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某高校棒球選手運動損傷調查研究
【第一章】某大學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原因分析前言
【第二章】山西大學棒球隊員運動受傷的研究方法
【3.1 3.2】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統計分析
【3.3】運動損傷原因統計結果與分析
【3.4 3.5 3.6】教練員對運動員發生損傷原因的調查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大學棒球運動員損傷情況探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棒球運動中,運動員的損傷發生率較高,達 90%;且損傷多發生在訓練時期。
4.1.2 運動員的損傷多為急性損傷,部位主要為肩部、肘部、腰部和膝部。
4.1.3 運動員肩部的損傷以三角肌損傷最多,占肩部損傷的 69.39%.
4.1.4 在出現的肘部損傷中,多發生在肘關節內側,占肘部損傷的 50%.
4.1.5 棒球運動損傷的種類主要有 5 種,依次為肌肉拉傷、運動性疲勞損傷、擦傷和挫傷、關節韌帶損傷、骨折。
4.1.6 棒球運動損傷的發生有多種原因,主觀因素主要有:動作技術存在缺點或錯誤,準備活動不充分以及舊傷未愈,摔倒著地,被球或球棒擊傷等;客觀因素主要有:局部訓練負荷過重,訓練量偏大,場地、器材及保護不合理以及氣候不良等因素4.1.7 運動員在損傷后主要采用停止運動、休息和去醫務室或醫院治療的處理方法。
4.1.8 專項訓練時技術的錯誤是導致棒球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主要訓練原因。
4.2 針對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建議與對策
4.2.1 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強自我防傷意識
運動員應不斷加強對運動解刨學和運動生理學以及運動醫學等相關理論的學習,加深對自身身體結構和運動素質的充分認識,在運動過程中主動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訓練相結合,提高運動員的自我保護意識,盡量避免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損傷,發生損傷后應運用恰當的處理方法對受傷部位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4.2.2 認真做好教練員安排的準備活動
運動員應端正訓練態度,認真做好教練員安排的準備活動,加強做好易受傷部位的準備活動,降低在訓練和比賽中的損傷機率。
4.2.3 認真學習棒球動作技術要點,及時糾正調整錯誤動作
對于教練員的講解和示范運動員要細心認真去聽、去學、去做,在棒球學習初期要打下堅實的技術動作基礎,提高技術動作的專業性和穩定性。在學習新技術的同時要加強對基本技術的鞏固練習,同時,教練員應加強對隊員的技術訓練與指導,及時糾正隊員出現的錯誤動作,避免因技術動作變形而造成慢性勞損傷 .
4.2.4 及時調整訓練內容,提高棒球訓練的科學化
教練員應科學安排專項訓練計劃,做到循序漸進,及時對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進行調整,避免隊員出現疲勞訓練。
4.2.5 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隊醫的跟蹤監督機制
運動員應在棒球運動過程中將護具穿戴齊全,在訓練前對場地進行檢查和修整。條件允許下,應為棒球隊建立健全隊醫的服務機制,為球隊更好的參與比賽和開展訓練提供優質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韓春苓,丁玉蘭。棒球運動的起源[J].體育文化導刊,1997,05:5-7.
[2] 張家理。蓬勃發展的棒球運動[J].中學生時代,2008,01:13-14.
[3] 楊志剛。棒球運動項目一般特征分析與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8):77-79.
[4] 陳小敏。論棒球運動特征及其體能訓練[J].當代體育科技,2012,02(26):17-18.
[5] 劉福安,楊兆春。棒球文化內涵[J].中國體育科技,2005,04(6):3-5.
[6] 唐花明。中國普通高校棒球隊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2,33(4)6-7.
[7] 邵恒忠,王祥茂,陳文。我國高校棒球運動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5):18-20.
[8] 王強。高校棒球運動的現狀及對策[J].河南教育,2012,02:62-63.
[9] 郭君,欒國華,石磊等。常見運動損傷的醫學處理方法及康復手段[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12:394-394.
[10] (瑞典)倫斯特倫著,徐國棟審譯運動醫學與科學手冊網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6(5):71-72.
[11] 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1):58.
[12] Beckeet M, Hannon M, Ropiak C, Gerona C, Mohr K, Limpisvasti O.Clinicalassessment of scapula and hip joint function in preadolescent and adolescentbaseball players[J].Am J Sports Med.2014 Oct;42 (10):2502-9.
[13] Kancherla VK, Caggiano NM, Matullo KS.Elbow injuries in the throwingathlete[J]. Orthop Clin North Am 2014 Oct;45 (4): 571-85.
[14] Wilk KE, Macrina LC, Fleisig GS, Aune KT, Porterfield RA,, Harker P,EvansTJ, Andrews JR.Deficits in glenohumeral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increase riskof elbow injury i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itchers: a prospective study. AmJ Sports Med[J].2014 Sep;42 (9):2075-81.
[15] Oyama S, Yu B, Blackburn JT, Padua DA, Li L, Myers JB. Improper trunkrotation sequenc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aximal shoulder externalrotation angle and shoulder joint force in high school baseball pitchers[J].Am J Sports Med 2014 Sep;42 (9): 2089-94.
[16] Ciccotti MG, Atanda A, Nazarian LN, Dodson CC, Holmes L, Cohen SB. Stresssonography of the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of the elbow inprofessional baseball pitchers: a 10-year study[J]. Am J Sports Med 2014Mar;42 (3):544-51.
[17] 史清釗,王廉,陳佑學。我國高水平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221-223.
[18] 雷薌生,陳翼建,陰承紅等。淺析棒球運動常見的損傷原因和預防[J].中國體育科技,1996,32(11):59-60.
[19] 曾令劼,韋志輝,劉衛國。應用生物力學分析棒球運動中的肩關節損傷[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11):24-26.
[20] 鄭卓肇,李偉等。職業棒球運動員的優勢肩關節:MRI 檢查[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5,21:1259-1261.
[21] 李岳峰,李亞俊。對標槍訓練中肘關節損傷的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1)22-23.
[22] 張悅,張帥,劉志鵬。對我國優秀游泳運動員運動壽命的探究[J].上海體育學院體訓學院 200438 上海,內江科技,2012,(9):33-34.
[23] 和平,孟繁林,孫曉菊,等。棒球投手擲臂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15:38-40.
[24] 王正利,張勝年。棒球投手上肢肌力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4:27-29.
[25] 王清權。論棒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理念[J].政大體育研究,2004(16):113-122.
[26] 趙政時,程興杰,姜健夫,等。棒球肘 13 例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3,20:37-38.
[27] 張雅葆。棒壘板球輪換攻防項目的競技特征解析及其在項群體系中的定位[C].北京體育大學,2005 屆碩士畢業論文。
[28] 曾意涵,等。棒球運動肌力與體能訓練之探討[J].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叢刊,2011(2):76-77.
[29] David J.Magee.Orthopedic Physical Assessment[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81-183,194-207.
[30] AGIOMA;DP A L,BUTTERMORE J,CHAMBERS H.Effects of upper trunk rotationon shoulderjoint torque among baseball pitchers of various levels[J].J ApplBiomechanics,2007:23,42-51.
[31] JEFF WIGHT JAMES RICHARDS,SUSAN HALL.Influence of pelvis rotation styleson baseball pitching mechanics,Sports Biomechanics,2002,3(1):67-84.
[32] SISTO D J,JOBE F W,MOYNES D R.An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elbowin pitching[J].Am J Sports Med,1987,5(3):260-263.
[33] 邱惠群,鄔漠祥,黎寶駿。棒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8:1-2.
[34] 程 正 欣 , 張 怡 雯 . 棒 球 投 手 投 球 之 生 物 力 學 探 討 [J]. 中 華 體 育 季刊,2008,22(2):108.
[35] Bergin D. Imaging shoulder instability in the athlete[J]. Magn ResonImaging Clin N Am, 2009, 17: 595-615,v.
[36]Meister K. Internal impingement in the shoulder of the overhand athlete: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m J Orthop,2000, 29: 433-438.
[37]Kaplan LD, Mcmahon PJ, Towers J, et al. Internal impingement: findings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rthroscopic evaluation[J]. Arthroscopy,2004, 20: 701-704.
[38] Escamilla RF, Barrentine SW, Fleisig GS, et al. Pitching biomechanicsas a pitcher approaches muscular fatigue during a simulated baseball game.Am J Sports Med. 2007;35(1):23-33.
[39] Laudner KG, Stanek JM, Meister K. The relationship of periscapularstrength on scapular upward rotation i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itchers. JSport Rehabil. 2008;17(2):95-105.
[40] Heimmel MR, Murphy MA. Ocular injuries in basketball and baseball: whatare the risks and how can we prevent them?. Curr Sports Med Rep.2008;7(5):284-288.
[41] 曾四清,劉曉軍。我國優秀棒球投手上肢運動的檢測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報,2006,29(8):1063-1065.
致謝
本論文在首都體育學院完成,首先感謝首都體育學院對我的培養,感謝所有老師對我的幫助。
特別感謝我的導師,本研究是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在這兩年里,他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廣闊的科研思路使我受益匪淺,他的嚴謹治學、忘我的工作熱情給以了我十分有益的熏陶。從論文的選題到撰寫,每個細小的過程無不滲透著導師的智慧與汗水,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堅持不懈和主動思考,也體會到了做學問的樂趣和不易,這對我以后的人生將產生深遠有益的影響。在此,謹向我的導師老師表示最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并送上我真摯的祝福!
再次還要感謝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的老師以及棒球隊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幫助。在這里,我還要感謝我的舍友、同學以及師兄弟姐妹們,他們給予我生活和學業上的關心,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我的求學之路才如此順利,謝謝你們。
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感謝他們對我的無私奉獻,感謝他們對我學業的支持和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道謝,在此,對所有幫助、關心過我、給過我正能量的老師、親人、朋友和同學們奉上我最誠摯的感謝和祝福,祝愿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