峰直到 19 世紀以來才漸漸消退。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快速提升,特別是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全民健身高潮的興起,使得中國風再次風靡世界。
目前,兩操協會作為中國風健身舞的官方機構將中國風健身舞定義為:中國風健身舞是伴隨著優美的民族音樂,在健身理論的基礎上融入了中國民族舞蹈的特點,以傳承中國民族文化為目的的一種健身項目,中國風健身舞是一項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特色的健身比賽項目。
3.1.2 中國風健身舞的起源
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有一定的原因,發生和發展可以說是偶然的,也可以說是必然的,但要想順理成章的看成是必然發生,需要一定的前提做鋪墊。比如說目前在我國開展較好且在健身中有一定群眾基礎的排舞,雖然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健身項目,但它的起源是建立在眾多舞蹈發展的基礎上,加入了各種風格的舞蹈元素。隨著人類棲息的遷移和時代的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形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播,促進了現在排舞運動的發生和發展。
中國風健身舞起源于民俗民風,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在生活過程中所創造、享受和繼承的文化,它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為人民服務。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生產生活中孕育與傳承著許多傳統的民族習俗,在一些風俗節日中都會有許多不同的民族健身操舞項目的表演,比如:
土家族在四月八日牛王節這天跳鼓舞、蘆笙舞等;元宵節中有板凳龍、毛谷斯、擺手舞等民族健身操舞項目的表演,這些項目的表演都是表達了對節日當天的慶典、祭祀、豐收、祈禱的一項民族健身活動,不同地區節日中民族健身操項目的表演具有不同的表演風俗。
當代的民族健身舞是以娛樂和健身為目的群眾性舞蹈活動。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了思想觀念的解放,人們投入在社交、娛樂方面的時間開始增多,健身舞、交誼舞等群體性活動逐漸開展,人們在自娛自樂的同時,拓寬了與他人交往的渠道,發展了良好的人際關系。這種社交性的娛樂活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往的平臺,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這時的健身舞算是中國風健身舞的一個基本素材。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迅猛提升,隨之提高的還有物質生活水平,加上余暇時間的增多、良好的社會和自然條件得到不斷地改善(居住條件的改善和活動場所的增加)。但經濟迅猛提升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高標準化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工作壓力的增大、對城市喧囂的厭倦、乏味單調的生活方式等等,這些都為民族健身舞蹈的開展和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民族大眾健身舞蹈以民間自娛自樂性健身舞發展成為具有特色的、格局多元化的大眾健身舞蹈。其中以民族民間舞蹈為素材的廣場舞,成為了一些公共的活動場所的亮麗風景。
1953 年 11 月 8 日,第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成功舉辦了,并且每四年舉辦一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遺產,少數民族絢麗多彩的體育形式經過變通、創新和優先發展,使民族傳統體育在國家的現代化健身和全民健身活動中以及全面提高民族整體素質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自從民族健身操舞走進少數民族運動會以來,它在每屆表演項目中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2012年 12 月,中央民族大學體育系教師李老師,也是中國風健身舞的推廣人員之一,受國家民委的委托,和其他主創人員開始嘗試創編一套融合各個民族舞蹈風格的健身操。經過主創團隊的精心編排,她們在健身操中加大了舞蹈動作的元素,創編了一套民族舞蹈大雜燴的健身操。但此時的這套健身操加入了過多的舞蹈動作,沒有起到健身的作用,于是她們經過討論、重新編排歸類,只是把一些能夠使人肢體和身體部位得到活動的舞蹈動作加入進來。就這樣一套以民族舞蹈動作為基礎的健身操在 2013 年首次推廣,各個年齡段的表演者參加了此次推廣活動,圖 1 為推廣活動現場。
首套民族健身操的創編和推廣給兩操分會的成員帶來一些啟示,他們認為民族健身操舞在未來的健身領域有大好的發展前景,于是他們請來舞蹈和健身操方面的專家,進行中國風健身舞項目的創編。在 2013 年 8 月中旬,由多位老師提供創編技術的中國風健身舞規定套路在首都師范大學拍攝完成,這次他們不僅創編了 4 套民族舞蹈系列的套路,還創編了 3 套民族健身系列的套路,套路編排都是采用了一些簡單的舞蹈元素,沒有技術技巧,沒有受過舞蹈訓練的人也能學習掌握。
3.1.3 中國風健身舞的分類
2013年,兩操分會首次創立了中國風健身舞這個項目,共創編并推廣了個規定套路,其中民族舞蹈系列(A類規定動作)4套:維族-花兒;藏族-神秘雪山;蒙族-草原雄鷹;傣族-彩云之南。民族健身系列01套-歡樂山寨;02套-快樂拍拍;03套-唱起來跳起來。民族舞蹈系列傾向于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為了讓沒有舞蹈基礎的人能夠快速學習中國風健身舞,創編人員采用的都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最基本的元素,而且特地選取眾多民族當中的這4個民族來創編,正是充分利用了這4個民族的舞蹈風格和特點。民族健身系列相對于民族舞蹈系列來說簡單易學,可供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練習。2014年新增設了民族健身系列:四級-馬上有錢;五級-茉莉花。這次創編的民族健身系列將中國舞和健身操很好的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人們學習的興趣。
3.1.4 中國風健身舞的特點
中國風健身舞有其自身的特點,本人通過問卷調查法,以“中國風健身舞的哪些優點吸引您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為題,了解中國風健身舞的優點。參考以往的其他體育藝術項目的風格特點,從項目的風格、難易程度和健身實踐性這三個主要方面的指標對中國風健身舞的優點進行調查,以多選題的形式對人們進行調查訪問。經過對問卷的整理,得出結果如表 5 所示:認為中國風健身舞舞蹈風格多樣性和舞步多元化的人達到了 105 人,而且認為它的動作簡單易學的人有84 人,從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們可以看出這正是人們參與鍛煉中國風健身舞最主要的原因。對于任何一個體育活動項目來說,動作的簡練性和風格多元化是影響人們參與的興趣與動機的主要因素。在優點調查中位居第三位的是既能獨舞又能集體參與這一項,選擇這一項的人數有 55 人。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個體的差異,尤其是體能、智力和個性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人們在參加體育活動時鍛煉的方式,對于個性較強、表現能力比較好的人來說,獨舞和集體參與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容易的。集體參與是人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或是練習者之間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進行某項活動,集體參與較獨舞來說最大的益處在于能激發人們的團體凝聚力。在整個集體的學習練習中,練習者之間相互鼓勵和幫助,從集體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在得到自我的需要和滿足時,會促進人們學習的熱情,也會帶動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參與到活動的練習中來,間接的促進了中國風健身舞項目的推廣。有 80 人認為中國風健身舞的健身效果明顯,其實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偏遠地區,人們認為勞動就是健身的一種方式,這種觀念是不科學的。
健身是人們在身心放松的狀態下進行的一種身體的活動,要想達到科學的健身效果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還有 33 人覺得中國風健身舞具有時尚性。綜合分析,中國風健身舞是一項多樣風格的時尚健身項目,人們在閑暇娛樂時就能很好的放松、活動身體,其動作簡單易學,適合推廣。
通過對以上結果,以及查閱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本人對中國風健身舞的特點進行了以下詳細的總結:
3.1.4.1 獨特的民族性
中國風健身舞是將民族舞蹈動作融入到健身操中的一種健身項目,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之處,就動作和音樂方面來說,民族特色不僅僅能從外部反映出一個民族的特點,還能反映出各個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特有的情調,當它們經過傳承、發展和升華之后,成為了一種民族文化、民族標志,明顯的體現出一種民族性。例如:中國風健身舞中加入的蒙族元素動作。生活在草原的“馬背民族”
塑造了蒙古族舞蹈豪放、灑脫、節奏歡快的特點,抖肩和模仿鴻雁展翅翱翔的柔臂動作是人們熟知的蒙族舞蹈動作,將這一簡單的動作和健美操步伐相結合,在健身的同時還能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息。
3.1.4.2 欣賞的藝術性
中國風健身舞通過人體動作和流動隊形的變化,再加上健身操的強節奏、民族舞蹈的音樂塑造了一種舞蹈的藝術形象。中國風健身舞是以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為基礎建立的,并有著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同時又不失其獨有的魅力和性格的藝術形式特征。真正的中國風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中國風的健身操舞表演形式是一種中庸的、涵蓄的藝術化生活狀態,無論是任何與中國風有關的作品都是一種“表現”的藝術,不同于西方的“再現”藝術。
3.1.4.3 健身娛樂性
中國風健身舞的特色是操舞結合,主要價值是增進身心健康。創編組在編排中國風健身舞時,特地選取了各個民族的典型的動作,力求在增加新元素的同時,也能大大的提高健身性。中國風健身舞對練習者的速度、方向和幅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速度有快有慢,在幅度放大的前提下可以變換不同的方位,不僅最大限度的伸展了身體,還可以使身體的運動負荷增加;此外,悠揚動聽的音樂可以使機體分泌一種有益于身體健康的化學物質,該物質不但能將身體各個器官內的大部分有害物質消除,也能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到最理想的狀態,進而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3.1.4.4 抒情性
在古代,人們常常用詩詞歌賦來抒發內心的感慨,其實內在的情感是能通過人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的。詩人聞一多將舞看作是生命的表現,而且是最直接、最尖銳、最純真和最充足的表現。[1]
即使是沒有主題劇目編排的舞蹈也能通過人體動作抒發內心的情感。中國風健身舞是以健身為目的的舞蹈,其動作一般都是表現性動作,最能抒發人的思想情感。由于中國風健身舞民族舞蹈的性質,每個民族的人都有獨特的性格特點,再配上具有民族風情的音樂,人們在舞中國風健身舞的時候很自然的能投入到一種民族意境里,用舞蹈將情感抒發出來。有的時候即使動作和音樂都停止了,內心的情感還在延綿不斷,這就是舞中國風,抒發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